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512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分离定律”的解释和验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B. 孟德尔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统计学方法,使得遗传学研究从定量研究上升到定性研究C. 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个数,从而验证其假说的正确与否D.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答案】D【解析】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A错

2、误;孟德尔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利用了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B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由子代性状推测出F1产生配子的种类,C错误;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花药离体培养也可直接证明“分离定律”,D正确;答案是D。【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名师点睛】知识拓展:探究“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2)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

3、d11)。2.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基于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B. 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命名了等位基因C. 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D. 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例为9:6:1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答案】D【解析】【分析】1、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4、(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法,即杂合子(F1)与隐性个体杂交,A错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但没有命名等位基因,B错误;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并且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了

5、9:6:1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出现该比例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正确。故选D。3.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每个桶中两种球数量相等。每次分别从、三个小桶中的某两个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 用、两桶中抓的球做统计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 、两桶中小球的总数不相等不影响实验结果D. 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在另外一个小桶中进行统计、汇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I、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

6、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用I、小桶模拟的是分离定律实验;、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A、a,说明用、或I、小桶模拟的是自由组合定律实验。【详解】A、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从、小桶各拿一个小球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把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B、II、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正确;C、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不一定相同,一般雄性多于雌性,所以每只小桶内小球的总数不一

7、定要相等,C确;D、每次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小桶中,摇匀,保证随机抓取每种小球的概率是相等的,D错误。4.某豌豆种群中只有DD和Dd两种高茎豌豆,数量比是2:1。通过自交繁殖一代,理论上子代中DD、Dd、dd的数量之比为A. 1:2:1B. 25:10:1C. 9:2:1D. 9:6:1【答案】C【解析】【分析】群体中2/3DD、1/3Dd,自交后代按基因型计算。【详解】2/3DD自交,后代2/3DD;1/3Dd自交,后代中:1/3*1/4=1/12 DD,1/3*1/2=1/6Dd,1/3*1/4=1/12dd,进行合并,后代中DD:Dd:dd=9:2:1。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

8、意。故选C。【点睛】易错点:自交后代按基因型计算,自由交配后代按配子计算。5.某玉米品种含一对等位基因A和a,其中a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败育,即不能产生花粉,含A基因的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Aa的玉米若干,每代均为自由交配直至F2,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 )A. 1:1B. 3:1C. 5:1D. 7:1【答案】C【解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其中aa花粉败育,进行自由交配时,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1,由于aa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此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所以,自由交配直至F2

9、,aa的基因型频率=1/21/3=1/6,A_的基因型频率=11/6=5/6,所以F2植株中正常植株与花粉败育植株的比例为5:1。故选C。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点睛: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显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1:2:1。6.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该小鼠只有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突变。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下列推理不合的是A. 若发生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

10、X染色体上,子代雌鼠全为突变型,雄鼠全为野生型B. 若发生隐性突变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鼠全为野生型,雄鼠全为突变型C. 若发生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雄鼠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D. 若发生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子代雌鼠或雄鼠可能为突变型【答案】B【解析】假设基因用A和a表示,若发生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突变型雄鼠XAY,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XaX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XAXa和XaY,因此子代雌鼠全为突变型,雄鼠全为野生型,A正确;若发生隐性突变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XaY,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XAX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X

11、AXa和XAY,因此子代雌雄鼠全为野生型,B错误;若发生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Aa,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aa,因此后代基因型为Aa和aa,因此子代雌、雄鼠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C正确;若发生显性突变且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因此该突变型雄鼠基因型为XAYa或XaYA,野生型雌鼠基因型为XaXa,因此后代中基因型为XAXa、XaYa或XaXa、XaYA,因此子代雌鼠或雄鼠可能为突变型,D正确。7.如图是某生物一条染色体上的DNA片段,A为某种显性基因,b为某种隐性基因,M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A和b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

12、组合定律B.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有基因A和b及它们控制合成的蛋白质C. 若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D. 基因A和b的模板链所在的DNA链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定律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详解】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既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又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是经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形成的,故所有体细胞都含有A和b基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但由于基因的选择

