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龙岩市高三第二次质检22题)右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 A美国1787年宪法文稿B四月提纲原件 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2(2012年3月厦门市质检24题)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不结盟政策 经济全球化潮流 多极化趋势A B C D3(2012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2题)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
2、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4(2012年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30题)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选择了右面一幅漫画作为封面(画中左边是日本相扑,右边是山姆大叔),漫画寓意着( )日本对美国的大国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美日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世界形成了新的两极格局 美日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A. B. C. D.5(2012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高三联考8题)1961年8月13日,当柏林市民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在一夜之间,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横亘在柏林城中间,阻碍了东西部人民的交往,这就是柏林墙,它成为
3、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德国经济水平的差异 B美苏两国的冷战政策的产物C东西德国民族矛盾激化 D二战达成的协议6(2011年1月福州高级中学高一期末45题)眼前的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之间战争频繁 B.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C.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D.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7图1和图2所示发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场战争的相似之处是( ) 图一 图二A.全面“冷战”中的局部“热战” B.美苏两国直接对抗的局部冲突 C.“冷战”达到高潮的典型标志 D.严重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8(2012年9月辽宁
4、省丹东市四校联考34题)下列四幅地图说明了德国历史版图的变化。其中,反映了“冷战”影响的是 A B C D9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10(2012年12月浙江省新高考联盟高三联考25题)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 ) A寻找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果关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
5、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 D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日本崛起 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A B C D12(2012年12月河南洛阳高三统考22题)一位德国人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 A德国分裂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欧共体成立13 “除了保护古巴,我们的导弹也可以在达到西方所谓的均势中起些作用。美国人用军事基地包围我们,用核武器
6、威胁我们,而现在他们就会知道当敌人的导弹对准你的时候是什么滋味。”这则记载最有可能出自( )。A斯大林私人翻译回忆录 B赫鲁晓夫回忆录 C勃列日涅夫回忆录 D真相与自白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14(2011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13题)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篥15(2011年
7、5月漳州市质检24题)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解释有误的是A.大国政治的博弈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发展模式的冲突 D.传统文化的差异二、非选择题16(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39题)(24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到社会生活,各国经济政治的演变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材料:“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同苏联结盟,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对此毛泽东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当中已经阐述清楚。可问题在于,这种外交上的“一边倒”最后泛化成了全方位的“一边倒”,从两国结盟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上,都全盘苏化,照搬苏联模式,中国为此付出了沉重
8、的历史代价”。(1)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同苏联结盟,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理由。(6分)(2)结合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说明中国在经济体制方面“照搬苏联模式”的表现。(4分)(3)50年代美国对西欧与日本采取的政策有何特点?这一政策对日本和西欧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4)60、70年代,日本、西欧、中国经济的发展给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各举一例说明。(8分)17(2012年11月郑州市五校高三期中33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为了巩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同时,还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它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9、。1949年4月4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2国外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共有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加强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的共同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成立时只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成员
10、国。 摘自历史学习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摘自高一岳麓版教材必修请回答:(1)材料一提到的北约组织建立是美国当时推行“冷战”政策表现之一,请问还有哪些表现?(4分)(2)材料二提到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极格局的形成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4分)(3)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
11、,又有哪些因素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6分)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解析: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在美苏争霸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而事件的结局是苏联被迫从古巴撤走导弹,从而说明当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4A解析:根据所学,60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兴起,对美国的霸权产生了强烈抗衡,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对美国的大国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并试图成为政治大国。结合本题第项符合实际,第项中,世界格局朝多极
12、化方向发展,形成新的两极格局说法错误。美日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说法错误。5B解析:注意结合二战后的背景。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墙的修建是德国分裂的象征,同时也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6B解析:本题考察冷战。根据题干信息“柏林墙”一词回答。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7A解析:解题时要注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间限制和地图所反映的两场战争的空间限制,据所学知识判断应该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是“冷战”大背景下美国卷入的两场局部战争,苏联并未直接介入对抗,因此B和C错误,D适用于对越南战争的评价,朝鲜战争尽管美国有所挫折,但谈不上动摇其霸
13、主地位。8B解析:根据反映了“冷战”影响的提示,应该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造成德国的分裂,故应该选择,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9B解析:“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些材料信息,符合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宗旨和原则。10A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11A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是各种美苏之外的力量崛起,包括了题目中的四种力量。12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德国人”应该指的是东德1990年加入联邦德
14、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事件是指东欧剧变,社会性质由社会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13B解析:本题较简单,从材料内容判断与“古巴导弹危机”相关,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是赫鲁晓夫,因此答案为B。14D解析:注意题干时间信息:1946年,结合所学知识,这是二战后,以及根据“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苏联必然后在政权巩固后损害和破坏美国的现有秩序,其意即是美苏的盟友会结合,并走向对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应遏制苏联,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15D二、非选择题16(1)理由:二战后美苏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6分)(2)表现:在
15、工业领域,消灭私有经济及其它经济成分,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建立绝对公有化的人民公社体制。(简单说明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能给一半分)(4分)(3)特点:扶持与控制。(2分)影响: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迅速崛起为经济大国;促进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4分)(4)影响:使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2分)举例:日本改变了二战以来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欧洲共同体成立,成为美苏之间的第三种力量 中国冲破了美国遏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6分)17(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4分)(2)积极意义: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分)消极意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2分)(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6分)(任意3点即可得6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