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1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吉林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绽开(dng) 吮吸(shn) 栖息(q) 忧心忡忡(cng)B. 剽悍(pio) 嗔视(zhn) 秕谷(b) 浑身解数(ji)C. 谰语(ln) 迸射(bng) 挑衅(xn) 吹毛求疵(c)D. 告罄(qn) 镂空(lu) 椽子(chun) 销声匿迹(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靠课内的积累,其次靠字形、字义的分析,最后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辨析。本题要求选出“读音错误最多

2、的一项”。A项,“绽开”的“绽”应读zhn,“忧心忡忡”的“忡忡”应读chng chng;B项,“嗔视”的“嗔”应读chn,“秕谷”的“秕”应读b,“浑身解数”的“解”应读xi;C项,全部正确;D项,“告罄”的“罄”应读qng,“镂空”的“镂”应读lu。B项错误最多。故选B。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最多的一组是 ( )A. 谩骂 蔓延 幔帐 罗曼蒂克 顺蔓摸瓜B. 阖家 磕头 嗑瓜子 溘然长逝 一丘之貉C. 内讧 杠杆 女红 力能扛鼎 股肱之臣D. 噗嗤 濮水 蹼泳 璞玉浑金 匍匐前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靠课内的积累

3、,其次靠字形、字义的分析,最后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辨析。本题要求选出“读音最多的一组”。A项,前四个读音都为mn,“顺蔓摸瓜”的“蔓”应读wn,共有两种读音;B项,读音分别为h、k、k、k、h,共有三种读音;C项,读音分别为hng、gng、gng、gng、gng,共有四种读音;D项,读音分别p、p、p、p、p,共有三种读音。故选C。3.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稠蜜 斑澜 寒暄 惴惴不安 风度篇篇B. 迟盾 压抑 拨弄 咆丁解牛 巾国英雄C. 步阀 先驱 霹雳 名幅其实 曲指可数D. 急躁 爆炸 亵渎 獐头鼠目 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靠课内的积累,其次靠字音、字义来辨析。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项,“稠蜜”的“蜜”应为“密”,“斑澜”的“澜”应为“斓”,“风度篇篇”的“篇篇”应为“翩翩”;B项,“迟盾”的“盾”应为“钝”,“咆丁解牛”的“咆”应为“庖”,“巾国英雄”的“国”应为“帼”;C项,“步阀”的“阀”应为“伐”,“名幅其实”的“幅”应为“副”,“曲指可数”的“曲”应为“屈”;D项,没有错别字。故选D。4.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芳百世(流传) 差池(意外的事) 望眼欲穿(形容殷切盼望 )B. 招摇过市(炫耀张扬) 囿于(沦陷) 解甲归田(脱去铠甲)C. 牝马 (公马)

5、 闷葫芦(不爱说话) 了无生意(生机、活力)D. 走投无路(抛、扔) 求神拜佛(要求) 心力交瘁(会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来分析。B项,“囿于”的“囿”应解释为“局限,拘泥”;C项,“牝马”应为母马;D项,“走投无路”的“投”,投奔, “心力交瘁”的“交”,一齐,同时,“瘁”,疲劳。故选A。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一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B. 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的恶性循环。C. 在精准扶贫问题上,党支部积

6、极采纳和听取了广大党员的意见。D. 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乃是评判一个优秀员工的首要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A项,“通过使”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删除“通过”或“使”;C项,“采纳和听取”语序不当,应先“听取”,再“采纳”;D项,“是否,是评判优秀员工”不合逻辑,属于两面对一面,前面“是否”是两种情

7、况,而后面是一种情况。故选B。6.下列的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 ( )A. 紧握在地下 封闭起来 截断电流 优美柔顺B. 清脆的响声 亲密的伴侣 交通模式 勇敢地作战C. 记录并跟踪 情趣相投 聪明才智 铜枝铁干D. 滞留在土中 相距甚远 恢复原状 功率匹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短语结构类型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要求选出“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接着就要回顾短语的结构类型,如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再分析选项中的短语结构。A项,“紧握在地下”和“封闭起来”都属于动补短语,“截断电流”是动宾短语,“优美柔顺”是并列短语

