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45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练习:第三单元 能力测评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还有个例子

2、是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

3、民族血脉里的东西。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

4、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

5、于感性。B根据鲁迅的观点,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D中国文学史本身也是一部诗歌发展的历史,红楼梦的精彩就在于其富有诗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项“根据鲁迅的观点,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不合文意,原文表述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一字之差“真正”与“真实”含义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通过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特点的对比,引出本文所需展开阐述的问题。B文章从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入手提出观点,用

6、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C文章以苏轼的策论、史记和红楼梦为例,摆出事实,具体分析,具有说服力。D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中国历史学、中国文化史与中国文学史三个角度展开论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D项,“从中国历史学、中国文化史与中国文学史三个角度展开论证”错误,文本中没有涉及中国历史学角度。第二段以史记等为例是为了说明“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这个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这属于以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B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

7、。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作者认为是值得商榷的。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D项“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错误,原文为“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在文字狱的背景下”意思是说其选择是被动的,故一些清代诗人在诗中用文学典故不能说是“自觉的选择”,自觉的意思是自己主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

8、一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并发布了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起在有关省份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试点。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保护耕地为前提,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保持农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要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农民充分分享发展成果,更有获得感。让人们从中感到农业是充满希望的现代产业,农民是令人羡慕的体面职业,农村是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需要指出的是,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市场投入为主体,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摘编自政

9、策解读:今年起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2017年06月1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资料来源于凤凰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田园综合体)材料三推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目标之一。“我们想以绿橙、茶叶、石斛等种植采摘为特色,推动大里第一产业升级,同时以农旅结合的方式重点打造游客参与的特色旅游体验,游客可以自己亲手采摘新鲜茶叶和绿橙,并亲手制作自己的专属大里特色农产品。”深圳玉禾田集团项目经理薛峰介绍。大里是黎乡,项目还计划在黎族文化上发力打造以民宿为主,带动餐饮配套的黎族特色风情街;建设黎族手工创意园,让游客体验黎家古法酿酒等乐趣。(摘编自打造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20

10、18年1月12日海南日报)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相较于城市,必须看到农民还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很脆弱,还有很多农民在为生活苦苦挣扎。一些农村修了路,却没有能够让农民富裕起来的产业,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客观局面,我们必须看到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改善农村经济不富裕、环境不宜居、乡风不文明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拿出足够的勇气、智慧与担当,进行经年累月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真正深入乡村,为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踏踏实实做工作。我们还应警醒,不能让乡村振兴成为官员出政绩的一场秀,或是只停留

11、在专家学者理论上的热闹、媒体报道中的繁华。要找到乡村振兴的痛点、重点,理论联系实际,让这股热度上下贯通,一直持续下去。(摘编自乡村振兴要力戒“花架子”,2018年2月28日中国经济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要以农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要由社会资本投入运作,政府主要起指导和规范作用。B乡村旅游休闲是田园综合体开发的主导,成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吸引点,全面盘活休闲地产、商业项目及土地资源。C休闲商业项目作为田园综合体的配套板块,为整个综合体提供支撑;乡村休闲地产是综合体的核心板块,也是盈利点。D乡村振兴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各级政府要拿出勇

12、气、智慧与担当,踏实工作,切实改变农民的生活处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项,是针对材料一的理解,选项后半部分“同时要由社会资本投入运作,政府主要起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对“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曲解。“创新财政支持方式”表明国家有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适度参与”表明社会资本是适度参与,而并不是完全“由社会资本投入运作”。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是农民,媒体的宣传报道有助于激发农民投入开发的热情,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B国家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主要

13、是因为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脆弱,农村脏、乱、差的环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C海南大里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增加了大里村民的收入,带动了村民致富,是开发成功的典型项目。D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花架子”现象,媒体给予曝光,以期让政府官员引以为戒,很好地发挥了媒体的监督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A项,“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是农民”错误,根据材料一中的“财政支持”和材料三“深圳玉禾田集团项目经理薛峰”等信息,可知投入资本进行开发的主要是政府和企业。C项,“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增加了大里村民的收入,带动了村民致富”错误。根据材料三中“推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是目标之

