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戏剧欣赏,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弄清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地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主
2、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比如雷雨第二幕中涉及多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实为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实为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既是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戏剧欣赏,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布景、环境、人物的动作及心理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
3、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他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戏剧欣赏,还要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第一,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第二,要揣摩人
4、物的语言;第三,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有删改)1. 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B. 戏剧文学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C. 戏剧文学是与小说
5、、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脚本。D. 我们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等。2. 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剧冲突,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B. 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C. 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外部动作。D. 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品味、
6、想象的空间。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发展的过程、冲突的性质从而完整把握剧本的情节。B. 戏剧冲突主要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C. 戏剧中受人物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D. 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最后还要揣摩人物的语言。【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
7、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本题中,原文第一段说“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所以B项把“戏剧文学”应改为“戏剧”,此处偷换概念。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本题中,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原文第三段是“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B项,表述不全面,除了“舞台说明”,从第三段来看,还有“人物语言”;C项,从第三段来看,“内部”与“外部”互调。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
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D项,“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选项把三者顺序颠倒了。原文第四段是“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
9、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
10、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
11、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
12、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庄子说剑,有删节)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B. 请治剑服 治:备办C. 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 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5.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日夜相击于前B. 甚矣,汝之不惠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C.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今夫子
13、必儒服而见王D.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太子乃与见王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B. 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C. 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D. 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7.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
14、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 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 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 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8.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2)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答案】4. A 5. C 6. D 7. B 8. (1)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2)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
15、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的意思是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其中“谋”后跟宾语“之”,作动词,译为“图谋”。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介词,到;介词,在。B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日夜相击”的情况。C项,都是承接连词。D项,动词,亲附、亲近;介词,跟。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
16、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这是一句对话,可以根据重要词语“曰”“矣”“何如”所在的位置停顿,“曰”“矣”“何如”的后面停顿。排除C项。“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的意思是。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句中的“所御杖”是说抵御的武器。所以中间不能停顿。应在“杖”之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项。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
17、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C项,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第三步:确定答案。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18、、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以为”:“用做”;“锋”:“剑尖”;“岱”:“泰山”;“锷”:“剑刃”。第(2)句关键点:“安”:“安心”;“定”:“稳定”;“毕”:“完”;“奏”:“陈述”。【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9、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有三千多剑士聚集在门下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一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上说服大王就违背了大王的意图,下不
20、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会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上说服大王,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眼中只有剑士。”庄子说:“好,我擅长用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去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带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用剑的人,故意把破绽
21、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王说:“您到馆舍歇着吧,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庄子。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王说:“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种剑,只等王选用,请先说后试。”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下能穿
