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91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津市六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I卷(39分)一、(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_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泻漏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醍醐灌顶,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之时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

2、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就在眼前,_,原本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变得立体、骨感起来。浩劫与创痛、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事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的传说消费。1. 文段中加点词的音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创痛(chung) 长揖(y) 密密匝匝B. 绽放(zhn) 嶙峋(xn) 醍醐灌顶C. 泻漏(lu) 碣石(ji) 戛然而止D.

3、虔诚(qin) 桀骜(ji) 精于事故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包裹 千钧一发 触手可及 牵强附会B. 缠绕 危在旦夕 触手可及 穿凿附会C. 包裹 危在旦夕 唾手可得 牵强附会D. 缠绕 千钧一发 唾手可得 穿凿附会【答案】1. B 2. A【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A“创痛(chung)”中的“创(chung)”读音错误,应该为“创(chung)”。B正确。C“泻漏”书写错误,应该为“泄漏”或“泄露”。D“精于事故”中的“事”错误,应该为“世”。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使用能力。第一空处:“包裹”,有包容、包

4、围、 包扎、包装的含义。“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包裹”与后面“密密匝匝”体现的语境一致,所以此处应选“包裹”。第二空处:“千钧一发”,原意是一根头发悬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比喻极其危险。“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且后面加“之时”不妥,所以此处应选“千钧一发”。第三空处:“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文中强调距离近,可以接触到,应用“触手可及”。第四空处:“牵强附会”,意思是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强拉在一起,混为一谈,含贬义。“穿凿附会”,把讲不通的道理硬要讲通或把不相干的事情硬扯

5、在一起进行解释。两个成语用在此处都可以。故选A。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出版社除了将本身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B. “15秒打歌”的抖音副作用不仅会影响音乐产业的上游,而且还会波及下游低门槛的欣赏模式让听众审美碎片化、支离化,甚至失去对音乐的正常审美。C. 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创作灵感。D. 滨海新区在全面落实建设“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中持续发力,尤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着力发扬和壮

6、大实体经济产业集群。【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A项,中途易辙,“出版社除了外”这句话的主语为出版社,后面一句话主语也应该为“出版社”,主语换成了“图书营销”。B项,正确。C项,缺少介词,“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改为“寻觅到与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D项,动宾搭配不当,“发扬”和“实体经济产业”搭配不当,“发扬”改

7、为“培育”。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要了解小说中动作描写的重要,该读一读老

8、舍的话,老舍说:“当你写到戏剧性强的地方,最好不要写他的心理活动而叫他用行动说话,表现他的精神面貌。” (人物语言及其他引自小说创作论荟萃,长江文艺出版社)B. 消息传出,一片叫好之声中,间或也有一些忧虑:4万亿投资会不会造成经济过热,这种忧虑不无道理,至少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C. 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坐行就是膝行,蒲服即匍匐。要是按现代的坐的姿势来理解,又是坐着又是走,那是不可能的。D.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过热”后面的逗号改为问号。因为“间或也有一些忧虑:4万亿

9、投资会不会造成经济过热”句意结束,下一句“这种忧虑不无道理,至少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表达的是有一个完整的意思。C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因为作者只是引用“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这几个字,而“战国策里说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于吴市”是一句完整的话,所以“乞食于吴市”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D最后一句的标点应改为“怎么了,你?”。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怎么了”后用逗号,表示水生的话没有说完,只是停顿一下,主语是“你”,“怎么了,你”才是完整的一句问话,所以“你”后要用问号。故选A。5. 下列选项与对联所涉及的人物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

10、传。译书尚未成,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刚正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奋,著成信史照人寰。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A. 孔子 茅盾 班固 白居易B. 屈原 鲁迅 班固 苏轼C. 孔子 鲁迅 司马迁 白居易D. 屈原 茅盾 司马迁 苏轼【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对联的能力。先读懂对联的意思,然后根据对联中的关键词句辨析对联所涉及的人物。“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鲁壁”,孔子故宅井后之夹壁墙。“关闽濂洛”是指宋代儒家理学著名的关、闽、濂、洛四大派