14、一”可知,“推进产业升级、带动村民致富”是目标,尚未实现。D项,“针对乡村振兴中存在的花架子现象,媒体给予曝光”错误,材料四报道题目中的“力戒花架子”只是作者的观点,表示要警戒这种现象,并不表示“花架子”一定存在,“媒体给予曝光”更是于文无据。6如何在田园综合体的开发中发展乡村旅游?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 答案充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以休闲地产为核心,建设商业配套。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开发农业观光、体验、采摘、休闲、度假等多种乡村旅游项目。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岛式圈层田园综合体结构示意图”中“乡村旅游休闲”串联起“乡村休闲

15、地产”“休闲商业项目”“乡村土地”三个圈层,可见要发展乡村旅游,就需要利用乡村土地资源,建设商业配套和休闲地产。这是从相关产业和配套方面说的,侧重对游客的服务。从材料三深圳玉禾田集团对海南大里的开发设想中,可概括出“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采取农旅结合的方式,开发农业观光、体验、采摘、休闲、度假等多种乡村旅游项目”。这是从旅游本身方面说的,侧重于让游客看什么、做什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杏花村访酒梁衡一般的可游之处,大约有两类。一是风景特殊的好,悦目赏心,怡人情怀;二是古迹名胜,可惊可叹,长人见识。当我去过我国著名的汾酒产地山西杏花村后,真不知道,

16、该怎样来将它归类。说是村,并名以“杏花”,其实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的国家名酒厂。历史上这里确曾杏林千亩,繁花如云的,直到现在也保持着历史古韵及风格,但凡来晋之人,无不尽力设法去游一次。这魅力实在是因为它那骄傲的产品汾酒。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来参观的人,最少安排两个节目,一是品酒,二是参观。餐厅墙角有一个酒柜,内有两个坛子,分别装着“汾酒”和“竹叶青”。服务员按照一般酒馆的做法,打开坛盖,将酒灌入瓶,再由瓶斟入杯。当液面停止了波动,你看杯中的汾酒,纯净透明,就像刚才并没有注入什么。竹叶青呢?则呈现一点浅淡的黄色,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不觉间,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

17、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人们这时并不要靠眼鼻,而是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了。主人举杯,我试酌一口,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味柔和而隽远。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但人们并没有大声赞美,只是微笑着颔首,仿佛怕喧声破坏了这酒厂的恬静。原来我国的名酒有四个香型:浓,酱,清,复合。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正是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祖。看酒的制作,是很有趣的。先将高粱等原料粉碎,蒸熟拌上曲,压入一个个大瓮里,这瓮又要深埋入土中。发酵之后,便放在一个大甑中蒸,一会儿便蒸馏出一股清澈的

18、细泉,流入筒中,淙淙有声,这便曰酒。酒泉接着汇入“酒海”。那是一个三层大厦的酒库,内放着13000多只半人高的大缸。酒在这里一直要静静地待上34年才能出厂,这叫“熟化”。这套工艺大约在酿酒之初就如此。这些粗则粗点儿、丑亦够丑的瓮甑,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间有什么奥秘,人们一时还难以明晰。另外,更神秘者还有二:一是这地下的水,二是这杏花村上空的空气。这里经年制酒,空气中便生出一种特别的微生物来,于汾酒的发酵特别有利。开始人们不知此道,有的老师傅退休后,身怀绝技,受聘他乡,但使出浑身的解数,那酒终不姓“汾”。技艺可传,水与气难移。主人每向游人讲到此处,脸上总要漾出一种微笑,神秘、自豪、得意。这汾

19、酒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一解放又被列为我国的八大名酒之一。以后其他名酒虽各有交替,它却稳坐交椅。当你走完全部生产线,在包装车间里对着透明胶管中那一股股急喷出来的、晶莹的酒泉,看着它迅速注满了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时,你又一次惊异于这酒的纯了,纯得像山泉。这山泉不知来自多么深的地层,经过了多少砂石、岩层的过滤,终于溢出地面,在杂花野树与茂林修竹的覆蔽下静静地流淌。这实在是它的魅力、它的奥秘。喝过酒,我们被让到招待所里小憩。这招待所也别致,是一所中国式的四合院,取名曰“醉仙店”。院心有古井,有假山。山下有水,有草。草地上有一条汉白玉的黄牛,牛背上牧童横笛,旁边的碑上题着杜牧那首“借问酒家

