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312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钦工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儒家讲教化,着眼于培养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谓“成人”。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子路请教老师怎样才是成人。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他先是提出了一个高标准,像臧武仲

2、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讲廉洁,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人文修养,就可以算得一个成人。面对世风日下的状况,孔子又感叹地说,如今的成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可得之利时首先考虑它是否符合道义、自己该不该得,遇到危险勇于承担责任,做出牺牲,经过长久的穷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体现了他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反思和觉醒。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认为,要成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只有文与质两者兼备,配合恰当与协调,才能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而

3、人文的修养离不开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教”就是教导,“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民有质朴,不教不成。”(白虎通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礼记中庸)所谓“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觉,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颜渊请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说:“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孔子家语颜回)所谓“成人之行”,就是一个成人应当

4、具备的德行。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摘编自孔子论教化之内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观点,政治是一个综合体,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另一方面又必须承载“道义”的精神内涵,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的是无法维持的。荀子说:“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

5、,天下之利执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道”作为一个抽象观念,“得道”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说,以“道义”精神教化民众。荀子在王制开篇讨论“为政”问题时指出:“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依这里的说法,为政之要务有多端,而“诛恶”“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

6、,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对于“礼”的重视自不待言,“隆礼重法”基本已成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称。“礼法”并称是荀子论“政”“教”的一个重要特点,“法”代表了“礼”的规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礼”则代表了“法”精神化、内涵化的道义面向。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摘编自篇的教化论特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讲教

7、化,着眼于“成人”;荀子论教化,则强调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B. 儒家所谓“成人”,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C. 荀子认为政治表现为权力的聚合体,又须承载“道义”,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D. 孔子认为一个在社会上立得住的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标准,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标准了。B. “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实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在当今仍值得借鉴。C. 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

8、人不会变坏了。D. 荀子认为“礼仪”很重要,人无论贵贱,都要“属于礼仪”,这一思想具有进步意义。3.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的一项是( )A. 荀子劝学鼓励人们学习B. 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考霸”C. 孔子哂(笑)子路(仲由)D. 韩愈写师说表扬李氏子蟠4. 简要分析材料二第3自然段的行文思路。5. 实施教化的途径有哪些?请根据两则材料做简要概括。【答案】1. A 2. C 3. B 4. (1)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2)接着诠释了“礼仪”的内涵;(3)再通过引证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4)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 5. (1)在“

9、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2)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3)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全的人格。(4)“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不仅是指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逻辑关系错误,原文是说“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龄特征上发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的人格养成”,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是递进关系。C.“因此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单纯的权力系统若失去内在道义的内涵与目

10、的是无法维持的”,“单系的权力系统是不存在的”曲解了文意。D.“与生俱来的禀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化得来的人文修养”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仅有与生俱来的质朴本真的禀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人文的修养”。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只要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就能保证此人不会变坏了”,前后逻辑不成立,此条件不成立。对一个人实行了“教化”,此人未必不会变坏了。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观点的能力。A、C、D三项侧重于“成人”教育。B.“当代虎爸培养孩子成为考霸”不符合孔子“教化”观念,侧重于“应试”教育。故选B。【4题详解】本

11、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第一句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枢纽环节是礼义”的观点;接着“礼义亦是一个综合性的说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设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导性的制度化设计,同时又强调这一指导性设计中内含着的道义精神”,诠释了“礼仪”的内涵;再通过引证“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论述了荀子对礼的高度重视;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结论,“二者的并称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强调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观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内容要点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

12、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即在“上”者(老师、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下,使“下”者内在的人格精神发生变化。“脱离纯粹的人的自然状态,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承担起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即通过个人的自觉,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段话与孔子回答子路问成人的话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仁义礼乐教化在人的人格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仁是人内在的品德和思想境界,礼是人外在的行为准则。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内心发生变化,达到仁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礼即社会规范的高度认同和自觉遵守”,即通过礼乐教化来塑造健

13、全的人格。“也就是说,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的途径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这一工具性存在最终亦是要被扬弃的,从而达到不待政而化的状态”,即“为政”本身作为对民众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

14、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的第一位师父鲁迅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这和给孩子取名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还有一个避鬼的法子,是拜和尚为师,也就是舍给寺院了的意思,然而并不放在寺院里。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使领到长庆帝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

