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535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解析》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三一模数学(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1已知集合M=y|y=2x,x0,N=x|y=lg(2xx2),则MN=_2设(1x)8=a0+a1x+a7x7+a8x8,则|a0|+|a1|+|a7|+|a8|=_3不等式10的解集是_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底面ABCD,PA=1,底面ABCD是正方形,P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则该四棱锥的体积是_5文: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2n+2n+1(其中nN*),则

2、该数列的前n项和Sn=_6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为30,为单位向量,若=0,则t=_7已知f(x)=x|x1|+1,f(2x)=(其中x0),则x=_8已知ABC的顶点A(2,6)、B(7,1)、C(1,3),则ABC的内角BAC的大小是_(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9若,是一二次方程2x2+x+3=0的两根,则=_10已知tan,tan是方程x2+3x+4=0的两根,(,)则+=_11直线l经过点P(2,1)且点A(2,1)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1,则直线l的方程是_12已知实数x、y满足|x|y|+1,则的取值范围是_13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负数,各项和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_14两

3、名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的学生被允许参加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象棋比赛,每两名参赛选手之间都比赛一次,胜者得1分,和棋各得0.5分,输者得0分,即每场比赛双方的得分之和是1分两名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的学生共得8分,且每名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都得相同分数,则有_名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参加比赛(结果用数值作答)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15在下列幂函数中,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的是( )Ay=x2BCD1

4、6已知直线l1:3x(k+2)y+6=0与直线l2:kx+(2k3)y+2=0,记D=0是两条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17已知i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的点A表示复数z,则表示复数的点是( )AMBNCPDQ18到空间不共面的四点距离相等的平面的个数为( )A1个B4个C7个D8个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19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长,且满足(1)求B的大小;(2)若b=,ABC的面积SABC=,求a+c的值20某

5、地的出租车价格规定:起步费a元,可行3公里,3公里以后按每公里b元计算,可再行7公里;超过10公里按每公里c元计算(这里a、b、c规定为正的常数,且cb),假设不考虑堵车和红绿灯等所引起的费用,也不考虑实际收取费用去掉不足一元的零头等实际情况,即每一次乘车的车费由行车里程唯一确定(1)若取a=14,b=2.4,c=3.6,小明乘出租车从学校到家,共8公里,请问他应付出租车费多少元?(本小题只需要回答最后结果)(2)求车费y(元)与行车里程x(公里)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f(x)2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2,AA1=4,点P为面ADD1A1的对角线AD1上的动点(不包

6、括端点)PM平面ABCD交AD于点M,MNBD于点N(1)设AP=x,将PN长表示为x的函数;(2)当PN最小时,求异面直线PN与A1C1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22(16分)已知函数(其中a1)(1)判断函数y=f(x)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2)判断(其中m,nR且m+n0)的正负号,并说明理由;(3)若两个函数F(x)与G(x)在闭区间p,q上恒满足|F(x)G(x)|2,则称函数F(x)与G(x)在闭区间p,q上是分离的试判断y=f(x)的反函数y=f1(x)与g(x)=ax在闭区间1,2上是否分离?若分离,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不分离,请说明理由23(16分)在数列a

7、n中,已知a2=1,前n项和为Sn,且(其中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3)设,问是否存在正整数p、q(其中1pq),使得b1,bp,bq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组(p,q);否则,说明理由上海市静安区2015届高考数学一模试卷(理科)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1已知集合M=y|y=2x,x0,N=x|y=lg(2xx2),则MN=(0,2)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专题:集合分析:利用交集的定义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求解解答:解:集合M=y|y=2x,x0=y|y0,N

8、=x|y=lg(2xx2)=x|2xx20=x|0x2,MN=(0,2)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合理运用2设(1x)8=a0+a1x+a7x7+a8x8,则|a0|+|a1|+|a7|+|a8|=256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专题:二项式定理分析:由题意可得 (1+x)8=|a0|+|a1|x+|a7|x7+|a8|x8,在此等式中,令x=1,可得|a0|+|a1|+|a7|+|a8|的值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1+x)8=|a0|+|a1|x+|a7|x7+|a8|x8,在此等式中,令x=1,可得|a0|+|a1|+|a7|+|a8

