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赤峰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第1-24课以及选修1第2-4单元。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
2、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是故臣兼功(因依附而取得成绩)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董仲舒这么说的主要用意是A. 使人与人的关系得以和谐B. 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权C. 论证汉代统治的合法性D. 实现儒家思想的神学化2.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 提出要建立民主政治B. 否定君主制的合理性C. 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D. 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3. 黑格尔说:“苏格拉底是精神本身一个主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在他身上以思想的方式表
3、现出来的”。“他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哲学是只考虑自然的”。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 重点研究自然B. 树立了人的尊严C. 引领了思想启蒙D. 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向4. 路德最重要的著作是圣经的德译本,它使得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路德此举A. 消除了青壮年文盲B. 损害了教会的权威C. 普及了国民的教育D. 意味着与教皇绝裂5. 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 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B. 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C.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D. 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6. 魏
4、蜀吴三国的故事早在唐宋时期已在民间流传。元明之际,罗贯中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参考史籍,创作了24卷本三国演义。这反映出A. 古典小说繁盛于唐宋时期B. 传统文学和史学日趋合流C. 小说满足了小农阶层的需求D. 文学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7. 如图是1180年法国“LAPETITELUNE杂志的封面,此漫画说明A. 生物进化论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B. 达尔文的学说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C. 作者仍在维护传统的人类起源学说D. 达尔文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看法8. “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的弟子们这一小撮十人在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这反映出A
5、. 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B.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C. 制度改革已成社会共识D. 国人摆脱了儒学的束缚9. 在维新派眼里,“提倡民权也好,要求设立议院也罢,它们都不是目的,只是实现国家自救自强的手段”。这反映了维新派提倡民主政治的政治动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B. 早期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 维新变法运动的迅速兴起D. 国家面临民族危亡的现实10.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梯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爱的、可怜的老母。”陈独秀意在说明A. 旧道德根深蒂固B. 青年只顾谈爱情C.
6、 新旧道德有区别D. 新道德践行有误11. 1920年,在李大钊指导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相继成立,吸引了校内外一批先进分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引导他们走向工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李大钊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传播马克思主义B. 在实践中寻求救国真理C. 培养和造就革命骨干D. 重点改造社会制度12. 翻阅维新运动的历史资料,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满纸都是“请愿”“上奏”等字眼,看不到半个“武力推翻”之词,维新派“不能也不敢摧毁封建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A. 认为革命利于社会发展B. 民族民主意识严重缺失C. 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D. 难
7、以抵抗封建专制势力13. 在践行民生主义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实际上是以国家名义与地主阶级平均地权,并引导地主阶级把持有的货币转化为工商资本的。可见,这种实践A. 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B. 铲除了剥削者的生存基础C. 调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14.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中对满族群体与满洲贵族进行了本质上的划分,其思想观念也从整体上的大汉族主义转变为进行纯粹的反满洲政府的斗争。这反映了孙中山A. 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B. 民主革命目标的调整C. 民权主义思想的局限D. 民主革命理论的成熟15. 1924年,孙中山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
8、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体现了孙中山A. 重视地方政府的建设B. 旨在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 突出地方的经济发展D. 发展经济服务民生思想16. 1915年,以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一场希冀对中国深层文化结构进行根本改造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了。该运动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A.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兼容并包B. 全部文明与文化都趋向现代化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D. 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批判地继承17.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共苦时,
9、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时,他们又怀疑革命。”这段材料表明,毛泽东A 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B. 立足国情看问题C. 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D. 主张改造资产阶级18. 1979年,邓小平在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意味着A. “百花齐放”方针的确立B. 文艺界率先开始对外开放C. 文艺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D. 文艺发展将迎来新春天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
10、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 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B. 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 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D. 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2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A. 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C. 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D. 实践了“科教兴国”战
