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627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2、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秦朝建立之初,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严格控制权力的归属,建立起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政治根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保密制度也日渐完善。秦朝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实行保密制度,对于泄密之人有严格的刑罚,并规定专人传送公文,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保密措施。而由于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身份的至高无上性,秦代初期的保密信息侧重于皇帝本人的行踪,包括居所、行为言论甚至死亡信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所记载:“(秦始皇)所居宫毋令人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而对于君

3、主言论的保密更甚。秦始皇曾因怀疑随行人员泄露了他说的话,下令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皆杀之”。除了上述的明确保密要求,统治者还要控制知情范围。秦始皇在外巡行过程中驾崩,随行贴身官员选择秘不发丧,除丞相李斯外,只有“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由于保密措施严密、知情范围控制严格,其真相在公布前始终未泄露。正是因为早期保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旨在维护国家政权的保密制度可能误入“歧途”,成为专制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手段。在这种严苛的保密观下,自然催生出官吏的自身警惕性。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谨之谨之,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体现了当时官吏的为官之道。在史料中,能够发现当时的统治者曾经通过颁布

4、诏书、制度约束等多种方式,告诫各级官员要注重保密工作,并着重强调了泄露秘密的后果。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天子之命为制,天子之令为诏。”在明确分类的同时,秦代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公文起草、送呈、归档的机构,负责人称为“尚书”。尚书机构的所在地,戒备森严,有利于公文的安全保密。不仅机构秩序森严,对出任尚书的官员也有保密要求,“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取年未五十者,使文笔真草,有才能、谨慎”。关于公文收发的程序也有行书律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搭配日月夙暮。”为防止公事文书在传送过程中被私自拆阅,秦代专职人员都要对公文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传统可以追潮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

5、国君和卿大夫在文书上用玺印封缄以示慎重,防止传递时泄密。发展到秦时,将文书的保密处理称为“封”。法律答问中记载:“丢失公文,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意为丢失公文,以罪论处,其后即使自己找到了所丢失的公文,但所论之罪仍不应免除。秦代对档案归档也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商君书定分记载:“有铤钥,为禁而封之,内藏法令一副禁室中,封以禁印,有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赦。”通常情况下,档案正本存于中央禁室,副本存于皇帝殿廷禁宫、丞相御史大夫府及郡县,并规定私自进入禁室偷看档案者、改削者死罪,进一步保障了档案安全,防止泄密。 (摘编自蒋怿旻秦代保密文化漫谈)材料二:

6、唐律不仅在宏观上清晰审慎地作出保密规定,还在各分则中考虑周全,未有疏漏。如杂律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这一规定使得涉密人员更加严于律已,提高职业操守。卫禁律规定“诸缘边城戍,由外奸内入,内奸外出,而候望者不觉,徒一年半;主司,徒一年”。擅兴律规定“诸密有征讨,而告贼消息者,斩;妻、子流放二千里。其非征讨,而作间谍;若化外人来为间谍,或传书信与化内人,并受及知情容止者,并绞”。这些刑罚制度对泄密罪作出比较明确系统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了重要依据。唐宪宗时期,官吏张宿“自布衣授左拾遗数召对,不能慎密,坐漏禁中

7、语,贬郴丞十余年”。在唐代的诗歌中,保密文化信息也有诸多隐藏其间。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一首朱庆余的宫中词,其中两句为“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叙说两个宫女见面,本想说说心事,一看鹦鹉在前,怕它学舌泄露给别人,只好闭口不言。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元稹,因保密不慎,在仕途上遭受严重挫折,便借诗歌抒发自己的愁闷:“四五年前作拾遗,谏书不密丞相知。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更为知名的是“诗圣”杜甫,任左拾遗时曾撰写一首晚出左掖,其中的“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楼”,意为怕别人见到自己上奏皇帝的报告,就把草稿烧毁以免闲人说自己邀名;骑马上朝觉得太张扬,于是挤在狭小的马车里,好像鸡栖息在笼子里一样。

