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 阶段检测卷(二)(测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粗犷/旷达哺育/果脯着想/着重B仗恃/对峙采撷/要挟症结/症状C喟叹/称谓褴褛/镂空稽查/稽首D恫吓/胴体羸弱/赢家咽气/哽咽解析:A.gung/kungb/fzhu;B.sh/zhxizhng/zhng;C.ku/wil/luj/qDdngli/yngyn/y。答案:C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辩论既是思想观点的交锋,也是语言艺术的展现。善辩者,都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能力,或鞭辟入里,一
2、语破的;或巧舌如簧,诙谐幽默;或深邃机警,启人沉思我们学习辩论,也要学习其中的语言艺术,努力把我们培养成熟练驾驭语言的高手。A交锋 B鞭辟入里 C巧舌如簧 D驾驭解析:A.“交锋”指双方作战,又引申为两种对立思想的争论;B.“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C.“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此处可用“谈笑风生”。D.“驾驭”指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答案:C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家中长子、酋长继承人的曼德拉心怀理想,他不愿以酋长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是成为一名战士投身于民族的解放事业。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
3、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C重庆发生的女孩摔打婴儿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部分学者就未成年严重犯罪是否追责展开热烈讨论,而众多网友对此表示赞成。D新近修订施行的旅游法深受广大旅客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旅客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解析:A.成分残缺,“以酋长”后加“的身份”;C.指代不明,“此”未表明追责与否;D.句式杂糅,“深受所欢迎”,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可以说“深受的欢迎”,也可说成“深为所欢迎”。答案:B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
4、芦苇。”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_,可是,即便如此,_,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_,但是,_,_,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宇宙间的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A B. C. D解析:通过上文“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可知应放在首位,下文通过对帕斯卡尔名言的分析,可推断“可是”之前讲述人生命的脆弱性,转折后则表明人的高贵之处。其后阐述肉身生活与灵魂生活之关系,由此可得答案。答案: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人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
6、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
7、,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注: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摙(lin):担运。糗(qi):干粮。近畿(j):京城附近地区。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与恢素善善:美好B远尽心绥理 绥:安抚C视贫细如子弟 视:看待,对待D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称赞解析:善:友好,亲善。答案:A6一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是() (3分)A馈遗秋毫无所受 俱至孝德所B每以钱买人井寒水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C然性刚严 有洞窈然D所至皆生为立祠 君为我呼入解析:A.两个“所”字意义和用法均
8、不同。前者是代词,放在动词面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事物”;后者是名词,译为“住所,处所”。B.两个“以”字均为介词,但意义不同。前者译为“拿,用”;后者译为“因为”。C.两个“然”字意义和用法均不同。前者为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可是,但,却”;后者为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译为“的样子”。D.两个“为”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均为介词,“替,给”。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3分)A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B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人尤穷者充其租调C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D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
9、绥理,复着名迹解析:“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表示对人所用礼节一致,不论贵贱;“田秩奉钱,并无所取”指表现的是何远的“为官清廉”。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担任武昌太守时杜绝交际,对他人的馈赠概不接受。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连盗贼都不敢在他管辖的境内犯事。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皇帝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但性情孤高,与
