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63.50KB ,
资源ID:5432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4322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高一历史教案 2.3 第一次工业革命 4(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高一历史教案 2.3 第一次工业革命 4(人教版必修2).doc

1、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人类社会文明转型期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其中的阵痛,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该承担的使

2、命与任务,做好人生的抉择。课文引言介绍了飞梭的发明,这是工业革命在技术层面上的导火线性质的发明,可以作为课文的导入材料,构建学生新的思维平台,展开教学。在初中阶段,一些学生已经掌握了飞梭的发明,现在可以引导学生读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梭的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一是飞梭是工具不是机器,二是飞梭引起纺织领域的变化,而珍妮机的出现不仅引发了纺织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创造,还带动其他生产领域的发明和使用机器,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出第一目课题。第一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生产工具的进步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

3、么我们常常把生产工具的变化当成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尺度。(1)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探究,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在争夺殖民霸权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里进行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珍妮

4、机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开始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这是因为棉纺织业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的价格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量大,为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产量,所以对技术革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初中已有介绍,因此建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历史纵横】,观察图片飞梭和珍妮机,结合表格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业的主要发明,掌握棉纺织业的发明成就。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

5、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之后,有更多的机器被发明出来并得以应用,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3)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工业革命的关键英国棉纺织业的巨大进步,是机械科学原理普遍运用的结果。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

6、第二目“从工场到工厂”。教材主要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1)工厂生产制度的出现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的不同。如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在生产组织方式上,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等。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现代企业制度的比较引入,让学生比较在工场、工厂、现代企业组织公司中,劳动者的素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以让学生理解自己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即便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普通劳动者,我们的知识也该广博而精深,努力掌握和传承人类文明是我们的职责。(2)工业革命引发的生产方式

7、和生活方式的变动从人类生产方式看工业革命后,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又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城市化的浪潮。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不同特点,城市化带来的效益和问题,进而理解人类社会进步中的代价与阵痛,渗透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的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化的关系。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教材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现代经济运行方式的初步形成,全球市场的一体化和全球分工的经济运行模式初现端倪。教材

8、简单地介绍了工业革命从英国拓展至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况,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对于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本目结论性的东西较多,建议教师适当补充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来获得信息,得出结论。(1)工业革命的拓展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也越过了英国的国界,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关于法国、美国和德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史学界有不同说法。教材采用比较折中的说法,以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完成工业革命的时间。教师可以补充美国工业革命进行中的重要特点与贡献生产的标准化,引导学生思考标准化理念对现代文明的影响。(2)工业革命改变世界工业革命不

9、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它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是国家间、民族间交流所不可或缺的基本技术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国际交流提供了经济前提。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建议以19世纪晚

10、期英国海外贸易图为素材,可以与黑奴贸易图对比,以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所起的推动作用。问题:与黑奴贸易相比,19世纪晚期英国的海外贸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说明了什么?还可以以【学思之窗】的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建议:教材从第一目到第三目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教材力求通过鲜活的史实,让学生理解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的实质,理论性很强。建议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教材,把握基础知识,力求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智慧与灵魂的对话。学生的预习指导,可以从历史大事分析模式入手。引导学生按照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进程、结果、影响等分析教材,

11、学生可以从初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入手,也可以结合高中教材,重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可从教材结构,进行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认识教材,学习教材,研究教材。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内容丰富,现实意义重大,可以根据发现问题的教学模式,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历史思维能力,感悟历史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教材,让学生梳理教材中哪些段落讲解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影响等,使学生形成课堂思维的知识平台。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设问,构建问题情境,形成思维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学科的方法,体会历史学科的魅力。问题1: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工业革命?通过解题导

12、入新课。学生对人民起义、改朝换代等政治角度的革命印象深刻,形成了思维定势。往往把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理解为革命的内涵。在工业革命中,文明的演进改变了整个社会的面貌,但是并没有学生理解的暴力革命。经过师生的探讨,可以得到以下共识:我们把改变人们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产方式,生产状态;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质的巨变的过程称为革命。革命可以是政治领域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巨变,也可以是生产力进步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这样就为展开教材三个方面的论述确定一个师生认可的思维平台。问题2:为什么工业革命在那时发生在那地?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前提。市场的扩大是动力,是必要性。资