8、古人曾对此作出评论,“明朝有封事,谏臣之心。避人焚谏草,大臣之体”,从大众的角度对杜甫谨慎的行为表达了赞许的看法。 (摘编自保密工作杂志2020年第8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朝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建立了保密制度,对泄密者有严格的处罚,有专人传送公文,逐步创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保密措施。 B为防止公文在传送过程中被私自拆阅,秦代专职人员要对公文进行“封”的处理,如果私自拆阅,拆阅者就是“罪皆死不赦”。 C卫禁律规定戍守边城者,如有由外私自进入境内者,或由境内私自外出者,而戍守者没有发现,法律要判处守卫者和主管者徒刑。 D唐律从细节层面考虑周全。杂律让涉密人

9、员更加严于律己,卫禁律擅兴律等刑罚制度作出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了重要依据。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秦初的保密信息侧重于皇帝本人的行踪、言论,并且还要控制知情范围。这种旨在维护国家政权的保密制度因为早期保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可能误入“歧途”,成为专制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B秦代对公文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设置了尚书机构,对尚书人选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其机构秩序森严,这都有利于公文的安全保密。C秦代对档案归档有严格保密要求,档案分正本、副本且存在不同的地方,并规定私自进入禁室偷看、改削档案者的罪行,这样来防止泄密。D朱庆余宫中词中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两句

10、,叙说宫女见面也不能随便说宫中事,怕泄密,可见唐代宫中勾心斗角,人人自危。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诗中保密文化信息也有诸多隐藏其间”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唐李白长相思) B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唐王建宫词) C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D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唐罗隐鹦鹉)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根据材料来看,唐代保密文化在秦朝的基础上有哪些发展变化?(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梁衡1921年7月2

1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

12、不开船。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

13、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

14、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

15、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节)文本二: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

16、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粱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

17、,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标题中“大”与“小”形成强烈反差,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入深思。B中共一大后,12名与会的党代表中,有的脱党,有的叛党,说明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脱党叛党的人是后来思想蜕化变质的。C文章以“船”为线索,采用比喻、比拟、借代、对比等手法,叙事、议论

18、和抒情相结合,回顾了党的发展历程,讴歌了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D1958年,建国近10年之际,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时途经南湖,临时停车,凝望南湖良久,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心绪难宁。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白鹿原青春之歌暴风骤雨等。 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堪称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 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 D教科书关于散文“

19、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散文属于艺术,一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8文本一中的“船”既是“形而下(物质)”的,又是“形而上(精神)”的,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父病绵历旬月,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

20、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已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

21、物一千五百段。其年,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救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侯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节选自旧唐书房玄龄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22、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B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C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D二十二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后借指储君,也称“东宫”。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青宫”。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B门下省,

23、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隋唐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负责执行诏令。 C昭陵,唐太宗与皇后的合葬陵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180余座陪葬墓,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等陪葬墓都在其中。 D尚,指管理帝王的事物,文中的“尚食”指管理帝王的饮食之事,类似还有尚衣、尚方、尚飨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房玄龄尊老尽孝,笃行孝道。他父亲曾经长时间生病,房玄龄将自己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B房玄龄竭忠尽智,实乃良相。遇到谋臣和猛将房玄龄就私下去跟他们结交,监修国史通晓吏事,平等对

24、待旁人,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 C房玄龄行文流畅,才华超群。在秦王府中常负责管理文书,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不需要打草稿。D房玄龄虔诚恭敬,尽节竭诚。自从负责总领百官的事务以后,他对人对事尽心尽力,不让一个人才失去应处的位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2)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14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房玄龄:“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在房玄龄病情不断加重时,唐太宗是如何对待这一功臣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5、1516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又以“岂能”故作反问,带出未至的“轮台”,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惜别之景跃然纸上,悲情切切、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也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本诗的情感推向

26、高潮。 D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16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马说中,“ , ”两句写出了不识千里马的人在驱赶马、喂养马时不能按对待千里马的做法做的行为。(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水流的急速和冲击石壁发出的犹如排山倒海之势的巨大声响。(3)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是蜩与学鸠用反问语气否定鲲鹏远飞的没有必要,“ ”一句是斥鴳用反问语气质疑鲲鹏飞高飞远没有意义。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