11、略21.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 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 资产阶级革命倡导者C.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22. 如图是莫奈的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画面上火车头喷出的烟升上淡蓝色的天空,并弥漫于整个站台的上空,呈现出蓝色、紫色、淡红和白色的丰富的天空,众人和大自然完全地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据此可知,莫奈绘画风格A. 强调素描完整性和准确性B. 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描绘C. 注重社会现实情境的刻画D. 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3. 19世纪初,有一种文学作品用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
12、和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这一文学特点反映了这类文学家对A. 拜金主义的批判B. “理性王国”的失望C. 战争阴云的恐惧D. 民族文化的歌颂24. 20世纪中期以后,跨界音乐发展起来,相比传统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乐,跨界音乐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现便迅速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当今音乐舞台上最受听众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跨界音乐的产生A. 有利于促进音乐的发展B. 干扰了主要音乐流派的发展C. 表明音乐流派趋于一致D. 标志着音乐发展到顶级水平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启蒙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思想锁链的最后环节,但首先
13、冲破这一锁链的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新思想大厦新添了不少砖瓦,但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马执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材料二 门诺西门斯受过罗马天主教的教育,并被封为神父,但他对圣经却没有一点的认识,而且不肯阅读,唯恐被引诱入于“异端”。有一次当他对“圣体”(天主教徒在做弥撒时用面饼代表耶稣的身体,即“圣体”)的道理发生怀疑时,他就认为这是从撒旦来的试探,于是祷告认罪,设法摆脱这思想。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研究新约圣经。不久,他在一个邻近的乡村中见一个人因再受洗礼而被处斩首之刑。这一件事使他下手研究圣经中有关婴孩受洗的教训。他在圣经中找不到什么凭据,只看到悔改和信心乃是领受洗礼
14、所必需的条件。门诺退出了罗马教会,奉献一生去传讲他所领受的真理。摘编自基督教书籍善恶之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于文艺复兴作用的观点的依据,并指出启蒙思想家们为“新思想大厦”新添了哪些“砖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门诺西门斯宗教思想的主要变化。(3)依照材料一的说法,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作用并说明理由。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五四运动后,来自社会底层的最具民主精神的社会阶层吹响了近代民主化的号角。西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阐释和弘扬,这使实现政治民主与国家富强逐渐脱离了暧昧关系。诚然,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群体,仅仅依
15、靠对社会底层的关怀和受教于西方的直观感受,难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反思和重新判断。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不仅拓宽了思想启蒙的领域和视野,而且促进了中国人探索适合本国道路时代的来临。在国家衰败、民生凋敝的时代,统治集团没有也不可能注意到蕴藏于民众中的自由价值观和民主诉求,救亡图存、自强保种成了最主要的政治目标。随着国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顺应时代要求的民主与科学最终成为近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摘编自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材料提供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相关信息,请从任一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清晰明了,阐述须史论结合)27. 阅读材料,完成
16、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劝学篇 变法第七(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2)请任选其中一个变法,简要说明张之洞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赤峰二中2019级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
17、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第1-24课以及选修1第2-4单元。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董仲舒说:“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是故臣兼功(因依附而取得成绩)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董仲舒这么说的主要用意是A. 使人与人的关系得以和谐B. 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权C. 论证汉代统治的合法性D. 实现儒家思想的神学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联系所
18、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材料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其主要用意是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强化社会的伦理道德,以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故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人与人的关系得以和谐”属于孔子的“仁”,与董仲舒无关,故A不正确; “天人感应”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神学化与“三纲五常”无关,故D不正确。2.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 提出要建立民主政治B. 否定君主制的合理性C. 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D
19、. 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等体现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家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排除B,D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提出“民主政治”的观点,A不符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天人合一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3. 黑格尔说:“苏格拉底是精神本身的一个主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在他身上以思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哲学是只考虑自然的”。材料表明苏格拉底A. 重点研究自然B. 树立了人的尊严C. 引领了思想启蒙D. 改变了哲学研究方向【答
20、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苏格拉底是精神本身的一个主要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在他身上以思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把伦理学加进了哲学,而过去哲学是只考虑自然的”表明苏格拉底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向,故D符合题意;苏格拉底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树立人的尊严,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苏格拉底引领思想启蒙,C不符合题意。故选D。4. 路德最重要的著作是圣经的德译本,它使得任何识字的人都有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而不依赖教会及其教士们。路德此举A. 消除了青壮年文盲B. 损害了教会的权威C. 普及了国民的教育D. 意味着与教皇绝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德
21、译本圣经使阅读者的范围扩大了,也减少了教徒们对教会及其教士的依赖,从而使教会及其教士失去了其原有的权威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A中“消除”C中“普及”太绝对,故AC不符合题意;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 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A. 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B. 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C.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D. 扬州、越州是当时文化中心【答案】B【解析】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故材料中的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B项正确;A项逻辑关系倒,应该是科举发展推动了文化兴盛,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民间