13、性表达,该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有基因A和b控制合成的蛋白质,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该DNA分子上的基因b突变为B,生物性状可能不发生变化,C正确;基因A和b属于非等位基因,二者的模板链所在的DNA链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某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图解,考查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遗传定律等知识,要求考生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8.如图为人体中血型决定方式示意图(IA对i为显性、IB对i为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个体甲(O型血)与个体乙(A型血)结婚后生育了个体丙(B型血),则甲的父母基因型不可能是( )血型ABABO所含凝集原仅含凝集原A仅含凝集原B两种都含有

14、两种都不含A. Hhii HhIBIBB. HHii HhIBiC. hhIAi HhIBIBD. Hhii HhIBi【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H-ii、hh为O型血,H-IAIA、H-IAi为A型血,H-IBIB、H-IBi为B型血,H- IAIB为AB型血。【详解】由题意可知,个体甲为O型血(H-ii、hh),个体乙为A型血(H-IAIA、H-IAi),甲和乙结婚后生育了个体丙为B型血(H-IB IB、H-IBi),说明甲个体一定含有IB,故甲的基因型为hhIB-,Hhii和HhIBIB婚配可产生hhIBi,故A不符合题意;Hhii和HhIBi婚配不能产生hhIB-,故

15、B符合题意;hhIAi和HhIBIB婚配可产生hhIB-,故C不符合题意;Hhii和HhIBi婚配可产生hhIB-,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t),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

16、由组合定律C. 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D. 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1:1:1:1【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每一对性状,在F2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即不符合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最可能的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详解】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抗病:易感病=3:1,所以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因为F2的表现型及

17、比例不符合9:3:3:1,所以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66:9:9:16,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断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AB:Ab:aB:ab=4:1:1:4,所以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4:4:1:1,D错误。故选D。1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重要的事件。假设正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突变后的异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

18、于单基因遗传病,该病的症状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B. 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C. h基因与H基因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不同D.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基因H的长度较基因h长【答案】A【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由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成了弯曲的镰刀状,而红细胞呈红色,可在显微镜下看到其形态,因此可用显微镜观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A正确;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分子中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替换,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B错误;在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A+G=C+T,即嘌呤与嘧啶的比值等于1,因此h基因与H基因

19、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相同,其比值均等于1,C错误;基因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D错误。1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 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 不变,不变;增大,不变C. 不变,增大;增大,不变D. 不变,不变;不变,增大【答案】B【解析】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则Aa个体占48%,故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16%x1+48%x1/2=40%,a基因频率=36%x1+48%x1/2=60%;该种群随机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

20、,则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仍为40%,AA个体百分比=(40%)2=16%;而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16%x1+48%x1/4=28%,Aa个体百分比=48%x1/2=24%,aa个体百分比=36%x1+48%x1/4=48%,故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基因频率=28%x1+24%x1/2=40%,a基因频率=48%x1+24%x1/2=60%;对比两种后代,可见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不变、A基因频率不变,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增大、A基因频率不变,B正确,AC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名师点睛】技法归纳:1已知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

21、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100%A100% a100%(A、a为基因,AA、Aa、aa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PAPAAPAa PaPaaPAa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3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1)前提条件:a种群非常大;b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c没有迁入和选出;d没有自然选择;e没有基因突变。(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

22、时(A、a),设p表示A的基因频率,q表示a的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的频率p2 基因型Aa的频率2pq 基因型aa的频率q24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规律:(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12.下图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均可单独致病,II-2和-3均不含有

23、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甲、乙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 )A. 既可能都是隐性致病基因,也可能都是显性致病基因B. 既可能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都位于X染色体上C. 既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D. 既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中1号2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2,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既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图中3号4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6和患病女儿3,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以上分析,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甲、乙两种病的致

24、病基因均不是显性致病基因,A错误;甲病致病基因既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而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根据题意,II-2与II-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说明甲病和乙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错误;控制甲病和乙病的等位基因既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13.水稻存在雄性不育基因:其中R(雄性可育)对r(雄性不育)为显性,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N(雄性可育)与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R、r和N、S的

25、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6种基因型C. 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不育D. 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R基因控制雄性可育,r基因控制雄性不育,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对等位基因。N(雄性可育)与S(雄性不育)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基因,不符合分离定律,子代的基因来源于母本。只有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为雄性不育基因时,个体才表现为雄性不育。因此为S(rr)表现为不可育,据此分析。【详解】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由分析可知,只有