20、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诗。环院,南北为客房,东侧为碑廊,记录着南北朝以来汾酒的历史。西侧为展览馆和历代酒器陈列馆,出出进进的游人无不感受到酒文化的博大精深,馆内也有许多关于汾酒的名人题赠。这时,虽主人已在房中泡好热茶,连声招呼客人休息,但大家却总在院中流连。不错,人们是为访酒而来,但要是这里没有这些酒外之物,那酒何处没有?人们之所以固执地要到杏花村来,实在是要来品味、依恋与凭吊一会儿这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就像在八达岭长城上远眺,在故宫大殿前的柱础旁沉思。杏花村,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去处。来游的人,其意并不在山水,但也不全在酒。(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21、是(3分)()A作者认为可游的风景有两类,却不知该将杏花村如何归类,开篇设置悬念,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自然引发下文。B文章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段,将其他酒的“浓妆重抹”与汾酒的“淡梳轻妆”比较,指出了其他酒的不足与汾酒的特点。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行文脉络十分清晰,叙述了杏花村访酒时品酒和参观酒的制作等过程。D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酒的制作过程,认为粗糙丑陋的瓮甑、杏花村地下的水与上空的空气都是让汾酒独具魅力的原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综合能力。B项,“指出了其他酒的不足与汾酒的特点”分析错误。通过对比,表现了汾酒淡雅的独特风味,并没有指出其他酒的不足。

22、8文章第四段运用多种手法描写所品之酒,请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调动多种感官。如“浅淡的黄色”“一阵清香”“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从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受角度描写,细腻生动。运用通感。如“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运用通感,以视觉来描写嗅觉,写出了酒的清香四溢。侧面描写。如“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味与纯真。联想想象。如“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运用联想,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将竹叶青酒的色泽写得可知可感。运用比拟。如“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

23、袖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拟香气为人,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清香无处不在。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对文段中的语言所用的描写手法需准确辨识判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扑入你的胸怀,钻进你的衣袖全身无处不感觉到它的美”,运用比拟,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清香无处不在;“这汾酒是清香型的代表。它不求那浓、那烈,只要这纯、这真。其他酒如艳丽少妇,浓妆重抹,这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运用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将其他酒的“浓妆重抹”与汾酒的“淡梳轻妆”比较,指出汾酒的特点;如“一阵清香,已渐渐地,像一层看不见的薄雾漫过桌面”,运用通感,以视

24、觉来描写嗅觉,写出了酒的清香四溢。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们对汾酒的赞美。如“客人都笑了,脸上泛出甜甜的酒窝”,通过人们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汾酒的美味与纯真。调动多种感觉,综合描写,表达更好的效果。如“淡淡的黄色”“一阵清香”“唇初沾而馨绵”“口将咽又生甜”,从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受角度描写,细腻生动。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对汾酒的赞美。如“令人想起春天里新柳的鹅黄”,运用联想,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将竹叶青酒的色泽写得可知可感。9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6分)答: 答案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增强了本文的文学色彩;与开篇“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

25、酒”相照应,形成递进,深化主题;强调除了“酒”以外,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依恋与凭吊。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内含,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画线句子化用欧阳修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以增强文学色彩;“其意并不在山水”,因为汾酒的名气,使得许多人慕名而来,这与前文“游人之意并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酒”相照应,形成递进,深化主题;“也不全在酒”强调除了“酒”以外,还有酿酒的历史与工艺、杏花村人的待客之道,这些酒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更值得品味、依恋与凭吊。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太祖武皇帝

26、,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

27、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

28、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

29、/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注意句中名词“大将军何进”“袁绍”“宦官”“太后”“进(何进,人名)”“董卓”“卓(董卓)”“帝”“弘农王”“献帝”“京都”等,虚词“与”“乃”“以”“为”“而”等。“乃召董卓”的主语应为“进”,即“何进”,“进”后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诛宦官”与“太后不听”是两个句子,中间必须断开;且“卓到”即为“董卓到”,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D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

30、称谓的习惯。B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C表,是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文体,这里指给皇帝上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D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避讳,是对君主、尊长,而不是所有历史人物;讳不只是史官史家写法,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

