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71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留,以备讲评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

2、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在1933年写了著名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署名时,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突然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迫害共产党和正义的人们,感到与蒋介石同姓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为了报复蒋介石,便信手在“艹”下面打了个“乂”,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

3、,同时他的诗篇又澈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内客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囿熟。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中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现代国人当

4、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艾青的忧都一方面源于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源于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源于那个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农民的苦难,与我国古代士人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丧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它在成长中广泛汲取了现代新诗的

5、营养。这个时期,自由体诗已经有了很大发展,既有蒋光慈等诗人的政治抒情诗的实践,也有冰心等诗人的小诗形式可供借鉴。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同时他也受到了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摘编自序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堰河我的保姆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艾青出于对蒋介石的报复,又结合自己名字的家乡口语特点,起了“艾青”这个笔名。B. 艾青诗歌的内容在建国前后有很大不同,建国前侧重反映祖国的土地和人民遭受的不幸,建国后则开始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6、C. 艾青诗歌的两个中心意象凝聚的是现代国人当中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并非艾青特有的情感,因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D. 如果没有受到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艾青的诗歌定不会在艺术上比之前的自由体诗有很大提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介绍艾青笔名的由来,表现了艾青对革命的支持和对正义的追求,与后文写他的诗歌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相照应。B. 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方法,主要是为了证明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凝结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C. 第五段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艾青忧郁产生的原因,分析全面,思路清晰。D. 本文主要介

7、绍了艾青诗歌的两大艺术特征,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入的阐述。3. 根据原文内容以及课内相关篇目的内容及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堰河我的保姆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大堰河”的形象,并大量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乳母真挚深切的情感。B. 艾青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土地和太阳这两个意象分别表达他对祖国、人民最深沉的爱和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C. 正是北方农民在抗战炮火中所受的苦难和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才使艾青具有了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沉的爱。D. 艾青诗歌“忧郁”特征的形成,既与他留学法国的经历和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有关

8、,又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见所感密不可分。【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B项,“建国后则开始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建国后,艾青的诗歌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可知,“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等内容在其前期诗歌中也有体现。C项,“因此艾青在独创性方面有所欠缺”错误,强加因果,有原文第四段“每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这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独特的感受、观察和认识,以及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9、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至死不渝、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情感在现代国人当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可知,“艾青诗歌的两个中心意象凝聚的是现代国人普遍具有的爱国主义情感,而非艾青独有的情感”前因正确,但结论错误艾青诗歌有自己特有的意象,因此是具有独创性的诗人,在独创性上并不欠缺。D项,“如果没有受到惠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艾青的诗歌定不会在艺术上比之前的自由体诗有很大提高”错,结合“更重要的是,新诗还经过了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同时他也受到了忽特曼、叶遂宁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

10、,艾青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可见艾青的成就不仅是受到了忽特曼、叶遂宁的影响,还有格律诗的提倡、探索和象征派诗的介绍、实践,选项以偏概全。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并就这两大艺术特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逐一进行了深入阐述”错误,由原文第三段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这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如吹号者我爱这土地等”可知,文章就艾青早期诗歌艺术具有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凝结

11、成形象这一显著特征作了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但并未对艾青诗歌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忧郁”在艾青诗歌中的具体体现进行深入阐述。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才使艾青具有了对祖国和人民极其深沉的爱”错误,由原文第五段“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我国北方农民的苦难,与我国古代士人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图、人民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思索”可知,“才使”归纳错误,艾青对祖国人民的深爱来源已久,苦难和传统是与他内心已有的爱国情感契合,而非激发。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

12、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

13、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

14、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不少英国的作家、诗人。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荑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

15、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

16、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徐志摩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

17、等)相关链接:我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谢冕云游)4.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徐申如先生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化人,与他的教育和支持是分不开的。B. 徐志摩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

18、会活动,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有建树。C. 徐志摩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他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等都是很有力的证据。D.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文学创作的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5.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B. 徐志摩是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创作获得同时代名家的高度评价。C. 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

19、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同等重要。D. 徐志摩的思想性格复杂多变,对这样一位文化名人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6. 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C 6. 优越的教育条件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求学于名校,受教于名师,结交名流贤达,是徐志摩学有所成的重要原因。具有远大的抱负。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的宏愿,是徐志摩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学说、投身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海纳百川的学术素养。法律、历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专业训练,再加上努力好学,勤奋热情,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

20、创办新月社,主编新月杂志,使五四精神得以赓续,也使新月社产生了广泛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D项,“就创作实绩而言,二者远远不如新月社”于文无据,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