8、;C项,“记录并跟踪”是并列短语,“情趣相投”是主谓短语,“聪明才智”是偏正短语,“铜枝铁干”是并列短语;D项,“滞留在土中”和“相距甚远”是动补短语,“恢复原状”是动宾短语,“功率匹配”是主谓短语;B项,都是偏正短语。故选B。7.下列句子的缩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波义耳走去。B.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缩句:我散步。C.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灯照耀着天安门广场。D.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缩句:我涌起愉悦之情。【答案

9、】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句子,把握句子成分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要求选出“缩句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回顾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宾、定状补,接着要回顾压缩什么,最后保留什么,压缩句子一般是缩去定状补,保留主谓宾。C项,“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主语是“灯”,谓语是“照耀着”,宾语是“建筑”,“广场上”“千万盏”都是主语“灯”的定语,“静静地”是修饰“照耀”的状语,“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都是宾语“建筑”的定,压缩的是定语、状语和补语,所以最后剩下的主干应该是“灯照耀着建筑”,故选项“灯照耀着天安门广场”错误,此处误把宾语“建筑”的定语当作了宾语。故

10、选C。8.下列选项中的人物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 ( )A. 苏轼 苏辙 杜甫B. 王安石 欧阳修 李白C. 韩愈 柳宗元 曾巩D. 韩愈 柳永 欧阳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排除。唐宋八大家包括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A项,“杜甫”不是;B项,“李白”不是;D项,“柳永”不是。故选C。9.表明教师职责句子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闻道有先后,

11、术业有专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名言名句的能力。从题干的选择要求来看,本题要求选出“表明教师职责的句子”,这是针对师说设题,然后考生要回顾文中的内容,再分析四个选项,看哪个选项是表明教师的职责。A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传道”“受业”“解惑”就是老师的职责,所以符合要求;B项,“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这是分析从师的原因,不是表明教师的职责;C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意思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不是表明教师

12、的职责;D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是“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这是说明师傅和徒弟的关系是相对的,凡是在道与业方面胜过自己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为师,不是表明教师的职责。故选A。10.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这时,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缓缓地亮起来。监工在罗汉大爷脖子上抽了一藤条。石头砸破了他的双手,他的下巴在石头上碰的血肉模糊。监工拄着藤条原地不动,罗汉大爷搬着石头,胆战心惊地从他眼前走过。大爷被打得六神无主,像孩子一样糊糊涂涂地哭起来。大爷一个前爬,抱着大石头,跪倒在地上。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

13、的连贯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浏览所给的句子,把握中心话题,然后结合关联词、代词、指示代词灯确定句子之间的关联。浏览所给的句子可以发现,这是一段叙述性的语句,语句的中心人物是“罗汉大爷”,事件是罗汉大爷被监工抽打,重点描写罗汉大爷被抽打后的表现。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先是起因,接着是发展、高潮,最后是结果,是起因,罗汉大爷从监工眼前走过,接着写监工抽打罗汉大爷;是被打的后的表现,先是“前爬,抱着大石头,跪倒在地上”,然后是“石头砸破双手”“下巴碰得血肉模糊”;是事情的结果,罗汉大爷“哭”,接着是脑子里腾起“紫红色的火焰”。考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语序是。故选B。二、填空(

14、每空1分,共40分)(一)文学常识填空(30分)11.(1)荷花淀作者_,原名_。_派的创始人。(2)相信未来作者_,原名_。_诗派的代表诗人。(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_,_国著名小说家。 (4)老人与海作者_,_国的著名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以本文夺得诺贝尔文学奖。(5)马说作者_,是_之首。被苏轼称赞为“文起八代之衰”,文体是_文。(6)清兵卫与葫芦作者_,_(国籍)著名小说家。 (7)金岳霖先生作者_。金岳霖先生是_大学的教授。本文的作者的代表作品_(写出一个即可)。(8)品质作者_,_国作家。(9)老舍,原名_,字_,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

