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28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集宁一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出题人:薛春静 审核人:王玉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含蓄即含而不露、隐晦曲折,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诗歌的含蓄包括两层内涵:一是题旨即内容上的含蓄,一些题旨,诗人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另一种是手法上的含蓄,诗人采用借代、暗示或象征等手法,造成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读者从中获得无穷之意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如诗经蒹葭,那种“宛在水中央”的朦胧,“所谓伊人”的隐约,都带有相当的不确

2、定性。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文心雕龙有隐秀篇,认为“情在词外曰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这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含蓄”成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大致起于中唐皎然的诗式他在解释“辨体有一十九字”时,在诗学领域第一次提到“含蓄”。晩唐的王睿将含蓄正式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刘禹锡就深为“言不尽意”而苦恼。他说:“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认为诗人应该在诗歌中营造“象外之象”,这样才会“言有尽而意无穷”。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以说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具体的“象”“景”“味”“韵”是有限的,要获

3、得无限的意蕴,就要从中超脱出去,在“象外”“景外”“味外”“韵外”的更大的空间作无待的逍遥之游,以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到了两宋,含蓄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梅尧臣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现于言外乎?”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降及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

4、成为惯则。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祯直承了司空图的含蓄说。他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影”,认为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蘊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至今不衰。(摘编自陈友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显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 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B. 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文心雕龙中隐秀篇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C. 到了两宋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而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D. 明清时期,以含蓄评论诗文成为习惯准则。王士祯盛赞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唐人五言绝句“有得意忘言之妙”。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

6、胧之美,可知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B. 作者引用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是为了证明在唐代营造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对司空图倡导的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等的补充。D. 晚唐司空图的含蓄理论可谓是“言外之意”说的集大成者,清代王士祯直承了司空图的含蓄说,可见司空图对后世的文学批评理论有着较大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以及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B. 唐代是诗歌的巅

7、峰期,也是“含蓄”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从诗学概念到被尊为一种诗歌体式,含蓄风格也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C. 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D. 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答案】1. C 2. A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张冠李戴。从第三段“梅尧臣的话可说是对司空图的一种补充。之后,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

8、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可知,并非“严羽的沧浪诗话将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之一”。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含蓄手法当时已得到人们的推重”,错误,于文无据。第二段只是说“含蓄的手法,早在先秦诗歌中就有运用在先秦至六朝的典籍中,虽未具体提及含蓄一词,但已推许类似的手法”,无法体现当时人们对含蓄手法的推重。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含蓄美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错误。过于绝对化,且原文并未提及“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原文为“含蓄美已成为诗、文、绘画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并推至艺术创作的最高追

9、求之一”。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级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l.8万吨。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

10、900万晚/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长率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材料二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圾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

11、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摘编自光明网垃圾分类如何“拎得清”)材料三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己靠

12、“收垃圾”月入过万。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容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

13、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4. 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B. 垃圾分类已试行将近二十年,与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相比,居民分拣意识更为重要。C. 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D. 垃圾分类

14、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将在全国范围内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新时尚”。B. 上海市垃圾产生量正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围城”的难题亟待破解。C. 专业服务的介入,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使垃圾分类在细分化时代顺利完成。D.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是垃圾分类产业链拉长和延伸的一种表现。6.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答案】4. D 5. C 6.

15、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意义,熟悉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为了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全面,原文还有“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

16、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可以取代市民进行日常性垃圾的分类处理”不正确,原文是说“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故选C。【6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可以结合材料二“垃圾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拎不清”,概括得出要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增强垃圾分类意识;由“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

17、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得出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的推行提供法律保障;由“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递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圾分类”,得出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由材料三“垃圾分类上门回放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得出要鼓励并规范垃圾分类上门回收等行业。【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

