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峰二中2018年青年教师解题大赛历史试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
2、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
3、公民平等。(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后“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斗争对象
4、、革命目标、阶级立场以及思想观念等角度概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国民革命的时代背景,分析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点睛:注意题中关键信息:“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本题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这体现了当前高考常淡化教材意识,注重能力考查的趋势。这要求学生在备考中,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注重自己相应能力的提高,不要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在熟练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能力。2.阅读材料,完成下
5、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刚刚结来,丘吉尔在给杜鲁门的电报中表示对苏联的成胁“深切关注”。到1948年10月,丘吉尔明确阐述了“三环外交”方针。“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存在,一旦它们连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英国是唯一在这三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摘编自赵伯英欧洲一体化的动力、矛盾与前景材料二 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时期,还是1500年前现代国家体系的建立,直至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欧
6、洲地缘政治息息相关。因此,谁能够主导欧洲事务,谁将能够发挥在世界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力。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并实施了“金元外交”政策,并选择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直至拉拢。摘编自郝立英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国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结束后美国“金元外交”选择西欧国家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二战后英美两国出台的外交政策中得出的认识。【答案】(1)目的:确保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利益和地位。(2)原因: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美国与西欧在制度与
7、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二战后,苏联军事力量壮大,而西欧普遍衰落;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3)认识:外交政策是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利益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应立足于自身国力,并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解析】【详解】(1)由材料“英国是唯一在这三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可见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的主要目的确保英国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利益和地位。(2)由材料“1500年前现代国家体系的建立,直至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都与欧洲地缘政治息息相关”,结合所学,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由材料“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遏制以苏
8、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此之外,要结合美国与西欧的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而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尖锐。(3)结合一般关于外交政策出台的知识,二战后英美两国出台的外交政策要从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和国际形势等方面归纳。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
9、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答案】(1)动力:工业革命或者工业化的开展。影响:推动农村城镇化,资本
10、主义生产关系深入农村,许多农民转变为工业劳动力。(2)原因:通商口岸开放;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或者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政府开展“自强运动”或者洋务运动开展;破产农民转变为雇佣工人或者自然经济解体。时代背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3)前者:大城市化;后者:小村镇化。制度因素:前者属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调控为主,后者属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主导为主。(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城市化受政府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镇化建设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解析】试题分
11、析:(1)第一小问根据“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可以得出中国农村城镇化是走向大城市化,瑞士农村城镇化是小村镇化。第二小问再结
12、合中国和瑞士的制度因素回答。(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从城市化的作用、影响城市化的因素以及城市化的特点等角度归纳回答。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英国城市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现代城市化。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准确把握和定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加强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主权理论与实践体系,着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维护主权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保障。在发展国家主权时,应始终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维护国家利益协调发展,坚持
13、发展国家主权与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尊重世界各国主权协调发展,坚持发展图家主权与维护世界和平协调发展。摘编自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都带来了一定冲击,但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运行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积极参与制定相关经济法律
14、法规时,又要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以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发展国家主权时,应始终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维护国家利益协调发展,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可确定论题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坚持发展国家主权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阐述环节,要从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所以中国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都带来了一定冲击,所以中国应坚持发展国家主
15、权。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摘编自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提炼,它与时俱进、生生不息。阐述: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家国情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后来的政治变迁、王朝更迭、民族战争,遗民旧臣怀念前朝、不忘故土、不忘国家,把“家国情怀”由内而外推上了台面。但是,古代中国的“家国情
16、怀”更多地在强调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仁爱之情。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遭受战争、割地、赔款,国破家亡,士大夫的那种天生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承接的则是文人志士对亡国灭种的一种自省和情结,这种情怀重构而成“家国情怀”,由古代的“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实现了古代专制国家观念向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转变。这种情怀支撑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亡图存、苦苦探索,是先进的中国人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或示例二:论题: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阐述:孔子和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传播自己的思想见解,而“发愤忘食”,表现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怀
17、。荀子一生不得志,但一直关注世事兴衰,纵论治国之道。先秦儒家倡导和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后世继承并发扬光大,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鉴照历史,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解析】【详解】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信息,可提炼出论题: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主流,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后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影响,结合所学孔子、孟子、顾炎武以及材料中林则徐、吉鸿昌、鲁迅的名言,阐述儒家文化倡导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