9、|=28=256,故答案为:25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注意根据题意,分析所给代数式的特点,通过给二项式的x赋值,求展开式的系数和,可以简便的求出答案,属于基础题3不等式10的解集是(,4)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计算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原不等式即为或,分别解出它们,再求交集即可解答:解:不等式10即为0,即为或,即有x或x4,则解集为(,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考查转化为一次不等式组求解,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底面ABCD,PA=1,底面ABCD是正方形,P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则该四

10、棱锥的体积是考点: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根据几何体的性质得出RtPAC中,PA=1,PCA=,AC=,运用体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PA底面ABCD,底面ABCD是正方形,P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为,RtPAC中,PA=1,PCA=,AC=,底面ABCD是正方形,AB=,V=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直线平面的几何性质,夹角,体积计算问题,属于中档题5文: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22n+2n+1(其中nN*),则该数列的前n项和Sn=考点:数列的求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首先把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转换,进一步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1、进行求解解答:解:数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整理得:则:+2(21+22+2n)=4+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型6已知两个向量,的夹角为30,为单位向量,若=0,则t=2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计算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运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求得向量a,b的数量积,再由向量的平方即为模的平方,计算即可得到解答:解:向量,的夹角为30,为单位向量,则有=|cos30=,由于,若=0,则t+(1t)=0,即有t+1t=0,解得,t=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考查向量的平方即为模的平方,考

12、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7已知f(x)=x|x1|+1,f(2x)=(其中x0),则x=考点:函数的值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已知得,由此能求出解答:解:f(x)=x|x1|+1,f(2x)=(其中x0),x0,(2x)22x=0,解得2x=,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值的求法及应用,是基础题,解题时要注意函数性质的合理运用8已知ABC的顶点A(2,6)、B(7,1)、C(1,3),则ABC的内角BAC的大小是arccos(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考点:余弦定理 专题:解三角形分析:由三点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c的值,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osBAC的值,即可确定出BAC的

13、度数解答:解:ABC的顶点A(2,6)、B(7,1)、C(1,3),|AB|=c=5,|AC|=b=3,|BC|=a=4,cosBAC=,则BAC=arccos,故答案为:arccos点评: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9若,是一二次方程2x2+x+3=0的两根,则=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已知结合韦达定理,可得+=,=,进而根据=代入可得答案解答:解:,是一二次方程2x2+x+3=0的两根,+=,=,=,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0已知tan,tan是方程x2+3x+4

14、=0的两根,(,)则+=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与系数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专题:计算题分析:此题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tan+tan的值和tantan的值,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即可求出+,但一定要注意,的范围解答:解:tan,tan是方程的两根,tan+tan=3,tantan=4,tan(+)=又、(,),+(,)又tan+tan=3,tantan=4,、同为负角,+=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两角和的正切,解题时一定要注意,的角度范围,这是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11直线l经过点P(2,1)且点A(2,1)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1,则直线l的方程是或考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15、公式 专题:直线与圆分析: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2,不成立;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kxy+2k+1=0,则=1,由此能求出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2,不成立;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y1=k(x+2),即kxy+2k+1=0,点A(2,1)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1,=1,解得k=,直线l的方程为:或故答案为:或点评:本题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合理运用12已知实数x、y满足|x|y|+1,则的取值范围是2,2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先画出满足条件的

16、平面区域,设z=,则y=zx+2,将问题转化为求直线的斜率的范围,通过图象求出答案解答:解:画出满足条件|x|y|+1的平面区域,如图示:,设z=,则y=zx+2,当直线过(1,0)时,z最大为:2,当直线过(1,0)时,z最小为:2,2z2,故答案为:2,2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性规划问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考查了转化思想,是一道中档题13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负数,各项和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1S2考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计算题分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q0,由题意可得S=,可得0,从而可求S的范围解答: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q0各项和为S,1q0,S=1,01

17、S2故答案为:1S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穷等比数列的各项和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14两名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的学生被允许参加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象棋比赛,每两名参赛选手之间都比赛一次,胜者得1分,和棋各得0.5分,输者得0分,即每场比赛双方的得分之和是1分两名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的学生共得8分,且每名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都得相同分数,则有7或14名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参加比赛(结果用数值作答)考点:组合及组合数公式 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设2014-2015学年高二学生有n名则共比赛场,每名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