13、金,技术、劳动力因素是可能性条件。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资金、技术、劳动力、生产工具、市场、制度、理念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要素,今天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这些要素制约的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各个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形成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劳动力因素在工业革命时,首要条件是身份自由;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就要求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现在对劳动者的知识要求更高,以至于人们不得不面对终生教育、继续教育的挑战。这些要素分析的方法对讲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发展,人口流动等问题同样适用。问题3:为什么珍妮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4、而不是飞梭?问题4:为什么蒸汽机的改良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发明?从瓦特改良蒸汽机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本质上是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的过程。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当时机器的动力问题,推动了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化。瓦特身上继承与创新的品质值得学习,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也是一个不断努力进取的过程。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把信息变为知识,把知识变为产品,把产品变为财富(在市场中推销出去)。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能力的指导。问题5:工场、工厂、现代企业制度公司的异同。引导学生从生产方式、管理组织、生产规模等角度思考。问题6: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二者

15、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对能源的利用,对自然的态度,生活的节奏与效率等方面的异同。注意要看到不同文明的不同特征,不要得出工业文明高于农业文明,比农业文明先进,必然代替农业文明等结论。问题7:城市化进程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城市化的优势与带来的问题,联系今天我们对城市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认识。问题8:工业怎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先让学生回答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变化、国际关系、观念变化等角度分析,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教材的三个角度归纳小结本课内容。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圈地运动或者工业革命的材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或者材料分析文章。2教学案例案例一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师: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历史

16、上的圈地运动。先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对圈地运动的看法。生:圈地运动是历史上罪恶的“羊吃人运动”,是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客观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师:很好,同学能从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辩证的分析,这很好。有同学强调了资产阶级是圈地运动的实施者,可是我们教材中历史纵横介绍的圈地运动开始于15世纪,不知那时的资产阶级是否如此强大?同学讨论,提出不同看法。师:把同学的问题归纳一下,对圈地运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圈地运动开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率先进行圈地运动?2圈地运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3为什么圈地运动会成为“羊吃人”的运动?4圈地后的地主与新贵族的关系?5圈地运动对英国农业手工业的

17、发展有哪些影响?6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圈地运动?师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讨论问题,查阅资料,得出结论:对圈地运动的认识要关注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进行圈地运动的是地主。圈地养羊对英国农业从小农经济到农业大生产起了推动作用,同时种草养羊也许更适应英国的自然环境。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的近代化历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又要解决市场和生产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了圈地运动。案例二城市化历程师:今天我们身边的城市都承担着怎样的职能?生:什么是城市职能?师:城市为自己发展的定位。生: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交通枢纽等。师:城市生活比农村生活有哪些优点?生:便于节约资源,便于发展公共服务业,便于人们的

18、交往。师:城市化有哪些不足?生:压力大,环境差等。师: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历程:首先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工业革命后出现一系列工业城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现在又有了反城市化的浪潮(城市居住郊区化),出现了城市经营的理念,开始了对城市格局的规划。请同学们调查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城市是如何规划确立自己的发展定位的。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解题关键:理解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作用。思路引领:要描述世界市场的变化,能够分析原因。答案提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原因: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经济方面

19、,机器大生产的客观需求;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改变;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想一想,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题关键:工业革命的影响思路引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变革以及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需求。答案提示: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业革命还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形式的变化,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化大生产初见端倪,工业文明逐

20、渐成为社会的主导。学习延伸恩格斯把英国工业革命同法国大革命做了比较,你如何理解。解题关键: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比较的关键思路引领: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及其共同处答案提示:英国工业革命同法国大革命一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在本质上它们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英国工业革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渐进的过程;而法国大革命是从政治的角度开始改变的,是思想洗礼和社会的革命。恩格斯敏锐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五、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这是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论述。从他的论述可以看出,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市场上占居特殊地位。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

21、的粮田;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近代部分,上册哈格里夫斯对“珍妮”纺车的描述男工或女工用右手转轮子(这样就使梭子转动起来),左手捏住夹子用来从箱子里牵

22、伸棉纱。这份棉花随着牵伸用轮子卷绕起来。然后用脚把导纱板向上提,把压丝向下放,使它压住牵伸的纱,以便把纱卷绕在筒子上或精确地放在筒子上(筒子装在箱中的轴上)。莫洛克、奥尔洛夫编,何清新译,世界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一辑当时人记述斯托克敦与达林敦之间铁路通车情况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在这六节后面的车