15、言大师,被誉为“_”。(10)故都的秋作者_,字_,主要代表作品_(自传式的小说)。(11)钱钟书,字_,代表作长篇小说_。其妻子为_创作了与他的小说并称为姊妹篇的小说为_。【答案】 (1). 孙犁 (2). 孙树勋 (3). 白洋淀 (4). 食指 (5). 郭路生 (6). 朦胧派 (7). 马克吐温 (8). 美 (9). 海明威 (10). 美 (11). 韩愈 (12). 唐宋八大家 (13). 议论 (14). 志贺直哉 (15). 日本 (16). 汪曾祺 (17). 西南 (18). 受戒大淖记事(写出一个即可) (19). 高尔斯华绥 (20). 英 (21). 舒庆春 (2

16、2). 舍 予 (23). 人民的艺术家 (24). 郁达夫 (25). 达夫 (26). 沉沦 (27). 默存 (28). 围城 (29). 杨绛 (30). 洗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借助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进行解答。浏览几个题目可以看出,考查的重点在作者、作者的字号、别名、国籍、荣誉称号以及作品等。填写的时候要注意字词的正确写法,如荷花淀作者“孙犁”的“犁”,原名“孙树勋”的“勋”;如汪曾祺作品大淖记事的“淖”;如老舍的字“舍予”;如“杨绛”的“绛”。(二)通假字(5分)12.(1)小惠未徧“ ”通“ ”解释 (2)孰视之“ ”通“ ”解释

17、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 ”,解释 (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 ”,解释 (5)共其乏困“ ”通“ ”,解释 【答案】(1)“偏”通“遍”,遍布(2)“孰”通“熟”,仔细(3)“说”通“脱”,解脱(4)“泮”通“ 畔”,边岸(5)“共”通“供”,提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判断语句中是否存在通假现象,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释时,就要考虑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小

18、惠未徧”意思是“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徧”同“遍”,意思是“遍布”;“孰视之”意思是“(邹忌)仔细地端详他”,“孰”同“熟”,意思是“仔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意思是“男子陷入对爱情的沉迷里,还可以解脱出来”,“说”同“脱”,解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意思是“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泮”通“畔”,边岸;“共其乏困”意思是“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共”通“供”,提供。(三)古诗默写(5分)13.(1)_,心有灵犀一点通。(2)_,乱红飞过秋千去。(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4)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5)_,事定犹须待阖棺。【答案】 (1). 身无彩凤双飞

19、翼 (2). 泪眼问花花不语 (3). 也无风雨也无晴 (4). 而今识尽愁滋味 (5). 位卑未敢忘忧国【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20、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翼、晴、滋、卑、忧。三、阅读(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民族精神。古代的“士”是指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处于“官”与农工商“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旦当官就

21、叫“步入仕途”或“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腰无半文,心忧天下”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著书立说、“志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

22、”,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将读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的“士

23、文化”。士文化的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性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是中国古版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

24、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14.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价标准,不倨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B. 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C. 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群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

25、、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极广。D. 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1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也是优礼有加,“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B. 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言兴邦”。C. 中国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26、饱含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D. 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吃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的操守。B. 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较科学合理的建议。C. 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以

27、儒家文化为主体,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D. 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答案】14. B 15. B 16. D【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一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简述与评价”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概述了“士”这类特殊

28、群体的特点,但第二句话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精神食粮”“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要求,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项,“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中“无势”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第四段只是说“中国的士人之气,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故士人虽有可敬可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

29、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们居于承上启下的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效应”,文中并没有直接说“无势”,而且“无势”的说法也与“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矛盾。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

30、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错误,从最后一段“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D。【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

31、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名人传记(15分)读张爱玲贾平凹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

32、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班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的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招听,

33、是会说是非的女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得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从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