15、了,我由此得到一个法名叫作“长庚”,还有一件百家衣,还有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是可以避邪的。现在法名还在,那两件法宝却早已失去了。前几年回北平去,母亲还给了我婴儿时代的银筛,是那时的唯一的记念。仔细一看,原来那筛子圆径不过寸余,中央一个太极图,上面一本书,下面一卷画,左右缀着极小的尺、剪刀、算盘、天平之类。我于是恍然大悟,中国的邪鬼,是怕斩钉截铁,不能含糊的东西的。去年曾经去问上海的银楼,终于买了两面来,和我的几乎一式一样,不过缀着的小东西有些增减。奇怪得很,半世纪有余了,邪鬼还是这样的性情,避邪还是这样的法宝。我又记起了半世纪以前的最初的先生,无论

16、谁,都称他为“龙师父”,瘦长的身子,瘦长的脸,高颧细眼,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呢,穿起袈裟来做大和尚,或者戴上毗卢帽放焰口,“无祀孤魂,来受甘露味”的时候,是庄严透顶的,平常可也不念经,因为是住持,只管着寺里的琐屑事,其实自然是由我看起来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发的俗人。因此我又有一位师母,就是他的老婆。论理,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我是徒弟,他是师,决不能抗议,而在那时,也决不想到抗议,不过觉得似乎有点古怪。但我是

17、很爱我的师母的,在我的记忆上,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大约有四十岁了,是一位胖胖的师母,穿着玄色纱衫裤,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纳凉,她的孩子们就来和我玩耍。有时还有水果和点心吃,自然,这也是我所以爱她的一个大原因;用高洁的陈源教授的话来说,便是所谓“有奶便是娘”。在人格上是很不足道的。不过我的师母在恋爱故事上,却有些不平常。“恋爱”,这是现在的术语,那时我们这偏僻之区只叫作“相好”。诗经云“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起源是算得很古,离文武周公的时候不怎么久就有了的,然而后来好像并不算十分冠冕堂皇的好话。这且不管它罢。总之,听说龙师父年青时,是一个很漂亮而能干的和尚,交际很广,认识各种人。有一天,乡下做社戏了

18、,他和戏子相识,便上台替他们去敲锣,精光的头皮,簇新的海青,真是风头十足。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于是战争开幕,甘蔗梢头雨点似的飞上来,有些勇士,还有进攻之势,“彼众我寡”,他只好退走,一面退,一面一定追,逼得他又只好慌张地躲进一家人家里去。而这人家,又只有一位年青的寡妇。以后的故事,我也不甚了然了,总而言之,她后来就是我的师母。自从宇宙风出世以来,一向没有拜读的机缘,近几天才看见了“春季特大号”。其中有一篇铢堂先生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使我觉得很有趣,他以为中国人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理想是不能不算崇高的”“然而在人群的组

19、织上实在要不得。抑强扶弱,便是永远不愿意有强。崇拜失败英雄,便是不承认成功的英雄”。“近人有一句流行话,说中国民族富于同化力,所以辽金元清都并不曾征服中国。其实无非是一种惰性,对于新制度不容易接收罢了。”我们怎样来改悔这“惰性”呢,现在姑且不谈,而且正在替我们想法的人们也多得很。我只要说那位寡妇之所以变了我的师母,其弊病也就在“不以成败论英雄”。乡下没有活的岳飞或文天祥,所以一个漂亮的和尚在如雨而下的甘蔗梢头中,从戏台逃下,也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失败的英雄。她不免发现了祖传的“惰性”,崇拜起来,对于追兵,也像我们的祖先对于辽金元清的大军似的,“不承认成功的英雄”了。在历史上,这结果正如铢堂先生所

20、说:“乃是中国的社会不树威是难得帖服的”,但那时的乡下人,却好像并没有“权威”,走散了,自然,也许是他们料不到躲在家里。(有删改)注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我国内忧外患,反动政府压榨劳苦大众,广大国土正一片片地沦为侵略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陈源,因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与鲁迅结怨,陈源与鲁迅针锋相对,相互笔战。1922年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拥蒋反共。铢堂,为侵略者和反动政府鼓吹,出卖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帮闲文人。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父给我的两件法宝早已失去了,为了辟邪,我去年在上

21、海的银楼买了两件和那两件几乎一样的法宝。B. 师父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他自己也不念经,我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剃光了头的俗人。C. “我是很爱我的师母的”,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去她家时她有时会拿水果和点心来给我吃。D. 文章引用诗经里的“式相好矣,毋相尤矣”这句话,点出了“相好”一词的起源是比较早的。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写避鬼的方法,没有写到我的师父,但引出了第二种避鬼的方法拜和尚为师,为后文写我的师父做了铺垫。B. 鲁迅善用反语,文中“高洁的陈源教授”,与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一样,都是反语。C.