18、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

19、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个目标周国华电话响起,霍克医生拿起话筒接听,目光钉子般钉在桌上的笔记本上。挂了电话后,医生左手握了握拳,右手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293”三个数字,眯起眼看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全了,刚好,感谢上帝。手术室内,护士们忙碌地准备着。医生消了毒,把大家叫到一起,鞠了个躬:今天的手术对我很重要,拜托各位了。众人愣了愣

20、后,齐声道:一定。十多分钟后,遇车祸的年轻人被送了进来。大家看了看,都低下了头。瞳孔放大,呼吸停止很明显,病人已经死亡!有人想为年轻人盖上白布,霍克医生摆摆手,手持两块电极板,为他做电击除颤,几次下来,毫无起色。助手劝道:没用了。霍克医生一瞪眼:谁说的?!助手一惊。印象中,医生话不多,尽管刻板了点,但从不冲人发火。医生放下工具,用双手为病人胸外按压。十几分钟过去,医生额头的汗水被擦拭了好几次,可年轻人依然没有血压。看着老人手术帽外露出的白发,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他没去,说等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后再说。至于是什么心愿,

21、他从未对人提起过。助手抢过医生手里的活,大家轮流为年轻人除颤按压。半个多小时后,医生无奈地摆摆手:都尽力了,谢谢。医生解下口罩,眼眸中满是无奈和哀伤。上帝啊,医生明天就要退休,为什么要对他如此残酷?众人默默叹息。医生走出手术室,步履沉重而迟缓。回到办公室,他取出笔记本,沉思良久,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窗外,一只苍鹰无精打采地飞向不远处的丛林,头也不回。那片丛林,医生再熟悉不过。那儿,埋葬着小镇的英雄弗兰克上校。战争刚开始时,弗兰克的未婚妻死于入侵者的炮弹下。弗兰克医生放下手术刀,扛起了钢枪。历经数百场大小战役后,他成了令敌军胆寒的将领。侵略者一宣布投降,上校就捧

22、着鲜花去告慰心上人,却被敌军卑鄙的狙击手夺走了生命。弗兰克情侣安葬在小溪边,溪水清澈,长流不息。医生很喜欢去那边散散步,拔拔坟头的杂草,或静静地坐上一会儿。退休后的第三年,医生躺在养老院里,再也无法下地。得知消息后,小镇几乎所有的人都赶来探望他,并劝他用药。医生淡淡地说:我的病,自己清楚,没必要浪费,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固执惊动了镇长。镇长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可当小镇想回报他时,他却拒绝了。人们突然间想起,甚至于他来自何方,也没一个人知道。医生对镇长说了很多,语调平静。走时,镇长心事重重。没过几天,

23、医生去世了。医生的墓地选在一片树林里,和弗兰克情侣相距三百余米。在他标记的地方,人们挖出了一把锈迹斑斑的狙击枪。镇长派人把枪送到弗兰克上校纪念馆里。医生的胸前.放着一张发黄的旧报纸,还有一本笔记本。旧报纸上,详细记述了弗兰克上校的牺牲经过。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这“幽灵”谁也没见过,也没有他的照片,战后不知所踪。墓碑上,刻着“霍克医生之墓”几个大字,这是

24、全镇人的意见。唯有这一点,他们没有遵从医生的遗愿。(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从而呈现出很多让人意外的反常举动。B. 全镇人没有遵从霍克医生遗嘱而在墓碑上刻上“霍克医生之墓”,是因为人们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他医生的身份。C. 文中巧设伏笔并插叙霍克医生主动到小镇医院工作,无人知他从何而来等情况,暗示了他过去不寻常的经历。D. 小说以“最后一个目标”设置悬念,把不同的情节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小说内容显得丰富而集中。8. 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5、9. 请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答案】7. A 8. 医术高明。作为医生,从医几十年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枪法精准,冷血无情。作为狙击手,战争时期293人死于他枪下;存良知,知忏悔。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意思相近即可) 9. 本文在有限篇幅内,围绕着霍克医生的种种不寻常处,用悬念、伏笔等手法,逐步揭开霍克医生真实的身份与不为人知的过去,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本文篇幅短小,借霍克医生个人的赎罪故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意思相近即可)【解析】【7题详解】该

