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能力测评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
2、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
3、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
4、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
5、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D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错误,由原文第一段“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及后文“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可知新诗并非简单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C项,“我国新诗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错误,原文第三段“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D项,“因
6、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错误,原文第二段说“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故选B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C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中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主
7、要是解决如何对待这种迷思的问题,而非论述其成因。故选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C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D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错误,选项曲解文意
8、,文章第二段说“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这只是说胡适承认有诗作向宋诗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故选A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代替了古诗,获得了新质,却也失去了很多东西。撮其大概有:张扬了理性思维,减少了直觉思维,偏重于语法,轻忽了词法,强化了模仿,忽视了表现,等等。此种得失的造成,与古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有直接关系。新诗的出现,固然与古诗有血脉渊源,但主要是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这样,新诗与古诗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断裂。现代汉语与
9、古代汉语,运用于诗歌写作,有着巨大的诗性差距。(摘编自苗雨时新诗向古诗学习什么,2017年8月27日扬子晚报)材料二2017年是中国新诗发展100年,“80”后著名诗人、作家李成恩于当地时间7月5日,应邀出访拉美。她重点谈到了百年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从人性的角度确立了诗的现代性,她认为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通过世界不同国家、地域与民族的生活、诗歌语言与诗歌艺术的探索,世界诗歌呈现出不同的样貌。中国当代诗人与拉美诗人有共同之处,都对日常生活较为关注,多写人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体验。她说中国现代诗与世界最好的诗歌处于同一个水准,中国现代诗建立了中国的传统,这是一个现代性
10、的传统,从语言的开放到个体的想象,中国新诗百年到了当代,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并且正在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诗人的写作。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所以这次来得恰逢其时。(摘编自李成恩在拉美谈中国百年新诗,2017年8月29日“凤凰网”)材料三近日,“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在北京颁奖,大赛顾问、著名诗人谢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谈到了创意写作,也谈到了诗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他说,在目前良好