31、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C曹操在乱世之中推举袁绍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随军讨伐董卓;曹操斩杀黄巾刘辟、黄邵等人,天子授任他为建德将军,又迁任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曹操在乱世之中推举袁绍为盟主”说法错误,袁绍是被反对董卓的盟军推为盟主,非曹操一人

32、之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5分)译文: (2)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5分)译文: 答案(1)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就是您了!(2)大家都替毕谌担心,太祖(或曹操、曹公)说:“对他的父母孝顺(有孝心)的人,怎么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渴求(寻求)的人啊。”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关键点:“命世之才”,有治国之才的人;“济”,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挽救局势

33、;“安”,使安定;“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2)关键点:“为”,替;“惧”,担心;“孝于其亲”,介词结构后置,对他的父母孝顺;“岂”,难道,怎么。参考译文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曹操)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人没有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有治国之才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或挽救局势)的,能使天下(国家)安定的,大概就是您了!”二十岁的时候,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

34、(帝王侍从官的统称),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为议郎。光和末年,黄巾军起事。太祖被授予骑都尉一职,讨伐颍川的反贼。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人的官职,禁止了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为非作歹的人向外逃离,郡县之内安定平静,秩序良好。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病回到家乡。金城边章、韩遂刺杀了刺史、太守后,发动叛乱,统率十多万人马,天下动乱。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赶上汉灵帝驾崩,太子继承皇位,太后上朝处理政务。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

35、,太后不听从,何进于是召来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商计事情。太祖却改名换姓,暗中向东回归故里。董卓于是杀掉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到了陈留,分散家中财物,聚结义兵,将要讨伐董卓。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一时间一同起兵,军队各有数万人,推举袁绍为义兵盟主。太祖以奋武将军职位行事。建安元年春天正月,太祖军队到了武平,太祖将要迎接天子。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自率领数万人马,当初响应袁术,后来又依附了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伐并打败了

36、他们,杀死了刘辟、黄邵等,何仪和他的手下也都投降了。天子封太祖为建德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天子授予太祖节钺,总领尚书事,后来授予太祖大将军,封为武平侯。当初,太祖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后,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您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您可以离去。”毕谌顿首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太祖离开后,毕谌就逃还了东平。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太祖军队生擒了。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曹操)说:“对他的父母孝顺的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渴求的人啊。”于是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十三年春季,汉朝免

37、去三公官职,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的时候,任命太祖为丞相。(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辛弃疾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未如鸥鸟伴,经惯,也应学得老渔蓑。注居士:指未做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借使:即使。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始两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又与后面“无情”句形成对比。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

38、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憾”理解有误,“经惯”意为经历一段自我修养,已经习惯于隐居生活,诗人并无遗憾之情。15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答案起句感叹离别无奈,似抒悲情;“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近也会超越千里路遥,无情则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但也暗含国土沦陷,壮志难酬之忧怨;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而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

39、情感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本词虽是送别诗,却无一般送别诗的哀愁悲怨,表现的情感较为丰富。此词的上片便写情感,写送别。诗意从“但使”句转向明快爽朗的情感,只要亲情真挚,便在千里之外,也觉得很近。词人不仅表达了面对离别的积极乐观的情绪,也表达了自己坦然面对人生挫折,洒脱旷达的情绪。“无情”两字,正是词人壮志未酬的忧怨。但“而今”一句,仍可见作者之英雄豪气。答题时能言之成理即可。白话诗歌请听听我在酒杯前说的这番话,离别本是人生中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感情好的话,即使相隔千里,也会感觉很近;应该相信,无情的话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告诉建康的山和水,我再也没

40、有政治上的风波来纠缠了。即使不能与鸥鸟为伴,但是习惯了以后也能像老渔翁一样,身穿蓑衣,在江上垂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短歌行中“,”两句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借古意抒今情。答案(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衿”“拙”“

41、戈”等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世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16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了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的“世外桃源”。从此,桃花源一直藏在古书里,藏在每个人心里。,陶渊明笔下的神韵在酉阳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忙碌的一年已过了三分之二,我终于在难得的假日里()。到达酉阳时,天色渐暗,酉州古城的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在这次的旅行之中,我不仅仅欣赏到了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胜景,还见识到了许多令人惊叹无比的景色与历史遗迹,在太古洞,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让我体会到了造物主的

