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191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高一历史学案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学案2 (人教版必修2)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背景(1)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趋于全面崩溃。(2)解放后,新中国着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3)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门类残缺不全。2.目的: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3.举措(1)“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中共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2、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二、探索与失误1.探索(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20世纪60年代初,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2.失误(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3、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3)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片面追求公有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的发展。(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2.表现:动乱使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3.调整(1)周恩来: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

4、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但不久以后,邓小平再次被错误批判,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知识导学1.建国后经济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在生产力上将中国由农业国建设成工业国,在生产关系上由新民主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2.“一五”计划建设的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同时并举。3.抓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这条主线,归结“发展”和“曲折”的不同历史阶段分别是哪些。4.十年探索的经验教训是: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遵循

5、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5.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就是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疑难突破1.正确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功与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应如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经济建设的方针等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国民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是由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更是由于中共的积极努力探索和全国人民自觉抵制错误,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

6、设。同时,我们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失误。片面夸大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处理敌我矛盾的方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经济建设方面盲目求快,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挫伤了广大人民及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以至于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这些失误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远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建国后“左”倾错误长期发展的原因(1)从国际因素看: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引起了共产主义运动的

7、混乱,东欧出现了“匈牙利事件”和“波兹南事件”,造成了东欧的动荡,毛泽东对此高度警觉。美苏争霸使得国际局势日趋紧张,加剧了中国的危机感和经济建设的紧迫感。(2)从国内因素分析:政治上,毛泽东的“左”倾理论逐渐形成。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毛泽东对形势分析出现了偏差,以为社会主义建成以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长期的阶级斗争实践,使党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问题。经济上,当时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急于建成社会主义,而不顾生产力发展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追求建设的高速度。领导作风上,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和革命斗争中的突出地位而形成的威望,毛泽东逐渐骄傲自满,

8、脱离群众,听不进不同意见,个人专断的作风逐渐增强,不分析实际情况,武断地下结论。典题精讲例1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解答时,关键是要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指以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制度”。答案:D绿色通道:凡是分析社会制度确立依据的题目,解答时,应注意抓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进行分析和理解。变式训练 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在()A.1949年B.1951年C.1953年

9、D.1956年思路解析:我国是通过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答案:D例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思路解析: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了题干中所指的矛盾。答案:B绿色通道:解此类题关键是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论断的依据。变式训练 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

10、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思路解析:确定社会矛盾的依据是当时社会的客观实际。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答案:B例3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在()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思路解析:考查对“大跃进”运动的基本历史概况的再认。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这一历史现象是1958年“大跃进”中的浮夸风。答案:B绿色通道:解答材料选择题的关键是

11、读懂材料,与已有的历史知识相互印证。变式训练 下图为“大跃进”时期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浮夸风B.高指标C.瞎指挥D.不尊重客观规律思路解析:浮夸风就是不切实际地夸大经济建设成果。答案:A问题探究问题 每每谈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往往会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事实也确实如此,十年“文革”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民主法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为什么要把十年“文革”、毛泽东的个人错误同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明确区别开来?导思:在分析事物的性质时,要注意坚持“重点论”的观点。事物的性质是

12、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探究:“文化大革命”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但实际上不是任何意义的革命、社会进步或变革,而是一场十年内乱,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给经济建设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给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和严重的后果。尽管如此,“文化大革命”终究是由中共中央正式通过决议公开号召、发动和进行的,而且从总体上说,党和军队的性质、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都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它的性质不是“反革命”,而是一场“内乱”。我们要彻底否定的是“文化大革命”,但并不是要彻底否定1966年5月到197

13、6年10月的历史,因为“文革”错误虽然在十年中占据支配地位,但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左”倾错误的情况下,党和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国民经济仍然有所发展,对外关系也打开了新局面。应该说,毛泽东对于“文革”这一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负有主要责任,但其本意在于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文革”错误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牟取私利的反革命破坏活动有本质的区别。三点剖析一、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含义:即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的必要性:我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1952年土

14、改建立的是私有制的个体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在农业生产领域进行深刻的变革。(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但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而过渡时期就越不能长期保留资本主义经济。2.经过: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加入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也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实质: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4.意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

15、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成果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随后,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9月份已达60多

16、万座。在“以钢为纲”口号的推动下,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掀起。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台”的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天津新立人民公社用所谓“移秧并田”的方法,虚报亩产12万斤,并说稻上可以坐人,供人参观。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1958年8月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公布后,农村人民

17、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8月底,河南全省实现了公社化。从1958年8月到10月,全国由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多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9%以上。拓展延伸如何理解19561966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10年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10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新修铁路8000千米,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

18、通了火车。这一时期,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但是,这10年间,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经济工作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发起“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10年中“左”倾错误的积累和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1960年冬,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逐步解决当时所能认识到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以来的一些重大问题。学以致用【例1】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私人生产

19、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D.改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解析:三大改造是指在19531956年间,中共中央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本质上说是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即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变革,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例2】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解答时,关键是要明确“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指以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制度”。答案:D【例3】 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事业具有深远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共八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A.B.C.D.解析:八大的决策具有创造性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都是八大的主要内容,是在1957年提出来的,由此可排除A、C、D三项。答案:B【例4】“大跃进”的含义是()A.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B.片面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C.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D.是一场生产领域的革命解析:“大跃进”是指片面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A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与“大跃进”没有关系,“大跃进”

21、不是生产领域的革命,而是违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例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大跃进”B.人民公社化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解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口号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的主观意识超越了客观规律。这句口号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指标、高速度。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例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22、“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青壮炼铁去”这是“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情景。在农村劳作的是儿童与妇女,大量谷物被损失在田地里,表现出了人民对于下一步生活的担忧,反映了“左”倾错误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建设缺乏经验;而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给经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例7】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C.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渐纠正解析:在1956年,中共八大的方针是正确的。而到了1958年,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教训深刻。到1960年之后,中共中央又部分地纠正了“左”倾错误。故十年建设,整体上来看,初期和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