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朱自清制作:翁源中学 赖日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分析荷塘中的月色及月色下的荷塘的景物特征,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2.理解叠词、通感、博喻等修辞手法对写景的作用。3.背诵文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二、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蕴含的“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的思想感情,学会排遣心中烦闷的方式学.科.网zxxk.组卷网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联大结束,他回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8月12日因贫病逝
2、世。朱自清 早年从事新诗创作,主要题材是抒发个人的情思和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和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了一般知识分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心情的苦闷。在清华任教后,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作品有长诗毁灭、诗集 踪迹、散文集 背影等。朱自清虽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但正直爱国,富有正义感,参加过“五四”运动、“三一八”请愿,以及抗日救亡的“一二九”爱国游行。抗战时期,在革命力量的激励下,他积极投入抗日民主运动,表现坚决,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称赞。1948年6月28日,他签名于抗议美帝扶植日本和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宣言。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赞扬他
3、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荷塘月色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住清华园西院,文中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一方面对北洋军阀勾结国民党摧残革命的黑暗现实极端不满,但另一方面按他当时的思想境界(“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见陈竹隐忆佩弦)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原因(“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他又不可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而是最终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但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
4、心于这种“超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荷塘月色正寄托了他想从烦恼中寻求解脱的复杂心情和淡淡的哀愁以及暂得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这正是他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消极的反抗。背景资料学.科.网zxxk.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淡淡的哀愁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总起全文;奠定感情基调)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淡淡的喜悦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另一个世界学.科.网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制,没有痛苦的世界。此时的作者与平时的作者相比是超然
5、的,没有俗世的烦恼,没有痛苦和不快,只有安宁和平的心境,是一个摆脱了现实困扰的“自由的人”体会作者引用采莲赋的意图作者由游荷塘不能解脱,转而联想到江南采莲情景,用古时采莲的欢乐有趣,写自己的忧愁(反衬)译文: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正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拾绫罗裙。西洲曲赏析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
6、,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是一首南朝民歌,诗歌描写的是一位青年女子从春到秋,从早到晚对所爱男子的相思,极为细腻缠绵。诗歌中以描写景物表明季节的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写出人物不同的活动,从人的活动表现出思念、盼望等种种情绪。人和物、情和景结合得很紧。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语言动人,色泽美艳,感情真挚,韵律富于变化而又极为和谐。引用的意图:这幅少女采莲图描写的是一种多么自由、快乐的生活,这正是作者所向往的,它跟作者在第三段所写的暂时超然的状态是互相呼应的。把这种自由快乐的生活与现实作对比,感叹快乐的易逝,正是作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