22、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做剑尖,以清廉之士做剑刃。上顺应自然规律,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王说:“平民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之剑,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上能斩断颈项,下能剖裂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并无益处。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如此。”王就拉他走上宫殿,厨师上菜,王围绕着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
23、,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们都自杀在他们的住处。阅读语段,回答文后各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
24、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
25、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9.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范增数目王( )(3)因击沛公于坐(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军中无以为乐( )(6)沛公起如厕( )10. 下面分析和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樊哙先提怀
26、王约的意图是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B.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羽如此一说,刘邦不动声色,回去立诛曹无伤,断了项羽一条眼线。说明项羽心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C. 刘邦会亲自到鸿门赴宴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有项伯说情,项羽不会杀他。D. “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见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做事优柔寡断。11. 翻译下面句子。(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答案】9. (1)使跟从(
27、2)使眼色(3)趁机(4)凭借(5)没有什么东西(6)往、到 10. C 11. (1)秦王有虎狼一样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与意外的变故。(3)(项伯)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够击杀(沛公)。【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
28、,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本题,(1)句意为:沛公第二天率领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从:使跟从,率领。(2)句意: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目:使眼色。(3)句意为: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因:趁机。(4)句意为:凭借别人的力量却损毁他。因:凭借。(5)句意为:军营中没有什么东西做乐的。无以:没有什么东西。(6)句意为:沛公起来到厕所去。如:往、到。【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
29、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分析和说法不正确的。C项,“刘邦会亲自到鸿门赴宴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有项伯说情,项羽不会杀他”,强加因果。主要原因是刘邦实力与项羽差距太大,不能抵挡项王,赴宴是为缓和矛盾。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注意:(1)如:唯恐。举:尽。
30、刑:惩罚。胜:尽。(2)故:特意。关:函谷关。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3)第一分句为省略句,省略主语项伯。第二分句为省略句,省略宾语沛公。以:用。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得:能够。【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
31、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
32、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于是张良到
33、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
34、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
35、叫了出来。三、情景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2)庖丁解牛遵循“_”“_”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3)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_,_,_”。(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在暮春和大伙一起“_,_,_”。(5)鸿门宴中体现大丈大做事不应拘小节的句子是:_,_。(6)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国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忘恩负义之徒的句子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8)今者项庄拔剑舞,_。(9)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_,_,天下皆叛之。(10)如今人方为刀俎,_,何辞为?(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12)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答案】 (1). 未尝见全牛也 (2). 依乎天理 (3). 因其固然 (4). 视为止 (5). 行为迟 (6). 动刀甚微 (7). 浴乎沂 (8). 风乎舞雩 (9). 咏而归 (10). 大行不顾细谨 (11). 大礼不辞小让 (12). 朝济而夕设版焉 (13). 敢以烦执事 (14). 越国以鄙远 (15). 其意常在沛公也 (16). 杀人如不能举 (17). 刑人如恐不胜 (1
37、8). 我为鱼肉 (19). 若不阙秦 (20). 因人之力而敝之【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38、。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沂、雩、谨、烦、刑、阙、敝。五、名著阅读13.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所通之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_(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_(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_【答案】 (1). 拒 把守 (2). 邀 邀请 (3). 背 背叛 (4). 早 早些 (5). 隙 隔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里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1)距关,
39、毋内诸侯 ,大意“守住函谷关 ,不要放诸侯进来” 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 大意为“张良出去,邀请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大意为“希望你详细向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的”。(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大意为“ 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来向项王谢罪”。(5)令将军与臣有郤,大意为“令我和将军之间有些隔阂”。据以上翻译可以确定通假字,以及词义。【点睛】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指的是两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当实词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需要注意平时积累。14.潜台词是戏剧中台词所包
40、含的或未能由台词所表达出来的言外之意。它是以最少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话里有音,言外有意。以下关于标号处潜台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鲁侍萍 她没有死。A. 明知故问 哪里是什么亲戚,全是鬼话 人活着,就在你面前 想赎罪吗 你打算怎么办B. 闲得无聊 纯属胡说八道 不会求你的 她没有死 她就在你面前C. 不关你的事 从何谈起呢 恨死你了 她很坚强 她又回来了D. 能谈点别的吗 那是以前的事了 假
41、慈悲 活得很好 她会找你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主题、情感、手法、结构等。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能力。分析潜台词,应抓住每句话中强调的重点。句重在“闲事”一词;句重在“亲戚?”,根本就不是说明亲戚;句重在“用不着了”,因为她还活着;句重在“还活着”,因为被别人救起来了。重在“没有死”,她活着,你打算怎么办?故选A。【点睛】平时要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注意加强积累。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六、语言
42、表达15.请仿照例句,另选一个你熟悉的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紧扣“不肯大团圆”,再写两个句子。例句: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答案】示例: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曹禺不肯大团圆,描写周鲁两家的悲剧,揭示人性的矛盾和复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像。总之,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16.剧中窦娥在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都实现了,对这一情节的设计,历来争议不断。有人认为这一情节集中体