22、 有一天,乡下做社戏,我的师父和戏子相识,跑上戏台帮着敲锣,受到乡下人的围攻,反映了这些人的思想很顽固。D. 文章用抒情的笔调,通过师父的外貌、语言、性情以及同师母的浪漫史等来叙述我师父的故事,人物形象有血有肉。8. 文章中的“龙师父”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9. 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一段与“我的师父”关系不大,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 A 7. D 8. 为人和气。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叛逆、大胆追求幸福生活。名为和尚却不理佛门法规。 9. 答案示例不能删去。文章最后一段进一步交代了寡妇变成了我师母的原因,刻画了师母反抗封建世俗思想的形象。文章最后

23、一段由师母“不以成败论英雄”生发了关于铢堂的议论,揭露其为侵略者张目的反动本质,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为了辟邪”分析错误,从语境可以看出,我长大后是并不相信这些的,我再次买这些东西只是一种纪念;“买了两件儿和那两件儿几乎一样的法宝”分析错误,那两件是,一件“百家衣”和一件儿称为牛绳的东西,而我在上海买的是两面筛子。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项,“通过师父的外貌、语言、性情”分析错误,文中没有写师傅的语言。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原文“和尚是不应该留须的

24、,他却有两绺下垂的小胡子”“和尚是不应该有老婆的,然而他有”可知,他很叛逆,大胆追求幸福生活;依据原文“对人很和气,对我也很和气,不教我念一句经,也不教我一点佛门规矩”可知,为人和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本重要情节作用能力。不能删。原因有二: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依据原文最后一段中“抑强扶弱,便是永远不愿意有强。崇拜失败英雄,便是不承认成功的英雄”“我只要说那位寡妇之所以变了我的师母,其弊病也就在不以成败论英雄”可知,交代了“寡妇”成为“师母”的原因,使道理分析很透辟,同时也从侧面刻画了师母反抗封建世俗思想的形象;其次在主题思想上,在文尾插入一段对于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批判,针对铢堂污蔑中国人“

25、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承认“成功的英雄”,是“堕性”的表现,揭露其为古今侵略者、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张目的反动本质。根据文章注解可知,铢堂的文章就发表在是年3月出版的宇宙风上,鲁迅“近几天”刚一见到,就给予严正驳斥,也表现出鲁迅杂文写作的一贯特色 “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或抗争”。这段议论文字经过作者的精心结构,成为这篇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非但不觉冗赘,反而使一篇整体风格偏于平和冲淡的作品,平添了许多战斗的色彩。所以不能删。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

26、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就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

27、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

28、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鸣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比:为,替。梃:棍棒。穿窬(y):穿墙(偷盗)。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 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1. 下列

29、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从连衡,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秦国联合一些诸侯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的谋略,称为“连衡”。从,同“纵”;衡,同“横”。B. 万乘,万辆兵车。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C. 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D. 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义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30、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B. 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C. 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点明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 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的,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3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译文:(2)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译文:14. 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2)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 14. 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

32、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认为他的主张有成效,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不能用”的主语是宣王,“适梁”的主语是孟子,因此在“不能用”后断开,据此排除AC;“不果所言”中的“果”作动词,意思是“认为有成效”,故“所言”作“果”的宾语,在其后断开;人名前后一般停顿,虚词“则”前一般停顿。据此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C.“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错误,“孝”是孝顺父母,“梯”是敬爱兄长。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C.“直接点明了梁惠王”错误,文中并未直接点明,而是从施行仁政就会让百姓主动归顺,不必引

33、起战争的角度来委婉告知。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苟”,如果;“后”“先”,意动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餍”,满足。(2)“充”,怀着;“无欲”,没有私欲:“胜”,完、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从“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棒”中得出国家方面的原因,即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从“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参考译文:甲孟柯,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

34、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认为他的主张有成效,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他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子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也将有使我国得到利益的