42、。桃花源,一处坐落在人间的神仙秘境,让我如此着迷,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心驰神往时过境迁古色古香神妙莫测B神摇意夺白云苍狗原汁原味神妙莫测C神摇意夺时过境迁原汁原味鬼斧神工D心驰神往白云苍狗古色古香鬼斧神工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神摇意夺: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语境中侧重“神往”,因此应填“心驰神往”。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了变化。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本处有时间推移境况变化之意,故

43、应该用“时过境迁”。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原汁原味:食物原有的汤汁和味道,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根据语境“酉州古城的渐渐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土家族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壮观与沧桑的历史情怀”,此处是说酉州古城的特点,故应选“古色古香”。神妙莫测:形容奇妙到极点,难以测度。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根据“看世界奇观,探地下神秘景象”等,应是突出景象的奇妙神秘,故选“神妙莫测”。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满身轻松地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B放下手中的琐事,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抛却尘

44、世的杂念C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D满身轻松地去追寻心中的那片净土,放下手中的琐事,抛却尘世的杂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事理逻辑顺序,应先“放下”“抛却”,再“追寻”,故排除B、D两项;“满身轻松”是在“放下”“抛却”后的放松,应修饰“追寻”,排除A项。故选C项。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而迷恋。B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C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型,更为罕见的山水田园

45、风光而着迷。D让我着迷的不仅它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雏形”应改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排除C、D两项;二是句式杂糅,“让我着迷的(不仅)是”与“为而迷恋”杂糅,应该是“让我着迷的不仅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原型,更是罕见的山水田园风光”,排除A项。故选B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5分)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

46、蓄。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雄浑豪迈,易安的诗歌清新婉约。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答: 答案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性色彩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处,根据前文“一个时代”“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和后文“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可知,此处应填“这是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之类的语句。处,根据前文“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和后文对不同诗人诗歌风格的举例可知,此处可填“其遣词造句也富有个

47、性色彩”之类的语句。处,前文主要讲了诗歌的时代语言风格和个人语言风格,横线前说了“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可知此处内容和诗人个人有关,可填“有时则会带领你走向一个让你敬仰的诗人”之类的语句。21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传承备受关注。下面是某古琴传承人绘制的“古琴艺术保护传承主要策略”框架图,请把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答: 答案古琴艺术保护传承主要依靠民间琴人(社)、政府部门、学院机构三方形成合力,三者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其中学院机构主要通过开设课程来培养传承人的方式传承保

48、护古琴艺术。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此类题要重点关注图表的表头和各部分关系,此题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政府部门”“学院机构”“民间琴人(社)”等分析,三者应构成合力保护传承古琴艺术。结合箭头指向分析可知,三者密切沟通、配合。其中“学院机构”主要结合“课程”设置来培养“传承人”。注意内容完整,表述通顺、准确。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

49、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一、命题意图作文题目属于“时事话题型”任务驱动式作文,这则材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当今时代中有价值的人事,强化作文“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社会性。由“英雄”引发的思维点也应该落在“当下”,不要跳脱“时代”的背景。此外,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辨、文化、审美能力,本材料也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学生对“英雄观”的表述涉及文化价值观的考查,对当今“英雄”的有无、“英雄”与“偶像”的比较、古今英雄的异同等的

50、分析,则考验学生的理性思辨力。二、作文题解本则材料涉及两个层次,两个选择,两个概念,一个是非问。两个层次,首先是古典诗词即历史中的“英雄”。杜甫与辛弃疾作品里的“英雄”,即传统英雄形象,他们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无私忘我,不辞艰辛他们多生逢乱世,时势造英雄。正如金庸在武侠世界中建构的,“侠之大也,为国为民!”英雄的个人机遇与家国情怀紧密联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泪流满襟”。另一个层次,则是“而今时代”的英雄。当今时代,远离战火,四方平定,百姓乐业。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匡时济世的机遇,民智已启,民生已成,更强调“本我”,强调精神富足大于世俗“功业”的建立。而这个时代的“英雄”,到底有何特质?有何内