11、别。即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所以此对联所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呐喊彷徨为鲁迅代表作,鲁迅对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影响力极大,为文坛领袖,故此句是指鲁迅。前句是赞扬司马迁刚正不阿的品行和公平客观地对待史实的态度。比如他对刘邦和项羽的评价,不以成败论英雄.后句写他由于为降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腐刑,但他为了完成史记,毅然忍受屈辱,活了下来。如今,史记成为二十四史之首。故此句是指司马迁。由“新乐府”,便可想到“白居易”,并且因为他提倡新乐府运动,建了杭州西湖白堤。所以此对联所涉及的人物是“白居易” 故此句是指白居易。故选C。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

12、料一:我们为什么需要科幻?科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脱口而答“预言未来”,但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并非科幻的目的。也许有人会回答“激发想象力”或者“激励人类探索未知”。的确,在这些方面,科幻的作用显赫一时。早在公元2世纪,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幻作品的古希腊语小说真实的故事中,就已出现关于星际旅行、外星生命、星际殖民等内容。美国“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坦言,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在西方,科幻作品开始盛行的年代,正是人类最初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地球正面临环境、资源等种种严峻挑战的时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

13、的科幻作品开始提出一系列“如果”的问题。比如,如果人类或者你本人在真实世界面临这样的境况,会如何选择?也因此,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帕梅拉萨金特将科幻定义为“思想文学”。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讲述一个“拯救人类免于灭亡的奋力一搏”的故事。东方和西方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科幻的“硬核”,并非预言乌托邦或者反乌托邦,而是帮助人们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问题,并提出“另类”解决方案。而从荧幕回归现实,科幻同样提醒人们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摘编自新

14、华社的文章)材料二: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硬科幻,不但有

15、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

16、,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

17、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材料三: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

18、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

19、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的真正目的,不是预测具体事件和技术,而是激发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B. 科幻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C. 材料二认为刘慈欣的小说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对硬科幻原则遵循得非常好。D. 材料三说流浪地球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和故土家国情怀是中国特色的。7.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和西方所有的科幻小说拥有共通之处,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

20、对人类情感的描摹。B. 若从电影回归现实,那么科幻也提醒人类用另一种视角去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选择和挑战。C. 无论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还是把“幻”当作了奇幻的幻,都是对硬科幻的误解。D. 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8.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海底两万里是根据一些科学道理加以幻想,有些猜想后来变成了真的,有些猜想则被证明是错误的。B. 超人系列中有一情节,超人的女友死了,超人为救女友,倒转地球,使时间倒流,终于将女友复活。C. 科幻小说在当代西方世界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

21、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D.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一种新体裁,很多不错的科幻小说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想像力也值得称道。【答案】6. D 7. A 8. C【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科幻的目的是激发人类去探索未知世界”说法错误,原文只说“正是经典科幻小说激发自己去探索未知世界。但科幻的作用又不仅如此,好的科幻作品仍然聚焦于人”。 B项,“科幻不符合现有的科学原理”偷换概念,说法绝对。原文说“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不是“不符

22、合现有的科学原理”。 C项,“刘慈欣的小说是世界顶尖水平,所以对硬科幻原则遵循得非常好”因果倒置,原文说“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东方和西方所有的科幻小说拥有共通之处”偷换概念,由原文“东方和西方不少科幻名作拥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对人类情感的描摹。”可知,把“不少科幻名作”说成“所有的

23、科幻小说”,太绝对,故错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主要是说科幻小说比较受欢迎,所以其影响和销售量都很大,材料二的观点为“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因此,该内容和材料二的观点毫无关系。故选C。【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

24、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

25、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

26、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选

27、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9.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齐闻之,乃望燕 望:怨恨B. 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 诚:的确C.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 执:拘捕D. 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 宗:尊崇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 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B. 观王之群臣下吏 代之宋,宋善待之C. 齐王其霸乎 不信其臣D. 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 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11.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东周之鄙人也B. 奚以谓吾明王也C. 诚有之乎D. 名显诸侯12. 下列对文中画

28、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B.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C.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D. 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

29、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1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B. 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C. 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D. 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2)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燕使约诸侯从

30、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答案】9. B 10. D 11. B 12. C 13. D 14. (1)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2)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把它作为要塞呢?(3)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句意为: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诚”,假设连词,如果。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

