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六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一、选择题1.【2012日照调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解析】D 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体现。2.【2012石家庄质检】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
2、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解析】B 一届“人大”于1954年召开,排除A;C项说法错误;1956年提出该方针,排除D。B项正确。4.【2012石家庄质检】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
3、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上海五国机制”【解析】B 从关键词“亚非人民”可知这次会议是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中国派团参加。5.【2012合肥一模】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 B美国需要进而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美国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D美国推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解析】B 注意时间“1972
4、年6月”。四个月前,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如果美国在此时与中国针锋相对,势必影响与中关系。B项符合统一。6.【2012宁波八校联考】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A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解析】B 所谓“武戏”是有关战争的讨论。C、D很明显是“文戏”,排除。A项提
5、出过但未获通过。在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陷入僵局时,周恩来就此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B项符合题意。7.【2012青浦质检】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稍后的3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上,设计者将画面切割成五块尼克松与毛、周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顺次罗列其上。在设计者看来A. 尼克松的访华具有跨时代意义B. 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C. 中美是可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D. 中美终于打破坚冰实现建交夙愿【解析】A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在美国颇有影响力。将尼克松访
6、华设计为封面,说明设计者认识到了尼克松访华的重大时代意义。答案为A。8.【2012衡水质检】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解析】A 香港记者报道的是一个“(大)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A项符合题意。9.【2012衡水质检】2011年1月25日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7、金色大厅隆重上演的“中国新春音乐会”暨“中国达人世界巡演首场演出”全面“升级”,已被列为中奥建交40周年而在奥地利推出“中国年”活动的开幕式,从而拉开了中奥建交40周年系列庆祝交流活动的帷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音乐对奥地利音乐产生了巨大冲击 B国家间文化交流与政治发展相互促进C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中心 D当代音乐成为了政治活动的附属品【解析】B A、C、D三项说法都不正确。“音乐会”是文化交流,“中奥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主要是政治活动,二者同时进行,说明文化交流与政治发展是相互促进的。B项正确。10.【2012遂溪一模】“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
8、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解析】A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说明这是联合国内的活动,B、C、D都不符合这一要求。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否决了美国、日本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同时通过了亚非“反西方国家”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11.【2012衡水中学期末考】下图中圈出处我国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开始以大国身份走向国际舞台 B台湾当局非法占据联合国席位的局面结束C中日、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9、【解析】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纷纷与中国建交。B项符合题意。12.【2012石景山期末考】“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 B C D【解析】D 新中国建立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立,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社会
10、主义国家建交。不能体现材料反映的思想,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D。13.【2012中山期末考】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解析】C 1974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尚未提出,A项错误;国民党尚未有建立统一战线的意向,B项排除;共产党代表中国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国民党只代表台湾当局的利益,
11、D项排除。答案为C。15.【2012苏北四市联考】“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说这段话主要基于A越南战争结束 B中苏关系恶化 C美国实力下降 D中日正式建交【解析】B A项是1973年,D项是1972年,皆排除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中国东北,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B项符合题意。16.【2012衡阳六校联考】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
12、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解析】A “无知”、“好战”、“狡诈”、“危险”是美国普通百姓对中国的偏见,这种偏见来源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敌视性宣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美国人民逐渐了解了一个真正的中国,才有了真实的印象。答案为A。17.【2012衡阳六校联考】20
13、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A B C D【解析】B 美国与德国意识形态一致但反对德国“入常”说明不正确,联合国在成立之初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谋取利益的工具,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B 。18.【2012济宁期末考】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
14、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解析】A “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国体。国体通常由宪法确定,宪法由全国人大颁行,所以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人民政协是在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2012济宁期末考】“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新闻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代表对中国的
15、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解析】D 使美国“头痛”的是亚非会议而不是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亚非各国的普遍赞同,中国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这使与会观察国美国破坏会议、妄图继续干涉印度支那的阴谋破产。答案为D。20.【2012临川十中期末考】邓小平曾经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这个制度”指( )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解析】C 关键信息“解决民
16、族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新中国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21.【2012临川十中期末考】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B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而是采取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答案为B。22.【2012南通期末考】
17、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A蕴涵了“一国两制”的精髓 B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解析】A B项在1979年元旦,时间不符,排除;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是“一国两制”, C项排除;D项错在“直接”上。答案为A。 23. 【2012朝阳期末考】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 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18、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C 从表格中可知第三、四届人大工作任期期间几乎未召开会议,说明人民代表无法行使其权利,这一时期又主要在“文革”时期,是“左”倾错误发展最严重的时期。C项符合题意。24.【2012朝阳期末考】1972年2月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公报解读准确的有( )对当时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美国的约束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有助于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A B C D【解析】B 中美