11、的写作状态中,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但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谢冕说,基本都是大体相同,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都写一条江,可能词句不同、结构不一,但思路都相同,读起来感受差不多。什么才是个性独特的诗人?谢冕举了海子的例子:“想想他的诗有多独特?里面有这样的文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那都是他很独特的东西,别人无法模仿、重复。”谢冕还提到,在目前的诗歌写作中,确实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过分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
12、边无界,像“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类似的诗歌,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诗歌要有诗歌的内涵,它是文学皇冠上的珍珠,语言是文学体裁中最讲究的,要精练,过度口语化会使这些内涵丧失殆尽。”谢冕认为,艾青先生把“白话写诗”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口语化但有节制,现在很多人都在努力创作,但很少人能做到这么好。除了语言不够精致外,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徐志摩诗歌的格律感是很好的,句子长短一致,有的还押韵。没有节奏感,诗歌就会不好听。”谢冕说。新诗发展到现在,有成就,但也要直面问题,只有这样,新诗才能够健康向前发展。(摘编自专访谢冕:现代诗歌接近口语,不能无边无界,2017年8月5日“中国新
13、闻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类似“今天我去找你,你妈说你不在”这样的诗歌语言,目前在我国的新诗创作中还能找出许多,诗句过于口语化,缺乏节奏感,不可取。B“80后”著名诗人和作家李成恩在我国新诗发展100年之际,受邀出访拉美,对于我国新诗在海外传播、扩大影响有着积极意义。C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D李成恩认为中国新诗最大的成就在于诗歌中现代意识的觉醒,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14、D项,“最大的成就”表述错误,原文是“中国新诗所取得的成就,首先是诗歌的现代意识的觉醒”,且“这正是中国诗歌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方诗歌的不同之处”于文无据。故本题选D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诗虽然与古诗存在着血脉渊源,但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诗歌写作上存在着巨大的诗性差距,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B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诗人谢冕在平时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阅读大量的现代诗歌,从而发现了新诗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C与新诗诞生之初主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诗不同,我国新诗历经百年,已建立起了自己的传统,也出现了一批可与世界对话的重量级诗人。D古代
15、汉语转换为现代汉语使新诗发展成为可能,但在新诗的发展历史中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A项,“导致了新诗与古诗之间的断裂”说法不准确,材料一中是说“一定程度的断裂”。B项,“出于对现代诗歌的喜爱”说法错误,材料三中是说“平时,出于研究需要,谢冕阅读过很多诗歌”。D项,“最终必会阻碍新诗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于文无据。故本题选C项。6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答: 答案(1)中国现代诗对外翻译、传播速度慢,优秀诗人及作品被外国了解得很少。(2)诗歌创作概念化倾向严重,缺乏个性独特的诗人。(3
16、)诗歌内涵不够,语言太过口语化,表达无节制,不够精炼。(4)诗歌语言没有节奏感,缺少诗歌文学应有的韵律美。(答出四点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分析、筛选、整合。材料二中李成恩说“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现代诗对外的翻译还要快步跟上,外国诗歌在中国的翻译总是快一步,我们庆幸能够很快读到世界上最好的诗歌,但我们最好的作品却要滞后被外国读者读到。这次来拉美,她发现拉美对中国优秀诗人了解得并不多”,由此可以概括本题第一个要点;材料三中,谢冕说“一些诗人的作品看似个人表达,但概念化倾向很严重能让他眼前一亮的不多基本都是大体相同
17、,个性突出的诗人并没有出现,这是当前诗歌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由此可概括出第二个要点;材料三中,“过分口语化、缺乏节奏感,等等。他指出,现代诗歌接近口语是自然的,但要有节制,不能无边无界”,由此可概括出第三个要点;材料三中,“谢冕认为,诗歌是音乐的文学,要讲究韵律”,由此可概括出第四个要点。综上,可以分四点概括当前我国新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俄罗斯陆军腰带马晓丽秦冲中校没想到会在远离中俄边境的地方再见到鲍里斯。秦冲迅速地瞥了一眼鲍里斯的肩章,心当即就被狠狠地抓挠了一下:妈的,这家伙都上校了!秦冲立刻觉得两个臂弯同时发痒,心想