31、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介词,译为“与相比”;介词,译为“从”。B.“之”,助词,译为“的”;动词,译为“到”。C.“其”,副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代词,译为“他的”。D.“而”,均为连词,表因果,译为“因此,所以”。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题干“骄君唯利是好”的句式为宾语前置。“是”有提宾的功能。A.“臣,东周之鄙人也”为判断句。“也”表判断。B.“奚以谓吾明王也”为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奚”作“以”的宾语,“奚”要前置。C.“诚有之乎”为一般问句。D.“名显诸侯”为省略句。补上省略的介词“于”后,句子是

32、“名显(于)诸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意为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苏秦兄弟三人”作主语,其后可以断开。“以显名”是“皆游说诸侯”的结果,所以“以显名”前“不可停顿。“此其智有过人者”意思是这说明他的智力有过人之处。主语是“此”,谓语是“其智有过人者”,故应在“此其智有过人者”之前停顿,排除B、D项。“皆附之苏秦”意思是都附会到苏秦身上。“附”作谓语,“皆”作状语修饰“附”,所以应在“皆”前停顿,排除A项。断句后,疏通语意为: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

33、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D.“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错误。原文,“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意思是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普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由此可见,苏代回到燕

34、国了。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关键得分点为:“虑”,考虑;“此则计之过”,判断句,这是策略上的失误;“则”,表判断,就是;“无以”,不把;“闻”,使动用法,使听到,“非忠臣也”,判断句,不是忠臣。第(2)句关键得分点为:“罢敝”,疲劳困乏;“虽”,即使;“恶”,怎么;“以为”,把作为。第(3)句关键得分点为:“约”,联络;“从亲”,合纵相亲;“或”,有的;“宗”,尊崇。参考译文: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因反间计而死,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泄露出来。后来,齐

35、国听到这些秘密,就恼恨燕国,燕王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哙,打算承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很愚笨,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赵国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相差很远,我暗地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之心。等到了燕国朝廷,看到大王的臣子、下吏,才知道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啊。”燕王说:“凭什么认为我是贤明的国君呢?”苏代回答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让我列举一下大王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燕国的后援国家。如今,大王却去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救自己的国家,这对燕国是没有

36、好处的。大王自己想一想,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把这种失误让您听到的人,就不是忠臣。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据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代回答说:“天时不给他有利的机会,即使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已经疲劳困乏,即使有长城,怎么能够把它作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只贪图眼前利益,亡国的臣子定贪婪。大王如果能够不以侄儿、弟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玉布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就可以灭掉齐国了。”燕王说:“我终于凭借您而可以从天那里接受意旨灭亡 齐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燕国的宰相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做人质的那位公子。

37、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可能要称霸了吧?”苏代回答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回答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又把王位禅让给子之,燕国因此大乱。齐国趁机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燕国拥立昭王即位,因此苏代就再不敢回到燕国,后都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们。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封信很好,就说:“先王普对苏家有恩德,后来因为子之的乱子,所以苏氏才离开了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

38、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一起策划攻打齐国的事情。终于打败了齐国,迫使齐湣王逃离齐国。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诸侯们有的加入了联盟,有的没加入联盟,而各国人士从此都尊崇苏秦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以终天年,他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II卷(111分)四、(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作答。夜泊钱

39、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B. 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C. 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D. 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16.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答案】15. D

40、 16.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描写了秋风乍起、孤雁失群、密林秋雨、孤灯独照之景,画面萧瑟冷寂。诗人寓情于景,抒发了漂泊羁旅之感与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尾联以景结情”说法错误。诗歌的尾联“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写出了诗人想寻酒市借酒浇愁,酒却不能化解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愁绪的情怀。并没有对景物进行描写,因此不是“以景结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描述画面,概括意境,揭示蕴含的作者情感。从画面内容上看,颔联“树里孤灯雨,风前一

41、雁秋”选用了六个名词性意象:树、灯、雨、风、雁、秋。该联描写了在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于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于风中振翅疾飞的景象。秋风乍起、孤雁失群、密林秋雨、孤灯独照,这些景象色调灰暗,阴郁凄凉,使画面显得萧瑟冷寂。从思想感情上看,这一联中,“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恰如诗人漂泊不定的旅途,失群的孤雁恰如诗人孤独的身影,这两个意象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心境,明是写景,实则抒情,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思乡之情,寓情于景,景中含情。17. 古诗文填空。(1)老子道德经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_”与孔子论语子罕中“譬如为山,_,止,吾止也”。以及后世荀子劝学中“故不

