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911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诊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的效应T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由46条变为92条B. 由于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所以不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C. 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组成生物大分子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D【解析】【分析】人的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但效应T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了;由于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和细胞壁,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但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

2、者,同时还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核酸、多糖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详解】A、效应T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B、渗透作用需具备半透膜和浓度差,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可以充当半透膜,当细胞内外有浓度差时即可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B错误;C、核酸是细胞的结构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组成生物大分子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D。【点睛】质壁分离和渗透作用的条件不同,质壁分离必须满足活的植物细胞、有中央大液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有浓度差等条件。2.下列有关实验

3、方法和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B. 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C. 构建物理模型能够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D. 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答案】C【解析】【分析】同位素标记法能跟踪物质的位置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原理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模型建构的种类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和蛋白质,现在认为的膜的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详解】A、用

4、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B、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直接制片观察,B错误;C、构建物理模型能够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D、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D错误。故选C。【点睛】甲基绿使DNA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健那绿染线粒体呈绿色,叶绿体不用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3.下图为某种细菌中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现有一细菌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示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

5、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UGAB. 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115个氨基酸C. 其线粒体的环状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D. 突变基因所在DNA复制时所需的酶有解旋酶、DNA聚合酶等【答案】C【解析】【分析】密码子共用64种,包括2种起始密码子、3种终止密码子和59种其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子不仅可以作为翻译开始的信号,还能编码相应的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只是终止翻译的信号,不编码氨基酸;59种其他密码子只编码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密码子是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271个碱基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91个密码子,插入的70个核苷酸和

6、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24个密码子,后面是UGA,即为终止密码,A正确;B、终止密码表示翻译结束,但不编码氨基酸,突变基因转录成的mRNA中能编码氨基酸的碱基有(271+2+70+2)345个,所以表达的蛋白质含有115个氨基酸,B正确;C、题干中该生物是细菌,没有线粒体结构,C错误;D、DNA复制需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D正确。故选C。【点睛】密码子在mRNA上,反密码子在tRNA上,遗传信息在DNA上。4.下列有关动物或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常人大量饮用水后,胃肠腔内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 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强细胞代谢和收缩毛细血管来增加产热C.

7、 花粉等作为过敏原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记忆性D. 胰岛素随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结合后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体温调节的过程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无机盐调节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有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激素既不作为细胞结构,也不能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是调节细胞代谢活动。【详解】A、当正常人大量饮用水后,胃肠腔内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多,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B、

8、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而非增加产热的途径,B错误;C、过敏反应属于非首次免疫,是特异性免疫,机体对过敏原具有记忆性,C错误;D、胰岛素等激素既不作为细胞结构,也不能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A。【点睛】激素的作用特点:微量高效,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对跳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选择样方法B. 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持续增加C.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增加D. 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9、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变化分为“J”型和“S”型。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对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跳蝻,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B、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持续增加,当种群数量超过K/2

10、值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持续下降到0,B错误;C、群落演替时,物种丰富度一般会增加,若演替时气候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也会使丰富度下降,C正确;D、群落呈现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利于提高生物对光、土壤等资源的利用,D正确。故选B。【点睛】1、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2、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呈镶嵌分布。6.如图为某家族关于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如果-2与-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32或5/24C. -3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或1/2

11、D. 如果-2与一表现正常的女子婚配,可通过遗传咨询避免生出患甲病的男孩【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甲病由显性基因控制,-2是甲、乙病患者,其母亲I-1和女儿-1均正常,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和-4都不患乙病,但-4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B、假设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乙病用基因B、b表示。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基因型为AaBb,与-3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他们婚配生出正常孩子概率是1

12、/4x(1-1/4x2/3)=5/24;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2基因型为,与-3基因型为1/2、1/2,他们婚配生出正常孩子概率是1/4x(1-1/4x1/2)=7/32,B正确;C、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基因型为AaBb,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3的基因型为,故-3一定为杂合子,C错误;D、甲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无法通过遗传咨询避免生出患病男孩,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够推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计算出生育正常后代的概率。7.科研人员获得一种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该突变体和野生

13、型水稻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驱动光反应进行的能量是_,驱动暗反应进行的能量是_。(2)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氧气产生速率_(填“较大”、“较小”或“相等”),原因是_。(3)当光照强度为 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的光合放氧速率更快的原因是:_。【答案】 (1). 光能 (2). 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 (3). 较大 (4). 在n点时,两者的氧气释放速率相等(即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突变体的呼吸速率大于野生型,因此突变体的氧气产生速率即总光合速率更大 (5). 突变体气孔开放