26、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为了给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霍克医生非常重视对受伤年轻人的救治”错误,从文中来看,霍克医生重视对年轻人的救治并非出于“为自己医生生涯划上圆满句号”,而是因为在战争时期有293人死于他的枪下,他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为自己战争时期做过的事、犯下的错赎罪,他已经救治了292人,只要再救一人,就可以赎自己杀了293人的罪,这年轻人就是第293个。故选A。【8

2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主人公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主人公霍克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狙击手;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医生在小镇的这家医院工作几十年了,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曾经有大医院想高薪聘他”,这说明他的医术高超;从狙击手的角度来看,“哈斯勒!当年打冷枪的,正是敌军王牌狙击手、号称丛林之鹰的哈斯勒!战争中,有293人死在他枪下,其中大多数是指挥官、反坦克手和机枪手”,这说明他的枪法是精准的,而

28、杀死293人则又体现出他的冷血无情;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在战后缺医少药的年代,医生主动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镇。几十年来,医治病人就好像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霍克医生本是狙击手,战后来到这个小镇用救死扶伤的方式来给自己赎罪,这说明他有良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的能力。这属于探究题的范畴,首先要根据题干把握探究的方向,如本题“从情节构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了小小说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特点”,然后理解“尺水兴波,文短意长”的意思,再从情节构

29、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所谓“尺水”“文短”是说文章的篇幅有限,而“兴波”则是说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有悬念,有伏笔,“意长”则是说小说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社会主题。从本文的情节来看,小说一开始写霍克医生想尽各种方法救治年轻人,失败之后“找来红笔将刚才写的那三个数字圈住,随后缓缓写下几个字”,接着由苍鹰引出丛林,由此引出霍克医生的另外一个身份狙击手,最后写医生去世,以“笔记本上,则记录着一长串数字和名字,那些都是医生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重病患者,总共有292个。而第293个,竟赫然写着一个人的名字”揭开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小说就是在这样的悬念、伏笔之中一步步展开情节,把霍克医生的真实身份和不为人

30、知的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文章主要是写霍克医生用救死扶伤来赎罪的故事,而作为狙击手的霍克杀了293个人是战争造成的,而他杀人的冷血也是战争造成的,通过这样的一件事凸显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摧残,以小见大。【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

31、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32、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

33、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有删改)【注】拂,暠之子。申甫,拂之子。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B.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C.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D.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

34、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古代称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据此可推断本文所说的“颍川颍阴”,在颍川的南面。B. 古人文中介绍他人一般要在姓名前加籍贯,有时在姓名后加字。本文“河南种拂”“阳翟黄纲”就是籍贯后加姓名这种情况。C. 明府,汉魏以来对太守的尊称,是“明府君”的略称。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文中刘翊尊称种拂为明府。D. 嫠,是孀居之人,也是成语“鳏寡孤独”中“寡”的意思;独是独居男子,老而无妻曰独。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刘翊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

35、,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B.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C. 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刘翊的行为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舍生取义”。D.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2)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之奈何?【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

36、)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刘翊(刘子相),后来他特地来到颍阴,还他所借的车子。(2)程夫人的权势显赫,在皇帝的身边,不听从他就恐怕被他怨恨,给了他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这可怎么办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中“寇贼”作“兴起”的主语,“道路”作“隔绝”的主语,应在“道路”前面断开,排除A、D项;“使驿”作“有”的主语,前面断开;“特”是修饰“拜”的,中间不要断开。排除C项。翻译为: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驿站传送文书的人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

37、能力。D项,“老而无妻曰独”错误,“独”是“老而无子”的意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述有误,从原文来看,刘翊担任过一系列官职。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意,猜测。故,故意、特地。假,借。乘,车。(2)贵盛,权势显赫。左右,身边。为之奈何,对这件事怎么办。“恐见怨”,被动句式,见,被。参考译文: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