10、人通信态度严正,在社交中常常给人脸色看。解析:原文“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的意思是与人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并不是态度严正。原文“未尝以颜色下人”的意思是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答案:D9(1)用“/”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其 轻 财 好 义 周 人 之 急 言 不 虚 妄 盖 天 性 也 每 戏 语 人 云 卿 能 得 我 一 妄 语 则 谢 卿 以 一 缣 众 共 伺 之 不 能 记 也(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3分)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4分)答案:(1)
11、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错两处扣1分,扣完即止)(2)何远自县令直升做成京城附近地区的大郡太守,近代还从来没有过这种事。(“自为”,1分。“未之有也”,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在数郡做郡守时,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始终不会改变他内心,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和很贫穷的人一样。(“居”、“可欲”“饥寒如下贫”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何远,字义方,东海郡郯县人。梁武帝即位后,担任后军鄱阳王萧恢的录事参军。何远与萧恢向来友好,在王府竭尽其心力,明白了的事情没有不去办好的。萧恢也推心置腹地依仗他,对他推恩托付,很是亲密。梁武帝
12、升迁何远担任武昌太守。何远本来是豪爽洒脱的人,崇尚轻财好义。到担任武昌太守时才一改往日的品行好好做官,杜绝结交朋友,别人馈赠物品一概不接受。武昌百姓的习俗都是从长江里汲水饮用,大热天,何远嫌江水温度太高,常常掏钱向有井的人家买井水,如果对方不收钱,就将水还给对方,行迹虽似虚伪,但能委婉地表达其用心。车舆服饰特别破旧朴素,所用器物不上铜漆。长江下游地区的水产品非常便宜,何远每次食用不过数片干鱼罢了。然而何远性情刚正严厉,吏员多因细小事情受到鞭打责罚,因此何远被人告发,查验后下交廷尉,被人弹劾罗列十几条罪状。后来担任武康令,他更加修养节操清廉为官,去除过分的祭祀活动,以身作则,为吏员表率,百姓十分
13、称颂他。太守王彬巡视所管辖的各县,很多县都备办礼品等待王彬的到来。王彬来到武康县,何远仅准备了干粮和水。梁武帝听到何远的才能,提拔他为宣城太守。从县令直接提拔为京郊大郡的太守,近期还没有这样的事。郡内经过寇贼的抢劫,何远尽心安抚治理,其名声和政绩又很显著。一年后,升迁为树功将军、始兴郡内史。当时泉陵侯萧渊朗去治理桂州,沿途多见抢劫,进入始兴郡界内,看到的是即使草木也没有收到侵犯的景象。何远在官时喜欢开辟道路街巷,修整墙屋,百姓居住的市镇里,城墙城壕,马厩库房,经过之处如同料理自家一般。他应得的田酬俸钱,一概不取,到年底时,选择最穷困的百姓,用这些钱充当他们的赋税。像这样对待百姓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14、。但何远性格果断,百姓害怕他又敬爱之,所到之处当他在世时就给他立祠,他上表章言及治政情况,皇帝总是在诏书上温厚地答复他。调任东阳太守,何远为官,痛恨强富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仇人,对待贫困之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那些豪右们特别害怕他。何远在东阳任职一年多,又被受到他责罚的人诽谤,被判罪免官归家。何远性情孤高,没有私心,在乡里生活拒绝请谒,也不去拜访别人。与人通书信,不论贵贱,所用的礼节都一样。何远在社交中,从未给人家脸色看,让人觉得低人一等。因此多被庸俗之人憎恨。他清廉公正实为天下第一。在多郡为官,面对诱惑始终不改自己的志向,妻子儿女生活饥寒就像最下层的人。等到离开东阳回家,经过多年,闭口不谈荣辱
15、之事,因此士人更加赞美他。他轻视财物,好施仁义,急人之所急,说话不虚假谬妄,大概是天性吧。他常常同别人开玩笑说:“你能够说出我说的一句假话,我就用一匹细绢来酬谢你。”多人一起伺机揪住他说假话,却始终无法找到。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湖口送友人 (唐)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湖”,指洞庭湖,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 “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诗歌的颔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1)
16、描写了暮色中漫天飞雪,大雁向北远飞,友人独自登船,只留下伶仃的背影。(2分,只列举意象1分)构成了一幅凄凉冷清的画面。(1分)(2)本诗为送别友人而作,(结合主题,1分)腊月末凋零的梅花既是眼前实景,也是诗人自况,既包含着自伤落寞之意,又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点出感情,1分)诗人推算友人旅期,想到他抵家当及新年,(1分)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安慰。(1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1)但以刘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2)_,_,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云销雨霁,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
17、勃滕王阁序)(4)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答案:(1)日薄西山气息奄奄(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4)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