14、程度更大,固定并形成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O2释放速率逐渐增强。当光照强度为n时,野生型和突变体O2释放速率相等,但由图可知突变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野生型,所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较大。光合作用中固定CO2形成C3,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详解】(1)光合作用中能量的变化是太阳能转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驱动光反应进行的能量是光能,驱动暗反应进行的能量是

15、ATP水解释放的化学能。(2)据图示曲线知,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表示真正的光合作用;当光照强度为n时野生型和突变体O2释放速率相等,即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由图可知突变体的呼吸作用大于野生型,所以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较大。(3)光照强度为m时,叶片气孔开放程度大的植株CO2供应充足,固定CO2形成C3的速率更快,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也更快,从而提高了光合放氧速率,所以突变体的光合放氧速率更快。【点睛】准确掌握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症状还伴随发烧、呕吐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

16、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温上升的过程中,位于_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和_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其中,_(填腺体)分泌活动增强属于神经调节的结果。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写出两点)。(2)轮状病毒入侵时,会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这体现细胞膜具有_功能和_结构特点。(3)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预防婴幼儿感染,其预防机理是_。【答案】 (1). 下丘脑 (2). 甲状腺激素 (3). 肾上腺素(两激素顺序可变) (4). 肾上腺 (5). 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作用时间短 (6). 信息交流和控制物

17、质进出 (7). 一定流动性 (8). 接种疫苗后,机体生成记忆细胞(和抗体)。当再次接触到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以抵抗病毒。【解析】【分析】1、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人体感染病毒后体温上升的过程:病毒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体温上升。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3、吞噬细胞摄取、处理、传递抗原给T细胞,T细胞传递抗原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

18、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1)人感染病毒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随后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增加产热。其中,肾上腺分泌活动增强属于神经调节的结果。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的特点是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较局限,作用时间短。(2)轮状病毒入侵时,会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这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功能和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3)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接种后能有效预防婴幼儿感染,其预防机理是接种疫苗后

19、,机体生成记忆细胞(和抗体)。当再次接触到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以抵抗病毒。【点睛】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起作用。9.2019年8月,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遭遇持续大火,大批森林遭灾难性毁灭。研究者曾调查某雨林生态系统,共有5个营养级(以A、B、C、D、E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5个营养级的能量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营养液ABCDE能量(Jm-2)160.021071001.3710719.891070.371072.5107(1)该雨林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是_(填AE字母)。据表看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有_特点,某一营养级的能量

20、不能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_(写出两点)。(2)雨林在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碳主要通过_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_形式传递。请推测大批森林被火烧毁灭后可能带来的影响_(写出两点)。(3)雨林中的树木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还在艺术、文学等创作领域有重要地位,这体现出生态系统的_价值。【答案】 (1). C (2). 逐级递减 (3). 某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还有未利用部分 (4). 光合作用 (5). 含碳有机物 (6). 温室效应加剧,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7). 间接(价值)和直接【解析

21、】【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2、碳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反复流动,循环利用。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详解】(1)据题表分析:B表示生产者,A表示初级消费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E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所以雨林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是C。据表看出,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是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给分解者利用,还有未利用部分。(2)雨林在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途径从无机环境进入

22、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大批森林被火烧毁灭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温室效应加剧,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3)雨林中的树木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体现出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雨林中的树木在艺术、文学等创作领域有重要地位,体现出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0.花农培育了一种两性花观赏植物,该植物有红花、黄花、白花、粉红花和紫花五种表现型。请回答有关问题:(1)若该植株花色由基因A/a、B/b控制,A基因(位于号染色体)能控制合成某种酶,能产生红色色素,使花呈现出红色,A基因纯合时

23、,花色转化为紫色,B基因(位于号染色体)控制产生的酶能使红色色素转化为黄色、使紫色色素转化为粉红色,其他情况没有色素产生,花为白色。某植株自交能产生五种花色,该植株的花色为_,其自交后代中黄花:白花:粉红花:红花:紫花=_。(2)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自交时,子代中5种性状都有,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物体内的一条号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显性基因D(其等位基因为d),该显性基因可抑制基因A和基因B的表达。等位基因D和d的本质区别是_。该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白花所占的比例为_。(3)现有不同花色的植株若干,请设计实验通过一次杂交实验来确定某白色植株(已知该个体不含D基因)的基因型。(要求:写出实验思