26、S(rr)表现雄性不育,其它均为可育,即水稻种群中雄性可育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B错误;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所产生的后代细胞质基因均来自母本,而细胞核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细胞质基因为S,细胞核基因为rr,即产生的后代均为雄性不育,C正确; 母本S(rr)与父本N(Rr)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Rr)、S(rr),即后代一半雄性可育,一半雄性不育,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易错项为A项,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细胞质中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14.下列不能为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提供证据的是:A. 所有生物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7、都相同且共用一套密码子B. 所有生物都以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携带遗传信息C. 所有生物都以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机制作为能量供应机制D. 所有生物都以有丝分裂或者无丝分裂的方式实现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过程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2、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以二分裂方式增殖。3、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

28、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所有已知的生物具有相同的密码体系,即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故所有生物都以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携带遗传信息,B正确;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细胞生物不都以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方式增殖,细胞增殖方式还包括减数分裂、二分裂等,D错误;故选D。【点睛】考查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相关知识,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过程,难度适

29、中。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B. 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 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配对以及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详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

30、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会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消失,此时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C正确。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都会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次级卵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点睛】做本题需要对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掌握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行为变化以及数目变化。16.关于人体内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上不可能存在等位基因B. 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后产生等位基因C.

31、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无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等位基因D. 精原细胞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存在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1、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2、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A错误;B、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DNA复制后产生相同基因,B错误;C、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各过程都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D、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存在

32、着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性染色体分为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同源区段的同一位置有等位基因或者相同基因。17.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其精巢内的精原细胞(不考虑突变)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B. 一个基因型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aY的精子,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b、XbC. 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都含有两条Y染色体

33、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一

34、个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只能形成两种精子,但精巢内存在多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能形成四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B、ab、Ab、aB,A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乱,产生了一个AAaY的精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A和a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A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其它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b、Xb,B正确;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条Y染色体或两条X染色体,C错误;性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导致生殖细胞中染

35、色体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识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有关甲、乙两种遗传病和人类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系谱图中可以看出,甲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

36、体上的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B. 若1与4结婚,生两病兼发孩子的概率为1/24C. 若1与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D. 若1与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7/1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1和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儿子2,(1不携带致病基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和6患甲病,生有不患病的女儿3,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据此作答。【详解】根据试题分析: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1不患病,有患乙病的弟弟,故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4患甲病,有不患甲病的

37、弟弟,故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若1与4结婚,生患两病孩子的概率为(1-2/31/2)1/21/21/2=1/12,B错误;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aaXBXb(1/2),5的基因型为aaXBY,若1与5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C正确;若1与4结婚,后代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1-2/31/2)(1-1/21/4)=7/12,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

38、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19.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过确凿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B.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D. 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会有两种菌落【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2、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

39、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首先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是美国科学家艾

40、弗里,A正确;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只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菌体中存在转化因子,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C正确;由于S型菌体的DNA是转化因子,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会有R和S两种菌体的菌落,D正确。故选B。20.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

41、变异B. M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H、h的分离C.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D. 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与绿株杂交的紫株(M)应为杂合子(Hh)或者为HO(O代表原来含H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者H基因所在染色体丢失)所致都可能与杂交结果符合。由此分析:M紫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若M紫株为杂合子(Hh),则其减数分裂时会发生H、h的分离,B正确;若M紫株为染色体丢失,则其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C正确;后代紫株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都是正

42、常的,所以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21. 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A. 该计划的实验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B. 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C. 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D. 该计划的实验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答案】A【解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从分子水平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并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考点定位:考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知识。22.果蝇的X、Y

43、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I片段)和非同源区段(l、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A. I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B. 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C.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l片段D. 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I片段【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一的亲本为刚毛和截毛,子一代全为刚毛,说明刚毛为显性性状。根据杂交组合三亲本为截毛雌和刚毛雄,子一代雌性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可知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亲本雄性为刚毛,子代的雄性均为刚毛,说明该刚毛基因为显性基因,位于Y