18、这回神经性皮炎指定是要大发了。秦冲和鲍里斯是名副其实的老对手了,当年他俩都是边防连长时,曾守过同一段国境线,只是各为其主。秦冲和鲍里斯守的是黑龙江一段。冬季黑龙江会封冻,封冻之后江面上不仅能走人,跑载重车都没问题。所以一到了这个季节,方方面面就都活泛起来了,你一眼看不住就可能闹出个边境纠纷来。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身姿挺拔,着装严谨,无论什么时候出现,脚下的皮靴都擦得锃明瓦亮。秦冲是很在意军人气质的,可惜那时咱的军装不给撑腰,想御寒就得把自己穿成个棉花包。秦冲是坚决鄙视棉花包的,只要是出现在俄军面前,特别是出现在鲍里
19、斯连长面前时,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其实,连刚下连的新兵蛋子都看得出,秦连长是在跟对面的鲍连长较劲儿。眼前的鲍里斯仍旧身姿挺拔,皮靴锃亮,腰间是一条皮质优良的俄罗斯陆军腰带,棕黄色的皮带条上用明线扎出规则的菱形图案,纯铜卡头在阳光下闪着油亮的光。一般的腰带卡头上只有一个钉,这种腰带的卡头上却有两个钉,腰带上的钉眼也相应地有两排。秦冲曾在身上比量过这种腰带,他觉得这种双钉的腰带比单钉的扎在腰上更牢靠。秦冲觉得最不牢靠的就是我军现在用的这种腰带,卡头太民用化,时尚但不踏实。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鲍除了军阶有变化,其余方面似乎毫无变化。见鲍里斯也在打量自己,秦冲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子。正式演习之前的两军合
20、练进行得很顺利。这次演习主要是为加强中俄两军的联合反恐能力,要求多兵种配合,运用多种手段打击恐怖分子。秦冲的特战营在演练中显得十分抢眼,俄军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下午突降一场暴雨,没几分钟,野营村的大小排水沟就爆满了。根本不用秦冲多说,官兵们就挖沟的挖沟,培土的培土,舀水的舀水。对面的俄军帐篷也进水了,水漫进帐篷把盆都漂起来了,俄罗斯兵却什么都不顾,只顾皮靴,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秦冲赶紧派人去帮他们排水,俄罗斯兵这才纷纷跑出来,学着我们士兵的样子用盆往外淘水。像来时一样突然,大雨说停眨眼间就停了。在查看俄军帐篷时,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
21、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只是他们学得还不够地道,新牙刷都没开封,一看就是摆样子给人看的。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一切都很完美,只是演习过程中我军后勤部队出了点事,一辆保障车发生侧翻,驾驶员当场死亡。清晨,鲍里斯把部队带到了野营村的小广场上,所有俄军官兵一起摘下了帽子,低头默哀。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晚饭前秦冲提着两瓶酒去找鲍里斯。演习结束了,俄军明天就开始撤了。鲍里斯举着酒杯说,秦,我尊敬你。老鲍你搞错了吧,秦冲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肩章,又指了指鲍里斯的肩章,说我有
22、什么可尊敬的?不,鲍里斯摇着头说,你是个好军人,从前到现在,都是。好,秦冲说,就冲你这句话,我跟你连喝三杯!喝完这三杯,鲍里斯突然问秦冲,秦,你看我是不是好军人?老鲍秦冲刚张嘴,鲍里斯就把他制止了。秦,鲍里斯认真地问,你为什么总叫我老鲍?我叫鲍里斯不叫老鲍,秦,你知道鲍里斯是什么意思吗?为荣誉而战。好,鲍里斯,你这名字很军人,真不错。见鲍里斯高兴地咧开了嘴巴,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为荣誉而战,鲍里斯,你下一步该升准将了吧?不,鲍里斯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已经宣布过命令了,因为是最后一次,所以大家都很努力。秦,鲍里斯问,我是不是好军人?你是好
23、军人,鲍里斯,秦冲毫不迟疑地回答,从前到现在,都是!秦冲和鲍里斯抬眼向远处望去,远处天空中飘扬着的两国国旗,在月夜里显得分外清晰。秦,鲍里斯指着那两面一高一低的国旗问,这是为什么?怎么说呢?秦冲想了想说,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习惯了就只觉得自己的好,就算发觉了人家的好,也不会轻易就学,因为不习惯,还因为没有积累一时学不来。你能明白我说的意思吗?鲍里斯说我明白了,就是我们的腰带好,你们的腰带也好,但不可以换?秦冲大笑,说胡扯,这哪跟哪呀?腰带有什么不能换的?鲍里斯立刻跳将起来,大叫了一声,好,那我和你换腰带。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秦冲抽下自己的腰带在手里掂了一下
24、,腰带很压手,皮质厚实,卡头漂亮。要离手了,秦冲才发现这腰带真的很好。秦冲接过鲍里斯的腰带仔细地端详着。没错,正是他喜欢的那种俄罗斯陆军腰带。往腰上扎的时候,秦冲才觉出有些不方便,两个钉眼儿不是一下就能找准,皮质也显得过于粗硬了些。但这腰带系在身上真的很妥帖,很紧实,很有束缚感。换了腰带,两人笑看着对方。秦冲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胳膊平整光滑,神经性皮炎竟奇迹般地好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描写了中俄两军交往中呈现的文化背景、军事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地刻画出秦冲、鲍里斯两人以及两国军人不同的精神气质。B秦冲注重形象,他认为绝对不能输给同
