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11课师说基础夯实能力提升基础训练基 础 夯 实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句读(du)其可怪也欤(y)乐师(yu)官盛则近谀(y)B郯子(yn)苌弘(chn)李蟠(pn)位卑则足羞(b)C老聃(dn)嗟乎(ji)好古文(ho)不耻相师(xin)D或不焉(b)贻之(y)经传(zhun)无长无少(zhn)A解析:B项,“郯”应读“tn”,“卑”应读“bi”;C项,“相”应读“xin”;D项,“不”应读“fu”。2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则耻师焉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圣人无常师或师焉,或不焉A
2、/B/C/D/B解析:意为“老师”,名词;是“以为师”;是“从师”;是“学习”,动词。3下列各句中“道”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从华容道步走D道中迷雾冰滑CD解析:都是“道路”的意思。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B解析:A项,传: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项,从:跟从/由;D项,道:道理/风尚。5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
3、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解析:C项,介词,向。A项,也: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B项,则:连词,却/连词,那么;D项,乎:介词,在/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6与“择师而教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句读之不知C蚓无爪牙之利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A项与题干中的“之”都是代词,其他三项是结构助词。题干中为人称代词,代孩子;A项,代词,他;B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4、子独立性。A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今义:_。(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今义:_。(3)今之众人古义:_。今义:_。求学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用来的、的凭借因果连词一般人大家(4)小学而大遗古义:_。今义:_。(5)吾从而师之古义:_。今义:_。(6)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今义:_。小的方面学习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的连词不一定用不着,不需要8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1)吾从而师之(_)(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3)而耻学于师(_)(4)小学
5、而大遗(_)(5)孔子师郯子(_)(6)圣益圣,愚益愚(_)(7)吾师道也(_)(8)君子不齿(_)(9)不耻相师(_)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用作动词,低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名词用作动词,并列,排列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9补写下面句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
6、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
7、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_?”(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
8、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身:自己D吾未见其明也明:清楚解析:“明”的意思是“聪明,明达”。D11下列语句编
9、成四组,全部表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批评指责的一项是()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A BC DA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是今人教育孩子的做法,作者没有批评指责的意味。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做法,是作者赞同的做法。排除这两句即可得出答案。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圣人,虽然远远超出一般人,但还跟从老师请教;而现在的一般人,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B作者认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
10、。C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作者所指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士大夫之族轻视,但那些士大夫们的明智程度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在作者看来很奇怪。B解析:“不在于他们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学习与努力”,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提及“先天的条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圣人圣明的缘故,愚人愚昧的缘故,大概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吧?译文:如今士大夫的智慧竟反而比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尊师与成材师说师说中“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至今看来仍为金玉良言。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师请教学习。然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极差,对老师大呼小叫,丝毫不存敬意,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师”对我们十分重要。毛泽东就十分尊敬老师,他八岁的时候进家乡的一家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后来,毛主席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对他的启蒙教育。一次,毛主席回到韶山与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还给毛禹珠敬酒。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谢谢观赏!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