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89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配套文档:第2章章末整合(含答案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章末整合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探究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1)自然原因:处于平原向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森林向草原、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空隙很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质灾害频发,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加剧了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露天开矿导致大面积开挖表土,使矿区周围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无计划地建窑洞、

2、修路及建设水利设施等加剧了水土流失;长时间的农业垦荒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了大量植被。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人类扮演了“帮凶”的角色,且起主要作用。(P3637)2该说法正确。因为植被的破坏,使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流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强,土层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土地逐渐荒漠化。(P3637)活动思考1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以内流河为主;植被稀疏,以耐旱的植被为主,根系发达,叶片小甚至退化;植被从东向西表现为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

3、原戈壁沙漠。(P3738)2荒漠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深居大陆,距海远,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形成了以干旱、半干旱为主的气候;降水少使该地水资源相对短缺,地表径流流量少,流程短,以内流河为主,湖泊以内流湖为主;为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植物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叶片小甚至退化以减少因蒸腾作用而造成的水分流失。(P3738)活动探究1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导致人均收入较低,粮食短缺,为获取更多的粮食和财富,人们过度垦荒、过度放牧,不仅破坏了植被,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而且耕地的扩大致使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植被因水资源短

4、缺而大量死亡,从而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P38)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的主要分布区和成因:主要分布区:湖南、江西、浙江三省的大部分地区,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五省区的北部,以及湖北、安徽、贵州三省的南部。两者相同之处:都是植被破坏后导致的土地退化。不同之处:“红色荒漠”是在湿润环境下,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而新疆荒漠化是在干旱环境下,主要为风力侵蚀形成。前者人为原因主要是开山取石、毁林开荒;后者主要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P38)3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植被;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等。(P38)活动探究1(1)使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增多,大气能见度降低;使周边地区

5、气候发生改变,如干旱加剧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的启示: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P40)2我国西北地区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P40)3生态移民的含义及评价:含义: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到其他有接受能力的地区,这就是“生态移民”。评价

6、:“生态移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对自然的尊重。(P40)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活动思考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P42)活动探究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P43)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P43)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的空气湿度,可

7、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P43)活动探究1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水产养殖业发达。(P44)2洞庭湖区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土地,但因湖泊湿地减少,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能性加大,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P44)3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但是湿地有重要的环境保护作用,湿地本身又具有产出作用,能产出丰富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供人类使用。若把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开垦,

8、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未开垦的湿地,是得不偿失的短期利益行为,是非常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做法,应当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P44)4图210的含义是过度捕捞,破坏了湿地的生产能力。图中渔民用小船和细网在河中捕鱼,连非常小的鱼苗都捕了上来。这种做法会使河湖海中的鱼的繁殖能力下降,导致鱼产量下降。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应当采取休渔制度、限制网眼等措施,以保证鱼类的再生产能力,满足人类的长久需要。图211的含义是指人们的滥猎行为。图中的珍稀鸟类被人们捕杀后摆放在地面上,惨不忍睹。人类滥捕滥猎行为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报

9、复。因此应当严禁滥捕滥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P44)5材料中所提到的湿地生态问题有:因河流流量减小或断流、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不复存在;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湖泊湿地面积在减小;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因过度采集导致洪湖水生植物减少;因过度捕捞导致湿地鱼种减少;因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湖泊湿地和许多大江大河的水质变坏,遭受污染;并且城市污染已向周围湿地扩散。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P45)活动探究1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

10、,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非常好。除此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P46)2湿地保护与开发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湿地保护措施有力,开发合理,就能发挥湿地的环保功能和生产功能,改善周围生态环境,增加旅游资源等。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应加强对湿地合理保护、利用的研究,普遍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以利于维持、改善生态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收集资料