25、为军人的身姿挺拔、着装严谨的老对手,所以在鲍里斯面前,哪怕再冷他也一定会穿得精神得体。C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说明俄军的应变能力不能与紧张有序的我军相比。D秦冲虽对俄军降半旗的做法心生敬意,但认为因为习惯、积累等原因难以借鉴这做法,正如俄军学习我军要求内务整齐的做法,也难以学到位。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C项,“野营村突降暴雨,俄军什么都不顾,只顾光脚站在水里把皮靴提得高高的”这一细节意在暗示俄军对军容军姿(或军品)的看重。8小说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文意分析“陆军腰
26、带”有哪些象征义。(6分)答: 答案陆军腰带象征军人精神和气质。对彼此军品的膜拜象征着对对方优秀品质的欣赏。俄罗斯陆军腰带和中国陆军腰带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军事文化。两人互换腰带的行为象征着彼此的认同和友谊。(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物象象征意义、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物象的深层含义,及其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间的关系。本题中,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中俄军人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因此,陆军腰带象征军人精神和气质。从二人的对话“你是个好军人”可以看出两人对彼此军品的膜拜,象征着对对方优秀品质的欣赏。
27、从“两个军队就像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各家有各家的生活方式”可看出:俄罗斯陆军腰带和中国陆军腰带的不同,象征着不同的军事文化。从“换就换,秦冲也跳了起来”可看出:两人互换腰带的行为象征着彼此的认同和友谊。9小说中秦冲和鲍里斯为什么都评价对方为好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他们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都有卓越的指挥才能。他们带领的部队参加联合军演都表现出极强的反恐作战能力。都具有阳刚坚毅的军人气质。一个宁愿挨冻也要穿得有精气神;一个身姿挺拔、着装严谨。都对军人精神、军人荣誉执着守望。一个很在意代表军人荣耀的军衔;一个明知部队会撤编依然全力参加军演。都
28、能欣赏和学习对方的优点。他们的对抗只是源于尚武争优的心理,但彼此却是惺惺相惜,鲍里斯对我方牺牲士兵的哀悼让秦冲心生敬意,秦冲所带部队注重内务让鲍里斯暗中学习。(答出其中四点可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等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题中,从原文“所以,每当进入冬季,两岸的哨位就开始跟着冰冻的江面,从岸边一点点地向江心推进”可看出:他们都恪尽职守,在边防部队时,冰天雪地中守疆护土,不辱使命;从文章“演习进行得很成功,秦冲的特战营在演习中表现得极为突出,获得了联合军演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29、”等内容可看出:都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带领的部队参加联合军演都表现出极强的反恐作战能力;从“秦冲觉得鲍里斯很军人秦冲准穿得周吴郑王的”可看出:都具有阳刚坚毅的军人气质,一个宁愿挨冻也要穿得有精气神,一个身姿挺拔、着装严谨;从“又不无醋意地点着鲍里斯的肩章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参加军事演习了,演习回去之后,我们部队就撤编了”可看出:都对军人精神、军人荣誉执着守望,一个很在意代表军人荣耀的军衔,一个明知部队会撤编依然全力参加军演;从文中“秦冲发现俄军竟然在悄悄地学我们的内务,他们也开始追求整齐划一,把牙缸摆成了一排,而且牙刷都朝一个方向倾斜”“与此同时,旗杆上的那面俄罗斯国旗开始缓缓下降,直降到半旗的
30、位置停了下来。秦冲心头一震”可看出:都能欣赏和学习对方的优点,他们的对抗只是源于尚武争优的心理,但彼此却是惺惺相惜,鲍里斯对我方牺牲士兵的哀悼让秦冲心生敬意,秦冲所带部队注重内务让鲍里斯暗中学习。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太傅东海王越闻其名,辟为掾。任达不拘,寻坐家僮取官稿除名。越寻更辟之,转参军事。鲲以时方多故,乃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鲲不徇功名,无砥
31、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礼之。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陛下明鉴。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理。”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与俱下。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