27、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 着伟大的转折。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古朴、大方。86载 ,匾额上“遵义会议会址”六字,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愈加粲然。楼前的小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沿着木质楼梯 ,一步一步走进历史现场。27平方米的会议室依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越历史而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

28、条路线 。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象征 光阴似箭 自上而下 是非分明 B象征 光阴似箭 拾级而上 泾渭分明 C标志 时光荏苒 拾级而上 是非分明 D标志 时光荏苒 自下而上 泾渭分明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解决自己的路线、

29、方针和政策问题 B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 C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中国共产党人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处的标点符号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处的引号作用是特殊含义,与下文中的“围剿”的引号作用相同。 B处的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冒号也有表示解释说明的作用。 C处的逗号使用正确,因为逗号前后的“争辩”和“批评”是并列关系。 D处的冒号使用正确,因为后文的“简称

30、”内容是对“决议”的解说。(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有氧运动的严格界定需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测的指标,如血乳酸的水平来判断。但 ,最简单的界定方法就是通过了解运动中的心率来判断。 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心率有一个特定的范围,而且在运动中,最好还要使心率维持在这个特定的范围内,并延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锻炼的理想效果。因为心率过幔,起不到锻炼效果;心率过快,对健康有损害; ,才能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这个特定的心率范围就是靶心率的范围,它是判定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靶心率的计算通常可以根据年龄来估算,但即使是同一个人, ,需要根据健康、环境、心情等状况适当调

31、整。例如,在较为闷热的环境中,靶心率应该降低;而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靶心率可以适当升高。另外,随着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靶心率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在靶心率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根据上面的文字信息,为“靶心率”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4分)四、写作 (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的友人中,蔡元培重塑北大,严修创办南开,办的都是大学。蔡元培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

32、来?”张謇却认为,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才是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之法。张謇友人办的大学培养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化精英,友人也成为一脉脉学派的领袖,名满海内外。而张謇学校里出来的,是一批批优秀基层教师,一批批有文化的工农技师,一批批学会基本技能的残疾人。针对上述材料,有人赞成张謇的做法,有人欣赏蔡元培的做法,还有人认为这两种做法殊途同归,可以互鉴互促。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 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 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

33、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B(B“拆阅者就是罪皆死不赦”错误。原文没有针对拆阅公文者治罪的明确说明。由原文“商君书定分记载:有铤钥,为禁而封之,内藏法令一副禁室中,封以禁印,有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教”可知,“罪皆死不赦”是针对“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剟一字以上”而定的。)2D(宫中词不是反映唐宫中勾心斗角,人人自危,而是反映了唐代保密要求的严格。)3A(A“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是李白抒发寂寞之情的诗句,不涉及保密。B“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是

34、对文档收集归档的工作程序,涉及保密性。C“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涉及保密性。D“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意思是劝君不要把话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否则的话,不仅难以说出口,有时还会带来灾难,涉及保密性。)4举例论证,官吏张宿被贬、元稹仕途受挫,都证明唐律对保密规定清晰审慎,考虑周全。引用论证,大量引用了唐代法律文献,唐诗三百首的诗句等,论证唐律保密周全严密。正反对比论证,将元稹保密不慎仕途受挫与杜甫谨慎行事受到大众赞许之事进行对比,论证了保密工作深入人心。(以上三点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5保密律法更精细,许多明确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依据。保密范围有扩大,各级官员、宫女等都可能成为涉密对