23、厢里坐着铁路的经理和老板,后面又是二十节改供乘客用的煤车,都挤满了乘客,最后是六节装满煤的车厢。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放出警号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15英里(24千米)。列车进入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450个乘客,列车载重共90吨。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近代部分,上册2课文注释英国为什么会率先发生工业革命?英国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是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诸多方面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法、德、俄等大陆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封建

24、割据势力相对弱小,较早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实现了政治统一,并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法国实现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虽不比英国晚,但因疆域比英国大、封建割据的残余势力相对强大,地区间的隔绝状态继续存在了一个较长时期。德国1871年才实现政治统一,各地区间关卡林立,缺乏统一市场,严重地阻碍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英国在17世纪中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消灭了不利于商品经济自由发展的专制统治,使经济有了比其他国家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财产和私人企业的安全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废除了骑士领地制和对圈地的法律限制,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形成的社会政治、宗

25、教和经济观念比较有利于经济变革。革命期间所采取的种种革命措施,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桎梏,扫清了工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这方面,英国比其他主要欧洲国家早一、二百年。英国社会相对稳定,较少受战争破坏。17世纪中叶的内战以后,英国本土未发生过大的战争,英国虽多次卷入国际战争,但因本土被海峡与大陆隔开,战争基本上在境外进行,不像大陆国家经常受战争和社会动乱的破坏。英国自然条件比较好,煤铁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美,适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众多的河流和港口,有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的良好条件;通向美洲的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便于向海外发展。16世纪末期至18世纪中叶,英国先后通过对西

26、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的商业战争和殖民战争,打败了殖民掠夺和海运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取得了制海权,掠夺了大量财富和海外殖民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上霸主和奴隶贸易国,获取了丰富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社会比较开放,英国人在同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善于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英国实行比较宽容的宗教政策,使非国教徒能在革新技术和发展工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智。根据对随意挑选的一批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和企业家的宗教信仰所作的考察,他们中的49%都是非国教徒,而非国教徒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5%。英国还向大陆受迫害的新教徒敞开大门,大批新教徒迁居英伦三岛,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为英国工业,特别是纺织工

27、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早已在基本的采煤工业和炼铁工业中领先。由于英国的保存林正被耗尽,它很早就开始用煤作燃料,利用煤末冶炼铁。法国大革命时,英国每年大约生产1 000万吨煤,而当时有人已意识到这种无限的动力之源对英国工业的意义。英国还率先发展起高炉;这种高炉迥然不同于旧时的熔铁炉,能成批生产铁。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是法国的三分之一,到1840年,却是法国的三倍多。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英国正在生产被大规模消费的、其需求量又大又稳定的商品方面向前推进。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多。英国的宫廷支出和军费较法国的低,英国征税较

28、少,政府的财政状况较好。此外,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到17世纪末,伦敦已在与世界的借贷中心阿姆斯特丹竞争;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于1698年建立,而巴黎直到1724年才有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由于行会较早瓦解及其多方面限制的消失,使采用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和建立拥有动力机械的工厂更为容易。圈地于16世纪开始,继续了三个世纪,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自耕农时常不得不出卖劳动力。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

29、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地逐出家园,这一现象把关心社会的个别人吓坏了,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圈地也在欧洲一些别的国家发生过,但在程度上要小得多。例如,在法国,法国革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土地,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故乡的依恋,使他们不愿意收拾行李上别处。培根、牛顿等开创了现代实验科学,使英国在近代科学中处于领先地位,为技术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智力条件。法国虽也有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但

30、因社会条件欠佳,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落后于英国。由于英国具有以上种种优势,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时间都比其他国家早,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182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50%,法国其次,占1520%。但英国保持这种优势的时间并不长,19世纪下半叶,美国和德国异军突起,工业发展速度超过英、法。至19世纪80年代,美国已在工业总产值方面超过英国,而德国则超过法国。至20世纪初,德国也超过英国,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退居第三位。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后,很快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那么,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到底怎样呢?这个问题,历来在