19、建交是在1979年,错误;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错误。排除含、的选项,B项正确。25.【2012潍坊期末考】2011年10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解析】C 维和行动需要参与国派出一定数量的军队在联合国统一部署下进行,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没有派出维和部队,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C。26.【2012黄山质检】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均势概
20、念做了重新解释,提出现在是一个五极世界,其中的一极便是中国,它应该摆脱孤立局面。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致力于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解析】C A项正发生于现在,排除;B项发生在尼克松访华以后,排除;D项说法错误。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27.【2012海淀期末考】(20分)法制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自古至今,法律都起着保障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世纪后期,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变化发展了的社会经济条件,要求产生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上层建筑,极需有新的“私法”(即民法)
21、来调整层出不穷的民事法律关系。而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恰好是一种完整地体现简单商品生产的法,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等,都做了极为详尽的规定。因此,这种法律正好符合促进新兴资本主义形成和巩固的历史要求。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摘编自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1)依据材料分析罗马法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6分)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22、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2)简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上册)(3)结合中共八大
23、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8分)【解析】第(1)问多角度分析,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政治、经济、法律等。第(2)问“法治思想”依据材料概括, “时代背景”从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第(3)问,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改革开放前以“左”倾错误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史实来例证;改革开放后以民主法制走向健全与完善的史实来证明。【答案】(1)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提供了上层建筑(或“法律依据”);(2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或“近代经济”)发展;(2分)为资本主义的立法提供了范本。(2分)(2)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全面借鉴外国
24、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3分)近代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传入及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3分)(3)改革开放前,八大的法制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1分)“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2分)改革开放后,八大的法制思想得到贯彻。(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分)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28.【2012嘉定区调研】38、二十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变迁对于美国人乃至所有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好莱坞影片是他们了解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习俗的主要渠道。我们可以从好莱坞影片中看出美国的中
25、国形象在20世纪的变迁。材料一:(20世纪初叶)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华人的形象被格式化了。他要么是一个“黄种异教徒”要么是一个白人的忠实仆从 材料二:从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这一时期电影中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到30年代末,抽鸦片者、厨师、洗衣工之类的华人形象开始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神秘的侦探、贫穷但却高尚的农民之类的正面形象。材料三:进入60年代,早期关于中国及华人的反面形象又重返影坛,帮会争斗、白奴与贩毒再次主宰了华人题材的影片。材料四:70年代,美国电影对现时中国政治题材的表现越来越少,传统的中国与华人形象又走上银幕。70年代中期,影星布鲁斯李(即李小龙)所塑造的中国功夫形象风靡一时。材料均
26、出自张小琳西方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溯源问题:(10分)(1)四则材料涉及了不同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国内背景分别如何?(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指出影响上述中国形象变迁的主要历史因素有哪些?(至少两个不同视角)(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确定时代(时期)即可回答背景。第(2)问重在确定分析历史因素的视角,如国际关系、国家实力、文化差异等。【答案】(1)20世纪初:清末民初,政局动荡。30年代末40年代初:抗日战争时期。6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时期。70年代:文革后期,外交舞台的拓展。(4分)(2)国际关系因素:30年代末40年代初,二战时期,中美是盟友关系,
27、中国形象比较正面;60年代,冷战时期,中美分属不同阵营,中国形象走向反面;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政治丑化减少。国家实力因素:20世纪初,中国处于清末民初,长期遭到西方侵略,国内政局动荡;美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同时也是侵略中国的列强之一。故中国形象卑微低下。文化差异因素:中美宗教信仰、文化特色、政治制度、经济特色等都不同。(两个视角,其他合理亦可,6分)29.【2012吉林期末考】(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人类社会的历史逐渐汇合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人类的各个
28、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公元前8公元前4世纪,欧洲社会在政治领域里“自我运动”过程中诞生的文明成果。(2分)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给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很高的评价,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他们创立的“民主共和国和普选制同农奴制比较起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
29、发展观研究(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议会)为例,举出资产阶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3分)并指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怎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的?(2分)材料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以后,中国、印度等东方世界都接受资产阶级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影响,促进这些东方古国的缓慢进步。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文明的扩张途
30、径。并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文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6分) 材料四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这是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必要前提。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逐渐打破了地区、国家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整理(4)多样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又一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立了哪些
31、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3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公元前8公元前4世纪欧洲诞生的文明成果应指古希腊、罗马的文明。第(2)问,第一小问列举出英国实行的各种民主制度即可;第二小问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第(3)问,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扩张途径;回答“影响”时,政治上是资产阶级的探索,经济上是经济结构的变动。第(4)问列出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即可。【答案】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2分,各1分) 英国创立了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度、议会政党制等民主政体形式(3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成为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2分)殖民侵略、经济扩张和人员流动交往的增多(2分)政治:中国开始学习和传播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开始进行维新改革和建立共和国的尝试。(2分)经济:自然经济结构解体;出现机器生产(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2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