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 新 拓 展一、选择题1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选举方式主要指的是 ()A直接选举 B间接选举 C等额选举 D差额选举答案:D解析: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D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与题意不符。2上题中的这种选举方式有助于()A选民了解决策内容 B选民了解选举程序C选民了解候选人 D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答案:C解析: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通过演讲、答辩的方式介绍自己,目的是让选民更好地了解自己,使选民投出信任的一票,所以C项正确;这是选举问题,不是决策问题,也不是为了让选民了解选举程序,A、B
2、两项不符合题意;有助于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是等额选举的特点,D项与题意不符。3在某省2013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指定候选人)。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增加了选举成本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A BC D答案:B解析:“海选”与差额选举相比,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增加选举成本,同时,由于被选举人较多,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故项正确。“被选举人之间的开展竞争”、“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这是“海选”的优点。故排除。4近年来,北京市18个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种声音“我要自
3、荐参选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一职”。有一位自荐参选者说:“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我参加选举的目的是维护选民的权利。”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这表明()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B人大代表是间接选举产生的C人大代表是直接选举产生的D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答案:D解析:A项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B、C两项说法错误,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故选D。5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
4、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 BC D答案:C解析:一个国家的选举制度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我国选举法的修改,是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故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不准确,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就使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真实性。6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
5、的结合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以我国选举法的修改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我国选举制度的理解、运用能力。由规定的前半句直接得出,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故选。正确,但材料没涉及,故排除。是一个干扰项,记住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7选举是关系到把权力交给什么样的人掌握的大事情。下列哪一项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A选择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的方式B采用等额选举还是差额选举C选举人大代表还是选举政府工作人员D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可知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
6、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D正确。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材料二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材料三2010年,我国选举法修改,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材料四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13年1月选出,共计2987人。这次选举的最大特点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进行选举人大代表。其中,按照人口数分配的代表名额为2000名,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人口数计算的名额数,按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表明了什么?具体原因是什么?答案: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