31、史学界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出现的标志是在一个主要工业部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棉纺织业,而不是所有工业部门,如前民主德国的著名经济史家库辛斯基。根据这样的标准,他在论工业革命问题一书中提出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830年左右;法国是从1789年到1849年;美国是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是整整一个19世纪;俄国则是直到1917年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另一些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相继不断的出现,并在许多工业领域引起了连锁反应时,才能算工业革命开始了,如珍妮机发明以后,英国纺织业出现了一连串的机器发明和使

32、用,并很快波及到了动力、冶金、采矿、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紧随英国之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但是,由于比利时的影响较小,所以教材中没有介绍。根据这样的原则,有人把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大体定为:英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法国是19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是19世纪初至80年代;德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才算初步完成。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别企业已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发展迅速,60年代末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

33、命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19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大体完成,但发展不平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德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70年代末,最终完成;俄国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本教材编者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起止年代宜粗不宜细,因此教材中采取了相对粗线条的说法。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在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的同时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以及汽车、飞机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

34、切,这种变化更加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有助于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本流通;扩大了分工的规模,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首先,由濒临大西洋的英国开始的这场技术革新,冲破种种阻力,打破国界、洲界,越过大西洋向欧、美和亚洲扩展。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了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

35、化了国际分工。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相关。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工业革命早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人把英国在

36、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和家庭作坊的经济大变革称作“工业革命”。但一些学者认为,不能把工业革命混同于一般的技术革命,因为工业革命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独特时期,它在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社会方面均独具深刻性。具体说来,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进步及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突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的一次空前飞跃。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还造成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使城市文明把乡村文明排挤到次要地位,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

37、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革命实际上是突变和渐进的结合。它不同于政治革命,但其意义决不亚于后者。工业革命开始于经济领域,继而发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变革。3学术观点英国工业革命研究概述我国史学界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研究,但成果并不多(颇有影响的是林举岱先生),且观点受苏联影响较大;而进入80年代后,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相关论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进步。关于“工业革命”的含义,我国史学界在本质上都没有分歧,即包含两方面根本性变革:一是生产技术上的,二是社会关系上的。而且,都把“工业革命”同“技术革命”区分了开来。许永璋更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在政治革命

38、夺取了政权之后,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关于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大概有两类,一类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如王民国认为:一是拥有为发展所需要的大批廉价劳动力,一是在少数人手中积累了巨额资金。另一类则顾及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刘淑敏在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中列出三个条件:一是英国最先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英国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三是英国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治法律制度。许永璋则在世界近代工业革命一书中列出了六个条件,经过归纳,除去刘文所列三条外,还有“手工工场高度发展”和“亚当斯密自由竞争经济学说的影响”。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各家必谈的有以下三点:一是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39、二是以机器的发明应用制造(机器制造机器)为中心线索,三是以本国的发明创造为主,也吸收了前人和外国的先进技术。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众说纷纭。有的说始于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有的说始于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还有的说开始于瓦特1765年改良蒸汽机许永璋先生认为工业革命史不同于社会政治史,不可能有一个重大事件作为标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英国大机器生产出现于18世纪60年代,那么我们就应笼统地说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而说到工业革命的结束,则应以大机器在整个工业中取得优势、工厂制度确立为标志,那么英国工业革命大致结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英国工业

40、革命的后果,是各家论述较多的地方。潘润涵、张执中指出工业革命的首要意义在于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大工业的基础上,资产阶级得以把分散的小生产资料集中起来,消灭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痕迹,使资本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钱乘旦则归纳出了“三个比例的变化”:工农业比例、手工业和大工业比例、城乡比例。其中工业压倒农业,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是最根本的变化。并指出以上三个比例的变化在后来的议会改革运动中都有所体现。许永璋则更全面地论述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力巨大飞跃、自然科学重大进展(数、理、化、地质、生物),推动了英国教育改革、促成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庸、激化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工人

41、阶级最终登上历史舞台。4插图说明略5参考资料目录齐世荣主编: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宋子良:通向工业化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王章辉、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业革命的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宋则行、樊元主编: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王章辉:欧美大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载世界历史1994年第5期。赵秀玲:工业革命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载山东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李忠人: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图式,载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林华国:中国为何对工业革命反应迟钝,载历史教学2003年第4期。王章辉:试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工业革命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贾王君:英国工业革命研究概览,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2期。曹新:从蒸汽机时代到纳米科技时代,载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