38、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还他所借的车子。刘翊知道后关上门,不同张季礼相见。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因为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

39、。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事宜。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驿站传送文书的人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

40、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咏 愁石象之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遍地丝。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该诗首联追寻

41、“愁”的踪迹,说它有时会不请自来,来了又赶不走,它来了总是一半藏在人的心里“愁肠百结”,一半写在人的心灵之窗“愁眉苦脸”。B. 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只有一条,即风雨摧花春归去,落英遍地孤者见,最能使人愁肠寸断,思虑万千。C. 尾联写“愁”无处不在。“愁”如此气人、欺人、恼人,可那些王侯将相达官贵人们却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姬歌妾舞、骄奢淫逸的生活,不知愁为何物,除此之外,“愁”乃“人间何处不相随”。D. 诗人把愁之踪迹、潜入时机、来时情状以及无处不在的态势状写得生动,形象,细致。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切题,犹如一首谜语诗。15.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愁的?【答案

42、】14. B 15. 这首咏愁之作,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写愁。诗歌首联写愁来去的特点和于人身心的体现。颔联写愁产生的时间。颈联写愁的情状。尾联总结性的写愁无处不在。整首诗无一愁字,却从多个方面表现了愁,可谓有神无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B项,“诗人认为愁最容易潜入的机会只有一条”错误,“愁”潜入的机会有两条。还有一条,即心中有愁情的人借酒浇愁,待酒醒后眼见残月斜照窗棂,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

43、分析作答。回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内容,然后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意象进行分析。首联“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通过“半在心头半在眉”,写出“愁”的特点,具体显现在神态之上和人物的心理之上;“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通过“春去后”“酒醒时”等词句,具体写出“愁”的时间和状态;颈联写“愁”之多,采用了夸张加比喻的修辞手法。而这种夸张,使“愁”这种心境更加显豁,更加感人。“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创造性总结出愁的特点,突出“愁”在身边,在心头。整首诗无一愁字,却从多个方面表现了愁,可谓有神无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

44、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3)晏殊浣溪沙中“_,_”两句把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营造出一种“景中有思”的意境。【答案】 (1).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2).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 春江花朝秋月夜 (4). 往往取酒还独倾 (5).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似曾相识燕归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

45、名篇的能力。(1)由“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可知答案;(2)由“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可知答案;(3)由“把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营造出一种景中有思的意境”可知答案。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走进北京世园会园区,首先映入眼帝的便是一座半环形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青山绿水间,梯田花海旁,这座建筑宛如一柄温润的“如意”,金色的屋顶勾勒出_的曲线。中国馆_了中华园艺精华,向人们讲述中国园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

46、理念贯穿始终,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 ),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这样就形成了生态微循环。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展馆依次布局,_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了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_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47、 跌宕起伏 汇聚 经过 整合B. 温婉柔和 会聚 通过 整合C. 温婉柔和 汇聚 通过 融合D. 跌宕起伏 会聚 经过 融合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B.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C. 中国馆的设计,始终贯穿绿色节能理念,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D.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因此人们称之为“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

48、雨水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可被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B. 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C. 采用透水砖铺装场地,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D. 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地下有雨水收集调蓄池,收集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答案】17. C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

49、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第一空:“蜿蜓柔和”侧重于形容线条的曲折而又自然;“跌宕起伏”则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此处用“蜿蜓柔和”形容中国馆屋顶的曲线恰当。第二空:“汇聚”强调从各个不同的地点、方向集中到一起,由少到多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聚”强调各方会合后各自仍独立存在。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中华园艺精华”融合成了一个整体中国馆,故此处用“汇聚”恰当。第三空:“通过”强调方法、手段。“经过”强调事情的过程。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运用“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的方法,故此处用“通过”恰当。第四空:“整合”多是简单地、机械性地叠加、组装、搭配,并不改变结合物原有