18、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遗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
19、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
20、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无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的年代)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A黄帝书和老子
21、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B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这对于老子的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E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解析:D.原文中说“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
22、老子的铁证”,应是指论语宪问中的一问一答,这算一条。而选项断章取义为孔子所回答的那一句。E.强加因果,黄帝书在后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与三人的引用关系不大。答案:DE13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同,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楚,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B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
23、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解析:C.“大多本身就被指为伪书”不确,原文是“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怀疑”并不意味着就指其定为伪书。似乎很多人也是这样分析的,看来对这个选项是有些争议的。答案:C14过去人们对古书真伪及年代的确定主要依据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怀疑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过去人们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1分)近年
24、战国秦汉简帛遗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1分)原因是:那些古书成书的年代都无法确定。(2分)15现在的研究者得出老子长于孔子、老子一书成书不会晚于战国早期的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论语受到老子的影响(或者论语中引用了老子的思想或言论);(2分)道家也可称为黄老学派;黄帝书不是汉初刚刚撰就的作品;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的文句,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前人推他们为战国中期人,所以黄帝书不应更晚;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处也很多;所以这些都可以证明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
25、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2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 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南瓜市长”北山乡党委书记刘兴旺得知周市长要来乡里视察工作。为接待好周市长,刘书记专门开了个党委会。首先讨论的是周市长吃饭的问题。乡里上档次的只有仙湖大酒店,周市长来了,自然在仙湖大酒店吃。可当讨论到上什么菜上什么酒时,意见就有了分歧。张乡长说:凡是酒店有的菜,全都上,还可加一些特色菜。刘书记心里就冷笑:哼,你想让我也同南山乡的何书记一样,被周市长
26、就地免职?据说周市长是个两袖清风的好市长,反对铺张浪费。去年他在南山乡检察工作时,南山乡的何书记上了二十多个菜,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上跑的,树上蹦的,洞里钻的,全都有。喝的酒是五粮液,酒一上就五瓶。周市长的脸色极难看,后来周市长把桌子掀了,何书记的帽子当场被周市长摘了。刘书记想到这,就说:我想周书记吃的很随便,越简单越好。周书记是南方人,我从他秘书那儿探听到他喜欢吃南瓜糊。张乡长说:我们这儿哪有南瓜?刘书记说:可到南方去买呀。那来不及,周书记三天后就来乡里。刘书记说:这个我自然有办法。散会后,刘书记叫来杨秘书,说:你马上坐飞机去南方,买几个南瓜回来。坐飞机去南方,买几个南瓜?刘秘书以为听错了
27、又问了一句。刘书记说:没错,越快越好。杨秘书立即去了省城,花1500块钱买了张飞机票。杨秘书第二天就到了南方,买了几个南瓜,就往回赶。杨秘书说:可我们不会做南瓜糊呀。刘书记说:县委黄书记的爱人是南方人,她做的南瓜糊极好吃。黄书记的爱人自然不会白做一天厨师,刘书记给了黄书记一个3000块钱的红包。黄书记的爱人开初不肯收,刘书记说:我这就不是行贿,这是你的劳动所得。该收。刘书记这么说,黄书记的爱人就收下了。周市长来乡里时,已11点多钟了,自然先吃饭再谈工作。先上的几个菜都是家常菜,周市长吃得津津有味。当一大盆南瓜糊端上桌时,周市长的眼睛亮了:想不到在这里还能吃到南瓜糊。周市长吃了一勺匙,咂咂嘴,连
28、说:好吃,真好吃。我就这贱命,小时家里穷,吃不上米饭,餐餐以南瓜充饥,吃了十几年,还没吃厌。刘书记见周市长吃得这么高兴,心里也高兴:周市长喜欢吃,那多吃一点。周市长笑着问:小刘,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南瓜糊?刘书记说:我是在南方长大的,后来考上了大学,就留在这里了。我小时候也总吃南瓜,那时吃厌了,总希望吃白米饭,可如今许久没吃了,又很想吃南瓜。南瓜有很多种吃法,可拿油炒,当菜。也可同米饭一起蒸,也可做南瓜稀饭,还可以放在油锅里炸。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南瓜糊。周市长说:想不到你同我一样喜欢吃南瓜糊,来,你多吃一点。周市长拿公共匙子盛了一勺,放在刘书记碗里。刘书记有点受宠若惊,忙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29、周市长又问:你这南瓜哪来的?刘书记说:我父亲知道我喜欢吃南瓜,他扛了一麻袋南瓜来。周市长吃得很满意:像小刘这样的书记,才像个书记,不铺张浪费,不像北山乡的那个书记,吃一桌饭,花20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周市长哪儿知道他吃的南瓜糊可是杨秘书坐飞机买来的,来回的飞机票就3000块钱,还有给县委黄书记爱人的3000块钱劳务费,周市长一餐就吃了6000块钱,吃掉了三个农民一年的收入。两天后,周市长回市里了。刘书记把吃剩的四个南瓜让周市长拿走。周市长说 :还是留下你自己吃。刘书记说:我家里还有。周市长笑着说:那我就夺你所爱了。你心里准笑我是个“南瓜市长”。刘书记说:那我就是乡党委的“南瓜