44、染色体上,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杂交组合二的亲本为截毛雌和刚毛雄,子一代刚毛雌:截毛雄=1:1,可判断该性状与性别有关,但仅根据该组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基因是在X、Y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A正确;杂交组合一中刚毛与截毛杂交后代全为刚毛,则刚毛为显性,B正确;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一l)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

45、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一l片段,C错误;X和Y染色体的区段是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C。23.如图显示关于某种鸡的羽毛毛色(B、b)的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现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 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分

46、析,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杂交,子代出现了非芦花,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表现的芦花为显性性状,且子代非芦花的都是雌鸟,即性状分离比在子代雌雄中不同,可见该基因在z染色体上(鸟类为ZW型性别决定方式),据此答题。【详解】根据上述分析,控制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A正确;根据芦花和芦花的杂交,后代出现了非芦花个体可知,芦花为显性性状,子代中芦花雄性个体有纯合子和杂合子,但都表现为芦花,所以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非芦花雄鸟基因型可以写成ZbZb和芦花雌鸟基因型可以写成ZBW,二者杂交,其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均为非芦花,C正确;若芦花雄鸟基因型为ZBZb和非

47、芦花雌鸟ZbW杂交,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ZbW,既有非芦花,也有芦花,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有关植物愈伤组织培养增殖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将处于间期细胞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每个DNA分子中均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B. 细胞周期中,间期发生DNA复制,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C. 愈伤组织细胞中的基因在转录时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RNA上D. 愈伤组织细胞不断增殖使得细胞数目增多,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

48、【解析】【分析】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将未标记的DNA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每个DNA均为一条链有标记和一条链为无标记。愈伤组织的细胞既能进行细胞分裂又能进行细胞分化。【详解】愈伤组织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将未标记的DNA置于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经过一次DNA复制和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链有标记,一条链无标记,在此培养基上经过第二次的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的标记情况为:一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含标记,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标记,分裂中

49、期时着丝点未分裂,所以培养至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只有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3H,A错误;细胞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分子复制,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B正确;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形成RNA,RNA聚合酶识别的位点在DNA上,C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数目增多,没有体现出全能性,D错误。故选B。25.如图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A. 是翻译过程,方向是从a到bB. 每种氨基酸均由不止一种tRNA来转运C. 能够在所有真核细胞中进行D. 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

50、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过程为DNA复制,过程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为翻译过程,需要mRNA、rRNA和tRNA的参与。翻译形成的蛋白质可与rRNA结合形成核糖体。【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是翻译过程,由翻译出来的肽链长短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a到b,A正确;有的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一个,如色氨酸,所以有的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来转运,B错误;为DNA复制,只能发生在分裂的细胞中,不分裂的真核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C错误;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加快了翻译的速率,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真核细胞中遗传

51、信息的传递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过程、条件和产物等,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6.下图为中心法则图解,a-e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b、d过程只能在细胞分裂时进行B. 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只有a、b、cC. 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只包括转录和翻译D. 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图解,a表示DNA的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RNA的复制,d表示翻译,e表示逆转录,其中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

52、中。【详解】b、d过程为基因的表达过程,一般在活细胞中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A错误;图中各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C错误;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遗传信息的流动也必需发生在细胞内,所以图中所有过程都可在细胞内发生,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同时名称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27.如图表示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图

53、1可发生在绿藻细胞中,图2可发生在蓝藻细胞中B.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C. 图2中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左到右D. 图2中的合成与核仁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和图2均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图1为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图2是在细胞核中完成转录,所形成的RNA再通过细胞核的核孔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完成翻译的过程。图2过程

54、发生在真核生物体中。【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1可发生在原核生物体内,图2可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而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绿藻细胞属于真核细胞,所以图1可发生在蓝藻细胞中,图2可发生在绿藻细胞中,A错误;RNA中不含T,特有的碱基为U,所以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B错误;根据图示中tRNA正在离开核糖体以及氨基酸连接的位置可知,图2中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从左到右,C正确;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为tRNA,为mRNA,其合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故选C。28.研究人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

55、,并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B. 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C. 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D. 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基因“敲除”,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解读题给信息,判断出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根据题意,将某实验动物的第5号染色体上的一段DNA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需要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B正确;上述信息只能表明敲除的DNA片段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

