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材料二 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则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请回答:(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是如何“仁义不施
2、”的?(3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施其“存百姓”思想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并据材料一、三,指出孔子和唐太宗提出或实行其治国理念的根本目的。(3分)(4)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唐太宗实行其不同政策的不同结果。(2分)【考点】(2)秦始皇(3)唐太宗;孔子(4)秦始皇;唐太宗【解析】(2)据材料二中“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见税什五” 得出赋役沉重,“秦王焚文书而酷刑法”得出焚书、刑法严酷。(3)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三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目的,据材料一“道千乘之国”、据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若安天下,必须”概括回答
3、即可。(4)据材料二中“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据材料三中“贞观政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2)措施:赋役沉重;焚书;刑法严酷。(3分)(3)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目的:维护统治者的统治。(1分)(4)结果:秦:很快灭亡;唐:出现“贞观之治”局面。(2分)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
4、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贞观政要材料三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
5、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4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分)(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3分) 【考点】(1)秦始皇(2)唐太宗(
6、3)康熙帝【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迁徒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材料一“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出筑城,根据材料一“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出设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可以归纳为民族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的角度回答。(3)根据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可以归纳为改变
7、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可以归纳为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归纳为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答案】(1)措施:移民、筑城、设县。(2分,任两点2分)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2分,任两点2分)(2)思想:民族平等。(1分)举措:设置机构,任
8、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2分,任两点2分)(3)意义: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3分)3(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材料二 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
9、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材料三 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
10、1)材料一中的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3分)【考点】康熙帝【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材料一认为“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导致“苍生涂炭”,因此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第二小问精神品质,康熙帝勇于反思自己的过错,勇于承担责任。(2)第一小问方式,材料二中关键信息,“敕孝悌以重人伦”,“黜异端以崇正学”,“重农桑以足衣食”,“联保甲以弭盗贼”,从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
11、问特点,从上一问方式可知特点是德法并重。(3)从材料二可见,康熙帝对内强化封建统治,材料三中作者认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这些表明“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答案】(1)原因:三藩之乱因康熙自己误判引起;战争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2分) 品质:善于反思、勇于承担责任。(任答1点,1分)(2)方式:规范伦理道德;加强文化控制;加大法律惩戒;控制社会经济。(任答3点,3分) 特点:德法并重。(1分)(3)理由:康熙帝注重对内控制;强化封建统治;拒绝改革。(3分)4(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
12、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唐太宗以其独特的治国之道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材料二 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对边疆地区的军事行动十分慎重。在此期间,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
13、以仁”,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詹子庆、田泽滨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施。(3分)(2)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策略的实践效果。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太宗的治国之道。(7分)【考点】唐太宗【解析】(1)第一小问建议,据材料一“全其部落、风俗”得出全其部落、保其风俗;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得出允许突厥人内迁,实行羁縻府州制度。(2)第一小问策略,据材料二中“尽管唐王朝曾发动对东西突厥的战争,然在战争之后,唐朝廷也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厚的羁縻政策”得出战而后和;第二小问实践,结合
14、所学,从贞观之治、民族团结、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治国之道,据材料一“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得出决策慎重,据材料二“吸取了隋弃德穷兵,以取颠覆的教训”得出吸取前朝教训,据材料二“唐朝廷也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方针,而抚九族以仁”得出和好民族。【答案】(1)建议:全其部落、保其风俗。(1分)措施:允许部分突厥人内迁;在东突厥原居处实行羁縻府州制度。(2分)(2)策略:战而后和。(1分)实践:为贞观之治营造了稳固的周边环境;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团结;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3分)治国之道:政治决策慎重;吸取前朝教训,谨慎用兵;以德治国,和好民族。(3分)5(2
15、015江苏盐城三模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廉政建设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贞观之治就是其中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曰:“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第二十六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
16、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则仅有执行命令之权,而于决定命令则无权过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唐律首次将非法占有财物的行为进行总结和归纳,综合为六种犯罪:“正脏唯有六色,强盗,盗窃,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脏为罪”,其中的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都属于只有官吏才能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所以,唐律将“强盗”、“盗窃”罪划分在“贼盗”中,而将关于“受财枉法
