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7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成绩检测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

2、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

3、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点睛】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3. 西周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出西周政治A. 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 “家天下”开始取代“天下

4、为公”C. 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 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西周的封建社会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体现了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正确;西周尚未形成权力集中的体制,故A错误;“家天下”取代“天下为公”在夏朝已经开始,故B错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西周时期没有实行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有几级的封建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西周时期家国一体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 为了加强分封

5、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察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期通过宗法制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故答案为C项。世袭制自夏朝时期确立,排除A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应当是另外的制度,而不是分封制自身,排除B项;察举制在汉朝时期实行,排除D项。【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即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

6、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5. 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帝乙的长子启,因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妻,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这说明:A. 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尚未确立C. 商朝大力推行嫡长子继承制D. 商朝政治推行内外服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正妻,嫡出”推知在商朝晚期已经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正妻,嫡出”推出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经出现,而B选项认为没有确立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根据材料时间为“殷商后期”而C选项认为商朝大力推行

7、,不符合题意,故错误;D选项提到内外服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而材料涉及的王权的继承制度,不符合题意故错误。6. 现存秦代唯一的直道,由咸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九原,史称“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实际全长七百多公里。秦朝修建直道的目的在于A. 加强南北交流B. 便利皇帝出巡C. 抵御匈奴入侵D. 传递诏令公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统一后,为巩固统一在道路建设上的措施。【详解】当时秦虽已统一全国,但北方匈奴仍然是秦帝国最大的威胁,秦修直道是为抵御匈奴入侵,巩固秦王朝对九原郡的统治 ,C项正确;驰道是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管理统治全国各郡县,尽快传递政令文书,方便物资交流,A、B、D项是驰

8、道的作用,故A、B、D项不正确。【点睛】秦的“直道”与“驰道”的区别:秦统一后第二年,秦始皇就下令,修筑从咸阳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经过10多年的建设,驰道基本遍布全国,主要郡县都有驰道与首都咸阳相通。秦始皇本人有生之年就多次通过驰道巡视全国。全国虽已统一,但北方匈奴仍然是秦帝国最大的威胁,因而秦军长期屯驻于今内蒙古中部一带,以防匈奴入侵。为保证军队的快速调遣及后勤物资给,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筑一条自咸阳林光宫(今陕西淳化县境内)直通九原郡(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的大道,称为直道。7.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

9、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为了巩固国家统一B. 为了保障皇权独尊C.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通过修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修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虽然能起到巩固统一的作用,但巩固国家统一是客观作用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修路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为了保障皇权独尊,也与保障皇权独尊无关,排除B项;促进经济发展是客观作用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8.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

10、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 完善选官制度B. 增加政府收入C. 强化君主权力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呈送上级”,可知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从题目可知是秦朝的“上计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题目只是将治理情况汇编成册,呈送上级,并未涉及到政府财税收入,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君主权力,故C项错误。所以选D。9. 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

11、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A.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B.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C.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D.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这反映出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故B正确;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的,故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人们的日常规范,故C项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10

12、.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B. 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C. 郡守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官位可以世袭D. 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是秦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是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的体现。其中,郡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令是地方行政长官。因此A、B、D三项均是对郡县制的正确描述,C项中郡守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更没有封地,故C项不正确。考点:郡县制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

13、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11. 有学者提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 中外朝制度C. 剌史制度D. 郡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西汉”、“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斑马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西汉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符合“斑马式”的特

14、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中外朝制度是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实行的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政治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C选项错误,刺史制度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监察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D选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2.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 史记B. 姜子牙助周灭商的神话C.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 商朝卜辞【答案】D【解析】【详解】商朝卜辞是商代遗留下来的第一手史料,属于直接史料,D项正确;ABC项都属于后人

15、整理编撰的,故排除ABC。13.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B. 记载的真实性C.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D. 修撰的政治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史书由私家撰著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这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使修史成为官方有意识掌控民间舆论的政治手段,这反映了官修史书修撰的政治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官修史书具有政治目的,不一定公正的评价历史;B选项错误,官修史书同样存在隐讳历史事实的现象,不一定真实记载历史;C选项错误,官修史书受到统治者的影响,

16、解释历史并不具有客观性。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4.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15.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

17、,下列有关四位帝王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是秦始皇首创郡县制,实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选拔人才非常注重道德学问和议政能力,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唐太宗在攻下西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宋太祖废除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三司和枢密院,加强了皇权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而非秦始皇首创,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推动了选官制度发展,符合史实;东突厥归顺后,唐太宗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西突厥被唐太宗攻灭后设置安西都护府,不符合史实;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

18、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为正确选项,选项A、B、C排除。16.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置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置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17. 王其榘认为:“明代的内阁,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

19、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阁臣是皇帝选用的代言侍臣”。材料表明A.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B. 内阁是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C. 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一致D. 内阁拥有草拟政令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不过是皇帝御用的一个拟定朝廷政令文件的文书房”表明了内阁没有实质性的权力,没有决策权,内阁是皇帝的一个顾问机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因此内阁首辅与宰相地位是不一致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A项正确,排除BC项;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草拟政令的权力,故排除D项。18.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