30、书记”。第二年换届时,刘书记进城了,当上组织部部长。刘部长当了三年组织部长后,再换届时,当上县长了。16简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答案:画线句子说明刘书记了解官员的各种细致信息,关注上级官员的个人喜好;反映了社会上下层官员极力投上司所好、以获得升迁的官场现象。(2分)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请黄书记的夫人做南瓜糊并贿赂她做了铺垫。(2分)17结合文本分析周市长的形象特点。(5分)答案:文中“两袖清风”、“反对铺张浪费”和掀桌子的举动表现了周市长为政清廉、做事果断又稍显简单粗暴;“吃一桌饭花2000多块钱,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的话语体现了周市长体恤民生;而刘书记因投其所好获得升迁的
31、事情,说明周市长在人员任用上有不做认真调查研究,轻下结论的官僚主义倾向。(1点2分,2点3分,3点5分)18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周市长,有人认为是刘书记,你怎么认为,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答案:(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刘书记,本文大量篇幅写刘书记为接待周书记做的各种准备、安排,小说最后也是以刘书记的升迁结束,反映了社会上基层官员以通过极力投领导所好来获得升迁的社会弊端。(示例二)周市长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题目是“南瓜市长”,可知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周市长;刘书记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讨好周市长,刘书记的升迁也是周市长决定的,可见在小说中周市长是起决定性的因素;小说是通过周市长这一形象,讽刺
32、当今一些官员只看表象,不做认真调查就轻下结论的官僚主义作风。(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邵逸夫:娱乐之王,慈善达人吕锦明邵逸夫,这位年逾百岁的长者,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和奇迹拍摄过1000多部华语电影、与利孝和等联手创办无线电视(TVB)、年近七旬时获英女王封为爵士、199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到了晚年,已是功成名就的他将更多心血倾注在公益慈善事业上,长期捐助香港及内地的教育、医疗、赈灾等领域。据统计,仅资助内地教育一项他就捐资47.5亿港元!2014年1月7日凌晨,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回顾邵逸夫的一生,他堪称香港乃至亚洲的娱
33、乐之王、慈善达人。千部华语片成就“东方好莱坞”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电影和香港无线电视的节目。邵逸夫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事业成就,就是他旗下的邵氏兄弟影业公司,他以香港为基地创造出“东方好莱坞”的奇迹。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因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六叔”。邵逸夫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后,便随兄长邵仁枚去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走上了电影制作的生涯。1926年,年方19岁的邵逸夫跟着三哥邵仁枚扛着一架放映机,在南洋各个村镇放映无声电影,卖票谋生。4年后,邵逸夫和三哥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公司,也正是从那时起,“院线发行制”的雏形在
34、邵逸夫的事业蓝图中逐渐浮现。1931年,邵逸夫在前往美国购买有声影片拍摄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他抱着一块木板漂浮一夜才获救,但他仍坚持前往美国买回了所需器材。就在第二年,邵氏出品的华人电影界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问世,由此也奠定了邵氏家族成为华人电影界一支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此后,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在香港负责拍摄制作,邵逸夫和三哥就负责发行放映,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期,邵氏受到同行“电懋”和“长城”的双面夹击形势岌岌可危,此时已经50岁的邵逸夫亲赴香港接过大哥的重担,开始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公司。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独臂刀、不了情等上千部华语电影,涵盖爱情、古装、动作等各种类型片,
35、同时也造就了诸如李翰祥、狄龙、姜大卫、张彻等一大批为华人所耳熟能详的著名导演和明星,他们不但影响了华语电影的发展历史,也协助邵氏兄弟雄霸亚洲电影市场,在香港谱写出“东方好莱坞”的奇迹。谈及邵氏影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有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邵逸夫身上,因为他正是邵氏电影品质的把关人。听邵氏员工说,当年执掌邵氏兄弟时,邵逸夫每天看电影最多时达到9部,他不仅看邵氏出品还要看其他公司的电影。“好的就要学人家好在哪里,坏的也要知道坏在哪里。”这是邵逸夫对公司员工的谆谆教诲。坊间还流传一段他专心审片的故事:当他的大儿子遭绑架时,他正在审片,那边救急电话打过来,他连忙问身边的人:“受伤没有,能用钱解决吗?”