21、确的一项”,C项,“二者的地位与作用同等重要”错,文章倒数第三段说的是“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筛选涉题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作答。此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全文。从文本看“徐志摩取得成功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方面,一个是主观方面。也就是可以从客观和主观方面来答题。客观方面包括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主观方面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抱负,付出

22、努力等。从本文来看,徐志摩的家庭条件很优越,“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所受到的教育也很优越,“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上的是名校,求教的是名师,结交的是名流,这些都属于客观方面的助益;主观方面,徐志摩有远大的抱负,“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学习内容很多,“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等等,从这些方面筛选概括即可。【点睛】传主成功的原因是常考题型,一般从内外

23、因或主客观方面答题。内因包括:个人的努力、兴趣、美好品质等;外因包括:他人的帮助、时代机遇、前辈指导等。正面的人物形象一般具有如下特点:有眼光,具有远见卓识、前瞻性;有责任,恪尽职守;战争时期都爱国,心怀祖国,情系民生;理想现实两不误,有理想有追求,并有行动,脚踏实地,为之努力,敢创新,静守心灵有态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二、古代诗文阅读(共计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

24、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25、注释)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名姝:有名气的美女。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营第:建造宅子。7.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B. 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C. 吴玠素服飞 吴广素爱人D. 饰名姝遗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8.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B.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C.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D. 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9. 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

26、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甲)文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B. (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C. (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D. (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10.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2)飞辞不受,玠益敬之。(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7. A 8. A 9. B 10. (1)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美女送

27、给岳飞。(2)岳飞推辞不接受,吴玠更加敬仰(敬重,尊重)他了。(3)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项,前一个“景”是名词,可译作“日光”;后一个“景”是名词,可译作“风景”。 B项,两个“一”都是形容词,可译作“完全”。C项,两个“素”都是副词,可译作“向来”。D项,两个“遗”都是动词,可译作“给予、赠送”。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曰”是对话标志,后面一般断开,由此排除B、C项;“乃”是副词,表示条件关系,“卿异时到河朔”是“可饮”的条件,因此“卿异时到河朔”之间不能断开,由此排

28、除D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B项,“善用人才”说法错误。“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说明岳飞侍奉母亲尽心竭力,母亲去世后哀痛不已,这体现了他的孝顺。吴玠送他有名的美人,岳飞认为“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皇帝要为他建造宅第,他推辞不受,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就能太平,这些体现了岳飞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岳飞“少嗜酒”,在皇帝告诫他之后,“遂绝不饮”,这体

29、现出岳飞的自律。但文段中没有表现出“善用人才”的特点。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1)“素”,副词,向来;“交欢”,结交;“遗”,动词,赠送。(2)“辞”,动词,推辞;“益”,副词,更加;“敬”,动词,敬重。(3)“居”,动词,处在;“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定语后置句,“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高高的朝廷,偏远的江湖。【点睛】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

30、”“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参考译文:(甲)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

31、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河北,(他)派遣人去寻访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

32、很难治愈的疾病,岳飞端药喂食一定要亲自动手。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装扮了有名的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主上终日操劳,这怎么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呢?”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开始的时候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钱

33、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1. 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34、。12. 本诗第二、三联描绘了怎么样的景象?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1. C 12.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整体的理解、赏析能力。C项,“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理解有误,结合诗歌中“争暖树”“啄春泥”以及此联中的“乱花”“浅草”可知,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早春的盛景,不是晚春。故选C。【12题详解

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第一问,“第二、三联描绘了怎么样的景象”,解答本题要找出诗歌中主要的意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马蹄”,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特点,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连缀成画面即可。第二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要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此画面中,作者听着黄莺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它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五颜六色的鲜花,

36、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在作者笔下的画面中,让人看到了钱塘湖初春的美景,作者融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惬意,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3. (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_,_,_?(2)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3)当我们与朋友分别时,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为朋友壮行。【答案】 (1). 曾记

37、否 (2). 到中流击水 (3). 浪遏飞舟 (4). 夏虫也为我沉默 (5).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 海内存知己 (7). 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能力。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击”“遏”“存”“邻”等。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其中琴居“四艺”之首。古琴音色纯净、幽雅,( ),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越来越微弱,直到随风飘散;走手音是古琴特有的弹奏技巧,可以让人的思绪随着_的琴音游走起伏,获得乐音之外更加广阔的联想,这就是古琴特有的魅力 。古琴是抒怀寄情之物。