32、义。周顗、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莅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子尚嗣,别有传。(节选自晋书谢鲲传)注端委:礼服,指穿着礼服。城狐社鼠:狐狸在城墙上打了一个洞便住在里面,老鼠在土地庙里打了个洞也住在里面。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胡作非为的坏人,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
33、/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B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C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D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是日”,固定用法;“怒曰”的主语是王敦,排除B、C两项;“相亲重”指相互亲近敬重,排除D项;“邪”“矣”是句末语气词。本句中还
34、可以根据一些名词,如人名“(王)敦”“周(顗)、戴(若思)”“(谢)鲲”等辅助判断。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忧,指母亲去世。在古代也可用“丁内艰”“失恃”指母亲离世,而“丁外艰”“失怙”则通常称遭逢父丧。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多指太子。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由“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而来,此外“朕”为帝王的自称;“黔首”“黎元”指百姓。D社稷,古时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国家。社,谷神;稷,土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应为“社,土神;稷
35、,谷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鲲随性洒脱,多才多艺。他有见识,但并不怎么注重修饰威严的仪表,喜欢老子易经,能啸歌,也善于弹琴。B谢鲲不求功名,不重操行。他处世在可与不可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他自己处世好像同流合污,但是行事并不连累他的高洁。C谢鲲不问时事,自甘隐逸。他认为当时正是多事之秋,曾辞去官职,到豫章避乱:对王敦叛逆的行迹,他无心匡正,只是优游岁月,直到去世。D谢鲲正言作答,犯颜直谏。他认为刘隗不过是依仗他人为非作歹而已,周顗、戴若思该出任朝廷要职,这些都触怒了王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不问时事,自甘隐逸”
36、概括不当,谢鲲并非不问时事,只是不屑政事而已,其后还“时进正言”;他也只隐逸了一段时间,并非“自甘隐逸”,是无力匡正的无奈表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5分)译文: (2)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5分)译文: 答案(1)您的这次举动,虽然想保存社稷,然而世间众多的言论,实在并不认为是崇高的道义。(2)此时朝中有声望的大臣被害,人们都为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理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可译为“您”;“存”,保存;
37、“悠悠”,众多;“高义”,崇高的道义。(2)得分点:“是时”,此时、这时候;“朝望”,朝中有声望的大臣;“推理”,尊重理义;“安常”,安于常道。参考译文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鲲年少有名,生性豁达不拘礼节,见识高明,不修饰威严的仪表,爱好老子易经,能啸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对他感到惊异。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听闻他的名声,征召他担任属官。他放任旷达,不受礼法拘束,不久因为家僮取用官家文稿受连累被除名。司马越不久又征召他,改任他为参军事。谢鲲认为当时正值多事之时,便假托有病离职,到豫章避乱。左将军王敦引荐他担任长史,凭着讨伐杜弢之功被封为咸亭侯。母亲去世后辞去官职,服丧期满,升为
38、王敦大将军府的长史。谢鲲不求功名,不磨炼自己的品行,处世在可与不可之间(摇摆不定),虽然他自己处世好像同流合污,但是行事并不连累他的高洁。王敦有不守臣节的行迹,显露于朝野。谢鲲知道不能用道义纠正辅佐他,便悠闲自得来寄托遭遇,不屑于政事,从容不迫地委婉言说议论,度日而已。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司马绍)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敬重他。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陛下明察。穿着礼服居庙堂,做百官的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寄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等到王敦将要叛逆时,他对谢鲲说:“刘隗奸诈邪恶,要危害国家。我想清除国君身边的恶人,匡辅国君救世,怎么样?”