35、手段吗?”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国得到利益?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得到利益?士人和平民说:怎样使我自身得到利益?上层下层互相从对方那里谋取财利,(而不考虑仁义,)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卿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国家有一万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千或者国家有一千而大臣拥有其中的一百,这不能说不多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杀掉国君而全部夺取他的财利就不会感到满足。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大王

36、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谈利呢?”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大儿子也死在那里;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道:“方圆百里的小国便可以称王了。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少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棒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

37、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和儿女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大王您别再怀疑了!”丙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的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啊,这正是他之所以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只看这一点也就够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

38、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敕赐百官樱桃王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注朱樱: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上阑:汉官观名,在上林苑中。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交代了朝廷赏赐群臣的地点,巧妙点题:第二句着重描写了樱桃色泽,深红可人。B. 颔联首句用“才是”一词突出“春荐”这一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可见敬礼有加。C. 尾联写朝廷让大官周到地准备了蔗浆,以防饱食樱桃产生内热,恩泽隆盛,感人至深。D. 王维这首诗堪称“诗史”,生动地记录了唐代赐臣樱桃习俗

39、,以小见大盛赞承平盛事。16. 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不同寻常,诗人做了哪些渲染?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5. A 16. 樱桃的产地:御赐樱桃出身不凡,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产自皇家上林苑。樱桃的用途:御赐樱桃是宗庙祭品,而不是鸟儿啄破的残果,极不寻常。盛放樱桃的器皿:御赐樱桃装在缠绕着青丝的篮子里、红色的玉盘里,更显珍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第二句着重写御赐樱桃的出处,而不是突出其深红色泽。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主要记述了唐玄宗在天宝十一年赐百官樱桃一事,为了突出御赐樱桃的不同寻常,作者做了多

40、方面的描绘和渲染。由“紫禁朱樱出上阑”可知,这一句写御赐樱桃的产地。上阑,汉宫观名,在上林苑中。可见其出身不凡。由“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可知,这一句是说御赐樱桃是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的宗庙祭品,敬礼有加,突出其用途不同寻常。由“青丝笼”“赤玉盘”可知,盛放御赐樱桃的篮子和盘子都是精致而珍贵的,可见其珍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2)大学之道中,用“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

41、3)老子四章中“_,_”两句说明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就是寿。【答案】 .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物有本末 . 事有终始 . 不失其所者久 . 死而不亡者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焉”“贤”“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翻开定格在历史画卷中的红色家书,李大钊在狱中向敌人宣布“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江诗咏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告白“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谢士炎就义前挥笔写就“多少头颅多少血,续

42、成民主自由诗”;刘绍南牺牲前慷慨壮歌“刀放头上不胆寒”革命先烈的话语虽 却感人至深,只言片语却 ,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 信念和价值立场。品读红色家书,仿佛时光回溯,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杀身成仁,恨不饮尽倭奴血;失志为民,何能老去革命心。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封封红色家书,印记着红色史迹,植根着红色基因,虽经岁月流逝,依然 ,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平淡无奇 言简意赅 坚定 历久弥新B. 平淡无奇 微言大义 坚实 古老

43、厚重C. 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坚实 古老厚重D. 朴实无华 微言大义 坚定 历久弥新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B. 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C. 中国共产党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D. 中国共产党通过艰苦卓绝革命斗争,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4、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D 19. B 20. 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生动地写出了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为国杀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突出的、出色的地方。朴实无华:质补实在而不浮华。语境强调革命先烈的话语很朴实,很实在,故选“朴实无华”。第二处,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语境强调革命先烈的话语虽少,但是道理却很深刻,故选“微言大义”。第三处,坚定:(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使

45、坚定。坚实:坚固结实,健壮。语境强调信念稳定,不动摇,故选“坚定”。第四处,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古老厚重:一般用于形容深厚的文化底蕴。语境是说红色家书历经岁月,依然有其价值,故选“历久弥新”。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中,“凝聚精神”动宾不搭配,应改为“凝聚力量”;二是语序不当,“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精神”语序不当,先说“信念”,再说“精神”,最后是“革命斗争”手段,应改为“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之磅礴力

46、量,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运用对偶修辞,“杀身成仁”对“失志为民”,是主谓短语;“倭奴血”对“革命心”,是偏正短语。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杀身成仁”“饮尽倭奴血”写出革命者为国杀敌、奋战牺牲的精神;“矢志为民”“革命心”写出革命者永远保持一颗为民之心,革命精神永不消近的品格。(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脑机接口,是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脑机接口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人脑的优势,绕过人体自身器官, 。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最低限度损伤大脑和