24、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_。【答案】 (1). 黄花 (2). 6:4:3:2:1 (3).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遗传信息不同 (4). 13/16 (5). 实验思路:让该白花植株与(纯合)紫花植株杂交,观察其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结果及结论:如果子代全为黄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子代出现红花和黄花(1:1),则该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

25、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四种,比例是1:1:1:1,自交后代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9:3:3:1。【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某植株自交能产生五种花色,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黄色,其自交后代中黄花(AaB_):白花(aa_):粉红花(AAB_):红花(Aabb):紫花(AAbb)=(1/23/4):(1/4):(1/43/4):(1/21/4):(1/41/4)=6:4:3:2:1。(2)等位基因D和d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

26、列顺序不同。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自交时,子代中5种性状都有,说明该白花植株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型为AaBb,又因为其一条号染色体上出现了一个显性基因D(其等位基因为d),因此其基因型为AaBbDd,其自交后代白花的比例=1-紫色(AAbbdd)-红色(Aabbdd)-粉色(AAB_dd)-黄色(AaB_dd)=1-1/41/41/4-2/41/41/4-1/43/41/4-2/43/41/4=13/16。(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白花植株不含D基因,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aaBb、aabb,现要求用一次杂交试验确定其基因型,则可以让该白花植株与(纯合)紫花植株(AAbb)杂交,观

27、察其子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若子代全为黄花(AaB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子代出现红花和黄花(1:1),则该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点睛】遗传信息指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所以等位基因D和d的本质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酒在日常生活、医药、工业等方面用途非常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主要来源于_。啤酒的酿制也离不开酵母菌,熟啤酒需经巴氏消毒,该消毒方式的优点是_。(2)在酿酒过程中,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后发酵会停止。为筛选能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需在培养基中添

28、加_。某研究者在筛选过程中配制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可以为酵母菌提供碳源的是_,为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培养基中可加入_。在培养不同微生物时需要调节不同的pH值,培养细菌时对pH的要求是_。(3)工业上生成酒精通常将酵母菌和海藻酸钠混合成凝胶珠,这种固定细胞的方法称为_,对酵母细胞不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的原因是_ 。【答案】 (1). 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种 (2). 既能杀死酒中微生物,还能不破坏酒中的营养成分 (3). 高浓度酒精 (4). 牛肉膏、蛋白胨 (5). 青霉素(或抗生素) (6). 中性或微碱性 (7). 包埋法 (8). 酵母细胞大,难以被吸附和结合【解析】【分析】

29、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酶 2CO2+2C2H5OH+能量。2、微生物的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分类: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类: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按功能分类: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详解】(1)由于葡萄皮上有野生型酵母菌,因此家庭酿制葡萄酒时无需额外接种酵母菌。啤酒的酿制也离不开酵母菌,熟啤酒需经巴氏消毒,该消毒方式的优点是既能杀死酒中微生物,还能不破坏酒中的营养成分

30、。(2)在酿酒过程中,酒精达到一定浓度后发酵会停止。为筛选能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需在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酒精。某研究者在筛选过程中配制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可以为酵母菌提供碳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为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培养基中可加入青霉素(或抗生素)。在培养不同微生物时需要调节不同的pH值,培养细菌时对pH的要求是中性或微碱性。(3)工业上生成酒精通常将酵母菌和海藻酸钠混合成凝胶珠,这种固定细胞的方法称为包埋法,由于酵母细胞大,难以被吸附和结合,所以对酵母细胞不采用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点睛】准确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技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回答下列与植物组织培养有

31、关的问题:(1)利用植物的花瓣来培育新植株的过程中,先要经历脱分化过程,脱分化就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_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利用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培育完整植株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2)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_、顶芽和_等为材料,经_包装得到的种子。(3)在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通常选取有形成层的部位切取组织块,是因为_;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_的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4)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势有_。【答案】 (1). 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3). 不定芽 (4). 腋芽(两空可互换)

32、 (5). 人工薄膜 (6). 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7). 不同激素成分 (8). 既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2)植物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所以一般选取茎尖或根尖培育无病毒植株。(3)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详解】(1)利用植物的花瓣来培育新植株的过程中,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脱分化就是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

33、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利用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培育完整植株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人工种子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3)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全能性更大。在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通常选取有形成层的部位切取组织块,是因为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无性繁殖,取根尖、茎尖可快速且大量繁殖植物个体,所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势有既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