22、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排除C;D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6. 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早在唐宋时期已在民间流传。元明之际,罗贯中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参考史籍,创作了24卷本三国演义。这反映出A. 古典小说繁盛于唐宋时期B. 传统文学和史学日趋合流C. 小说满足了小农阶层的需求D. 文学创作植根于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早在唐宋时期已在民间流传”“在三国志平话基础上”,可以看出,罗贯中吸收前人文学成果,顺应社会文化需求,创作了三国演义,这表明文学创作根植于社会现实,故D项符合题意;古典小说发展繁盛是在明清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传统文学和史学属于不同范畴,故B项不符合题意;小说主要
23、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的文化需求,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7. 如图是1180年法国“LAPETITELUNE杂志的封面,此漫画说明A. 生物进化论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B. 达尔文的学说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C. 作者仍在维护传统的人类起源学说D. 达尔文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看法【答案】C【解析】【详解】漫画中把达尔文画成了猿猴的形象,是在讽刺他的进化论以及人猿同祖的主张,因此体现出作者仍在维护传统的人类起源学说,故C项正确;ABD项都与漫画的主旨不符合。8. “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的弟子们这一小撮十人在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这反映出
24、A. 学习西方已成社会共识B.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C. 制度改革已成社会共识D. 国人摆脱了儒学的束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的弟子们这一小撮十人在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可知,这一小撮十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相比,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即主张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是强调洋务运动的作用,故B项错误;维新派主张托古改制,没有摆脱儒学的束缚,故D项错误。9. 在维新派眼里,“提倡民权也好,要求设立议院也罢,它们都不是目
25、的,只是实现国家自救自强的手段”。这反映了维新派提倡民主政治的政治动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B. 早期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 维新变法运动的迅速兴起D. 国家面临民族危亡的现实【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维新派的目的是自救自强,就是挽救民族危亡,所以维新派要提倡民主政治,与当时的国家面临危亡的现实密切相关,故D正确;AB两项与“政治动因”的要求不符,故AB均不正确;维新派民权思想的产生,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D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10.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梯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没有将爱情扩充到
26、社会上,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爱的、可怜的老母。”陈独秀意在说明A. 旧道德根深蒂固B. 青年只顾谈爱情C. 新旧道德有区别D. 新道德践行有误【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现在有一班青年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爱的、可怜的老母”表明陈独秀意在说明新道德践行有误,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是表面现象,排除。11. 1920年,在李大钊指导下,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和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相继成立,吸引了校内外一批先进分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引导他们走向工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李大钊此举主要目的是A. 传播马克思主义B.
27、在实践中寻求救国真理C. 培养和造就革命骨干D. 重点改造社会制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吸引了校内外一批先进分子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引导他们走向工农,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说明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寻求救国真理,故B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当时还没有进入“革命”阶段,故排除C;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2. 翻阅维新运动的历史资料,从“公车上书”到“戊戌政变”,满纸都是“请愿”“上奏”等字眼,看不到半个“武力推翻”之词,维新派“不能也不敢摧毁封建制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A. 认为革命利于社会发展B. 民族民主
28、意识严重缺失C. 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D. 难以抵抗封建专制势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他们不能也不敢摧毁封建制度,只能用“请愿”方式表达政治诉求,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和平改良,A不符合题意;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维新派力主“兴民权,设议院”这是维新派民族民主意识的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维新派难以抵抗封建专制势力是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在践行民生主义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实际上是以国家名义与地主阶级平均地权,并引导地主阶级把持有的货币转化为
29、工商资本的。可见,这种实践A. 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条件B. 铲除了剥削者的生存基础C. 调和了社会阶级矛盾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和材料 “引导地主阶级把持有的货币转化为工商资本”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践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铲除剥削者的生存基础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的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中对满族群体与满洲贵族进行了本质上的划分,其思想观念也从整体上的大汉族主义转
30、变为进行纯粹的反满洲政府的斗争。这反映了孙中山A. 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B. 民主革命目标的调整C. 民权主义思想的局限D. 民主革命理论的成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对满族群体与满洲贵族进行了本质上的划分,其思想观念也从整体上的大汉族主义转变为进行纯粹的反满洲政府的斗争”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变为反对专制制度,说明孙中山民族主义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即反清政府,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没有涉及民权主义,故C项错误;1906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提出明确反帝的要求,说明还不成熟,故D项错误。15. 1924年,孙中山指出:
31、“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体现了孙中山A. 重视地方政府的建设B. 旨在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 突出地方的经济发展D. 发展经济服务民生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体现出孙中山的态度,即国家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材料并没有涉及政权建设,故正确答案为D项,排除 A、C 两项;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出现于二战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且福利国家制度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并不一致,排除 B项。16. 1915年,以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一场希冀对
32、中国深层文化结构进行根本改造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了。该运动提出的历史性课题是实现A.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兼容并包B. 全部文明与文化都趋向现代化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D. 对中国民族文化的批判地继承【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1915年,以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一场希冀对中国深层文化结构进行根本改造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了”,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倡导思想变革,主张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存在全面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希望全盘西化,故B符合题意;AD都体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故AD不符合题意;C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17. 毛泽东
33、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共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时,他们又怀疑革命。”这段材料表明,毛泽东A. 提出了革命统一战线B. 立足国情看问题C. 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D. 主张改造资产阶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毛泽东中认为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而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的,因此材料体现了毛泽东立足国情看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革命道路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改
34、造资产阶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 1979年,邓小平在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意味着A. “百花齐放”方针的确立B. 文艺界率先开始对外开放C. 文艺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D. 文艺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1979年,邓小平在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根据新时期的情况,确定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发展方向
35、,表示文艺发展将迎来新的春天,故答案为D;A是1956年,排除;B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且不符合史实,排除。19.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 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B. 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 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D. 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
36、需要,兴办各种职业学校,故D项正确;A项是1986年实施,不符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教育现代化,故C项排除;B项是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故排除。20.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美国感到“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材料说明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A. 得到了美国大力援助B.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C. 打破了美国单极世界D. 实践了“科教兴国”战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人的领域”可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
37、功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有利于世界和平,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并非美国的单极世界,并且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没有打破世界格局的影响,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人的领域”,结合所学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重要意义分析解答。21.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 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
38、 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C.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 伟大无产阶级文学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因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题干中没有直接反映反动农民运动或倡导资产阶级革命,AB理解错误;题干中更没有提到无产阶级,D理解错误。【考点定位】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后)22. 如图是莫奈的作品圣拉查尔火车站,画面上火车头喷出的烟升上淡蓝色的天空,并弥漫于整个站台的上空,呈现出蓝色、紫色、淡红和白色的丰富的天空,
39、众人和大自然完全地融合在景色、阳光和空气中。据此可知,莫奈绘画风格A. 强调素描完整性和准确性B. 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描绘C. 注重社会现实情境的刻画D. 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莫奈在创作中强调色彩变化,通过光与色的运用,把人与自然有机结合,这体现了印象画派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古典主义的特点,B项是浪漫主义的特点,C项是现实主义的特点,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3. 19世纪初,有一种文学作品用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和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使作品充满浓郁的情感色彩。这一文学特点反映了这类文学家对A. 拜金主义的批判B. “理性王国”的失望C. 战
40、争阴云恐惧D. 民族文化的歌颂【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离奇的故事、异域的情调和层出不穷的戏剧性场面”“浓郁的情感色彩”可知,该种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这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 20世纪中期以后,跨界音乐发展起来,相比传统的古典、民族和流行音乐,跨界音乐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现便迅速被大众所接受,成为当今音乐舞台上最受听众喜爱的音乐类型之一。跨界音乐的产生A. 有
41、利于促进音乐的发展B. 干扰了主要音乐流派的发展C. 表明音乐流派趋于一致D. 标志着音乐发展到顶级水平【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因其特有的多元化因素,使其一出现便迅速被大众所接受”,可见跨界音乐产生后,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这有利于促进音乐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跨界音乐丰富了主要音乐流派的内涵,故B不符合题意;音乐流派风格多样,不可能趋于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跨界音乐并非音乐的顶级形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启蒙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思想锁链的最后环节,但首先冲破这一锁链的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新思想