34、显的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又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与许多人来谈张的作品,都感觉离我们很远,这不指所描叙的内容,而是那种才气如云,以为她是很古的人,当知道张现在还

35、活着,还和我们同在一个时候,这多少让我们感到形秽和丧气。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思量,怎不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17.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诡谲( ) 形秽( )18. 第一段中说:“细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这两句中加线的词在文章中分别指什么? “戏台上的旦角”:_“崔莺莺”:_19. 第一段中“单是正经的角儿,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句中“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崔莺莺”分别是哪些作品中的人物?(写两个即可)20. 文章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作品有什么具体特

36、点?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每项不超过4个字)。(1)思想:_(2)文体:_ (3)语言:_21. 文章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22.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长处是: _ 短处是:_【答案】17. (1). ju (2). hu 18. (1). “戏台上的旦角”:指女人的散文 (2). “崔莺莺”:指的是张爱玲的散文 19. 翠翠边城 白素贞白蛇传 七仙女天仙配 崔莺莺西厢记 20. (1). (1)独特、奇特 (2). (2)文体不纯 (3). (3)风趣刻薄 21. “横挑鼻子竖挑眼”,“只听别人说着好了,

37、就来气”(答对一点即可) 22. (1). 长处是:“她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 (2). 短处是:“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根据课内所学和字形结构、字义等分析字音。如第一个词语“诡谲”应读gu ju,“形秽”的“秽”应读hu。【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和词语所在的语境,然后结合语境来理解具体的含义。从文中来看,设题词语所在的句子在第一段,文中说“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

38、细密密的碎布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第一处是把“女人的散文”比作“戏台上的旦角”,第二处结合“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张爱玲”“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可知,“崔莺莺”是指张爱玲的散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作品内容、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一段中单是正经的角儿,哪一个又能比得崔莺莺?,句中翠翠、白素贞、七仙女、崔莺莺分别是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然后借助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来回忆作品。如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主人公;白素贞是白蛇传中

39、的主人公;七仙女是天仙配 中的主人公;崔莺莺是西厢记中主人公。【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文章第一段中作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作品有什么具体特点?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然后到第一段中圈出能体现张爱玲散文特点的句子,再从“思想”“文体”“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如“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的一连串地漂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难以揣度”展现出张爱玲散文思想的独特性;如“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

40、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如杂说”,这是说张爱玲散文在文体上的特点,即“文体不纯”“类如杂说”;如“张是一个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展现出其散文语言的风趣刻薄。【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问的是“文章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然后先理解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的意思,再到文中找出与之意思相同的句子。“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是比喻同行之间往往会互相嫉妒;文章第三段说“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浸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

41、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这是说时下稍耍些文的人看别人作品的态度,不是学习别人来启迪自己,而是因为嫉妒去挑别人的刺,由此可知,“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应与“横挑鼻子竖挑眼”,“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意思相同。【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然后理解“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的意思,结合题干中“张爱玲小说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可知,这“天才的长处

42、”应是指张爱玲小说的长处,“短处”是指张爱玲小说的短处。从第二段开头“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可知,本题的设题区域应在第二段,接着找写张爱玲小说长处的句子,如“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再找写其不足的句子,如“她明显的有曹霑的才情,又有现今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三)散文佚事(16分)一个寂寞的黄梅人读过那么多中外作家的经典作品,后来读到汪曾祺老先生的谈风格,汪氏直言其风格受到废名的影响。汪曾祺先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以前只是感觉到汪曾祺先生作品深受南朝世说新语的影响,现在突然出来废名这么个人来,我先是吃

43、惊和好奇,接着便是满怀惭愧。原来废名是上个世纪初叶中国文坛的旷世怪才,京派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我从书城买回一本废名的作品,才发现废名竟是我的湖北同乡,是黄梅人。读过废名的短篇小说柚子、半年、枣、桃园、竹林的故事、菱荡、阿妹,感觉文本确是怪怪的 ,其作品写的几乎都是乡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趣事,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和汪曾祺的小说一样,废名的小说写得都像散文;与汪氏不同的是,废名的散文又写得像小说。读到汪氏的受戒、詹大胖子中的汉语文字,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母语的缱绻之爱,感觉语言被净化了,字里行间诗象疏朗清逸。