20、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B.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答案】B【解析】据材料“太皇太后委政内阁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内阁的权力和地位逐渐提高,故B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废丞相后政治腐败,故C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B。19. 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正统一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这表明A. 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 封建君

21、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 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的材料中,提出明初政府严格限制庶民庐舍的规制、色彩等,明令不得逾越,到数十年后这一限制有所松动,如允许存在“架多而间少”,“稍有变通”,可见明代社会进步尤其是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明初严格的等级限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而仅凭材料无法证明A项中的“废除”之说,B项君主专制受“削弱”和C项中“改变阶级秩序”均与史实和材料不符,是错误的说法。【点睛】本题考察明代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20.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

22、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A.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了皇权和中央权力的逐渐强化,相权和地方权力的逐渐削弱,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因此C选项正确;中央政治制度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根本变化,A选项错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并非民主化,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权力逐渐增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D选项错误。故选C。21. 狄摩西尼指出:“植

23、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 )A. 雅典盛行人文主义B. 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 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D. 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对雅典公民爱国热情的激发,B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思想,A排除;斯巴达文化尚武,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22. 古代雅典

24、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抽签选举、轮番而治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表述正确;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不能确保公民大会決策的公正无私,表述错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表述正确。综上可知错误,正确,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它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

25、公民,例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它国公民,都没有享有民主的权利;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一切公职由选举和抽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衰落。23. 有一个关于陶片放逐法的传说:一位不识字农夫请人代写他觉得应该放逐的人的姓名,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该传说反映了陶片放逐法A. 具有抑制和打击杰出者的一面B. 具有保护民主政治免受破坏的一面C. 操作程序粗陋被人利用的一面D. 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6、。材料信息“代写者问农夫要写谁的姓名,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等反映出对杰出者进行打击的措施,故A正确;B中民主政治错误;C中利用错误;D中公民间为泄私愤而打击报复的一面不复合主旨,故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希腊民主制度陶片放逐法24.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说明他()A. 逆民主潮流而动B. 对民主失去信心C. 极力宣泄个人偏见D. 看到民主制度弊端【答案】D【解析】材料实际说明了抽签方法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27、管理国家。因此说苏格拉底看到了民主制度的弊端,故选D。苏格拉底反对原始的直接民主,主张精英政治,排除AB;苏格拉底是对当时泛滥的直接民主的反思,排除C。25.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B. 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C. 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D. 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答案】B【解析】出现这一现象原因是城邦强调个人的荣誉,把个人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即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提及流放生活痛苦不堪,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希腊拥有民主法治精神,选项C不符合

28、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希腊商品经济是否发达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6.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A. 地域辽阔,农业发达B. 法制健全,等级森严C. 中央集权,分权制衡D.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详解】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两百多个小国,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27. 布鲁图是罗马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10个金币,契约规定一个月内归还。可是,布鲁图在契约期无力还债。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 卡西有权拘押布鲁图布

29、鲁图有权与卡西协商还债事宜卡西有权要求布鲁图还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可见卡西可将布鲁图拘押至法庭审判,审判后可以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排除,ABD选项排除。28. 公元前122年罗马保民官盖约提出公民权法案,授予拉丁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其主要目的是A. 建立军事独裁的社会基础B. 扩大共和国统治社会基础C. 促进境内外经济文化交流D. 为万民法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答案】B【解

30、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授予拉丁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意大利同盟者以拉丁公民权”的信息可知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共和国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作用29. 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A. 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B. 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 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D. 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题目中名言的意思是:人区别与一般动物即是因为其是城邦的,而雅典城邦的最大特点即是由公民组成,故A项

31、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成年男子是雅典社会民主政治的主体,而妇女、奴隶、外邦人是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故C项错误;题目中名言的含义与海洋无关,故D项错误。30. 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B. 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 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D.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全面解读能力。解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分析备选项可得出A表述有误,罗马

32、在以后制定有公民法与万民法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CD的表述存在绝对性,不合史实。由材料“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可得出十二铜表法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答案为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影响二、非选择题31.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

33、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

34、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变化。(2)结合秦朝至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答案】(1)变化:从分权到集权;从世袭到任命;从授土授民到取消封地。(2)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秦朝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宰相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

35、: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3)理由: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作用: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政体;官僚政治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和抑制暴政;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得出从分权到集权;根据“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得出从世袭到任命。(2)说明:结合所学,秦朝实行朝议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汉朝儒学成为正统,“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起到制约作用,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

36、制约。(3)根据“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得出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根据“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得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根据所学,元朝大都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综合材料,可从官僚政治为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总结。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材料二 议事

37、会成员经抽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材料三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区别?又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特点:决策科学;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区别: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皇权下的中央机制,民主性有限,实质是为专制皇权服务;雅典民主制属于集体管理下的民主政治。

38、相似:两者都注重权力的制衡。【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可知,其特点是决策科学;根据材料“议事会成员经抽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可知,其特点是直接民主,人民主权;根据材料“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可知,其特点是轮番而治。(2)区别: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制度类型及其阶级属性来比较其区别。具体如下: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专制皇权下的中央机制,民主性有限,实质是为专制皇权服务;雅典民主制属于集体管理下的民主政治。相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权力机构之间关系的角度来比较其相似之处。即两者都注重权力的制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