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本资料收集整理了江苏省各地市及部分重点学校20152016学年度期中、期末、模拟、学业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知识点顺序分类汇编而成,是考前50天复习练习的重要辅助资料。一、选择题1(2016江苏学业水平4)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汉朝B隋朝C宋朝D明朝2(2016江苏学业水平1)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
2、制D分封制3(2016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据大唐语林记载,某人请求玄宗开恩帮女婿王某科举及第,玄宗答应。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某情况报告宰相。宰相说:“科举是为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玄宗只好取消成命。这则记载表明()A礼部与宰相共管科举B相权对皇权有制约性C科举制度具有公平性D科考不受皇权的干预4(2016江苏南通一模2)“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
3、臃肿的趋向5(2016江苏南通一模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6(2016江苏镇江一模1)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4、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7(2016江苏泰州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6)“他们(六部)只需听命于皇帝,并不需听命于内阁。若内阁和六部发生意见,六部可以说你不是宰相,不是大臣,不该管我们的事”。上述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大学士不可参与机密事务B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8(2016江苏泰州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5)“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
5、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对材料中元代行省制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集体议事的原则制约了皇权B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C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9(2016江苏泰州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2)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写道“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及科(科举),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材料体现出科举制的进步性有()以德行为选拔标准 有利于破
6、除结党营私扩大了官员的来源 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ABCD10(2016江苏泰州高二选修上学期期末1)春秋时期,周王仍为大多数诸侯国所承认和拥戴,一些强国霸主便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拉拢中原地区的国家。为区别并排斥后起的王,周王被尊称为“天王”。这些现象表明()A分封制尚未开始瓦解B“尊王攘夷”成为历史主流C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D宗法观念渗透到政治生活11(2016江苏宿迁高一上学期期末6)罗马的万民法和中国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产生了相似的作用。它们都()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12(2016江苏宿迁高一上学期期末3)“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
7、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改变这种状况,明太祖朱元璋的对策是()A设置内阁B废除丞相C设三司使D设军机处13(2016江苏宿迁高一上学期期末2)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14(2016江苏宿迁高一上学期期末1)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强化贵族特权D加强君主专制15(201
8、6江苏徐州高一上学期期末5)“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枢密院B中书省C内阁D军机处16(2016江苏徐州高一上学期期末4)明洪武三十年会试后发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为历科所不见。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联名上告。朱元璋为安慰南北士子,科举分南北取士成定制。此举是基于()A缓和阶级矛盾B缩小南北差距C维护社会公平D扩大统治基础17(2016江苏徐州高一上学期期末3)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废丞相,权
9、归六部分掌C裁中书,实现权力集中D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18(2016江苏徐州高一上学期期末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19(2016江苏徐州高一上学期期末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
10、公D官僚政治20(2016江苏扬州高二必修上学期期末2)“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1(2016江苏扬州高二必修上学期期末1)“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秦朝为此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朝议制度B丞相制C郡县制D行省制22(2016江苏盐城高二必修上学期期末1)据相关资料考证,西周时期天子都城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边长3
11、2公里,侯伯国都城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边长7公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天子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集权体制B城市边长的差别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C都城规模的大小反映出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别D都城的建制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23(2016江苏泰州一模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
12、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4(2016江苏宿迁高二上学期期末5)专制主义的性质和官僚制度的特征共同决定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不可避免。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会形成一个内在平衡。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的皇帝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25(2016江苏宿迁高二上学期期末4)史记上说秦始皇“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造成秦始皇如此行为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个人性格使然B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C秦朝律例的规定导致D法家思想的消极影响26(2016江苏宿迁高二上学期期末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
13、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27(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2)右侧为唐太宗贞观初年的政令形成、实施流程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中书省拥有草拟政令的自主权B门下省拥有决策的绝对独立权C皇帝失去对政令决策的否决权D六部分担尚书省的实际执行权28(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寿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
14、于楚;楚考烈王二十二年,置寿春县。”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A行政级别由州降县B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C中央集权由强到弱D贵族政治决定沿革结果29(2016江苏苏州期末2)元史记载:“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对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元朝设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边疆地区B中统、至元年间,行省正式成为常设机构C“都省”指中书省,“省官”指地方行省的长官D行省长官掌管地方军事、财政、行政等大权30(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3)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
15、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31(2016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明朝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32(2016江苏盐城上学期期中4)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
16、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33(2016江苏盐城上学期期中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34(2016江苏无锡上学期期中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写道:(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
17、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西周的“创制”指分封制、宗法制B秦朝的“独制”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C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已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秦朝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5(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上学期期中3)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A考试内容有失偏颇B选拔标
18、准不合时宜C选才路径沿袭传统D录取原则公平公正36(2016江苏扬州上学期期中3)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37(2016江苏扬州上学期期中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
19、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38(2016江苏南京学情调研3)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内阁制39(2016江苏南京学情调研1)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
20、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二、非选择题1(2016江苏学业水平36)(10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
21、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
22、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3分)(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3分)2(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1)(13分)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学术界看法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宗曰:“(隋文帝)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吴兢贞观政要卷一材料二(嘉庆曰)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皇考高宗纯皇帝临御六十年,于