17、”、“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的规定放在职制律中。不仅如此,唐律还把官吏“受财枉法”与“十恶”“杀人”等同列为不予赦免的犯罪,显示出对官吏犯罪的重视。沈大明对官吏的监督、处罚及其实现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策略。(3分)(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的关键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在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3分)(3)据材料三概括唐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太宗的反腐策略。(4分)【考点】唐太宗【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法者乃天下之法” 可以归纳出“法乃天下之法,人人必须遵守”,“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18、可以归纳出“强调官员的忠正、自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的信息可以该归纳出“对官吏的道德教育”答案。(2)依据材料二中“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的信息从三省六部制度特点以及作用的角度分析回答。(3)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三中“其中的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都属于只有官吏才能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的信息从“严格鉴定并归类各种经济罪行,加大对官吏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策略”,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推进反腐方法以及加强对官吏的道德教育”的角度回答。【答案】(1)理念:法乃天下之法,人人必须遵守;强调官员的忠正、自律;注重对官吏的道
19、德教育。(3分)(2)体现:实行三省六部制,合理分割政府权力;三省之间分工合作、相互牵制,达到权力制衡;把制定政令同贯彻执行分割开来,防止政策被利益所绑架。(3分)(3)特点:严格鉴定并归类各种经济罪行,加大对官吏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2分)策略:制度化、法制化推进反腐;同时加强对官吏的道德教育。(2分)东西方的先哲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24)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
20、有身正则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2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实施其“存百姓”思想而采取的经济措施。并据材料一、三,指出孔子和唐太宗提出或实行其治国理念的根本目的。(3分)【考点】(1)孔子(3)唐太宗;孔子【解析】(1)据材料一中“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概括得出。(3)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三中“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目的,据材料一“道千乘之国”、据材料三“为君之道,必须”、“若安天下,必须”概括回答即可。【答案】(1)要求:要认真做事;讲信用;爱护百姓;
21、节俭财物;无夺农时。(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3)措施: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目的:维护统治者的统治。(1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2015江苏泰州二模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华盛顿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拿破仑十九年征战沙场,从土伦到滑铁卢,孤身一人扛起法兰西的大旗,为法兰西树立了“我们曾君临世界”的民族自尊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82年5月,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
22、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华盛顿回复:“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摘自乔治华盛顿著华盛顿选集材料二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
23、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请回答:(1)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2分)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4分)(3)用一句话对华盛顿和拿破仑进行概括性评价。(1分)【考点】华盛顿;拿破仑【解析】
24、(1)第一小问相同条件,比较、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可知其相同条件是二人都通过长期征战建立起崇高的威望,二者获得各阶层尤其是军人的支持;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华盛顿拒绝称王,为美国民主共和政体开辟了道路,拿破仑称帝,使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法兰西帝国。(2)第一小问看待,依据材料二“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可知,拿破仑称帝“顺理成章”,符合法国“民意”;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对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维护、对法国政局的稳定等角度回答即可。(3)可以从华盛
25、顿和拿破仑的政治地位、历史功绩和政治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价。【答案】(1)条件:二人都通过长期征战建立起崇高的威望;获得各阶层尤其是军人的支持。(2分)影响:华盛顿拒绝称王,为美国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共和政体)开辟了道路。拿破仑称帝,使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法兰西帝国。(2分)(2)看待:拿破仑称帝“顺理成章”,符合法国“民意”。(1分)论证: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3)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1分)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
26、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华盛顿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1774年10月9日致麦肯齐上尉的信中,华盛顿写道:“我深感满意的是:在整个美洲,任何有头脑的人并不企求独立;恰恰相反,他们所馨香祷祝的是获得自由。”在1776年2月10日致里德的信中,他写道:“告诉他们,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摘自华盛顿文选材料二 华盛顿认为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政府需要通过人民给它的这种权力来进行政治统治,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
27、的限制。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要越过宪法的范围也不要侵犯到他人的权利。赵天越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材料三 他当时是没有必要离开总统宝座的。他可以轻易地赢得第三任。华盛顿的让权使得总统选举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在他的赞许下举行。他的让权之举明确无误地指出,民众和宪法是这个新生国家里的惟一主人。美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华盛顿的政治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涵。据材料三,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6分)【考点】华盛
28、顿【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1774年是“他们所馨香祷祝的是获得自由”,即只要求殖民地人民获得自由,1776年是“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即要求殖民地独立。第二小问因素,联系独立战争的进程,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英国的矛盾激化,可知自由还不够,殖民地还需要独立。(2)第一小问内涵,据材料二“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即宪法体现人民主权,“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即任何人都要遵守宪法。第二小问贡献,由材料三可知,华盛顿当时可以轻易赢得第三任,但他开创了