44、废名的字句带给我们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莫名的情愫。当我们奔波在现当代作家的文本之中,深感审美疲劳的时候,读到废名的一段段文字,犹如一个孕妇吃到了心仪的酸李,那种愉悦感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废名写他熟虑的生活,写生活的欢乐和辛苦、寂寞和沉郁,在这些人物的生活场景里,他灌满自然而然的诗绪。柚子里的柚子、桃园里的王老大和阿毛、半年中的新婚妻子芹等人物,个个写得形象鲜明, ,没有一丝粉饰。文中的人物哀乐,一草一萼,天然妥帖,真似走进了意蕴其中、韵流弦外之妙境。这种“天然”既不同于我们感受到的日常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碎片,也别于陶潜笔下的世外桃源。他文中的世界是从他心中自然流淌出的别有洞天的秘密,菱荡中的人物

45、与天籁之间简直到了相呼应的境地,整个篇章就似天青色的树叶一样纯静天然。我们阅读经验中的故事逻辑在废名的小说中是缺席的,所以,我们读完他的一篇小说,视野的尽头都没有“故事”的影子。无怪乎当时的评论文章说他的小说:“读者从本书所得的印象,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很少觉得是在讲故事。”读他的桥时,读者还可以走进作品里,而读到莫须有先生传时,就明显感到文字的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是那么的 ,生涩得难于前行,耐着性子读完一段,有些不知所云了。如此看来,废名确实是寂寞的,他的文本究竟想说什么或者欲把他的读者引入到哪里去呢?我虽然困惑,但那奇特的字句之间生长的意境却是久久难忘。我因着阅读

46、的惰性,逼近他的文本已感到太困难了,他的“ ”(鲁迅评语)难道真像是一座“孤绝的海岛”?停留在合肥,一种想去看看废名的愿望疯狂地催促着我。驱车几百公里,终于来到湖北黄梅他的孤独的坟墓前,没有绿荫匝地的诗意,没有喈喈的鸟叫,也没有晚风悠扬的浅吟或低怨,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就像走进“林茂无鸟声”的虚空里,有的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的闲静和伤感。你生前寂寞,死后也寂寞,但我们还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你的生命之水在汩汩地流淌。你为了学术上的分歧和朋友熊十力论争得扭打在一处,第二天,又和熊十力坐在昨天扭打的老地方继续辩论;你在北大跟你的学生上课,直指鲁迅作品之间的优劣这些可贵的学风令现代人汗颜。你在上个世纪40年代

47、开始潜心儒释道研究,你的小说里充满着静寂的意境,这种特殊的小说美学特征是你留给后人的一座富矿。你把冯文炳这个真名废了,废了名字就叫“废名”,你的名字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你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将是我们永远崇敬的。你留下来的文字是鲜活的汉文化元素,是留给岁月的珍贵遗言。在历史的无限的河流里,你永远也不会寂寞的。23. 在选文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写四字格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影自怜 栩栩如生 不同寻常 隐晦深奥B. 不同寻常 顾影自怜 栩栩如生 隐晦深奥C. 不同寻常 栩栩如生 隐晦深奥 顾影自怜D. 顾影自怜 不同寻常 隐晦深奥 栩栩如生24.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

48、是 ( )( )A. 本文从废名的文学创作、生活习惯、个性爱好等方面入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作家的形象,给人生动亲切、如在眼前的感觉。B. 废名的小说写得像散文,不注重故事性,没有鲜明的主旨和深刻的思想。有评论文章说,读他的小说“有时像读一首诗,有时像看一幅画”。C. 废名是上个世纪初中国文坛的旷世怪才,他的“怪”表现在小说的取材、写法、语言等不同于他人,他的小说有自己独到的视角。D. 因为废名的小说的文字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隐晦深奥,所以,读者很难走进他的作品中去。E. 作者以废名的作品为切入点,来解读其艺术创作的特点,触摸并刻画其独立的人格,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不同