47、最大限度利用大脑之间达到平衡。 ?近的说,它能直接修复运动感知功能,帮助高位截瘫、渐冻人、失明病人恢复独立生活和交流能力,回归社会; ,可发展其成为超越智能手机的脑机接口智能终端,未来的人们得以通过意识操控周围的设备,并赋予超越常人的耐力、速度、精度和效率。脑机接口作为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并非无懈可击的中介,( )。此外,脑机接口技术的最终出口必将是应用在人身上,而脑机接口要在人身上开展临床试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必须先过临床伦理,未来的风险也尚未可知。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也存在被对手接管甚至入侵的风险。B. 对手入侵其至接管风险也是存在的。C. 也存在被

48、对手入侵甚至接管的风险。D. 对手接管或者入侵的风险也是存在的。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不含标点)。【答案】21. C 22. (1)大脑直接与外界装备进行高效互动 (2)脑机接口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3)远的说【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结合上文“脑机接口作为人与客观世界之间并非无懈可击的中介”语句,确定主体对象为“脑机接口”,主语一致衔接最紧密,排除BD。再根据先“入侵”后“接管”的逻辑顺序排除A。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先看上

49、文“脑机接口,是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明确了脑机接口的职责或者作用,然后再结合“脑机接口的核心是充分发挥人脑的优势,绕过人体自身器官”确定空出应该是直接发生的“行为”,下文“其核心挑战在于”的“其”应该是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运转互动,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答案为:大脑直接与外界装备进行高效互动。第二空,首先注意横线后的标点为问号,此句应该是引出下文的设问,根据后面三方面的回答语句“近的说,它能直接修复运动感知功能,帮助高位截瘫、渐冻人、失明病人恢复独立生活和交流能力,回归社会此外”来确定答案信息:脑机接口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第三空,联系上下文,我们看到“近的说”,后面应该有一个相

50、对应的“远的说”,或者意思相近的表达。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网友在某社交平台发布了自己的心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句话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说,从外打破就会被人吃掉;从内打破就会发展、成长。有人说,人生也是这样,从外打破源于压力,从内打破源于动力。有人说,如果是个臭鸡蛋呢?从内怎么打破?从外打破也没用啊!有人说,就算是个好鸡蛋,母鸡不去孵,也于事无补啊!还有人说,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打破”才最关键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

51、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是关于鸡蛋从里还是从外打破而引发的关于人生的思考。“鸡蛋”比喻人(或集体、国家),那么“蛋壳”比喻的是成长需要突破的事物,如现状、家庭出身、缺陷、限制、固有观念、困扰、磨难、逆境等。“从外打破”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攻即破;或被动承受外界压力,不思反击,不堪重负以致破碎毁灭。“从内打破”则指主动出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突破;或完善自我,增强实力(抗压力),获得新生(成长)。网友的热议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鸡蛋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别人打破蛋壳之前,主动出击,自己打破蛋壳,脱离束缚,获得新的生命。二、自身要积极主动地成长、进步,要有不断求真求美的心,否则自己没有

52、突破的动力和想法。从内没有打破的动力,从外打破也没有任何意义。就正如现在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自身没有想要突破、追求进步的想法,无论家长学校怎么努力,都没有意义。还有网友用需要母鸡孵蛋来强调抓住机遇、借助外力的重要性。三、要善于借助外力,这个外力来自他人、环境,或者时代。四、强调“打破”的重要性,不管是借助外力还是自身努力,首先“突破”才是最重要的。综合以上的信息,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或者国家,想要得到发展,首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自我的障碍。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品性,再次要善于抓住机遇,借助外力。就正如高考作文题中关于“可为与有为”的辩证关系,恰逢“可为”大好时代,要积极主动“有为”。行为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对待“蛋壳”的正确态度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突破、自发自主突破。接下来分析其原因,从反面进行论述,限制阻碍成长,受困意味毁灭,“从外打破”贻害无穷,再论述正确做法:要敢于直面“蛋壳”的存在、积蓄力量、完善自我、抓住突破机遇。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立意:1.内外兼修,打破“蛋壳”。2.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3.自助者天助。4.主动出击,涅槃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