11、: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成效显著据水库管理者介绍,2008年冬季,有数万只、20多种水鸟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个面积40多平方千米的大水库过冬,除了白天鹅,还有大雁、野鸭、白鹭、鸬鹚、水鸡和各种鸥鸟等。随着东营市近年来环保工作的不断加强,这里已经成了水鸟的世界。此外,大约四五十只丹顶鹤出现在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以往,丹顶鹤飞来过冬一般都在11月下旬,今年则提前了20多天。据分析,鸟类早至主要归功于近年来实施的黄河口湿地恢复工程,这使湿地逐步恢复原貌,黄河丰富的淡水和大量泥沙也为鸟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P46)3湿地是地球上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12、前者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后者包括稻田、水库和池塘。湿地有两个特点:一是科学研究越来越表明它的重要。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特别的功能,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鹃类等大型水禽和湖泊、海洋风光所具有的源泉。另一个特点是,当人们还未认识这些之前,误把湿地看作“荒地”“不毛之地”,并作为开发的首要对象,而且开发规模和速度与保护湿地的必要性相悖而行,所以说,这是当前环保的焦点之一。收集资料一:东北地区的湿地保护东北湿地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兴凯湖等,以沼泽、河流、湖

13、泊和人工湿地为主,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区。本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有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海两个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的乌裕尔河,流至扎龙这片大的低洼地后,失去了很明显的河床,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沼泽,这便是扎龙自然保护区。这个位于齐齐哈尔市南郊的自然保护区,面积42万公顷,其中沼泽面积32万公顷。保护区内河道盘旋,湖泊棋布,由于长年积水,芦苇丛生,隐蔽、繁殖、栖息条件好,所以扎龙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珍稀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有野生生物500种,鸟类248种,尤以鹤的种类繁多而令人瞩目,有丹顶鹤、白枕鹤、白鹤、白头鹤等6种,占世界15种鹤的40%。收集资料二:

14、中国经济报1980年报道,“东北地区的开发潜力很大”东北平原土层深厚,遍布着肥力较高的黑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0200米,大部分地方坡度平缓,对农业机械化耕作极为有利。平原东北部和西北部拥有集中连片的大面积宜农荒地,历来是我国开荒扩耕的重点地区。解放后已开荒700万公顷,还有500多万公顷等待开发,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较大。其中三江平原气候温凉湿润,冰冻期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湿地和沼泽广泛发育,过去荒无人烟,是历史上有名的“北大荒”,如今经过开发利用,已变成我国东北部的著名粮仓。不过,三江平原开发的程度目前还很低,尚有大片荒地可以开垦,是我国少有的、后备土地资源多而又集中分布的地区,具有地

15、多、水多、林多、草多的综合优势,国家已决定将本地区列为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综合分析上述资料,三江平原的湿地开发利用方式“退田还沼泽”,保护湿地的存在,即“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模式,有利于三江平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P46)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活动思考1田纳西河流域中、上游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下游在密西西比平原。该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地理位置:地处美国东南部的内陆。地形:流经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区和密西西比平原。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多雨。河流:落差大,流域年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P47)2田纳西河流域冬季和早春

16、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水,所以该河流的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降水集中的时间和当地洪水期是一致的。(P48)3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洪水泛滥起了加剧作用。田纳西河的中上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南部,河流流量大且汇水快;而下游则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P48)活动探究1河流的梯级开发是河流开发的一种主要方式。为了减少工程量和淹没迁建损失,就近开发,就近供电,结合河流地理地貌特征,从上游或上游河段至下游,呈阶梯状修建一系列水电工程,称为河流的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有效治理流域洪水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洪水季节,各大水坝可逐级有效截留洪水,可

17、大大减轻下游地区洪水危害程度,通过治理后的田纳西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已提高到了百年一遇。(P48)2(1)田纳西河流域确定工业项目的依据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水能和煤炭,吸引了大量高耗能工业(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同时也考虑了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该流域的重要工业部门有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塑胶、机电、纺织、服装等部门。(2)可依据自己家乡的情况参考第(1)题回答。(P49)3(1)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是:种植业方面:做到因地制宜、地尽其力,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种植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变废为宝,发展农业生产。林业方面:将林业当做产业