49、寻常的个性作家。25. 本文主要写是废名,而作者却在前两段用较多笔墨写汪曾祺,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26. 废名的创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27. 文章的标题是“一个寂寞的黄梅人”,而文章最后却说“你永远也不会寂寞”,这样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答案】23. C 24. CE 25. 汪曾祺是大家熟悉的作家,文章第一段写汪曾祺是为了引出废名。第二段写汪曾祺,使之与废名做比较,突出废名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26. 题材上:关注乡下的小人物的趣事。写法上:小说写的像散文,散文又写的像小说。风格上:灌满自然而然的诗意,纯净天然。语言、内容上:字句奇特,一直佶屈聱牙,隐晦深奥

50、。 27. 不矛盾。说废名“寂寞”,是因为废名的创作从内容到思想都具有独特的个性,人格上也具有独特的个性,废名的创作在其生前理解者甚少,其死后墓地也寂静荒凉;说废名“不会寂寞”是因为废名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废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将会永远得到人们的尊敬。【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不同寻常”,不同于平常的事物;“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

51、,就像活的一样;“隐晦深奥”,“隐晦”指说的话、写的文章所表示的意思曲折不明显,“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第一处,结合“读过废名的短篇小说感觉文本确是怪怪的”“其作品写的几乎都是乡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趣事,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可知,这是说废名的作品与通常小说的不同,应使用“不同寻常”;第二处,结合“个个写得形象鲜明”可知,此处是形容废名作品中形象的生动逼真,应使用“栩栩如生”;第三处,结合“就明显感到文字的佶屈聱牙,生涩得难于前行,耐着性子读完一段,有些不知所云了”可知,此处是形容废名作品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的高深,难以理解,应使用“隐晦深奥”;第四处,前面

52、说废名的作品隐晦深奥,“逼近他的文本已感到太困难”,后面说“难道真像是一座孤绝的海岛”,由此可知,此处应强调废名的自我欣赏,应使用“顾影自怜”。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本文从废名的文学创作、生活习惯、个性爱好等方面入手”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没有涉及废名的生活习惯、爱好等方面的问题;B项,“废名的小

53、说没有鲜明的主旨和深刻的思想”错误,原文说的是废名的小说“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并不是没有“鲜明的主旨和深刻的思想”,选项忽略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一限制词;D项,“因为废名的小说的文字佶屈聱牙,表现形式和文中人物的思想隐晦深奥”错误,根据文章第四段可知,废名的小说并不都是这样的,如文中说“读他的桥时,读者还可以走进作品里”。故选CE。【2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本材料安排的意图。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文主要写的是废名,而作者却在前两段用较多笔墨写汪曾祺,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然后分析概括前两段所写的汪曾祺的内容,再分析这一内容与下文所

54、写废名之间的关系。从文中来看,写的是废名,却在前两段用较多笔墨写汪曾祺,这样写的目的首先是大家对汪曾祺比较熟悉,而汪曾祺是受废名影响的作家,第一段写汪曾祺可以引出废名;第二段写汪曾祺,原文说“和汪曾祺的小说一样,废名的小说写得都像散文;与汪氏不同的是,废名的散文又写得像小说”,这样就有了比较或衬托,突出了废名的创作风格和特点。【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筛选的依据,如本题问的是“废名的创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然后到文中圈出介绍废名作品特点的句子,最后分点进行概括。废名创作上的特点要结合文章内容分层回答,从所选题材、写作