38、它形制小巧,音量不大,传播的范围有限,因此弹奏古琴,就好像人与人之间的促膝谈心,需要选择一处比较雅致安静的环境。古人视琴如圣物,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古琴艺术的高妙之处就是将音乐艺术与人生境界相联,一唱三叹 ,让人们伴随着音乐声_在更清纯、幽雅的精神世界中,唤起内心深处的思想共鸣。古琴传承千年,琴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古琴谱的刊印发行直接推动了古琴曲目的交流和普及。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发展繁荣期,各个流派_。因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师承和传谱条件的不同,古琴流派如雨后春

39、笋般破土而出,古琴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若有若无 所以 徜徉 争奇斗艳B. 若隐若现 往往 陶醉 百花齐放C. 若有若无 往往 徜徉 百花齐放D. 若隐若现 所以 陶醉 争奇斗艳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泛音、走手音、散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B. 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远,如钟鼓之声C. 有走手音、泛音、散音三种:散音古朴、稳重、深远,如钟鼓之声D. 有散音、泛音、走手音三种:散音如钟鼓之声,古朴、稳重、深远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

40、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B.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C.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高达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D.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至少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答案】14. C 15. D 16. B【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1、)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第一处,若有若无:形容事物隐约

42、不清或飘忽不定。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此处形容琴音的飘忽不定,“若有若无”更符合语意。由此可见,第一处应该选择“若有若无”。第二处,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根据原文“古人视琴如圣物,_将其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可知此处强调古人经常把琴当作陶冶自身、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媒介,“往往”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二处应该选择“往往”。第三处,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根据语境,此处意指人们伴随音乐声在精神世界中闲游,“徜徉”更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三处应该选择“徜徉”。第

43、四处,争奇斗艳: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百花齐放:比喻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各种艺术作品自由发展。语境是说明末清初,古琴迎来了各个流派的发展繁荣期,“争奇斗艳”强调“争斗”,而此处强调结果,“百花齐放”符合语境。由此可见,第四处应该选择“百花齐放”。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第一,根据语境,可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是总分式,而根据后文内容,三种

44、古琴音色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散音、泛音、走手音。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二,后文“泛音像珍珠一样明亮”“走手音犹如袅袅余韵”两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本体+比喻词+喻体”的结构,为和后文保持一致,文中括号内的语句应该选择“散音如钟鼓之声”。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5、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高达”与“左右”前后矛盾,应删去“左右”或将“高达”改为“有”;二是成分残缺,应在“咏叹”前面加上“的”。修改后的语句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古代琴谱有150种左右,其中像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古代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人生的咏叹早已成为传世经典”。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46、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7. 下面是一封高中生自荐信,其中有五处地方不妥当,请指出并修改。尊敬的老师:您好!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我是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学科知识,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还参加过“全国中学生科

47、技创新大赛”,颇有建树。我积极投身于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等称号。我真诚地希望能加盟贵校。敬请斟酌,务必垂青,回函是盼!年月日自荐人: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改为_【答案】“拜读”改为“阅读或翻阅”;“颇有建树”改为“小有成绩”;“加盟”改为“加入”;“务必”改为“恳请”;署名和日期位置错误,改为先署名再写日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中得体的能力。“拜读”,敬辞,指读别人的书信或作品,不用于自己,改为“阅读或翻阅”;“颇有建树”,指在某些方面很有功绩,或者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常用来称赞别人,改为“小有成绩”;“加盟”,指加入某个团体

48、或组织,不合语境,改为“加入”;“务必”,指一定必须,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平等关系之间,要求对方一定要完成委托的事情,改为“恳请”;署名和日期位置错误,应用文需要署名和日期的,都是先署名再写日期。四、写作(50分)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离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时刻,离别的方式、离别的心情也千差万别。关于离别,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描绘,像“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等。离别既意味着一段故事的结束,又预示了新的征程的开始。你又有着怎样的离别故事和离别感受呢?请以“别

49、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并确定写作重点。要有典型生动的场景或细节描写,真挚强烈的感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认真工整。【答案】例文:别了,童年的老屋暮夜,一点一点的街灯在远处连成了线,将天空染成红色。没有汽车的鸣笛声,也没有在乡村时夜晚各种虫子的演唱会。习惯了站在窗前望着对面楼上一扇扇泛着柔光的窗口,涌动的思念把记忆勾勒成我心中的老屋,那个曾装满我整个童年的老屋。我的童年是在姥姥的呵护下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老屋在乡村诸多的房屋中平凡得如同路边的一株野草,但它却盛满着我儿时的梦想和美好的回忆。那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触,落寞中透着几分惊喜,苦涩中透着一