18、来进行发展,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收到了其他环境效益,同时也获得了经济效益。在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时,将林业建设同畜牧业的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2)目前,洞庭湖区正在进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综合治理工程,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就近安置移民,充分开发洞庭湖流域的水能,利用水电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利用优美的环境,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机会,发展当地经济。(P49)活动探究1我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的启示有:(1)加强立法,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

19、重点,做到治理与开发并重。(3)应加大开发力度和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经济。(4)开发中注重环保,从长远规划,大力发展旅游业。(P50)2得: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40多年来,通过水库的调节,为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黄河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探索出了成功的方法。失: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库区及其以上的河道泥沙淤积;库区及其以上航道沿岸农田的盐碱化;水库淹没了大量的农田;水

20、库毁掉了文化发祥地的珍贵文化古迹;黄河航运的中断;生态移民数量巨大、持续时间长;高坝当低坝用,工程本身就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电机装机能力只有原来的1/5,没有达到发电目标;高坝低用,防洪目标无法实现。(P50)3以长江流域三峡工程为例,三峡大坝建成后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对策。类型问题对策不可逆转的影响淹没耕地合理开发现有土地资源,发展大农业淹没文物古迹对文物古迹搬迁、防护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投放等负面作用较大的影响农村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和库区人地矛盾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缓解生态压力;改造中低产坡耕地、“三跑田”,开发梯田;增加外迁移民;

21、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增大库区泥沙淤积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诱发地震影响大坝安全工程设计中大坝增强抗御地震的能力水库淹没对陆生生物的影响移植、人工培育和建立植物园、保护区等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为例活动思考(上)1美国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大面积的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这些气候区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夏季热量条件充足,东部低矮的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阻挡不显著,夏季降水较多,水热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如小麦、玉米、棉花和亚热带作物等的种植。(P52)2美国的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在落基山脉与阿巴拉契

22、亚山脉之间为广阔的中央平原,中央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来自北方的极地冷气流可以长驱南下,直达墨西哥湾沿岸,甚至可达佛罗里达州南部,短时间内气温骤降(可下降20 左右),形成大风雪、寒潮天气,对南方的亚热带作物造成冻害。(P52)3美国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在西部落基山脉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分布着约占本土面积1/2的中央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P52)活动思考(下)本活动的目的旨在说明经济效益对美国商品农业的影响。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美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这说明经济效益对美国农业的区域专业

23、化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加利福尼亚州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转变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实现农业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P52)活动思考1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春小麦);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棉花带位于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的地区。(P53)2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纬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宜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里形成了美国的乳畜带。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24、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较少,比较适宜种植小麦,这里形成了美国的小麦带。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玉米的生长,这里形成了美国的玉米带。(P53)3由上面第2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农业带的形成都是建立在当地自然条件基础上的(当然也会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P53)活动探究1一方面,滥用化肥、农药会污染大气、土壤、水源以及农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卫生标准要求提高,故不能滥用化肥、农药。处方农业是农场主按照农业技术人员

25、现场勘查开出的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去施用定量的化肥、农药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它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能够保证食品达到卫生标准。处方农业生产的许多农产品,只要稍加水洗即可生食。(P55)2大面积喷施农药,会污染大气、水源、土壤以及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积聚,最后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P55)活动探究1.保护性耕作方式含义免耕为保护土地资源,不再耕作的一种方式休耕为保护耕地,恢复土壤肥力,暂时不进行耕作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轮作在一块田地上轮换栽种几种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害。又叫轮栽、轮种、倒茬或调茬上述保护性耕作方式,使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风对

26、土壤的侵蚀,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壤肥力,符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P57)2美国农业的发展政策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我国发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大量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57)3.(P57)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活动思考鲁尔区有多条运河和天然河流,形成航道交织的水运网,加上纵横交织的公路网络和输油、输气管道,共同组成了一个综合而又完整的运输系统。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为本区发展“移铁就煤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可从瑞