42、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一脉相承的,都强调了学习需要坚持与积累。(2)屈原列传中描写屈原所处的楚国政治环境恶劣的句子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3)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灭亡的原因在于:_。(4)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庄周梦蝶”与“杜宇化鸟”的典故抒发自己情思的诗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_。【答案】 (1). 起于累土 (2). 未成一篑 (3). 谗谄之蔽明也 (4). 邪曲之害公也 (5).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 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累”“篑”“谗谄”

43、“蔽”“邪曲”“托”“鹃”。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

44、慧、增长力量的。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

45、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

46、族啊。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

47、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

48、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B. 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C. 第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

49、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D. 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E. 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19. 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20. 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21. 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

50、你的看法。【答案】18. AC 19. 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 20. (1)“生活富足”是指物质生活热闹富裕,“自慰的空碗”是比喻现代人精神空虚。(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全文主旨: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要保留人性中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保留对精神的追求。(2)运用设问修辞,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21. 因为我们在现代

51、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或答:人情的淡薄,人性的缺失,良知的泯灭)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我们不能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或:改变人类精神的困窘,人文精神的失落状态)。【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

52、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完全失去了天性”错。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知道,只是失去了天性中所具有的细腻情感,对身边事物感情逐渐淡化以至于麻木冷漠。并非“完全失去了天性”。C项,“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错。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说明,“哀愁”是由个人情感形态升华为某种民族共同心理,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故选A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

53、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然后到文中找到“真正的哀愁”所在的语段,找到分析其作用的文字,再分点概括。首先浏览文章,找到“真正的哀愁”,然后把关于作用的句子圈划下来,最后根据要求“分条”列出来。第三段有“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第六段有“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第七段有“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找到这些句子,再分条概括即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54、理解句子的含义的能力。品味句子的含义主要有这几种方法:句子结构分析法、重点词语分析法、回归文本法等等。此题可以采取后两种。重点词是“生活富足”和“自慰的空碗”,同时句中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回归文本可以知道,“生活富足”指的是物质生活富裕,“空碗”比喻我们的精神生活。句子含义答题的模式是:先解释重点词,再连缀起来,最后体现了什么感情,什么主旨。第二问是考查标题的好处。首先看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妙处,同样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标题是“是谁扼杀了哀愁”,文中给出了答案,手法上是使用设问的修辞,先回答设问本身的妙处,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然后结合主旨回答即可。【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55、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方向指向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然后找到引文,结合文本理解其含义,并谈自己对此的观点。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赞同或反对,一般是顺着作者的意思表态。题干中给了提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先根据第一个提示到文中确定区域(第七段的后半部分和第八段),再根据第二个提示“文章内容”到区域中圈划“不会哀愁”的原因。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22. 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关于举

56、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12月28日在学校报告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邀请了德高望重的金老师,他将拋砖引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听金老师的精彩讲座。教务处2020年12月14日_ _ _【答案】 (1). 把“牵涉”改为“包括” (2). 删掉“抛砖引玉”和后面的“,” (3). 把“拜托”改为

57、“希望” (4). 把“莅临”改为“到达”【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中“牵涉”使用错误。“牵涉”是指一件事情关联到其他的事情或人。“牵涉”的强调“牵扯,涉及;关系到”。“包括”表示“包含,总括”。语境是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节日包含在本次讲座里,所以应把“牵涉”改为“包括”。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于自己,此处用来形容德高望重的金老师,不得体,应删掉“抛砖引玉”和后面的逗号。拜托:敬辞,委托(多用于托人办事)。此处用于教务处对学生,使用不当,

58、应改为“希望”。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此处的使用对象是本校的“同学们”,使用不当,应改为“到达”。23.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粤港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

59、。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兴旺发达的磅礴力量。【答案】年度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变是因为时代、国家在发展,不变的是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此段文字共六个句子,中心话题是“年度流行语”。第一句是对“年度流行语”的内涵的简单概括;第二句是说“年度流行语”的意义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第三、四句是以科技为例对第二句进行说明;第五句说“年度流行语”持续更新的原因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

