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学案1 (人教版必修2)知识梳理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农业技术的演进1.原始社会时期,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耕作。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国先民采用耒和耜进行耕作,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3.商周时期,开始少量使用青铜农具,并懂得采用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等农业新技术。4.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方式和耕作技术的发展,标志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土地制度:土地制度为国有制,土地属于国王。3.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确认,在不同时期
2、还采用过屯田制和均田制。明朝后期(时期)成为农业发展桎梏。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小农经济形成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模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规模:小;地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历代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政策。4.明清时期小农经济的变化:农业出现专业化;手工业与市场相联系。四、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1.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垄作法。2.汉代: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赵过发明了铁铧犁,在精耕细作方面出现了代田法和区田法。3.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撰写了齐民要术一书。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5
3、.宋元时期:农作物品种交流广泛,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6.明清时期: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出现了新的著名的农学著作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知识导学1.通过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学习,要认识到生产技术的变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学习“土地制度的演变”这个知识点时,要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部分土地。3.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支柱,它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源,同时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还是负担封建国家徭役和兵役的主力。历代采取对小农经济有利的政策时,封建国家一般处于比较稳定
4、的状态;反之则会酿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4.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因素,但也要看到,过度的垦荒等措施对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疑难突破1.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规律和特点剖析:该问题从不同时期封建国家采取的土地制度着手,进而归纳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状况,并由以上史实分析出不同时期中国封建土地占有制的发展变化规律。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发出来,称之为私田。由于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贡赋,这就造成原有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
5、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形成。到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最终从法律上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不同时期,封建国家直接控制着一部分土地,安置农民进行耕作,如三国时曹魏实行的屯田制、北魏到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农民有向国家交纳赋税的义务。到唐朝安史之乱后,均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两宋时期则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封建国家的土地向地主阶级高度集中,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地无立锥”的局面。到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突出特点:以封建地主私有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此外还存在着一定比例的自耕农阶层私有土地,即习惯上所说的
6、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与同期的西欧相比,中国的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而西欧的封建土地制度是不允许土地买卖的。这就使得中国封建土地占有状况变动剧烈,其基本趋势是:地主阶级大量兼并土地,使得大批农民沦为贫雇农;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急剧减少,无法分配给农民耕种,统治力量被严重削弱,统治危机加剧。农民起义大多在这种情况下爆发,而导致的结果是封建王朝往往迅速崩溃。而继之建立起来的新的封建王朝,往往运用政权的力量,对封建土地进行重新调整,缓和阶级矛盾,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直至另一个循环的开始。2.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剖析:特点:小农
7、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我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还是封建王朝兵役及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影响: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封建王朝意义重大,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注意扶植小农经济,以维护统治。而小农经济的整体破产,对封建王朝则意味着封建统治的危机。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
8、商品经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小农经济逐渐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障碍。典题精讲例1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养活了众多人口经济作物专业区域扩大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B.C.D.思路解析:本题所给题干中表述的是农作物的影响,而均与农业相关,与题干所属吻合。所述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则与题干不符,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发展导致的。答案:B绿色通道:该类题目在近几年高考中比较普遍,类似于多选题,但难度较之要小。对此类题型,我们可以选出你认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内容,然后在选项中进行判断,如认为是
9、正确的,则可排除D项,以此类推,也可找出你认为是错误的,如,则可排除A、C、D三项。对于这类题型,基础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方法的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变式训练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直接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的引进手工业的发展苏州丝织工场繁荣A.B.C. D.思路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选出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因素,因此可以排除。答案:B例2下列选项中符合封建土地国有制的是()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租庸调制A.B.C.D.思路解析:本题中关键词是“封建”“土地”“国有”,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租庸调制是赋役制度,而屯田制和均田制都是由封建
10、国家掌握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形式。答案:C绿色通道:解答本类型题的关键在于对题意的准确理解,而要理解题意就要从中找准关键词。只有与题干中所给定的所有的关键词都吻合的选项才是正确的。所以,在审题时,不能走马观花,有所疏漏,要准确、完整地把握题干的要求。变式训练 下列选项中符合土地国有制的是()井田制屯田制均田制租庸调制A.B.C.D.思路解析:题干中所给出的都是我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度,而租庸调制则是中国封建唐王朝所实行的一种租税和赋税制度,故排除。答案:B问题探究问题小农经济促进了我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但是其先天的弱点决定了这种经济模式不能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
11、任制与其有相似之处。而小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人地矛盾”对我国今天的和谐发展观仍有着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将现代农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呢?导思:该问题应首先正确判断小农经济的弱点,并对“人地矛盾”有准确的理解,进而从这两方面出发,从不足当中找教训,从成果当中找经验。探究:传统的小农经济具有三个弱点,即分散性,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相互间缺少交往与合作;落后性,技术力量薄弱,思想保守。我国的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避开这些状况,就必须从改变封闭性和落后性着手,即加强户与户之间的合作交往,及时沟通,并及时借鉴先进技术,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而对历史上的“人
12、地矛盾”,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一方面,“人地矛盾”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过度开垦将导致环境的恶化,对此我们要引以为戒,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不能为了发展而忽略环保;从另一方面来看,历史上的“人地矛盾”促进了我国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和高产作物的引进,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经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发农业作物新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对传统小农经济的经验教训,我们要本着借鉴的目的,吸收其长、避开其短。三点剖析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在原始社会,最早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到了春秋末年,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如铁锄、铁斧等,牛耕已经出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又出现铁铲、
13、铁犁,牛耕进一步推广。秦朝时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西汉时期,普遍使用牛耕和铁农具,除耦犁外,又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二、古代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带来的危害虽然每个朝代征收的比率和税额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农民负担非常沉重,通常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一半甚至2/3交给国家。农民缴纳的赋税,是封建国家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即使是所谓的“盛世”,农民一年忙碌,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农民除去承担沉重的赋税外,还要承担非常沉重的徭役、兵役以及各种苛捐杂税。特别是到了灾荒年月,农民的所有收入也不够上交国家的赋税,只能到处流亡。农民负担的沉重及农民的大量流亡,使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同时必然导致打乱
14、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由此通常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如历代王朝末期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往往导致封建王朝的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大规模破坏。其损失之大,难以想象。三、封建社会水利工程的兴修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总是大力发展农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修,所以封建统治者总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历史上兴修的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和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东汉王景大规模治理黄河;以后历朝统治者治理黄河等。拓展延伸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原始社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
15、的个体经营。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5.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学以致用【例1】 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A.这是灌溉农业的一大进步B.法律上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C.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D.确立了以小块土地为特征的小农经济解析:从材料规定看,商鞅变法采取废除井田制的措施,其重大意义是通过法令形式确立封建土地制度。答案:B【例2】 古代农
16、民的负担非常沉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农民缴纳的赋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农民要承担非常沉重的徭役、兵役以及各种苛捐杂税C.农民有充足的劳作时间D.开明君主为了维护统治,总是把对农民的剥削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解析:在封建社会,农民的负担非常沉重,不仅缴纳沉重的赋税,还有非常沉重的徭役、兵役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农民的劳作时间很难保证。而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农民的剥削总有一定的限制。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例3】 我国古代兴修的水利工程有()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东汉王景大规模治理黄河A.B.C.D.解析:我国古代兴修的水利,可以参考左侧的知识点。答案:A【例4】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主要特征的是()A.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比较落后B.中国古代农业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C.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D.历朝历代为了维护统治,一般都兴修水利工程,起到了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解析: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明清后期,开始落后于西方世界。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