18、学生都得相同分数为k可得化为n2+(32k)n14=0,通过对14分解质因数,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得出解答:解:设2014-2015学年高二学生有n名则共比赛场,每名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的学生都得相同分数为k化为n2+(32k)n14=0,14=27=2(7)=114=1(14)当2k3=72时,可得k=4,此时n=7,当2k3=141时,可得k=8,此时n=14而2k3=27或2k3=114,k0,舍去综上可得:n=7或14故答案为:7或14点评:本题考查了组合的计算公式、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

19、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考生应在答题纸的相应编号上,将代表答案的小方格涂黑,选对得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15在下列幂函数中,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的是( )Ay=x2BCD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幂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以及定义,对选项加以判断,即可得到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的函数解答:解:对于A有f(x)=f(x),是偶函数,但在(0,+)上递减,则A不满足;对于B定义域为0,+),不关于原点对称,不具奇偶性,则B不满足;对于C有f(x)=f(x),为奇函数,则C不满足;对于D定义域R关于原点对称,f(x)=f(x)

20、,则为偶函数,且在(0,+)上递增,则D满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幂函数的性质,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判断,注意运用定义和性质,属于基础题和易错题16已知直线l1:3x(k+2)y+6=0与直线l2:kx+(2k3)y+2=0,记D=0是两条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3(2k3)+(k+2)k=0得出k=9或k=1,分别判断当k=1时,直线l1:xy+2=0,直线l2:xy+2=0,l1l2重合,当k=9时,直线l1:3x+7y+6=0,直线l2:9x21y+

21、2=0,l1l2,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解答:解:直线l1:3x(k+2)y+6=0与直线l2:kx+(2k3)y+2=0,记3(2k3)+(k+2)k=0k2+8k9=0,k=9或k=1,当k=1时,直线l1:xy+2=0,直线l2:xy+2=0,l1l2重合,当k=9时,直线l1:3x+7y+6=0,直线l2:9x21y+2=0,l1l2,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得出:D=0是两条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直线平面的平行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属于中档题17已知i为虚数单位,图中复平面内的点A表示复数z,则表示复数的点是( )AMBNCPD

22、Q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由图可知:z=3+i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即可得出解答:解:由图可知:z=3+i复数=2i表示的点是Q(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18到空间不共面的四点距离相等的平面的个数为( )A1个B4个C7个D8个考点: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对于四点不共面时,画出对应的几何体,根据几何体和在平面两侧的点的个数分两类,结合图形进行解解答:解:当空间四点不共面时,则四点构成一个三棱锥,如图:当平面一侧有一点,另一侧有三点时,令截面与四棱锥的四个面之一平行,第四个顶点到这个

23、截面的距离与其相对的面到此截面的距离相等,这样的平面有四个,当平面一侧有两点,另一侧有两点时,即构成的直线是三棱锥的相对棱,因三棱锥的相对棱有三对,则此时满足条件的平面个数是三个,所以满足条件的平面共有7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四点问题,当不共面时构成三棱锥,由几何体的特征再分类讨论进行判断,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规定区域内写出必要的步骤.19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长,且满足(1)求B的大小;(2)若b=,ABC的面积SABC=,求a+c的值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24、 专题:解三角形分析:(1)由正弦定理列出关系式,结合已知等式求出sinB的值,即可确定出B的度数;(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关系式,把已知面积与sinB的值代入求出ac的值,再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即可确定出a+c的值解答: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B=,又由B为锐角,得B=;(2)SABC=acsinB=,sinB=,ac=3,根据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7+3=10,(a+c)2=a2+c2+2ac=16,则a+c=4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0某地的出租车价格规定:起步费a元,可行

25、3公里,3公里以后按每公里b元计算,可再行7公里;超过10公里按每公里c元计算(这里a、b、c规定为正的常数,且cb),假设不考虑堵车和红绿灯等所引起的费用,也不考虑实际收取费用去掉不足一元的零头等实际情况,即每一次乘车的车费由行车里程唯一确定(1)若取a=14,b=2.4,c=3.6,小明乘出租车从学校到家,共8公里,请问他应付出租车费多少元?(本小题只需要回答最后结果)(2)求车费y(元)与行车里程x(公里)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f(x)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 专题:应用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由题意可知,这8公里内的前3公里的收费是14元,超过3公里而10公里以