60、;第六句是说“年度流行语”的不变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据以上分析概括出主要信息:年度流行语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国家发展,不变的是人们的追求与奋斗精神。【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24. 将下面四个句子依序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顺序是:_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_。_。_。_。故宫利用年轻人喜欢

61、的现代话术去颠覆人们印象中威严古板的帝王形象,让活在历史中的人物重新鲜活起来,从而变得更加可爱亲民。在这座见证了600年风风雨雨的伟大建筑的身上,时间仿佛从未动过,一旦你走近它,却又觉得恍若隔世。故宫以年轻时尚的姿态一直活跃在我们的身边,现在它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能玩、会玩、好玩的超级大“网红”。然而,不管多久,它依然还是那样的风华正茂。回首故宫的爆红之路,和它一开始积极转变自身形象、努力贴近年轻潮流文化是分不开的。【答案】【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本题,说是历史的、古老的紫禁城,说的如今“年轻”的,变身“网红”的紫禁城,可以先后。中的“在这座见证了600年

62、风风雨雨的伟大建筑的身上”与横线前的“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衔接紧密,因此先后;说故宫变成了年轻态的“网红”,总结它“爆红”的原因,应当先后。最后的排序为。七、作文(60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座书屋,坐落于城郊山谷之中。书与自然的交融,让它荣膺诸多美誉。书屋除了服务当地社区,也开始服务越来越多远道而至的游客。但有心者发现:这家公益图书馆在接受读者捐赠几年后,竟然充斥着大量盗版书。书屋负责人回应,此前从未意识到书屋会出现盗版书;不少网友“爱屋及乌”,也更多是持宽容体谅的态度。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

63、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拒绝盗版,从我做起在21世纪的今天,盗版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危害。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大街小巷,盗版商品,侵权商品随处可见。那些打着所谓的商标,泛用别人的版权买东西的小贩,或是打着自己商标售买物品的商人。都是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都是在偷窃别人的果实,侵犯了法律和版权规定,对版权保护法内的相关法律条文熟视无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去卖东西呢?要想做遵纪守法的青少年,就应该尊重别人的劳动,知识与创造。从我做起,拒绝盗版。对侵占版权的商品我们应该主动拒绝,因为商家并不是按照合法权益去出售商品的,我们

64、应该对那些“法盲商家”表示鄙视,我们要知道,版权是法律给予文学、艺术科学作品创作者的一系列专有权益,是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受的各种的权利。对我们消费者来说,自觉购买和使用正版产品,既可以使创作者享受了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对他们的劳动又给予了尊重。所以我们要维护创作者自身版权,从我做起,拒绝盗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用正版商品,可以体现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可以看出其对道德、文化、法律的认识。反之,一个不尊重知识产权的人,认为版权保护与自己无关,购买盗版商品心安理得,就大大地暴露了他对科学、个人素养的缺失。所以,让我们都做一个好公民,提高素质,保护版权,从我做起,拒绝盗版吧!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

65、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对其也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记得海尔集团的张总说过:“虽然海尔几乎在世界各地有工厂,但与海尔享有的知识产权相比,这些有形资产的分量都很轻。”知识产权对经济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为了产业的发展给我们人民带来更多的益处,让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拒绝盗版吧!盗版、侵权行为使我们鄙视,令我们愤恨。为了使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不遭到其侵害与影响,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拒绝盗版吧!别忘了“拒绝盗版,从我做起噢!” 【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性作文。答题前,先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主要讲述了书屋中读者捐了大量的盗版书。书

66、屋负责人没料到会出现这种问题。部分网友持宽容体谅态度。要求考生对此给出自己的看法。对这一现象,可持肯定接受的态度,像部分网友一样。可以从市面上的正版书的价格和捐赠者的财力况角度思考,当个人财力有限而又想捐赠图书时,选择捐赠盗版书也就能理解接受了,毕竟这也是一份爱心。当然后面还可以呼吁降低正版书的价格,让更多读者能买得起正版书。也可以持否定态度,反对捐赠盗版书。理由是,这样做无形中是支持盗版书,支持盗版市场。打假要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依材料推测,山中的书屋原本提供的书都是正版书,无论是书屋的氛围还是周围环境的氛围,都是纯美的,干净的,若掺杂盗版书,就破坏了这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考生写作时先亮明

67、观点,然后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

68、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

69、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