50、丝甜蜜。老屋伴我走过的是贫穷,启迪的却是理想:冬天,我喜欢搬把椅子独坐在老屋的窗前,任暖烘烘的阳光烘烤我的全身。闭上眼睛,思绪飞扬,我可以忘却烦恼,我可以幻想未来。那一刻我是自由的使者,老屋是我忠实的守护。夏天,外面酷热难耐,老屋总会把凉爽的清风请进来,打开木格的窗户,屋里明亮清爽,透过窗户,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尽收眼底。那时候的我,总是在每个近乎黄昏的夜晚,仰起脸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山后消失,等待着黑暗一点一点地吞噬整片天地。然后,我便会一溜烟窜到老屋,屏声敛气地聆听姥姥讲故事。姥姥总是坐在炕头的位置上,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讲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我总会感叹多美的童话啊!是爱的力量让

51、王子和公主战胜了邪恶赢得了幸福。童话的美好、现实的冷酷和生活的辛酸,轻轻地从姥姥口中飘出。每次,她总是在讲累了的时候,慈祥地看着我,轻轻地抚摸着我的额头。每到这时,我都会沉浸在离奇的故事和姥姥的爱抚中。日子就这样在姥姥的故事中一天又一天的消逝。直到有一天,姥姥突然去了,她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后来,我被父母接到了县城,一切是那样冷清,那么陌生,孤寂又占据了我的心房。即使在父母的身边我也找不到曾经和姥姥在一起时温馨、快乐的感觉。此时的我,像一只孤雁,在空中独飞。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儿童玩具很快便填充了我所有的生活,从此,姥姥和她的故事以及老屋也在我的记忆中结成了蛛丝网。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流水

52、似的时光所掩埋,但有一种情感却永远珍藏在儿时的记忆里。当尘封的记忆被打开,美好的回忆便会如同湖面上泛起的涟漪荡漾在灵魂的深处。春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善讲故事的姥姥走了,童年悄悄地走了,我久别的老屋,你还好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审题】材料引用诗词,描写徐志摩、荆轲、高适等人笔下的离别,然后指出“离别既意味着一段故事的结束,又预示了新的征程的开始”。因此,考生需要扣住“离别”构思行文。“离别”可以是具体的事物:母校、老家、乡村、父母、同学、学校等;也可以抽象的事物:青春、童年、亲情、爱情等。【立意】1.别了,生我养我的家乡;2.别了,我的母校; 3.别了,绚烂的青春

53、; 4.别了,童年【素材】1. 再回首,昨日泛起的涟漪已渐渐扩散,只留下一抹平静的忧伤;昨日划过的星辰已不着痕迹,只留下一道孤独的白光;昨日残留的秋意也不知躲到哪去,只留下悄悄睡在身旁的寒冬蓦然发现,再深刻的留恋也会被岁月的风尘覆盖,无法挽回已逝的岁月,或许在天亮以前,我们该学会告别昨天。2. “下次见面就是高二了。”班长笑着对我说了这句话,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我一下子愣了,不知说什么好。在班长快要走出高一二班的教室门时,我冲着他的背影说了句“班长你扭过头来我再看你一眼。”班长转过身,小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他走出教室,向我挥了挥手。高一竟真的就这样溜走了,好舍不得。3. 我一路小跑在这充满茉莉花

54、香的野地上,最后终于跑尽了一路的芬芳。不情愿地的停下脚步,习惯性地转身,然后缓缓地扬起左手,挥一挥,告别那满地的茉莉花,告别那狂燥炙热的青春。这么多年来还是习惯于左手,仿佛左手能够承载整个青春全部的记忆。4. 放学回家,刚推开木门,便听见木鱼吱吱呀呀痛苦地叫着,我轻轻地上楼,关上房门,终于舒心,上楼那段路是很漫长的逃脱路,放下书包,便听见木鱼停止了叫喊,一个老人扶着千疮百孔的木梁,身影摇晃地上楼,那便是姨婆。尽管我尽量小声,但她还是敏锐地觉察出来了。她挪着脚,终于挪进客厅。一见到我,她那病痛的表情一下子消散,整个人开心地像,只快活的精灵。步子不用挪地,而是轻快地走,她殷勤地为我拿吃的。并且灵活地将手伸进暗闸,拿出一包茉莉花茶,笑道:这是我亲手制的。【结构】别了,童年的老屋以老屋为写作中心,首段忆及老屋,第二段总写老屋带来的感触惊喜、落寞、苦涩、甜蜜。接着写老屋启迪了我的理想;再写老屋让我感受到来自姥姥的无限温暖,最后写我搬到县城,失去了姥姥,失去了老屋。结尾写我对老屋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