56、,不能表明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D正确。29.下列关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RNA中每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B. 真核生物的 tRNA 和 mRNA 相互识别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C. 一个终止密码子既可以终止翻译,又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D.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使发生基因突变,翻译也可能不受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每个tRNA分子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可以与

57、mRNA上的组成相应密码子的3个碱基互补配对,这样的3个碱基构成一个反密码子,A错误;真核生物的 tRNA 和 mRNA 相互识别发生在翻译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一个终止密码子可以终止翻译,但不能决定一个氨基酸,C错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使发生基因突变,蛋白质的结构也可能没有改变,即翻译也可能不受影响,D正确。30.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如图),证实了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试管是模拟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出现的结果至少需要90minB. 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是复制两代的结果C.

58、 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结论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的结果D. 给试管中加入解旋酶一段时间后离心出现的结果如试管所示【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为重带(15N/15N),对应于试管,则这一代DNA均处于中带(14N/15N),对应于试管;子二代DNA一半处于轻带,一半处于中带,对应于试管。【详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二代后所得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只含14N,另一半DNA分子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后分布在中带和轻带上,即图所示结果,即出现的结果至少要复制两次,而细菌每30分钟复制一次,因此至

59、少需要60分钟,A错误;亲代DNA的两条链均被根据15N标记,在14N培养基的环境中增殖,DNA复制两次后,所形成的DNA存在于中带和轻带,所以是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的结果,是复制二代的结果,B错误;对得到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结论起关键作用的是试管结果,即转入14N培养基中复制一代后所得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离心后都分布在中带上,C正确;中含有中带,说明含有15N的DNA分子链,经解旋酶的作用后应出现重带,而中全为轻带,表示不具有15N标记的DNA分子链,D错误。故选C。3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

60、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实验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 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C. 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保温时间过长D. 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实验现象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因大肠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所以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

61、在上清液中,A正确;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说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进入到了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因此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该DNA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发挥作用,B、D正确;由题意“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可知:在实验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大肠杆菌裂解的发生,所以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不是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而是有一部分32P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62、C错误。【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识记和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方法、过程,据此,以图示信息“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为切入点,推知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源与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白化病的出现,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 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用来生产青霉素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抗虫棉的育种原理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

63、生物性状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间接控制;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直接控制。【详解】白化病患者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这一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突变和重组只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的,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的根本原理都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33.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64、是( )A. 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 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不一定能改变性状C. 突变基因一定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D. 突变基因一定有结构上的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多,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

65、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亲代的突变基因不一定能传递给子代,如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传递给子代,A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性状,B正确;基因突变包括诱发突变和自发突变,其中诱发突变由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诱发,C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所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D正确。故选C。34.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解,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B. 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籽西瓜,与中心体有密切的关系C. 四倍体西

66、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同一物种D. 无籽性状的产生属于可遗传变异,但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的种子;三倍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详解】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用低温处理,它们的作用原理相同,都是主要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前期纺锤体形成,诱导染色体加倍,A错误;三倍体无籽西瓜为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B错误;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高度不育,因此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C错误

67、;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其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但由于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配子,故无籽西瓜的性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子代,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无籽西瓜的培养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分析下列所示的细胞图,它们所含有染色体组的情况是A. D、G、H图细胞中都含有1个染色体组B. C、F图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C. A、B图细胞中都含有3个染色体组D. 只有E图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判断染色体组数目有两种方法:在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

68、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A细胞中,每种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3条,所以含有3个染色体组,以此类推,C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E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G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在细胞内,同音字母有几个,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B细胞中,每个同音字母都有3个,所以该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以此类推,D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F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H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综上所述可知,H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F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A、B图细胞中都含有3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E、F图细胞中均含有4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

69、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所以细胞分裂期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B.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 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量异常遗传病D. 我国奶牛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牛的培育遵循基因突变的原理【答案】A【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

70、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所以细胞分裂期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的前期(四分体时期)和后期,B错误;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而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所形成的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C