35、象。保密意识更普及,许多保密文化信息隐藏在诗歌中。(由原文“唐律不仅在宏观上清晰审慎地作出保密规定,还在各分则中考虑周全,未有疏漏”和“这些刑罚制度对泄密罪作出比较明确系统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了重要依据”可知,保密律法更精细,许多明确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依据。由原文“唐宪宗时期,官吏张宿自布衣授左拾遗数召对,不能慎密,坐漏禁中语,贬郴丞十余年”和“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一首朱庆余的宫中词,其中两句为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叙说两个宫女见面,本想说说心事,一看鹦鹉在前,怕它学舌泄露给别人,只好闭口不言”可知,保密范围有扩大,各级官员、宫女等都可能成为涉密对象。由原文“在唐代的诗歌中,保密文

36、化信息也有诸多隐藏其间”可知,保密意识更普及,许多保密文化信息隐藏在诗歌中。)6C(没有使用比拟的手法,也没有抒情的部分。)7B(A项中的白鹿原不是红色经典,C项中“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的是学习积累的重要性,不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D项中“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的表述错,文中只是说梁衡的散文观不同于教科书,两者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于文无据。)8形而下(物质)的“船”:包括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形而上(精神)的“船”: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一点2分,共4分。意思

37、对即可给分。)9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与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一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D(本题中,“驾幸玉华宫”,“玉华宫”是“驾幸”的宾语,后面应该断开,排除AB;“诏令卧总留台”,“总留台”是“卧”的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C。本句译为: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11B(“隋

38、唐时成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负责执行诏令”的是尚书省;而门下省在隋唐时是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12B(“房玄龄审定法令务求宽严相济”错误。原文是“审定法令,意在宽平”意思是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13(1)隐太子因为房玄龄、杜如晦被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玄龄跟杜如晦一起被驱赶斥逐。【关键词】“为所”,被;“恶”,憎恶;“谮”,诬陷,中伤,说坏话。大意1分。(2)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皇帝)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关键词】“粮廪”,粮食;“并”都、一并;“处分发遣”,处置调发。人物关系表述清楚1分1

39、4派遣名医救治,供给他御膳;凿开苑墙,多次派中使问候;亲自看望,与他握手叙别。 (“病情不断加重”其实指向的是“及病笃”之后,皇帝的几个做法。三个做法各1分。)参考译文: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招来到幕府中。当有谋

40、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结交,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充足。一开始就不用草稿。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

41、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

42、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15B(“击胡”即点明此次西行的使命,因而本首诗歌与一般送别诗不同,无凄凄惨惨的离别之情,而是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16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

43、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概括要点1分,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1分。)17(1)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彼且奚适也18C(标志: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语句的意思是“遵义”是中国革命转折的一个点,用“标志”最合适。时光荏苒:荏苒,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指时间渐渐地过去了。光阴似箭:时光如同箭飞行那样

44、快速消逝,比喻光阴极易逝去。语句的意思是时间一点点过去,用“时光荏苒”最合适。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自下而上:从下面到上面,从底下到上头。语句的意思是沿着楼梯上去,用“拾级而上”更合适。是非分明:明白分辨出曲直、对错。泾渭分明:泾、渭二水,一清一浊,虽合流汇聚,却清浊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语句的意思是两种思想正确、错误很明显,用“是非分明”更合适。)19A(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的语病有两处:语序不当,“第一次”应该放到“独立自主”前;句式杂糅,“旨在以为目的”,改为“旨在”或“以为目的”。)20B(A项,“遵义会议会址”的引号是表示强调,“围剿”的引号是特殊含义。C项,“阐

45、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四个词语是并列关系,如果在“争辩”后加逗号,就与后文的“斗争中”这句话构成并列关系,不符合语言逻辑了。D项,冒号使用错误,因为“简称遵义会议决议”不是对“决议”的解释,冒号要改为破折号。)21在实践中 只有维持适宜的心率 靶心率也会变化(每点2分)22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能够安全且有效地指导身体锻炼的运动心率。(注意:不是单句0分。有氧运动1分,指导身体锻炼1分,运动心率1分,句意通顺1分)【解析】由第二段中“在运动中这个特定的心率范围就是靶心率的范围”可知靶心率的邻近属概念是“运动心率”;靶心率的意义即是为了“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是“在靶心率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运动,