39、谢鲲回答说:“刘隗的确开始招致祸患,然而他是城墙洞中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是有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王敦发怒说:“你是庸才,岂能通晓大道理。”让谢鲲出任豫章太守,又留着不派遣,要凭借他的才气名望,威逼着他和自己同下京师。当初,王敦对谢鲲说:“我要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等到京都,又问他:“最近民情如何?”谢鲲答道:“您的这次举动,虽然想保存社稷,然而世间众多的言论,实在并不认为是崇高的道义。周顗(y,字伯仁)、戴若思,是南北人士敬仰期望的人,您提拔任用他们,群臣的情绪必定安定了。”这一天,王敦派兵拘捕周顗、戴若思,而谢鲲不知道。王敦大怒说:“你太粗疏马虎了吧,这两个人才华和名声不相
40、符,我已经逮捕了他们。”谢鲲与周顗平时相互亲近尊重,听说这事后大为愣然,如同自己丧失了什么。此时朝廷中有声望的大臣被害,人们都为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理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郡任职。谢鲲临政清正严明,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任上,享年四十三岁。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儿子谢尚继承爵位,谢尚另外有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14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
41、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3分)()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B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C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D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流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分析选项中描述的对象是谁,有什么特点,再与本诗中的菊花形象进行比较。从诗中来看,诗中写的是“东篱菊”,它虽然“茎疏叶且微”,虽然与兰蕙有别,但是“自有芳菲”,这里就喻指人有才华,最后说“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意思是正当菊花荣盛的时候你不采撷,菊花飘落的时候你想采也没有了,这是说无人赏识,由此可知诗歌中的菊花
42、喻指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人。A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中的菊花是坚贞不屈的;B项,“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写的是自大;C项,“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写的是清高;D项,“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表达才华超拔,却无人赏识,与本诗相同。15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分别就本诗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意象进行比较,简述两个菊花意象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6分)答: 答案本诗中的菊花是高洁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的象征,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洁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清芳但
43、却无人赏识的同情);(3分)陶渊明“采菊”句中的菊花是自然生活或闲适、自在生活的象征,陶渊明借菊花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3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是一道比较题,要求比较菊花意象的不同和诗人情感。要抓住意象特点,把握其蕴含的深意。如据李诗中的“有芳菲”“清露辉”可分析其象征高洁品格、超拔才华;陶渊明诗中的“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自然的生活情趣,暗示着超脱尘世的生活。再分别分析其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即可。白话诗歌感叹东篱边的菊花,茎细叶又小。虽然说与兰蕙有别,但也有自己的芬
44、芳。还没有举起酒杯,就已经沾上了满身的清露。正当菊花荣盛的时候不采撷,菊花飘落的时候想采也枉然。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昌耀在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表现出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李白在行路难(一)中的“,”两句,也表达了相似的精神状态。 (2)读了闻一多的红烛,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李商隐的两句诗“,”。(3)古代文人多悲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笔下的秋天却是“,”,江水清澈,千舟竞发,生机无限。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特别注意:(1)长,沧;
45、(2)尽,炬;(3)注意“江水清澈,千舟竞发”的提示,及“舸”字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金庸的武侠小说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观念看似,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四大古典名著除红楼梦外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至于批评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
46、人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且不说作家有这种创作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倘若依据作家的审美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游离现代文明,那么,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刘亮程等人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显然这是的揣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绝如缕无可非议南辕北辙自作多情B不绝于耳冠冕堂皇缘木求鱼自作多情C不绝如缕冠冕堂皇南辕北辙一厢情愿D不绝于耳无可非议缘木求鱼一厢情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鸣响不断。根据
