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3别了,“不列颠尼亚”【课内文本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
2、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
3、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
4、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1下列选项,属于新闻背景材料的是(D)A港督府的降旗仪式B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C五星红旗在添马舰营区升起D英国舰长爱德华贝尔彻带领士兵占领港岛【解析】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
5、联系。介绍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答案提供的选项只有D非目前发生的事情,应属于背景材料。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A记者在文章中对香港游离祖国的岁月和英国统治终结的时刻的表达采用了反复的方法,借此传达着一种信念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赢得最后胜利的还是中国。B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又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
6、殖民统治结束。C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统治香港的天数、米字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等等,显现出本文历史跨度大、容量大的特点,使读者在丰富的历史知识中体味到深厚的历史内涵。D新闻讲求客观、公正。本文在记叙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事件时,用平实的不含褒贬的语言进行报道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解析】“平实的不含褒贬的语言”错,本文既客观地再现了这一历史盛况,又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的欣喜之情。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选文第一节点明事件时间,在最后说“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在最后点出,起强调作用,鲜明地点出这一时刻的意义。B本文
7、在交代每一事件的时间上非常准确地点出具体时间。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强调具体时间,这一时刻是神圣的,具有非凡意义的。C“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表明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的结束,一切已成为历史,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D“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中,“不列颠尼亚”加引号,其作用是特定称谓,隐含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已结束。【解析】“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错,作者并无惋惜之情,而是自豪之情。4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是通过对哪几个特定场景的描述来真实地再现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的?请逐一简略列举。答:_示
8、例:以时间为线索。四个特定场景: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晚上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仪式;子夜时分,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7月1日0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_5文章题目采用倒装句有何含义?答:_示例:倒装手法,强调了谓语“别了”,宣告了英国对中国香港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并且是永远的结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_【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1)5月31日,记者从墨脱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6
9、月1日起,波墨公路实行交通_,进行全封闭施工。(2)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节日_,在中国成都SOS儿童村内,节日的气氛早已浓烈。每年这个时候,儿童村都会组织开展庆祝活动。(3)_的炊烟氤氲了一座村落,从那里走出的人,总会留下斩不断的思念。A管制邻近冉冉升起B管治临近袅袅升起C管制临近袅袅升起D管治邻近冉冉升起【解析】(1)“管治”指通过政权来控制、管理,强调政权的作用。“管制”指强制管理,强调强制力的作用。这里指的是强制力,应选“管制”。(2)“邻近”指地方靠近,指甲、乙两处在空间上相邻。“临近”指时间或地区靠近、接近。“邻近”有名词用法,而“临近”则没有名词用法。这里指时间上的接近,应选“临
10、近”。(3)“冉冉升起”指慢慢地升起。冉冉,慢慢地。“袅袅升起”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飘扬。这里指的是炊烟,应选“袅袅升起”。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人们常用“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来形容香港的独特定位,只要背靠祖国,才能面向世界,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B回顾30多年历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方向,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C今日之中国,其行进也迅疾,其承载也厚重。从深化改革的落实,到产业变革的突破,从环境问题的破解,到社会治理的完善,无不呼唤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创造。D
11、邪不压正,正定胜邪。做好宗教工作,必须重视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质,动员宗教界人士发扬爱国爱民,更有针对性地批驳歪理邪说。【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B项,成分赘余,应去掉“因为”。D项,成分残缺,应为“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A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B按照“
12、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C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D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解析】A项,“口岸外形”“其寓意”分别与前一句构成顶针式衔接,“其寓意”又与下一句开头“正如”构成主谓搭配,故语意贯通。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B据香港文汇报综合外电报道: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一批遗失逾70年的私人文件在伦敦被人发现。C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D
13、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解析】A项,后引号应在“余音”后。B项,冒号应改为逗号。D项,“义勇军进行曲”应用书名号。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凡事_。特区政府对此次“占中”违法活动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但并不意味着_。连日来香港社会市民遭受的直接和间接的损失已历历在目,这极少数策划者应当也必须_,对他们的纵容就是对香港社会和香港市民的不公。答:_示例:都要依法_极少数组织策划者就会逍遥法外_依法受到严惩_11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
14、不超过25个字。在内地盛会热潮中,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1月14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辩论“香港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经过逾两小时辩论,最后40票反对、14票赞成,申亚拨款被否决。答:_香港立法会否决申办2023年亚运会拨款申请。_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课内文本阅读】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他没有死,他还活着事隔一年以后,1
15、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这一切,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啊!谁能够想到,像他这样一
16、个充满着革命活力的人,竟会在兰考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兰考的大地。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1965年粮食已经初步
17、自给了。全县2 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从1964年冬天到1965年春天,刮了72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焦裕禄生前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由36万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集体完成了。这是一篇人颜欢笑的文章,是一篇闪烁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兰考人民笑那起伏的沙丘“贴了膏药,扎了针”,笑那滔滔洪水乖乖地归了河道,笑那连茅草都不长的老碱窝开始出现了碧绿的庄稼,笑那多少世纪以
18、来一直压在人们头上的大自然的暴君,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不能再任意摆布人们的命运了。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这一切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已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兰考人民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大道上继续奋勇前进。兰考灾区面貌的改变,还只是兰考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开始,在这场伟大的向大自然进军的斗争中,他们不仅要彻底摘掉灾区的帽子,而且决心不断革命,把大部分农田逐步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焦裕禄同志,你没