43、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深化了主题;也有人认为这是将胜利寄托于神灵的消极描写,冲淡了整个作品的积极意义。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观点 关汉卿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极端黑暗的时代。元朝的统治者对人民实行野蛮统治,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百姓怨声载道。关汉卿塑造的的窦娥这个受迫害而至死不屈的典型,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元朝黑暗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三桩誓愿的实现,在有冤不能申、有仇无法报的社会里,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劳苦大众对封建统治者设冤狱、不顾百姓死活的愤慨。关汉卿运用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继承了神话的传统,借助想象,让誓愿一一实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三桩誓愿的实
44、现,也使主题得到深化,使悲剧气氛更加浓烈,使窦娥的“冤”更加突出。我的观点:_【答案】“三桩誓愿”的设计与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产生了冲突,这三桩誓愿是窦娥冤情的体现,是对世道不公的报复,窦娥想要老天帮她惩罚的是官府里的那些“桃杌”太守,而在作者的设计下,老天把“桃杌”太守和百姓一起惩罚了。百姓是无辜的,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许多无辜百姓受灾,那些百姓岂不是比窦娥还冤、窦娥为保护婆婆而死,如此孝行,诚然可嘉,但当“亢旱三年”的誓愿应验时,蔡婆婆恐怕也会身受其害,那窦娥又如何对得起“孝妇”之名呢?所以,从人物塑造上说,“三桩誓愿”的设计与窦娥的善良性格产生了矛盾,这是关汉卿的失误。关汉卿本想通过窦娥的“三
45、桩誓愿”对元朝的黑暗社会进行批判,却产生了一些反面效果,这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否则,他也不会在剧中有这样的安排。【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主要是发表对“三桩誓愿”实现的看法。需要明确观点,然后从人物个性、经历和作家思想与创作等方面加以讲述。给出的观点是认同“三桩誓愿”的设计,认为更能表现窦娥的冤,深刻地揭露了元朝黑暗的社会现实,更具讽刺意味。可以从反方向论述,如三桩誓愿:一要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飞溅悬挂在旗枪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在三伏天,降下三尺瑞雪,以证其冤;三要楚州亢旱三年,窦娥死后,这三个誓言都应验了,死后窦娥千方百计寻
46、找父亲申冤等等这些情节都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抗争。但是,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许多无辜百姓受灾,与主人公窦娥的性格产生了冲突等。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七、材料作文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
47、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环境改变人生比尔盖茨曾说过:“社会充满不公平的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人应该适应环境,改变自我。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成就一番事业。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在古代哲人中,早有这种心态了。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
48、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即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朝廷希望他吟风弄月歌功颂德,而他却只想一展鸿鹄之志,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使人走向成功。在我国流传着愚公移山的故事。在古希腊,也有一位伟人能够移山,他的名字叫柏拉图。柏拉图告诉弟子自己能够移山,弟子们纷纷请教移山之术,柏拉图笑道,说:“很简单,山若不过来,我就过去。”弟子
49、们一片哗然。这一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移山之术,唯一的一个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便过去。适应环境,改变自我能实现理想。人生如水,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环境不利,从而把改变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变环境上,这实在是徒劳无益。也许,我们没有庄周梦蝶的浪漫,没有庄子那“泥泞中亦可”的超然;也许,我们无法像彷徨斗士鲁迅一样以血荐轩辕,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劣根性;也许,我们没有海伦凯勒那虽然盲聋但却以心灵探求未知世界的勇敢。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接受庄子的熏陶,让自己接受呐喊彷徨的强
50、音,让自己接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洗礼,借助书籍,让心在潜移默化中沸腾,改变自己。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用爱心和智慧来面对一切环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概念新作文,应抓住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作为本次作为立意的突破口。从表面上来看,“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是说鱼缸和大海决定了热带观赏鱼的成长大小,是环境决定了成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
51、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是说狼对新环境的一种挑战,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中抓住关键句“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可知,学生的成长是有老师的期盼与关注的,这其实是外界环境后的影响与干预更能使学生成长并获得成功。虽然是三则不同的事例材料,但最后一句话是对三则材料的总结概括:“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也就是说,三则材料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但三则材料有三个不同的角度、三个不同的侧面,也就是人才成长的三个
52、规律。因此,整个材料是围绕“人才成长的规律”这一主题来组织的,三则材料分别从“人才成长需要自由空间”“人才成长需要好奇心和探索”和“人才成长需要自信心”三个角度来解析人才成长之路。参考立意:1、成功与环境的关系;2、环境改变人;3、以环境做由头,人如何更好的面对、提升、发展自我;人与环境如何和谐相处。可用素材:1、在战国时代的孟母,因为看到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好,就连续搬迁了3次。(引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力地支持观点)那时的孟子热爱学习,就”近朱者赤“,后来成为了一名儒学大师。这说明,我们身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远比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环境好许多。2、环境是培养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每个人事事都受环
53、境的影响,晏子春秋上曾有“南橘北枳”一语,就是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为淮南的环境适合它的成长,所结的果实饱满又香甜,一旦移到淮北,没有丰霈的雨水,肥沃的土地,就成了不可口的枳。这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3、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4、当为官仅七十多天的陶渊明挂印田园归
54、隐山间时,他改变了自己。官场的黑暗,是他无法改变的,变的只能是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与菊为伴,虽然仕途不复,但他高洁的志向却被历史所赏识,为后人所铭记。当御用文人李白呼唤自己放养于青崖间的白鹿,骑访名山时,他改变了自己。李白以为自己会一展鸿鹄之志,没想却只是为朝廷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无法改变官场的他,只得改变自己的志向,寄情于山水,纵览名山大川。虽然未能圆自己的经天纬地之梦,但却造就了半个诗歌的盛唐,为后人所传颂。他们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了时代,虽不被时人钦慕,但却被后人铭记,在历史的苍穹中闪闪发光。5、昭君,转变的是深墙冷院,找寻的是大漠黄沙,吟唱出千古绝唱。深院清秋锁住梧桐,粉黛庸装锁不住你
55、。与其老守空闺,不如赴匈和亲。自此,和亲队伍迎来笑靥如花的你。黄沙漫天,青丝飞舞,大红的喜轿内,你眉紧锁,嘴紧抿,一滴滴离乡泪奏成动人的胡曲。可是你从不悔,因为你的选择,保守了半个世纪的安定,免去了多少父兄沙场喋血。离开了深闺冷院,找准了漫漫大漠。你用青春换回安宁,你用无悔换得辉煌。你把自己放对了位置,在大漠中独立风沙,在万世人的心中立起丰碑,你的选择让后人景仰。参考结构:第一段:引用泰戈尔的话:“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提出中心论点:只有经历过磨炼的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第二段:分论点一:“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列举曹雪芹、安徒生、数学家陈景润的例子。第三段:分论点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勇敢地面对每一次磨炼,是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必要过程。第四段:分论点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人生在世,磨炼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磨炼的态度。第五段: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该怎样面对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