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目标】1.会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通过对五四运动等史实的分析,以及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认识和掌握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结论,通过分析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大革命失败的标志。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教学方法】精彩讲述法【导入新课】同学们,想必大家都是共青团团员了吧?会唱团歌不?在这首团歌里面,有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五
2、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说五四运动的爆发,会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呢?这件发生在86年前的历史事件它是怎么发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板书课题) 【新授内容】1、五四风雷:(1)背景:国际形势: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简单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以及突出日本利用西欧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提出“二十一条”) 思想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政治根源: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北洋军阀分裂,点明当时的国内背景是军阀的混战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结论:封建
3、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压榨奴役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的过程: (讲述北大学生谢绍敏血书“还我青岛”的故事)5月:北京 学生6月:上海 工人结果:初步胜利 (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讲述)(3)五四运动的性质和评价: 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历史功绩: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启导人民的觉悟和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提问:认清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内军阀的反动本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 A、同: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B、异:开端(旧:1840年鸦片战争; 新:1919五四运动) 领导(旧
4、:资产阶级或农民阶级; 新:无产阶级) 思想(旧:三民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实现社会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的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讲述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南陈北李)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立统一的政党组织任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2)中共的成立(1921-7-23) 中共一大召开1921年7月23日,会期8天;会址: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上海代表李汉俊弟弟李书诚家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
5、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由于当时没有大会审查机构,据说只是列席了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有关一大原始材料都在前苏联;1957年的苏联和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时给了中国一部分。因此,俄本的文件记载就成为有关这次大会的珍贵史料。此前由于有关一大的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次会议对中共未来历史的影响,后来的只是根据毛泽东和董必武的回忆) 中国共产党刚刚诞生的时候,党员的状况比较复杂。如参加中共一大的12名代表,后来也发生了分化。其中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持中国革命事业,有的为它献
6、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像陈公博、周佛海在党成立后不久就被清除出党,后来,又追随汪精卫,成为大汉奸。张国焘后来也背叛革命。中国革命像一座大熔炉,炼出真金,淘汰渣滓。内容:a党的名称b党的纲领 (提问:纲领在当时是否合适? 否;因为对当时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缺乏正确的认识)c中心任务 d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意义: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提问这里的新指的是什么? 全面概括为5新:思想、阶级、目标、工作方法、纲领新)(3)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A、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B、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
7、和国。 意义:A、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3、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的原因:敌强我弱(必要性)(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讲述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民主革命的失败) 中共的认识 (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拙,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国际的推动 (马林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3)合作的标志:国民党一大 (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合作的形式:党内合作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1925年掀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8、高潮。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4、北伐战争: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结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一切权力归农会;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5大革命的失败: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寻找新的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了失败,大革命为什么会走向失败呢?我们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来分析:(1)主观方面: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C、陈独秀犯“右倾”错误(2)主观方面: A、 国民党右派叛变
9、革命:(标志事件:“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讲述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历史事迹和屠杀中国共产党的事件) B、 敌人的力量强大【本课小结】“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中国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又怎么去改变这种逆境呢?【板书参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风雷:1、背景:国际形势:日本加紧侵略;思想条件:十月革命影响;政治根源:军阀黑暗统治;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壮大。 2、过程:(两个阶段)3、性质反帝反封、爱国运动 4、意义新民
10、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旧民主主义异同A、同:反帝反封B、异:开端、领导、思想 前途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 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阶级:工人阶级壮大。2、成立:中共一大内容: 意义:革命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两个纲领)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1、必要性:敌强我弱2、可能性: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中共的认识 共产国际推动 3、标志:国民党一大 形式:党内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4、北伐战争:(目的、对象、结果) 5、大革命的失败:(1)主观方面:A、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B、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左倾:超脱客观实际、急噪冒进、C、陈独秀犯“右
11、倾”错误 右倾:落后客观实际、不思进取(2)主观方面:A、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 敌人的力量强大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时2)【教学目标】1.了解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2.掌握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特点和经验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遵义会议的内容。2.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的作用以及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地位。【导入新课】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成为了反对民主革命的中心人物,国民党也由原来各个接近的联盟变成了大地
12、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反动政党。面对蒋、汪对革命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当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1927年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的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好,我们下面来了解这两场起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新授内容】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由谁领导?有什么意义?)周恩来等人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
13、,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提问: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明显的区别:南昌起义为了团结国民党部分愿意革命的人,继续使用国民革命的旗号;而军秋收起义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结果:南昌起义在南下广东的时候失败;而秋收起义在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遭到严重挫折。教训:通过在城市发动暴动来夺取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不符合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解析帝国主义国家和反动派的势力都集中在城市)(提问:怎样改变这种情况呢?)
14、必须汲取经验,把革命和农民对土地的需求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把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意义: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土地革命:内容 (结合课本讲述)作用:调动了广大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3、根据地建设 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到1928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到1930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军,约10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10多个省的3
15、00多个县。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慌,于是国民党集中兵力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围剿。此时“围剿”和反“围剿”战争,成为中国革命与反革命之间战争的主要形式。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都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取得的。(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政权对峙。这样,中国
16、领土上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4、红军的长征(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于毛泽东正确的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和规律的军事思想完全被临时党中央否定,博古(秦邦宪)、李德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抛弃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采取积极防御、诱敌深入、分散敌人力量、集中红军优势兵力在运动中迅速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正确作战方针,机械地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用阵地战代替运动战,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全面推行的必然结果。(这对中国革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2)遵义会议:(1935年,贵州遵义)红军长征初期严重损失,表明中国革命已
17、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引起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怀疑、不满;突破湘江封锁线,红军锐减到3万多人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是中央红军在长征中战略方针的第一次改变,避免了红军覆灭,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前提。 (提问:毛泽东转兵贵州的意见为什么能够得到中央大多数领导的肯定?)避免了红军覆灭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柏公馆的小楼上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军事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
18、权问题。意义: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由于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进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3)红军会师:遵义会议后红军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安然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迎
19、接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讲述红军的艰苦,提问在我们学习到的课本中有那些作品是有关红军长征的:如金色的鱼钩等)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播下革命种子。(联系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事,谈谈如何发扬长征精神)【本课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
20、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对峙的开始;30年代初,国难日益深重,中日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即对日军妥协退让,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板书参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创建军队开始(2)秋收起义农村包围城市二、土地革命调动革命积极性。三、根据地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四、红军长征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2、遵义会议: 内容:a、军事:肯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b、组织: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a、结束左倾错误统治 b、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1936年,甘肃会宁)4、长征意义:a、革命转危为安;b、保存革命力量;c、播下革命种子。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