19、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你不愧为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好党员,不愧为党的好干部,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子!你是千千万万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屹立的共产党员和贫下中农革命英雄的代表。你没有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深切地表达了贫农们对焦裕禄的刻骨铭心的怀念。B焦裕禄生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着人们,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对兰考人民生活的深切关心,还包含着对兰考人民的精神鼓舞。C焦裕禄生前没有完成的文章,由36
20、万兰考人民集体完成了,这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创举,因为很少有文章是由36万人集体完成的。D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尚品德,已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且已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激励人们奋勇前进。【解析】文章中说“焦裕禄生前没有完成的文章,由36万人民集体完成了”是指36万兰考人民按焦裕禄的文章精神,艰苦奋斗,消灭了兰考的“三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非指36万人民共同写了一篇文章。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选文总体呈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交代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来到焦裕禄坟前,结尾阐发议论,首尾圆和,层次井然。B文中第二段排比句的运用,展现了丰富的内容
21、,增强了文章语势,表现了作者对焦裕禄的赞美和歌颂,极富感染力。C文中引用一位老贫农的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表现了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与惋惜,也是对焦裕禄的最高嘉奖。D文中第七段“那篇文章”写兰考人民的四“笑”,其中前三“笑”正好与兰考原来的“三害”相照应,最后一“笑”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人们战胜自然灾害后的喜悦心情。【解析】D项,所用的修辞应是比喻。3选文第六段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兰考的变化?答:_示例:详细介绍兰考的变化,一方面证明焦裕禄在兰考所做的努力取得了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焦裕禄精神的带领感召下,党员、群众都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去。_【解析】回答本题可结合文中“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
22、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等内容加以理解。4文章结尾一段中将第三人称转换为第二人称有何表达效果?答:_示例:增加亲切感,无形中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运用第二人称,好像是读者与人物展开对话,更有利于抒情,有呼告效果,把对焦裕禄的歌颂与悼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_【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这个案子的案情,盘根错节,十分复杂,我们一定要查明来龙去脉。当老师提问我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把早已记得滚瓜烂熟的答案说了出
23、来。张道藩滔滔不绝给蒋碧微写信,倾诉绵绵不绝的思念;他知道蒋碧微喜欢桂花,特地采了桂花附在信件中献于她。粉红的桃花好似一个楚楚动人却又欲盖弥彰的小姑娘般羞涩动人,铺天盖地地开满了山坡。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神情自若,即便有某种感情伴随着出现,也不过是装饰而已。你凭什么要我接受已经逃离了的现实。进口煤呈现汹涌澎湃之势,国内煤市有些招架不住了,近几个月,进口煤数量不断攀高,对国内煤炭市场影响逐渐放大。ABCD【解析】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语境中指案情的前因后果,运用正确。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语境中指“我
24、”回答问题时没有片刻迟疑,运用正确。滔滔不绝:意思是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语境中指写信,对象用错。铺天盖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来势猛烈。语境中形容山坡上的桃树开满了花儿,不合语境。神情自若: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语境中写在现实中不知所措,这样神情不可能和原来一样,应该用“故作镇定”。汹涌澎湃: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这里形容进口煤的态势非常猛烈,运用正确。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城市规模达不到理想状态,导致的后果有二: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难以无法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的效率损失;其次是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不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
25、公共服务的成本,使得城市集聚效应的优势丧失。在技术与人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扩大城市规模,就是让城市生长。A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难以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的效率损失B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难以无法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损失C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无法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的效率有很大损失D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无法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利用率方面的损失【解析】这句话存在两处语病,一处是成分赘余,一处是搭配不当。“难以”“无法”成分赘余,应删除一个;“造成资源的效率损失”搭配不当。“资源的效率”不能修饰“损失”。据此选择即可。7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A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
26、天淹坏了30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10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夸张)B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拟人)C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借代)D即便硬干,也要犯毛主席批评过的“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的错误。(引用)【解析】A项,属于实写,并非夸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项,属于实写,并非拟人。C项,属于借喻,并非借代。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A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是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的。B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一片好绿林”!C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
27、权就没有发言权”。D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等等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解析】A项,“毛泽东选集”应改为书名号。B项,感叹号应放到后引号里面。D项,“等等”和省略号只能保留其中一个。9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句子是(B)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_。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不会臣服自己。【解析】中心一致
28、,指语段中所有句子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不能出现“离群句”。此语段中心是突出人类的伟大。第一个复句将高山和人对比,先扬后抑,“但”字一转点明人类是伟大的;第二个复句必须沿着转折后的语意重心续写,才能保持前后中心一致。A项和D项都是突出山的高大、雄伟,C项把高山与人的对比关系转换成陪衬关系。而B项指出“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进一步肯定了人的伟大,故为正确答案。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那天,县委办公室的干部张思义和他一同骑自行车到三义寨公社去。_,焦裕禄的肝痛又发作了,_,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刚到公
29、社,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就猜出_。公社的同志说:“休息一下吧。”他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答:_走到半路_疼得蹬不动车_他又发病了_【解析】从后文看,他们还没有到三义寨公社,故此处填“走到半路”。前面讲焦裕禄发病,后面讲“两个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可见焦裕禄是因为肝病发作疼痛才骑不了自行车的,故填“疼得蹬不动车”。前句讲“大家看他气色不好”,前文又讲他“肝病发作”,故此处填“他又发病了”。11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
30、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答:_示例: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_【解析】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一则新闻,对新闻内容的压缩,可以先找出其叙述的主要对象,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然后分析新闻材料,筛选出关于这一对象的主要事件及其发展情况,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
31、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12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答:_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_【解析】此题要研究句中画线部分内容上、句式上的特点,画线部分是由3个判断句构成,我们可以以画线部分第一分句“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作为一个标准句,然后仿照第一分句,再写出符合排比句要求的第二分句、第三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