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素养专题讲座(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文化传承:临危受命与责任担当 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考查方式 在古诗文阅读试题中以选择题或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占36分 真题研磨(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 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 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
2、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 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 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 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 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
3、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素养探究 核心素养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翻译画线句子并解释“征”的含义。明确: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征,征召。核心素养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方法:
4、明确考点,分组讨论。指出画线句子中“所以”的用法并翻译这句话。明确:所以,之所以的原因。译文: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
5、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解析】选A。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道、法、儒三家影响最为深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
6、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解析】选C。文帝表示自己不如贾生后又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表述顺序有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
7、擅权,纷乱诸事。”(5分)译文:_ _(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译文:_ _ 素养解读 1.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对文章的理解及断句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4.本题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附【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 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
8、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 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 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 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 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 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 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 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 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
9、,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 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 把贾谊提拔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 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 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 的建议,并派他去做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在渡湘 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担任长沙王吴差的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 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
10、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 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 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 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 的师傅。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 会由此产生。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文帝不听。几年以后,梁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课文回扣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
11、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角度:一词多义、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语境等。课文范例: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有:贰、鄙、许、军、共、厌、阙、微、敝、以、而、焉。2.荆轲刺秦王一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有:北、旦暮、邑、私、前、函、远、白、涕、上、迟、厚、朝、使、闻、怪、绝、上、断、箕、生、以、乃、之。3.鸿门宴一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有:军、籍、事、距、内、要、倍、不可不蚤、郤、坐、道、翼、上、活、婚姻、非常、目、刑、道、王、为、因、以、且、于、然、之。二、临危受命与责任担当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鸿门宴中的樊哙,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都是临危受命的典型,都体现了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大丈
12、夫精神。规律总结 一、实词含义推断技巧 1.字形推断法 汉字形声字占80%以上,形声字半旁半音,半旁半义,形声字的“义”给我们推断字义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3.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词组或句子作语法结构或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推断出词语释义的正误。4.结合语境推断法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断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特别提醒】文言实词的义
13、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他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二、虚词含义推断技巧 1.联系文句 在文言文中,有的语句的整体意义就限制了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夜缒而出”中的“而”用在动词“缒”和“出”中间,表修饰。2.比较词性 只要两个虚词的词性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判定这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为”是动词“是”,而“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中“为”则是介词,表被动。3.结合语境 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因为有些虚词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的几个意义可能都可以用来翻译该句。4.借助语法 一般来说,一些虚词出现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就基本上限制了这个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如“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一句,在句意和语法上形成了“也”的判断句结构,由此推断,“也”表判断的作用。5.注意特殊现象 文言虚词中还有一些特殊现象,比如“诸”等兼词以及一些虚词的连用,比如“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