51、涵?两种选择,体现命题的开放性。选择“英雄辈出”,最重要的要明确“当今时代”的“英雄观”。作文要求对“英雄”有清晰的阐释,廓清概念。比如特别强调“利他”,在这个个人利益至上的时代,仍然有人以“自我奉献”甚至“终身奉献”为己任,就像“开山岛”;比如特别强调“引领”,不止于匠人精神,更多是在“精益求精”之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甚至推动人类进步的高度,就像“袁隆平”;还有特别强调“个人信仰”,基于正向的信仰,会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最终获取自我与时代的尊重,就像“田家炳”;再比如“最美教师”“最美司机”,尽管身份平凡,但在人生的关键点为他人抛弃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做出常人难以做出的选择,这一定是英雄情

52、怀在支撑两个概念,体现命题的思辨性。选择“只有偶像,没有英雄”,要把“偶像”与“英雄”的异同写明白。如果把“偶像”狭义地理解为“被追捧的作家、娱乐圈艺人或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且把“偶像崇拜”解读为一种社会乱象,那么文章可以偏向“驳论”,偏向“反思”,注意归因,集中笔墨于社会因素的挖掘。如果把“偶像”与“英雄”辩证统一起来,“偶像”的类型有很多,可以是演艺明星,可以是科研专家,可以是大国工匠,也可以选身边的敬业标兵;那么神坛上的英雄落入人间,一个“英雄消解”“偶像丛生”的时代也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偶像,争做英雄!“一个是非问”“而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体现命题的限制性。这是任

53、务驱动型作文的重要“标志”,行文一定要以此为切点,不要视而不见,缺乏对“考场作文”的敏感度。同时结合上面关于材料的分析,具体且有层次地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延展,结合时代特征,谈谈对于“寻找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等命题的呼唤,或对“抹黑英雄、盲目崇拜英雄”等现象进行批驳与深思。参考立意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7善待英雄,我们的民族才有未来。8尊重英雄才能成为英雄。佳作展台英雄辈出,成风化人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国

54、家和民族因英雄而傲然独立;时代变迁,洪流沧沧;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掬清水,唯闻英雄气;搂晴空,尽是英雄现,这正是一个英雄辈出,成风化人的时代。“国势之强出于人”,古人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识过人谓之雄。改革开放泱泱四十载,正是英雄辈出,筚路蓝缕的高光时刻。“复兴号”横空出世;“墨子”“悟空”问候深空;“天眼”引领世界。一个个成果尽显智慧,一份份收获照耀胆识。正是英雄的匠人精神与家国情怀方才铸就“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东方巨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而每一代英雄都有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而英雄“不患无名,患百姓不得安适”。黄大发凿壁修渠,安康一

55、方百姓;钟扬集攒珍贵种子,造福一国科研;南仁东贵州问天,奉献世界前沿,正是他们耕耘一隅,方才营造中国百花千卉的日新月异;正是他们英雄气概成风化人,才举国风行草偃,从化无违。维特根斯坦曾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起舞。”并非只有做得大事般轰轰烈烈才可称为英雄,平凡之中,亦见真率。“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没有小的壮举,只有大的英雄。小举动或大奉献都诠释不了你是谁,唯是心中的格局与信念,才勾勒出你心中英雄的图景。有人喟然长叹,这是一个偶像遍地,英雄缺失的时代。其虽偏颇,亦有鉴可循。贞观政要言:“备豫不虚,为国常道。”偶像霸屏虽无可厚非,但不能成为主流价值观。“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

56、可悲的,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是无可救药的。”警惕英雄被漠视解构,我辈当仁不让,否则,这不仅是对英雄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时代的犯罪。“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我辈何不乘此好风,直上万里长空,看我壮哉山河!点评开篇语言很有气势,文白交错,整散结合。紧扣了“英雄”“时代”等关键词,观点鲜明;“成风化人”,英雄效应的概括准确且独特。正文中关于“英雄内涵”与“英雄使命”的界定与铺排非常漂亮,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学养跟宽阔视野。文章中后段,对于“英雄缺失的时代”的探讨加强了文章深度,能多角度看待问题、解构问题,值得所有考生学习。结尾以“我辈”的口吻来重申“英雄”,作者与万千英雄遥遥呼应,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