50、的基本形态和性能;“融合”则多是复杂的、化合性的,往往可以改变融合物原有的基本形态和性能。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运用“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交融在一起,故此处用“融合”恰当。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橫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中国馆的设计,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途易辙,可以排除A和C项;后一分句“因此被人们称为会呼吸、有生命”缺主语、缺宾语。A项前一分句中途易辙,后一分句缺宾语;B项前后分句都缺主语

51、;C项后一分句缺主语和宾语。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与“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句式相对应的是“场地采用透水砖铺装”,故排除A、C;“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的主语应该是“雨水”,故选B。20. 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个字(含标点符号)。近日,一些网友发布信息,号召节约粮食。随后,新浪网发起“光盘行动”:拒绝浪费,从我做起,晒出自己吃光的盘子,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争做

52、节约达人。该信息被转发约5000万次。紧接着,人民网也表示支持“光盘行动”,倡议网民” “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今天不剩饭,打包离开,从我做起”。新华网、光明网及其他各大网站也纷纷关注和转载。很快,活动参与者在北京实地发放宣传单6万多份,在餐饮企业张贴海报5000余张,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城市志愿者也纷纷发放宣传资料。【答案】网络发起拒绝浪费的“光盘行动”,网友及媒体纷纷响应,众多志愿者进行实地宣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能力。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在压缩语段时,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用信息。学会抓关键词语,选定的词语,要能

53、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舍弃语段中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成分,该舍弃的东西就一定要舍弃。语段中有些相同的词语、或是相近的内容,可逐一合并。压缩成简洁明了的语句。解答压缩语段概括信息的题,一定要划分语段的层次,这样才不会遗漏信息。注意本段中的一些前后承接关联词“随后”“紧接着”“很快”,分别对应了三方面的信息,组合成答案即可。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判断羽绒服是否保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充绒量。一般来说,充绒量达到95%左右的属于优质羽绒服。_,羽绒服是否保暖还要看羽绒的蓬松度。蓬松度是衡量羽绒制品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

54、说羽绒服的充绒量代表了羽绒的“量”,那么,_。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其中存储的空气就越多,这样就越能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_。【答案】 (1). 除了看充绒量之外; (2). 蓬松度则决定了羽绒的“质” (3). 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句的衔接、连贯的能力。答题时要阅读所给材料,找出语段陈述的话题,注意保持话题的前后一致,然后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关系选出答案,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推测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第 句由上文“一般来说,充绒量达到95%左右的属于优质羽绒服”,下文“羽绒服是否保暖还要看羽绒的蓬松

55、度”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除了看充绒量之外”的句子。第 由上文“如果说羽绒服的充绒量代表了羽绒的量,那么”,下文“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其中存储的空气就越多,这样就越能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蓬松度则决定了羽绒的质”的句子。第 由上文“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可知,横线处应填入类似于“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的句子。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互联网之间都抢什么呢?抢“流量”。流量是关注度,是用户,是金钱。而对于使用者呢?流量是你我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这是一个内容无限的时代,有限的只是我们的时间。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

56、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光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无处不在的娱乐,让人们再也没有时间去仰望星空,去安心读书。专家说:娱乐主要让人们获得感官上的享受,并让人们沉迷其中,丧失意志,全民娱乐的国家,是不会有未来的,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国。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认识和思考呢?请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泛娱乐之风当休矣打开手机,互联网让人目不暇接;走在街上,低头族比比皆是。在泛滥的信息流中,很多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全民娱乐,细思极恐,长此以往,令人担忧。泛娱乐之风当休

57、矣!慎思之:全民娱乐,贻害无穷!当前最杀人们时间的一个是信息流推送,代表是x度和x条;一个是小视频,代表是x音和x手。作品产出者都以自媒体为主,鱼龙混杂,内容亦是泥沙俱下。因为它是依靠点击量获得收益的,所以就必须主动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人们满足于感官刺激,满足于低俗欲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头对头在玩“xx荣耀”;年轻妈妈们低头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沉迷其中,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明辨之:娱乐至死,祸国殃民!当前,国人与外国的博弈已经向着进一步的强度和深度发展。普遍的看法是,国人与外国最大的差距有两个:一个是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一个是以流行文化为