71、错误;我国奶牛主要品种中国荷斯坦牛的培育属于杂交育种,遵循基因重组的原理,D错误。故选A。37.为了验证低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选取不定根长约1cm的大蒜放入4的冰箱内,诱导培养36h后进行固定处理、制片并观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须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B. 该实验原理是低温处理能促进细胞内的复制和抑制细胞分裂C. 固定处理时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以固定细胞形态D. 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

72、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该实验须将大蒜根尖先低温处理后再用卡诺氏液固定,并用95%的酒精冲洗后再制成装片,A错误;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分离后不能分向两个细胞,进而形成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B错误;在实验中,利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两次,C错误;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低温不能对其起作用,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只

73、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即所观察的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D正确。故选D38.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 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C. 一般单倍体植株长的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D. 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答案】D【解析】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所以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是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是二倍体,B正确;单倍体植

74、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但有的单倍体生物是可育的,如雄蜂,同源四倍体植物的单倍体等,C正确;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如果是由配子发育而成的,则是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则是三倍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要理清单倍体生物是指未经受精作用,由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生物,如果亲代是多倍体生物,则单倍体生物也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仅当亲代是二倍体生物时,单倍体生物才是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39.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研究遗传病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B. 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

75、细胞周期各期时间长短C.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如:高度近视【答案】D【解析】【分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在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3)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绘制遗传系谱图。【详解】研究遗传病发病率需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

76、究遗传方式需分析患者家系系谱图,A正确;由于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与各时期的时间成正比,故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长短,B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故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高度近视,D错误。故选D。40.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杂交育种获得的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一般是纯合子B. 与正常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C. 有性生殖不能产生三倍体,只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D. 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答案】A【

77、解析】【分析】单倍体育种,可以很快得到纯合二倍体植株,但植株高度不育。多倍体育种,育种年限较长,至少三年,一般多倍体育种出来的植物结的果实大,提高营养成分,如糖分、淀粉等。杂交育种的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诱变育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详解】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如杂交水稻,A正确;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B错误;有性生殖可以产生三倍体,如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可产

78、生三倍体,C错误;因为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D错误。故选A。41.如图1所示为动物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

79、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次级精母细胞内由同一着丝点相连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中,所以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最终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相同。综上所述,根据图2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特点推知,与、与的染色体组成基本相同,故B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重点考查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不考虑交叉互换),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

80、。4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 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D.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达尔文

81、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进化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A正确;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D正确。故选B。43.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6%、8%B. 92%、8%C. 78%、92%D. 8%、92%【答案】B【解析】XB基因频率为(42

82、.32%2+7.36%+46%)/(42.32%2+7.36%2+0.32%2+46%+4%)100%92%,Xb基因频率为192%8%。4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 关于遗传与变异的产生,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C. 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但不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近几十年,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83、,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基础上形成的,但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详解】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的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被捕食者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捕食者的进化发展,A正确;关于遗传和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B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错误;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C。4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

84、化B. 不是所有的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 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不随机交配、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迁移等,因此环境条件稳定所时,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

85、可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们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C正确;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地理隔离也能够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因此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不意味着新物种形成,D正确。二、填空题46.果蝇体色黄色(A)对黑色(a)为显性,翅型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研究发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F1,F2中出现了5:3:3:1的特殊性状分离比,请回答以下问题。(1)同学们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假说二:基因型为_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2)请利用以上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验证

86、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写出简要的杂交过程,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 _。【答案】 (1). AaBB AABb (2). AB (3). 实验思路:用F1与F2中黑色残翅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1:1:1【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果蝇体色黄色(A)对黑色(a)为显性,翅型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研究发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F1(基因型为AaBb),F2中出现了5(A-B-)3(A-bb)3(aaB-)1(aabb)的特殊性状分离比,即双显性个体中有死亡的个体。【详解】(1)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F1,F2应该

87、出现四种表现型为9:3:3:1的性状分离比,实际出现了5331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相比较可知,双显性性状中的少了4份,而双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AABb:AaBB:AaBb=1:2:2:4,根据假说一的说法,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那么致死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根据假说二,若是配子致死的话,应该是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且雌雄配子只能一种致死,假如雌配子AB致死,则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1:1:1,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利用棋盘法分析后代性状分离比也是5331,假如雄配子AB致死也是相同的结果。(2)若设计一代杂交实