47、文中“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强调的是声音的鸣响不断,故选“不绝于耳”。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修饰对象是“观念”,故选“无可非议”合适。南辕北辙:是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缘木求鱼: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一定达不到目的。“四大名著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说明“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方法不对,故选“缘木求鱼”合适。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的欢心。一厢情愿: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
48、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根据最后一句话可知,这是一个人的揣测,选“一厢情愿”合适。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作家应有的自由B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的自由本是作家应有的C作家本应有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的自由D作家本应该基于自身审美趣味自由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句意和四个选项的内容,可知括号里的句子是要谈论“作家有的自由”。B项的主要内容是“的自由本是作家应有的”,D项,“作家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
49、学作品”,与文中要谈论的重点不一样,所以可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根据后文的“且不说作家有这种创作自由”,所以前一句应该紧承“作家有这种创作自由”,所以A项“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作家应有的自由”结尾的“是作家应有的自由”与后文的“作家有这种创作自由”更吻合。19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倘若依据作家崇尚农耕文明,审美趋于传统,判断作家思想守旧,与现代文明隔膜B倘若依据作家的审美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判断作家思想守旧,游离现代文明C倘若认为作家的审美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与现代文明隔膜D倘若认为作家崇尚农耕
50、文明,审美趋于传统,判断作家思想守旧,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重复赘余,这句话中“依据”和“以此”意思相近,保留一个即可。语序不当,根据文意,应该是先“崇尚农耕文明”,后才有“审美趋于传统”,排除B、C两项;“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说法绝对,“与现代文明隔膜”更合适,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用一个典故,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
51、面上是浅显的,。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前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懂得了这一点,。答: 答案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但其中就有典故才能领略这句诗的更深沉的含义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空注意前面的“以简括体现丰富”。空注意后一句的“用的是”。空注意前一句“以简括体现丰富”。21用一句话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2个字(标点不算)。(5分)中新网杭州10月18日电(郭其钰)“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富春江畔的浙江桐庐县自古是诗词圣地,也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18日晚,
52、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浙江桐庐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据悉,这是中国诗歌学会成立20年来授予的第18个“中国诗歌之乡”称号。从南朝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到唐朝韦庄的“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从宋朝苏东坡的“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到清朝刘嗣绾的“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桐庐天下独绝的山水风光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历朝历代文人雅士,在桐庐留下了3000多首古诗词,成为中华古诗词县级之翘楚。中国诗歌学会是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是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和诗歌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组织。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刘向东表示,“中国诗歌之乡”的评选有较高的门槛和要求,
53、“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古老诗国,目前仅有18个中国诗歌之乡,可见其标准之高。”答: 答案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浙江桐庐(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浙江桐庐获“中国诗歌之乡”称号浙江桐庐成为第18个“中国诗歌之乡”)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注意抓住新闻中的导语“18日晚,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浙江桐庐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据悉,这是中国诗歌学会成立20年来授予的第18个中国诗歌之乡称号”概括答题要点即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
54、道路。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一)对于材料的理解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三个世纪五个不同年代的时间段,在时间的纵轴中呈现身处该时段的中国青年在走向世界
55、与回归中国的时代选择上所体现的人生截面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这批学子受到欧风美雨熏陶,回国后奋发有为,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的詹天佑即在此列。他们中还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中有声名显赫的革命家,更有为数众多的无名英雄。他们中的中共党员、优秀分子为改造中国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时,近6000名留日学生在两个月内几乎全