29、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范例;他维护了共和制,巩固了宪法的崇高地位。【答案】(1)变化:由仅仅要求殖民地人民获得自由到坚决要求独立。(2分)因素: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独立战争的进行。(2分)(2)内涵: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宪法应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任何人都要遵守宪法。(3分)贡献:为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范例;维护了总统共和制;巩固了宪法至上地位。(3分)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然而对其评价却一直争议不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
30、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他在那个时代中的非凡表现,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材料二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康斯坦回忆拿破仑材料三 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
31、的、说不出的欢乐。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评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指出拿破仑为什么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3分)(2)材料二中“阴谋”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句话。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3分)【考点】拿破仑【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的原因是:军事上,多次打败反法同盟;行政上,改造法国社会,巩固资产
32、阶级革命成果;立法上,制定拿破仑法典,并在被征服地区推广。(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可知,“阴谋”是指加冕称帝;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法国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拿破仑自身因素考虑。(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意大利民族摆脱了奴役,恢复了自由;第二小问,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作者对拿破仑持肯定态度,材料三作者持否定态度,因此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全面辩证评价。【答案】(1)原因:多次打败反法同盟;制定拿破
33、仑法典,并在被征服地区推广;改造法国社会,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3分)(2)“阴谋”:加冕称帝。(1分)原因:拿破仑通过革命战争赢得崇高威望;动乱的法国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巩固统治;拿破仑的部分措施赢得了人民的拥护。(3分)(3)理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意大利民族摆脱了奴役,恢复了自由。(2分)原则: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全面辩证评价。(1分)4(2015江苏淮安四模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华盛顿顺应时代大势,一生三进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力影响美国历史发展进程,终成一代伟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
34、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材料二 华盛顿确实大有做国王的机会,但他最终辞职,拒绝做国王,固然,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美国既有的社会历史环境:存在拥立“英雄”当国王、做皇帝的社会因素和国际因素,而更有美国社会创建新体制、实
35、行民主共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时势”条件。 陈光裕评说历史人物要注意史观的正确把握与恰当运用材料三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违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又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及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迟克举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一生“三进三退”的主要史实。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3分)时间进退战争时期领导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
36、立和平时期1788年,宪法通过,再次踏上归程就任首任总统,组建联邦政府(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华盛顿“三进三退”的主要因素。(5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势”与“杰出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2分)【考点】华盛顿【解析】(1)是材料一中“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即交出军权,拒当国王。是材料一中“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是不做终身总统,急流勇退,维护民主共和。(2)从材料二中“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美国既有的社会历史环境”两个方面分析。(3)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看,“时势”与“杰出人物”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答案
37、】(1)史实:交出军权,拒当国王 主持制宪,为民主政治奠基 急流勇退,开创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3分)(2)因素: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坚持民主,警惕专制;高超的政治智慧;美国的社会历史环境。(5分)(3)认识:时势造就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会影响时势发展。(2分) “亚洲觉醒”的先驱1(2015江苏南京三模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
38、。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印度甘地圣雄箴言录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材料三 人们只需要打开每天的报纸就会知道,宗教分歧是当今世界一个爆
39、炸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对此的反应要么是退回我们自己的团体之中,将藩篱筑得更高;要么是将宗教因素撇在脑后。这两种策略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某种互相尊重和与不同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邻居真诚对话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由此出发,共同努力面对困扰人类的深层伦理和精神问题的基础。 美朱迪丝博玲中国文化朝觐:宗教多样性探索(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4分)(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甘地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启
40、示。(2分)【考点】甘地【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对材料一“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 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进行概括,可以归纳出崇尚真理;实行非暴力;宗教宽容。第二小问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 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可以分析出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二从有利于
41、减少分歧、稳定秩序、缓和矛盾,推动和平等角度回答即可。(3)由材料三中的问题结合甘地思想,可以从不回避宗教分歧、摒弃暴力、和平对话、寻找共识。彼此宽容等角度回答。【答案】(1)思想:崇尚真理;实行非暴力;宗教宽容。(任答两点2分) 实践:食盐进军、绝食、文明不服从运动等。(2分)(2)原因: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任答两点2分)影响:有利于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2分)(3)启示:不回避宗教分歧;摒弃暴力冲突;真诚和平对话;寻找共识;宽容彼此(任答其中两点,2分)2(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
