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学案 苏科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4181 上传时间:2025-10-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学案 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学案 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鹊踏枝浣溪沙学案 苏科版【学习目标】1能通过对冯延巳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2了解全词含义,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学习重难点】能通过对冯延巳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2、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二、朗读全词,初步感悟词的意境三、初步理解词的大意结合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交流大意( 谁道是那愁情抛了又来,久久不能离开。每到那春天,惆怅还是依旧袭来。每天在花下饮酒浇愁,可身体却因酒而坏。镜中的容貌也一天天地瘦来。走上河畔,堤岸杨柳依依,满地碧绿青草在。问心中的愁绪啊,为什么年年在心头徘徊?独自站在桥上,冷风飕飕,只钻袖怀。一轮新月已经升到树梢,可怜人啊,归回步子才迈。)四、赏析 1你是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2词的最后两句“独立小桥风

3、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意境? 3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五、 背诵这首词备课人:张红艳 审核人:陆桂珍 备课时间:3月12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李璟

4、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重难点】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过程】一、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二、品读与探讨1这首词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样

5、的感情? 2为什么历来人们都称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3请说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词眼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恨”;但南京大学傅庚生先生却别有会心地以“残”字为词眼。他说:“意以为全词固脉注于一残字耳。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也,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也,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人在残年对残景,诚然其不堪看也。王氏(王国维)之所云有美人迟暮之感者盖如此。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也,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也,人在残年感已多,多少泪珠无限恨,矧(况且)更倚阑干对此残景乎?全阕脉络贯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联属,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赏之耳。” 三、背诵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