88、验判断两种假说的正确性,可以用测交法,即选F1AaBb与F2中黑色残翅个体aabb进行杂交,若子代的黄色残翅:黑色长翅:黑色残翅为1:1:1,说明假说二正确,若假说一正确,后代会出来四种表现型且比例是1:1:1:1。【点睛】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47.某生物实验小组对基因型为EeXFXf的某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然后绘制了甲、乙、丙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细胞中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

89、后顺序是_(填序号)。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共同点有_(写出一点即可)。(2)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_。(3)图丁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填数字标号)阶段。a过程与c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丙乙甲 (2). 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相等、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等 (3).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4). EXF或eXF或EXf或eXf (5). (6). a过程核DNA复制一次分裂两次,c过程核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细胞中只有3条染色体,并且3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

90、同,因此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图乙细胞具有联会现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图丙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图丁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为减二中期,乙为减一前期,丙为有丝分裂后期,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则根据性原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丙乙甲。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共同点是: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相等、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等。

91、(2)根据“基因型为EeXFXf的某动物”可知该生物为雌性动物。由分析可知,图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因此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该生物体的基因型为EeXFXf,故图乙细胞的基因型也为EeXFXf,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图乙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够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EXF或eXF或EXf或eXf。(3)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条数减半,所以图丁中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图丁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阶段。a过程为减数分裂,c过程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核DNA数为

92、体细胞的一半,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所形成的子细胞中核DNA数与体细胞相等,所以a过程与c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过程核DNA复制一次分裂两次,c过程核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48.图1是人体内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过程的局部放大,请据图回答:(1)过程称为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2)已知过程产生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

93、数的54%,其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占模板链的29%,则模板链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_。(3)过程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答案】 (1). 转录 (2). RNA聚合酶 (3). 25% (4).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中,表示胰岛素基因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分析图2:图2表示正在进行翻译的过程,由图可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详解】(1)由图可知,过程是由胰岛素基因形成m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2)由于转录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已知过程产生的mRNA链

94、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所以DNA模板链中C+A占模板链的54%,又知其模板链对应的区段中胞嘧啶占模板链的29%,所以模板链中A占54%-29%=25%。(3)是翻译过程,该过程中,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这样就可以使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或多肽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9.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和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三种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培育出个体的常用方法是_,通过方法和V培育

95、,其优点是_(2)由培育出的常用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_。(3)过程代表的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答案】 (1). 花药离体培养 (2).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 提高变异频率,较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解析】【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是杂交育种,、是单倍体育种,是多倍体育种,是诱变育种。2、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详解】(1)的基因型为AaBb,的基因型为Ab,说明该过程培育的是配子,所以用培育出个体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和V(秋水仙素加倍处理)培育属于单倍体育种,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由培育成常用的方法

96、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3)过程代表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变异频率,较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点睛】农业生产上培养优良品种的育种方法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50.(1)可分别利用酵母菌和_菌制作果酒和果醋,这两种微生物的主要区别是后者为_ (填“厌氧”、“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1/3的空间,目的是_。(3)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_,并_。(4)图2中能表示装置内液体

97、发酵过程中pH变化的曲线是_。【答案】 (1). 醋酸 (2). 好氧 (3). 利于酵母菌进行繁殖,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4). 30-35 (5). 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6). 【解析】【分析】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分解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详解】(1)制作果酒所需要的菌种为酵母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制作果醋需

98、要的菌种为醋酸菌,代谢类型为异养好氧型。(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出1/3的空间,目的是既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同时缓冲产生的CO2,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3)果酒发酵时适宜的温度是1825C,果醋发酵时适宜的温度是3035C,因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而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只有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故要利用苹果酒继续发酵生产苹果醋,接种发酵所用菌种后,需要将发酵温度改变为3035,并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3)在果酒的发酵过程中,首先瓶中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产生CO2,会使pH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消耗殆尽,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产生CO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发酵液PH降低,随发酵深度增加,PH逐渐降低,进行醋酸发酵时,醋酸菌将乙醇转化成醋酸,使PH进一步降低,因此,能表示装置内液体发酵过程pH变化的曲线是。【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制作的原理、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