23、一切纶音宣布,无非断自宸衷,从不令臣下阻挠国是。即朕勤政以来,办理庶务,悉尊皇考遗训而至用人行政,令出惟行,大权从无旁落。清梁章钜枢垣纪略材料三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而王亚南则认为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他指出,中国的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地主经济基础上的专制政治的产物。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钱穆与王亚南的分歧请
24、回答:(1)据材料一,与隋文帝相比,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处理政事的做法。(2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该特点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钱穆与王亚南对中国古代中央运行机制的观点,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3(2016江苏苏锡常镇一模21)(14分)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
25、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苏轼东坡志林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汉书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
26、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2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4分)(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4分)4(2016江苏常州一模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27、。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串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踽(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璃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璃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璃、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请回答:(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3分)(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
28、专制”的?(4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5分)5(2016江苏宿迁高一上学期期末46)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为了加强实行该制度所形成的统治秩序所采取的配套措施。(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期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以及为了克服这一制度的局限性汉武帝采取的措施。(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加强地方管理
29、方面的创新之处以及元朝在地方管理上采取的其它措施。(3分)(4)根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施行的制度及其历史意义。(3分)6(2016江苏盐城上学期期中21)(13分)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二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
30、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5分)7(2016江苏无锡上学期期中21)(12分)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
31、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1896年中国环行记材料二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衰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材料三 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外交政策往
32、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材料四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4分)(2)材料二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2分)(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
33、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4)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科举学”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2分)8(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上学期期中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是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向为尊。当时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了尊崇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南郊举行,这是使都城布局坐北朝南的一个原因。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材料二
34、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材料三清朝雍正帝的御用作坊无所不能,制作的器物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还能制造重型武器。按照朝廷的制度,武器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是国家的事,权归兵部、工部。可是雍正皇帝用国库银两制造
35、大量武器,无论兵部、工部,还是内阁都无权过问。造办处还制作其他物品。这些物品一部分用来赏赐群臣,以笼络臣下;一部分为己用,如出宫防卫。杨启樵雍正帝的御用作坊材料四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因全国人民参政,都由政府法律规定,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即如清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考试时日,两百几十年来也未曾更改过。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钱穆国史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都城建筑布局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并指出原因。(5分)(2)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御用作坊的特征。这反应了清朝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36、(3)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BCBBC DBABD 11-20 BBAAD DBCBD 21-30 CBDDB ADBBD 31-39 DCCCA DCCA二、非选择题1. (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1分)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2分)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分)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1分)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 创举:开创省制(设立行省)。(1分)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
37、集权。(1分)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2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 (1)做法:信任群臣;集体筹划。(2分) (2)特点:君主高度集权; 本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分) (3) 论点方面(2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1分)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一种开明的专制,不由皇帝一人意志决定。(1分)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重视朝议,强调相互配合。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强调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隋唐时期施行科举制,把任命官吏和选拔人才结合起来。(3分) 表述成文;层次
38、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 王亚南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就是完全的专制政治。(1分)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全国政务都由皇帝决断。(2分) 清朝设立军机处,将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1分)3. (1)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 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分) (2)因素: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4分) (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2分) 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2分) (4)说明: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4分)4. (1)不同:确定了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39、三省的权力相等。(3分) (2)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2分) 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2分) (3)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分) 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2分)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分)5. (1)制度:分封制;(1分) 措施:推行宗法制。(1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郡国制);(1分) 措施:颁布“推恩令”。(1分) (3)原因:疆域辽阔;(1分) 创新:省制的开端;(1分) 措施:设路、府、州、县,设宣慰司等。(任答一点,得1分) (4)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0、(1分)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长治久安。(任答两点,得2分)6. (1)特点:注重程序;三省职权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以皇权中心。(4分,任答2点) (2)变化:唐初,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国家的行政机构。(4分) (3)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2分)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2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1分)7. (1)特征:以才能为选官标准(标准);扩人官吏人才来源(范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方法);提高官
41、员文化素质(作用)。(4分) (2)关系:蒙古统治者的文化低落导致了元代科举制的衰落;科举制的衰落客观上促进了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2分) (3)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1分) 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学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任答3点3分) (4)原则:尊重和敬畏历史;客观理性评价;不苛求古人。(任答2点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8. (1)变化:布局由坐西朝东到坐北朝南;道德情感因素被政治义务和责任严格规范所代替。(4分) 原因:推崇皇权。(1分) (2)特征:无所不能(品种多、产量大);皇帝直接支配。(2分) 特点:君主专制的加强。(1分) (3)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专制。(2分) 说明: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1分) (4)问题:多角度运用史料;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