56、部回国,2000多名在欧美读书的留学生也返国参战,占留学欧美人员总数的一半。)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他们创造了新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事业的诸多奇迹,华罗庚、邓稼先、钱学森等便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渐次拉开,国内多地涌现“出国潮”。许多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新的发展机会,他们在异国的大地上,书写或成就了别样人生。步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数十载的成果逐步显现,发展迅猛更具活力的经济态势、兼容并蓄更具灵活性的激励政策,都为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好的逐梦平台,于是又出现了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也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总体上
57、说来,前三个年代的青年书写的都是留学归来扎根华夏奏响青春华章的人生故事,后两个年代则以出国潮和归国潮的现象对举来呈现时代的变化与国家的发展。但无论哪一个年代,青年人的选择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年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时代乃至国家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很显然,材料中包含着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的立意导向。纵、横双轴交织,形成抚今追昔的思想空间、代代传递的家国情怀和极具张力的时代强音,以期激活时代青年更具活力的人生思考和更有格局的人生选择。(二)对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1引导语“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对立意和写
58、作的方向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考生必须以当代青年的独特视角来解读材料,审视青年与时代、青年与国家的关系,并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思考个体如何做好人生选择,走好人生道路,从而勾画人生蓝图、谱就青春乐章。2写作任务“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指令非常明确。写作者的身份: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写作对象:同龄人。写作内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的感触和思考。写作目的:分享感触与思考。参考立意1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离不开青年人的付出;2青年强则中国强;3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而奋斗;4青年
59、人要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佳作展台中国有我“中国不亡,有我!”这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向祖国许下的掷地有声的承诺。百年之后,今天的新时代求学路上的青年,也将抖擞精神,庄严宣誓:“中国有我。”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历史大潮滚滚而来,我们不难从其中的一个个闪光点中寻找中国之脊梁。那是列强鱼肉中国的时代,官派留学潮送走了一波波洋务学生,又迎回一批批洋务骨干;那是民主革命的年代,中国青年奔赴发达国家,学习民主革命思想,探索救国之道;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远赴海外求学的青年以新的方式书写人生。今天,留学生的“归国潮”奔流不息,塑造沃野千里,建设新时代中国。“中国有我”,始终是留学学子的人生宣言。红日
60、初升,大道其光。中国在日新月异的建设中与世界密切联系。百年前的中国,是世界的鱼肉,世界的学徒;今日之中国,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而世界是中国的平台。中国青年,也因祖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身躯更正,脊梁更直。从为救国救民出国研学到为自身发展与建设祖国而留学,这是中国青年崛起之表现,是中国崛起之表现。鲁迅先生曾寄语动荡时期的青年:“摆脱冷气,向上走。”此言不虚,在任何时代的青年,都应摆脱身上的“冷气”,去追求更好的明天。在新时代的“冷气”是什么?是崇洋媚外的标签吗?是“不爱国”的嘲笑讥讽吗?是国外资本主义的“邪恶诱惑”吗?我想兼而有之。新时代的留学青年,需要如尼采说的:“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61、。”我们要克服的,是内心“崇洋媚外”的“小九九”,摘掉“不爱国”的帽子,放弃“出国享乐”的心态,摆脱身上周遭的冷气,扬一身正气,笃志学得真本领,立下“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的志愿,归国建设祖国。“远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中国的建设,也更需要青年人做“排头兵”。“年轻人需要奋斗吗?”“是的,必须要!”知乎上的问答,浏览量超过90万。奋斗,是各时代青年不能忘却的主题。看那投身脱贫攻坚的青年背影,把希望与信心带入山区;看那沙场点兵的勇毅战士,以热血满腔建筑中国钢铁长城;看那“头脑风暴”的创业青年,在创业基地努力拼搏祖国发展之大河之所以奔流不息,是因为每个青年、每个公民奋斗热
62、血澎湃不止。新时代的青年,当努力奋斗,当“心事浩茫连广宇”,当树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之志,当许下“中国有我”之诺言,无论出国留学深造,还是留在祖国参与建设实践,无论时代,无论民族,无论脚下的土地是何方。作为求学路上的奋斗青年,我愿怀一颗丹心,借三分国际视角,揣五杯热忱,七顷奋斗之志,拥抱祖国十里春光。中国建设,有我们!点评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文章开篇先述五四青年“中国不亡,有我”的承诺,再接新时代青年“中国有我”的宣言。将时间跨度百年的两个片段剪接在一起,彰显不同时代中国青年家国情怀的传承,简洁有力,呼应标题。第二段回顾了中国留学生的百年历史,紧扣题目中的材料,热情讴歌了留学学子在不同时代始终与祖国共命运的人生选择。第三段从中国发展的今昔对比入手,阐述了中国的崛起与中国青年的关系。第四段引用鲁迅先生“摆脱冷气,向上走”,针对当下中国青年在留学选择中的不良心态,提出“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的建议。第五段列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热血奋斗,呼吁青年们不论出国与否、身处何方,都心系祖国。结尾以包含激情的文字,发出“中国建设,有我们”的誓言,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作者格局阔大,眼界高远,文采斐然,笔力雄健。从历史到当下,从时代到青年,在时空两条线索的交织中组织文章,既建构了极具张力的时代背景,也发出了青年矢志建设祖国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