36、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就继续回去看片了。公益达人巨资捐助教育慈善公益慈善达人,这是除了影视娱乐王国掌门人之外,邵逸夫给世人的另一个重要印象。1985年,邵逸夫三哥去世,失去至亲的打击让邵逸夫对慈善事业有了更新更深的认知,从此他更加热心公益。他曾向当时的香港总督尤德爵士提出,要把自己的钱捐赠给大学和医院,这一想法得到了尤德爵士的高度赞扬。其实早在1957年,邵逸夫来香港创业之前,就在新加坡成立了邵氏基金会,每年都要给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教育、医疗机构捐赠款项,支持当地的教育和慈善福利事业。1973年,邵逸夫在香港创立了香港邵氏基金会,致力于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同年,邵逸夫以校董身份捐款50万港
37、元给香港苏浙公学,资助该校新建一座藏书3万多册的图书馆。此后不久,苏浙公学又扩建校舍,邵逸夫再次解囊相赠,捐助100万港元。为此,苏浙旅港同乡会一致决定,推荐邵逸夫为“永远荣誉会长”。1986年,邵逸夫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1000万港元给香港浸会大学,1000万港元给仁济医院。捐助给香港中文大学的1亿港元被用来兴建第四书院,后命名为“逸夫书院”。邵逸夫不但热心于香港的教育慈善事业,对内地同样是不遗余力。从1985年开始,邵逸夫宣布每年都要拿出1亿元以上的巨额资金捐赠给内地,捐赠项目众多,其中最为内地人熟知的就是遍布全国校园的“逸夫楼”。如果你打开网络地图搜索“逸夫
38、楼”,便可看到密密麻麻“逸夫楼”遍布全国各地。邵逸夫对公益慈善事业所作的贡献,就像他在影视娱乐事业中所创造的辉煌一样,多不胜数。邵逸夫曾经说:“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选自2014年证券时报全文,有删减)19简述邵逸夫一生的重要贡献。(4分)答案:(1)拍摄过上千部华语电影。(2)创办香港无线电视。(3)造就大批华人耳熟能详的著名导演和影视明星。(4)热心公益事业,在新加坡、香港及内地倾情捐助教育、医疗、赈灾等慈善事业。(每点1分)20邵逸夫成就华人影视伟业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并举例论述。(5分)答案
39、:(1)认准目标,吃苦耐劳,从放映员开始,买票谋生直至有自己的电影公司。(2) 敢于坚持,在去美国购买拍摄器材的轮船上,轮船遭遇触礁沉没,他抱着一块木板漂浮一夜才获救,但他仍坚持前往美国买回了所需器材 。(3)培养了诸如李翰祥、狄龙、姜大卫、张彻等一大批为华人所耳熟能详的著名导演和明星,他们不但影响了华语电影的发展历史,也协助邵氏兄弟雄霸亚洲电影市场。(4)亲自把好电影品质关,每天看电影最多时达9部。(5)专心审片子,当大儿子遭遇绑架时,他连忙问身边的人:“受伤没有,能用钱解决吗?”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他就继续回去看片了。(每点1分)21文章最后引用邵逸夫的话说“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样去用,
40、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结合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实际,假如你是中国企业家,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本题为开放题,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仿照画线句式,补写其余三句,句式与画线相同。(6分)高山的伟岸,是因了白云的萦绕缠绵;_;_;_世间万象,不论伟大或卑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在以自己的精彩,折射出世界的光芒。答案:(示例)蓝天的广袤,是因了苍鹰的长空搏击;大海的多姿,是因了鱼儿的遨游穿梭;树林的生机,是因了小鸟的婉转鸣唱23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描述内容并揭示其寓意。(6分)内容:_寓意:_答案:(示
41、例)内容:画面中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毕恭毕敬的站立,双手交叉在前,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他的对面是另一个人,此人高高站在一个大元宝之上,手里夹着烟,头昂的很高,眯缝着烟,显示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寓意:有时候,人们大都不是崇拜(敬畏)某个人,而是崇拜(敬畏)金钱。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共产主义时代给阿尔巴尼亚遗留下五十万多座钢筋水泥地堡,但其人口仅两百多万,当时修建这些地堡是为了防敌人的重磅炸弹,因为当时的领导人几乎把全世界一切国家都当成敌人,认为防止敌人付出任何代价都是应该的。据测算,修一座地堡的钢筋水泥足够建五幢居民小楼。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