42、料:材料一 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意味着,凡是我们所认为的真理,均应至死不予放弃,应不遗余力地坚持真理并为之承受苦难。不要烦扰任何人,因为烦扰别人有违真理。承受所有这些艰难困苦就是真正的胜利。印度舆论(1908年9月26日)材料二 我不相信工业化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它对印度就远非如此。我坚信独立的印度只有通过采取一种简朴但却高尚的生活,通过发展它的成千上万个村舍,通过与世界和平相处,才能履行它对这个呻吟着的世界的责任。迪夫拉吉巴利论甘地的人道主义思想材料三 MN罗易主张,甘地“是一个要复兴宗教和旧文化的人,那么在社会方面就必然是反动派,不管他在政治方面看起来是多么革命。”任鸿皋、宁明编
43、论甘地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实践。(3分)(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关于印度履行世界责任的基本观点。(4分)(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考点】甘地【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概括材料一“凡是我们所认为的真理,均应至死不予放弃”可得出追求真理;第二小问实践,结合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具体内容,总结具体实践。(2)据材料二“我不相信工业化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得出不主张印度走工业化道路;据“我坚信独立的印度只有通过采取一种简朴但却高尚的生活”得出实现印度独立和主张简朴而高尚的生活;据“通过与世
44、界和平相处,才能履行它对这个呻吟着的世界的责任”得出与世界和平相处。(3)材料三是从甘地运动的局限性进行评价的,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一分为二的评价方法,故可从赞同和反对任一方面表明自己观点,运用史实加以阐述理由。【答案】(1)目的:追求真理;(1分)实践:土布运动,向食盐进军。(2分)(2)观点:不主张印度走工业化道路;实现印度独立;主张简朴而高尚的生活;与世界和平相处。(4分)(3)赞同:甘地反对在印度发展工业,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思想宗教色彩浓郁,不可能为印度的发展指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只作判断,不说理由不得分。判断1分,理由2分)反对;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实
45、现了印度的独立自治;他追求真理,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高尚的道德历久不衰。(只作判断,不说理由不得分。判断1分,理由2分)无产阶级革命家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很荣幸地接待你的代表赫尔利将军。今一旦得赫尔利将军之助,使我们有实现此目的之希望,我非常高兴地感谢你的代表的卓越才能和对中国人民的同情。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历史传统的深厚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大民族永远携手前进。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1944年11月4日)材料二 今天,世界战争的危险和对中国的危
46、险主要来自美国的好战分子。他们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还想发动原子战争。我们有两条:第一,我们不要战争;第二,如果有人来侵略我们,我们就予以坚决回击。至于美国的原子讹诈,吓不倒中国人民。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1955年1月28日)材料三 为了有利于中美高级接触,党中央从大局着眼,不把美国同台湾断交当作两国高级接触的前提条件。台湾问题应与整个国际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一政策调整奠定了中美两国在存在着重大分歧的情况下逐步接近的基础。但是,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一直贯穿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过程中,为此,中国
47、对美国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阴谋进行了一次次坚决的斗争。张化毛泽东与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毛泽东主张中美“携手前进”的目的。(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毛泽东对美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分析,面对中美重大分歧,毛泽东的处理方式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从毛泽东对美政策调整的视角出发,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考点】毛泽东【解析】(1)根据材料一所给时间1944年,中美“携手共进”指的是抵抗日本侵略;建立民主国家。(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很明显的看
48、出对待美国的态度由友好到敌对;第二小问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分析。(3)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三“在中美建交的问题上,中国却始终坚持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三项基本原则”,可以看出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是讲究原则的,不同时期由于不同的国际国内环境适时地调整外交政策,体现出了灵活性的特点;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影响国家外交方针政策的因素角度考虑得出启示。【答案】(1)目的:打败日本侵略;建立民主国家。(2分)(2)变化:从友好到敌对。(答完整给1分)原因: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两极格局下的战争威胁;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3分)(3)
49、特点:原则性;灵活性。(2分)启示:以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国内外政治形势影响对外政策发展。(2分)2(2015江苏泰州一模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5月,邓小平调到瑞金以南的会昌工作。在会昌,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诱敌深入;反对用削弱地方武装的办法来扩大主力红军,主张两种武装力量都要发展;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邓小平画传 材料二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
50、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2页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材料四
51、我们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邓小平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主张。(2分)(2)据材料二、三,比较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
52、因。(2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邓小平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2分)【考点】邓小平【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他们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的信息可以归结出“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以及材料三中“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的信息来比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的信息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角度组织答
53、案。(3)依据材料四中“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的信息可以概括出“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的答案,从“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的可能性“可以归结出“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答案。(4)本题属于开放题,围绕邓小平改革开放、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答案】(1)主张: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农村包围城市。(2分)(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2分)原因: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公;出现了两极分化。(2分,任答2点即2分)(3)设想:“一国两制”,台湾高度自治;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分)(4)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