42、大厦新添了不少砖瓦,但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马执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材料二 门诺西门斯受过罗马天主教的教育,并被封为神父,但他对圣经却没有一点的认识,而且不肯阅读,唯恐被引诱入于“异端”。有一次当他对“圣体”(天主教徒在做弥撒时用面饼代表耶稣的身体,即“圣体”)的道理发生怀疑时,他就认为这是从撒旦来的试探,于是祷告认罪,设法摆脱这思想。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研究新约圣经。不久,他在一个邻近的乡村中见一个人因再受洗礼而被处斩首之刑。这一件事使他下手研究圣经中有关婴孩受洗的教训。他在圣经中找不到什么凭据,只看到悔改和信心乃是领受洗礼所必需的条件。门诺退出了罗马教会,奉献一生
43、去传讲他所领受的真理。摘编自基督教书籍善恶之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于文艺复兴作用的观点的依据,并指出启蒙思想家们为“新思想大厦”新添了哪些“砖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门诺西门斯宗教思想的主要变化。(3)依照材料一的说法,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作用并说明理由。【答案】(1)依据: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这与中世纪强调禁欲主义的宗教神学截然相反,冲击和动摇了封建神学对人们的禁锢。“砖瓦”: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倡导天赋人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等。
44、(2)变化:从信仰罗马教廷到“信仰得救”。(3)示例一作用:宗教改革是冲破中世纪思想锁链的主要因素之一。理由:宗教改革宣扬个人信仰得救,否定了教会和教会的权威,冲击了罗马教廷,使罗马教会的影响遭到严重削弱。示例二作用:宗教改革是新思想大厦的主要基石之一。理由:宗教改革宣扬个人信仰得救,否定了教会和教会的权威,在基督教领域确立了个人的尊严,使人文主义得到弘扬,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奠定了重要基础。示例三综合示例一、二或有新观点,理由充分合理,符合史实即可。【解析】【详解】(1)依据:根据“埋下这一大厦基石的是文艺复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
45、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这与中世纪强调禁欲主义的宗教神学截然相反,冲击和动摇了封建神学对人们的禁锢。“砖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启蒙思想家们添加的“砖瓦”可结合启蒙思想们提出的主张进行作答,如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倡导天赋人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等。(2)根据“只看到悔改和信心乃是领受洗礼所必需的条件。门诺退出了罗马教会,奉献一生去传讲他所领受的真理”可知西门斯的变化主要是从信仰罗马教廷到“信仰得救”。(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材料二反映了宗教改革对个人的影响。如根据材料内容可打得出宗教改革是冲破中世纪思想锁链的主要因
46、素之一。因为宗教改革宣扬个人信仰得救,否定了教会和教会的权威,冲击了罗马教廷,使罗马教会的影响遭到严重削弱。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亦可。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五四运动后,来自社会底层的最具民主精神的社会阶层吹响了近代民主化的号角。西方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阐释和弘扬,这使实现政治民主与国家富强逐渐脱离了暧昧关系。诚然,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群体,仅仅依靠对社会底层的关怀和受教于西方的直观感受,难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价值反思和重新判断。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不仅拓宽了思想启蒙的领域和视野,而且促进了中国人探索适合本国道路时代的来临。在国家衰败、民生凋敝的时
47、代,统治集团没有也不可能注意到蕴藏于民众中的自由价值观和民主诉求,救亡图存、自强保种成了最主要的政治目标。随着国家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顺应时代要求的民主与科学最终成为近代中国人追求的目标。摘编自朱建磊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回眸材料提供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相关信息,请从任一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清晰明了,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观点思想解放只有和普通民众的诉求相契合,才能发挥出威力。阐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了救亡图存,纷纷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但都因没有契合广大民众的要求、局限
48、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失败。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契合了广大民众救亡图存的要求,唤醒了广大民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从深处唤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民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思想解放发挥出了更大威力。(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观点根据材料“ 五四运动后,来自社会底层的最具民主精神的社会阶层吹响了近代民主化的号角”可以得出,五四运动将时代精神与底层民众的诉求项结合,因此推出,思想解放只有和普通民众的诉求相契合,才能发挥出威力。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了救亡图存,纷纷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地主阶级主张
49、“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资产阶级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但都因没有契合广大民众的要求、而纷纷失败。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契合了广大民众救亡图存的要求,唤醒了广大民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从深处唤起了广大民众的共鸣,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民众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思想解放发挥出了更大威力。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张之洞
50、劝学篇 变法第七(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得与失的评价是否客观?(2)请任选其中一个变法,简要说明张之洞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答案】(1)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对商鞅变法评价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对王安石变法评价存在偏见,失之片面。(2)理由北魏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和民族大融合。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强国;但其推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有一定负面影响。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 积弱的局面。但变法中也存在着因用人不当和过于激进而损害农
51、民利益的现象。【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接受中原先进文明,实力不断强大,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所以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根据材料“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可得出,张之洞认为商鞅变法一度使秦国富强,但后来因为残酷剥削人民而失国,这种评价比较符合事实,有一定的道理;根据材料“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可得出,张之洞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味剥削人民,导致宋朝因乱失国,这种评价存在偏见,只看到了王安石变法不利的一面,王安石变法有其积极的一面,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等。(2)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说明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的理由;从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角度说明张之洞认为商鞅变法有一定的道理的理由;从张之洞只看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危害性的一面,而未看到积极性的一面,说明评价片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