26、内每公里按2.4元计价,则83=5公里的收费是52.4=12元,两者相加即是小明应付的车费;(2)分三种情况:前3公里、超过3公里而10公里以内、大于10公里,分别写出函数的表达式,最后用分段函数表示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起步(3公里以内)价是14元,则这8公里内的前3公里的收费是14元,超过3公里而10公里以内每公里按2.4元计价,则83=5公里的收费是52.4=12元,总共收费14+12=26(元)故他应付出出租车费26元(2)3公里以内价是a元,即0x3时,y=a(元);大于3公里而不超过10公里时,即3x10时,收费y=a+(x3)b=bx+a3b(元);大于10公里时,即x10

27、时,收费y=a+7b+(x10)c=cx+a+7b10c(元),点评:本题考点是分段函数的应用,分段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很重要的函数模型,其特点是在不同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内,函数解析式不同21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2,AA1=4,点P为面ADD1A1的对角线AD1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PM平面ABCD交AD于点M,MNBD于点N(1)设AP=x,将PN长表示为x的函数;(2)当PN最小时,求异面直线PN与A1C1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考点: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 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空间角分析:(1)求出PM,A

28、M,运用余弦定理,求得PN;(2)求出PN的最小值,由于MNAC,又A1C1AC,PNM为异面直线PN与A1C1所成角的平面角,通过解直角三角形PMN,即可得到解答:解:(1)在APM中,; 其中; 在MND中,在PMN中,;(2)当时,PN最小,此时因为在底面ABCD中,MNBD,ACBD,所以MNAC,又A1C1AC,PNM为异面直线PN与A1C1所成角的平面角,在PMN中,PMN为直角,所以,异面直线PN与A1C1所成角的大小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和运用:求最值,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2(16分)已知函数(其中a1)(1)判断函数y=f(x)的奇

29、偶性,并说明理由;(2)判断(其中m,nR且m+n0)的正负号,并说明理由;(3)若两个函数F(x)与G(x)在闭区间p,q上恒满足|F(x)G(x)|2,则称函数F(x)与G(x)在闭区间p,q上是分离的试判断y=f(x)的反函数y=f1(x)与g(x)=ax在闭区间1,2上是否分离?若分离,求出实数a的取值范围;若不分离,请说明理由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本题(1)先研究函数的定义域,看定义域是否关于0对称,然后再研究解析式,比较f(x)与f(x),看它们相等还是相反数,然后根据函数奇偶性定义判断出函数的奇偶性;(2)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将函数值的差经及对应自变量的

30、差的形式,然后通过对函数的单调性的研究,得到本题结论;(3)利用两函数“分离”的定义,通过参变量分离、换元后,求出所得函数的最值,得到本题结论解答:解:(1),函数y=f(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又,f(x)=f(x),函数y=f(x)是奇函数(2)a1,在0,+)上递增,以下给出证明证明:任取0x1x2,设,则=,0u1u2,即,又为奇函数,f(n)=f(n)且在(,+)上递增m+n=m(n)与f(m)+f(n)=f(m)f(n)同号,当a1时,(3),xR,在区间1,2上恒成立,即,在区间1,2上恒成立,令ax=ta1,ax=ta,a2,在ta,a2递增,解得;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奇偶性的

31、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应用、参变量分离求函数最值,本题综合性强,运算量较大,属于中档题23(16分)在数列an中,已知a2=1,前n项和为Sn,且(其中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求;(3)设,问是否存在正整数p、q(其中1pq),使得b1,bp,bq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数组(p,q);否则,说明理由考点:数列递推式;数列的求和 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1)先令n=2,求出a1=0利用递推关系式,得到Sn+1=,作差得(n1)an+1=nan ,从而有nan+2=(n+1)an+1 ,+,根据等差数列中项公式即可证明;(2)利用(1)的结论直接求出极

32、限(3)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建立方程进行求解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因为,令n=2,得,所以a1=0;Sn+1=,得(n1)an+1=nan ,于是,nan+2=(n+1)an+1 ,+,得nan+2+nan=2nan+1,即an+2+an=2an+1,又a1=0,a2=1,a2a1=1,所以数列an是以0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an=n1 ( 6分)(2)an=n1,Sn=0+1+2+n1=,=( 9分)(3)假设存在正整数p、q,使得b1,bp、bq成等比数列,则lgb1,lgbp、lgbq成等差数列,故,(*)( 11分)由于右边大于,则,即因为,所以数列为单调递减数列( 14分)当p=2时,代入(*)式得,解得q=3;当p3时,(舍)综上得:满足条件的正整数组(p,q)为(2,3)( 16分)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利用递推关系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极限的应用,存在性问题的应用属于中等题型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