27、典、俄罗斯等邻近国家获得,因而鲁尔区没有铁矿,钢铁工业仍然十分发达。(P59)活动探究1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5.6的降水称为酸雨。危害人类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人类活动燃烧煤炭等化石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这些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这两类强酸随雨、雪、雹、雾降落到地面,便形成酸雨、酸雪、酸雾等,统称为酸雨。(P59)2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工业起步晚,目前主要从事传统的基础工业建设,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耗用的能源、资源多。随着这些国

28、家工业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P60)3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加上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比较低,所以在能源利用中产生较多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使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有时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事件,危害人们的健康。尤其是酸雨,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为酸雨区,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40%。我国南方还出现了大片的pH值4.5的重酸雨区。根据调查和监测,我国的酸雨面积还在扩大。酸雨能使土壤、河湖水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腐蚀建筑物。防治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

29、氧化物的排放。因此,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经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会显著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刺激人们的眼睛、喉、鼻,使人头痛、呕吐,并使植物体受到损害。因此必须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例如汽车要使用无铅汽油,安装净化装置等。对于烟尘,可通过改造设备,增加除尘装置做无害处理。(P60)活动思考20世纪50年代的鲁尔区的工业分布,是以接近原料地为原则,煤炭、钢铁、化学工业主要分布在城区。20世纪末,鲁尔区的工业分布在产业布局上采取了平

30、衡策略,新建企业(如电子工业、石油加工工业、汽车工业等)主要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于传统的煤炭、钢铁等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如钢铁工业布局改变了过去的近煤模式,针对铁矿进口的实际情况,在莱茵河沿岸港口周边地区布局钢铁企业,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P62)活动探究1鲁尔区的综合治理除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布局的调整和治理污染外,还有以下几点主要内容:(1)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鲁尔区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千米。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2

31、)发展科技,繁荣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为数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现在经过整治后的鲁尔区,不仅社会经济结构比较协调,工业布局较为合理,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而且改变了重工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鲁尔区的经济由繁荣到衰落再到繁荣,其发展过程对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当前发展中国家大都处在传统的基础工业的建设当中,为少走弯路、减少损失,必须创建一个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同时要注意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创造一个良好的

32、环境。(P63)2辽中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是在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煤炭、铁矿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加上这些企业的耗水量大,目前辽中南地区面临着资源相对不足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为实现辽中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生产与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促进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布局的合理性,同时要进行污染的治理以及发展科技、完善交通网。(P63)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活动探究1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这种经济模式虽然较分散,实力与传统的大型工业区无法相比,但每个乡镇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两种产品,提高了

33、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很受消费者欢迎,使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从而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使珠江三角洲的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P65)2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作答。(P65)活动思考1珠江三角洲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靠近香港和东南亚。这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P65)2由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沿河分布: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2)沿河口分布:广州、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3)沿海分布:珠海、澳门、香港等。(P65)3新增加的城市有:四会市、从化市、增城市

34、、高要市、东莞市、惠阳市、恩平市、台山市、开平市。(P65)活动实践主要特征:“三来一补”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材料由外商提供。中方进行生产后,用生产的产品或现汇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价款。(P68)活动实践提示:可以选择12个调查对象,按照事先设计提问的要求或表格进行调查,真实地反映农民工的状况。(P69)活动探究1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影响社会治安;产生贫困问题等。(P70)2(1)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

35、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等。(2)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3)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最终把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建成一个“最具活力的大规模科技中心”和“新经济时代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旗舰”,构筑新经济时代珠港澳一体化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区域。(P70)3在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交通拥挤、居住条件较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等。解决的措施主要有: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以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主要有:占用大量耕地,城市生产、生活排放的废水污染水源、土壤,废气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垃圾占用土地等,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领域。但是城市化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城市周围形成了面向城市这一市场的郊区农业。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逐渐代替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P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