55、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概括,然后注意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注意先概括,后分析,结合原文是本题拿高分的不二法门。从原文二三四段可以很容易概括出来,如第二段“其作品写的几乎都是乡下的小人物的生活趣事,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小说的鲜明主旨和思想深度”是说题材上的特点,如“和汪曾祺的小说一样,废名的小说写得都像散文;与汪氏不同的是,废名的散文又写得像小说”是说写法上的特点,如“废名的字句带给我们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莫名的情愫”是说语言上的特点;第三段“他灌满自然而然的诗绪”“文中的人物哀乐,一草一萼,天然妥帖,真似走进了意蕴其中、韵流弦外之妙境”“这种天然既不同于我们感受到的日常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碎片,也别于陶潜

56、笔下的世外桃源。他文中的世界是从他心中自然流淌出的别有洞天的秘密,菱荡中的人物与天籁之间简直到了相呼应的境地,整个篇章就似天青色的树叶一样纯静天然”,这是说其作品的风格上;如第四段“文字的佶屈聱牙”“生涩得难于前行”是说其作品语言上的特点。【27题详解】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言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的标题是一个寂寞的黄梅人,而文章最后却说你永远也不会寂寞,这样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然后分别理解标题和文中“寂寞”“不会寂寞”所指的内容,这样就能知道不矛盾的原因。答题的时候,首先表明观点:不矛盾。然后解释文章的标题“一个寂寞的黄梅人”,从文中来看,主要从废

57、名创作的内容思想、人格上和当时人对他的评价以及死后的寂静荒凉概括;而文章最后却说“你永远也不会寂寞”,这是因为废名的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废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将会得到人们永远的尊敬。从最后三段可以明显看出来。考生按照这种方式答题就可以了。四、写作(50分)28.从下列两个材料中选择一个进行写作。材料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美国的生活杂志把“大学”视为近一千年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创造了一个延续整个世界文明的场所,也培养了大量全面了解这个世界的智者”。曾有人说,18世纪的大学,是重温苏格拉底的智慧与但丁的风采的地方,是一个培养知识渊博、性格完美的绅士的地方;19世纪的大学

58、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一个聚集了热情的年轻人,对世界进行讨论的地方;20世纪的大学,是人们批判地继承一些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观念的地方那么,对今天我们这些离大学之门仅一步之遥的高三学子而言,“大学”又意味着什么?“大学”又能给予我们什么?一个娱人娱己的游乐场?一份体面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一张寄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单?还是请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谈谈你的思考认识,题目自拟。材料二: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

59、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

60、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人生中能保持最真实的追求。他没有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同流合污,而是发出了“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感慨;他没有在污浊的官场中“随其流而扬其波,哺其糟而啜其醴”,宁愿投身汨罗,也不愿污其追求。他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人生的追求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婀娜多姿的杨柳向往多姿多彩的春天,鸟儿向往蓝天白云一样,应永远记住自

61、己最真实的身份,认清自我价值,而不可以超越这个极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如材料中的鹰,可以凭着尖利的双爪和带勾的嘴,加之凶悍猛烈的冲击力去捕捉羊;而乌鸦鸦没有鹰尖利的双爪,没有鹰带勾的嘴,更没有鹰凶悍猛烈的冲击力,却想要像鹰一样,最后自然落得个被牧羊人捉住的下场。这说明,在追求中一定要认清自我价值。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无穷的财富和智慧。他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忘却自我的价值。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与豪放,是他内心品质的真正写照。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静与闲适淡远,带给我们无穷的享受。他们在自己的追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没有在失意中迷失自我。

62、找到适合自己的价值取向,才能更好地体味人生的情趣,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不应该忘却自己的真实身份。我们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当中感受雄浑壮志。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是一种智慧,一种人生的选择。人们都说,人生的追求不应该是一样的,要不然,每个人都会失去自我,失去人生本应有的丰富多彩。人生的漫漫征程需要我们用奋斗去闯荡,在人生的追求当中,清醒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才能在人生旅途创造生命的辉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