46、能够有效地锻炼身体”,这就是靶心率的最重要的特性。整合以上信息为单句即可。23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背景材料、情境任务、写作要求。命题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真实情境中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引导当代青年紧贴时代脉搏,聚焦热点问题,培养思辨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一)背景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张謇和蔡元培的不同理念和做法展开,第二部分围绕他们取得的成绩展开。在第一部分中,张謇着眼于“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主张走出当时教育困境的根本措施在于“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此同时,蔡元培应当也着眼于“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却主张走出当时教育困境的根

47、本措施在于“只有办好大学,才有好的中学师资;只有办好中学,才有好的小学师资”。二人在“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这一根本目的上应当没有差异,但是张謇更强调“自下而上”的努力,蔡元培更强调“自上而下”的努力。应当说,这两种做法互有短长,难分轩轾。从第二部分来看,二人也都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为中国的近现代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二)情境任务可以从内容指令、写作情境、写作主体、读者对象、写作文体等角度理解,考生应当相应具有问题意识、情境意识、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1从内容指令看,材料引导语提示应当围绕不同的教育观去写作。考生可以分别从张謇、蔡元培的教育观点出发,也可以从“殊途回归”“互鉴互促”

48、的角度综合张、蔡二人的教育观点。考生不能脱离“教育观”来写作,否则容易偏离题意。2从写作情境看,考生不应忽视张謇、蔡元培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状元”这个称谓表明张謇是从旧的科举制度中走出来的,“重塑北大”“创办南开”则说明这是新型教育的开端。在材料所涉的历史背景下,旧的教育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需要,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全面形成。考生应当基于这样一种历史条件和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去谈论张謇、蔡元培两人观点的是与非、得与失;脱离这样一种历史条件和这样一种时代背景,考生关于教育观的论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从写作主体看,考生应当身临其“境”,成为与张謇、蔡元培同一时代的“青年学生当事人”,或“以

49、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或“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或“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注意这里是“当时”而非“当代”),设身处地,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阐释自己对张謇、蔡元培教育观的认识。忽视了“青年学生当事人”这一身份,而以“当代青年学生旁观者”的身份去阐释“自己的教育观”,这是不妥当的。4从读者对象看,考生应当注意写作者与阅读者双方在教育观上的“对立”关系,在此前提下可以超越这种“对立”关系。“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写作的对象是蔡元培,“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写作的对象是张謇,均具有“对立”关系;“当时一名青年学生”写作的对象是张謇、蔡元培两人,可以更多地超越这种“对

50、立”关系。但无论是表现或者超越这种“对立”关系,文章都应具有“破立结合”的鲜明特征。5从写作文体看,“信”与“公开信”有所不同。给蔡元培或者张謇的“信”,可以视作“私信”;而给张謇和蔡元培的公开信,表面上的写作对象是张謇和蔡元培这两个人,但从写信者的角度看,无疑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阅读了解,甚至讨论信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开信要体现更普遍的指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三)等级划分1一类作文(1)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情境意识,能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紧密围绕张謇、蔡元培两人的教育观来论述。(2)有鲜明的身份意识,能够体现“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当时一名青年学生”

51、等特定身份,同时内含“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这一身份特征。(3)有明确的对象意识,注意蔡元培、张謇这两位饱学之士的身份,注意“公开信”的读者对象并不限于张謇、蔡元培两人,还包括社会上众多关注、关心教育的人士。4有清晰的文体意识,符合书信在格式上、语言上的要求,注意“信”与“公开信”的差异。2二类作文(1)有充分的问题意识和情境意识,能结合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紧密围绕张謇、蔡元培两人的教育观来论述。(2)身份意识不够鲜明,或者对象意识不够明确,或者文体意识不够清晰。3三类作文(1)问题意识不够充分,只是空泛地谈论自己所理解的教育(尤其是当代教育),脱离了特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甚至游离于张謇、蔡元培两人的教育观之外。(2)身份意识不够鲜明,或者对象意识不够明确,或者文体意识不够清晰。4四类作文:基本脱离所给材料,另行发挥,视为四类卷作文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