58、代表的文化创新。而一切娱乐产品影视剧、综艺、游戏,它们背后都有着庞大的团队,这些团队的唯一目的,就是用尽各种手段,刺激你的愉悦感,让人欲罢不能。一旦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比如说学习、阅读、思考。一般来说,人有六种精神需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审美。当全民娱乐时,人只停留在最低级的精神追求层面,那我们还谈何民族振兴呢?笃行之: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阿根廷诗人曾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年的清华园里,杨绛、钱钟书夫妇酷爱读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他们可谓是深居简出,目不窥园。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

59、读书不是消极避世,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周国平说:“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最美主持人董卿说:“我每天都会抽出1小时的时间来读书,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去除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那么要让国民心灵不再荒芜,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一本书丰富一颗心灵,一个好书店温暖一座城市,一片书香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当全民阅读,书香弥漫时,泛娱乐之风自当休矣!【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60、,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本道作文题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状况中的一个侧面,同时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青少年的成长,还关注到文化征候与国家的未来。命题材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当前流行文化的一些重要特点和征候,是当下社会热点之一。材料第一段是实质揭示。互联网流行文化,其中不乏好东西,但更多的是迎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中较为负面的东西。其最大的受害者是青少年。对此,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引导。第二、三、四段进一步揭示了沉湎于网络的实质与危害,实质是满足感官刺激,满足低俗欲望,使生

61、活只有娱乐,让娱乐充斥心灵。危害是不能自拔,不愿读书,丧失了意志,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现实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以娱乐的眼光看待一切,以娱乐心态看待先烈,以娱乐心态看待历史,以娱乐心态看待英模人物,以娱乐心态看待灾难,以娱乐心态看待亲人的离去,以娱乐心态看待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等。娱乐一切,解构一切,失去了对许多人和事应有的严肃和尊重。当前娱乐文化基本满足的是刺激和休闲需要,这种铺天盖地的存在,必然会压制人的另外几种精神需求。这样的环境必然会损害青少年、损害国家。我们在写作时,若能围绕现象进行背景探究,原因分析,利弊权衡,最终找到解决途径,并有侧重地展开,文章就会有深度。由青少年的成长上升

62、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等,文章就有了高度。立意:1.向泛娱乐化开战2.别让娱乐毁了我们的未来3.摆脱信息洪流,且望头顶星空4.莫让娱乐遮望眼5.莫让娱乐荒芜了自己的人生6.别让梦想溺于娱乐的汪洋7.抵制娱乐至死,共逐星辰大海8.娱乐只得一时欢,沉淀方能恒久远素材:1.正如一句话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现在手机上的各种小视频你争我夺,许多人沉沦于一个又一个看似有趣的小视频中无法自拔,而这浪费的是你与家人共享欢乐的时间,浪费的是你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间,浪费的更是你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的时间。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小视频,你忘掉了周围,忘掉了自己

63、的工作,更忘掉了自己的目标。过度的娱乐就是沉沦。2.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大火,观众好评如潮,说明还有许多人甘愿静下心来,重拾书本,亲近文化,感受文化魅力。因为通过书本我们方可提升自我。3.电视和互联网的信息都是碎片式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地出现,为了抓住眼球而不得不呈现出娱乐的倾向。一个电视节目,如果前30秒抓不住我的眼球,我恐怕要换台了。一篇网络文章,如果标题不够吸睛,如果语句不够调侃,如果没有配图,我恐怕没有耐心读完。互联网上口语化、碎片化、只求震惊不顾逻辑和深度的文字更是比比皆是。电视和互联网媒介的特性使其带有娱乐的天性,对于任何内容都倾向于采取娱乐方式表达,否则必定在茫茫信息大海中消失,不能获得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