63、,提供了两个作文材料,要求考生从中选取一个进行作文。第一则材料属于现象类材料,第二则材料是寓言类材料。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分析立意并进行作文。【审题】如选择第二则材料,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首先概括寓言的内容,即乌鸦学老鹰捕羊,被牧羊人捉获;然后分析人物对此的态度,明确情感的倾向,如牧羊人“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情感倾向是批评、否定,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缺乏自知,不自量力,盲目模仿,做事没有脚踏实地,因此可以围绕“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效仿他人,亦步亦趋”“缺乏自知,盲目模仿,只能使自己陷于困境”;如牧羊人的孩子“它也很可爱啊”,情感倾向是欣赏、肯定,孩子感动于乌鸦如

64、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其勇敢和挑战困难的心值得肯定,可以围绕“做人要勇敢”“要善于尝试”“不甘落后”“为了锻炼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等角度考虑立意。还可以综合大人、小孩的看法来立意: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观点是不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文体选择来看,这则材料即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小说或童话借以讽刺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的人。如果写成小说或童话的话,文体上可以创新。也可以构思成书信的形式向朋友或老师或父母或其他人,介绍生活中的你或其他人在东施效颦后的后悔心理,希望别人不要

65、步你的后尘。但考场上切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如选择第二则材料,可以谈自己对“大学”的认识,分析“大学”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如可以谈大学可以增长知识,促进成长;可以谈大学是创造现代科学、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地方,是聚集热情向上的年轻人的地方。从文体来看,因材料要求“谈谈你的思考认识”,可见应写成议论文。材料二参考立意:(1)从寓意角度考虑: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乌鸦盲目模仿老鹰,最后只能落得失败的后果。从主旨角度,可以提炼出:盲目学习他人,丧失自我。(2)从乌鸦角度考虑:乌鸦看到老鹰抓山羊的矫健身姿,便去尝试学习老鹰,有这事可以提炼出:要敢于挑战自我;要敢于尝试;要敢于创新。(3)从关

66、键句的角度考虑:材料中的关键句子有“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牧羊人的话是对乌鸦盲目模仿的否定,而小孩的话是对乌鸦敢于创新的肯定,可以提炼出对比型的话题:盲目模仿与敢于创新;模仿与创新。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然后从胡杨的追求引出观点认清自我的价值。正文部分由“人生亦如此”转入对人生追求的分析,先以屈原为例进行论证,指出屈原“在人生的追求中,从不忘自我的真正价值,在现实的考验面前,他留给我们的是流芳百世的美名”,接着概述材料,从反面说明不认清自己的价值盲目追求的结果,最后又以李白为例进行

67、论证。结尾部分收束全篇,呼应标题。素材:1.人必须有自知之明,如果这无助于发现真理,它至少也是一项生活准则,没有比其更重要的了。帕斯卡尔2.我在日常生活中严守着一个美好的准则:贵在自知之明。我是素以此来鞭策自己的。安格尔3.有自知之明的人常常转动心中的明镜鉴照自己。塞巴特勒4.如果人不知道他自己,如何竟会知道他的功能和力量?也许我们对自身并非没有某些真正的认识,但这些认识是偶然的。蒙田5.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论从任何角度来说,就是自己彻底了解自己。蒙田6.即使我们坐在世界最高的宝座上,我们也还不过是我们自己而已。蒙田7.认识自己的无知足通往智慧殿堂的门槛。查斯珀吉翁8.人应该了解自己,而了

68、解自己也是世界上最难的课题。 塞万提斯9.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10.第一个吃螃蟹的,第一个吃蜘蛛的,第一个吃西红柿的等等,人类也正是在敢于尝试敢于挑战中前进的。11.明代有一个叫万户的人,渴望像鸟一样自由飞上天空,就身绑鹰翅,脚点火药桶,从山上飞,结果摔死了,这一行为愚蠢,但精神可贵。人,不怕梦太多,就怕不敢做。万户成为嫦娥奔月一样的最早的男性飞行员,后来人们把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命名为万户山,以此来纪念人类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者。12.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他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

69、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13.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会成为别人的笑柄,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不得不说,他与那逗人的容貌有一定的功劳。 14.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