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70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13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关键点填一填】1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种群。2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4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的大小,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的大小。5.年龄组成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6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呈“J”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7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8K值不是定值,K值的大小与食物、生存空间、天敌数量等环境条件有关。9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

2、稳定、波动和下降等。10.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是生物群落。11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1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1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1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有关。15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16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物种丰富度变大,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高。【易混点辨一辨】(1)池塘中的全部鱼

3、、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 (2)种群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它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3)一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4)出生、死亡、年龄等特征属于种群特征( )(5)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6)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 )(7)样方法只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 )(8)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9)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1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外界因素只有种群生存所需的资源和空间( )(11)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12)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提高K值(

4、)(13)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增长速率( )(1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15)种群的“S”型增长,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16)研究个体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17)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 (18)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19)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20)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1)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22)群落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3)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5、 )(24)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25)人类活动对自然群落的影响总是破坏性的( )(26)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27)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28)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 )(29)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 )(30)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3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基本技能讲一讲】技能1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

6、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比较两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实施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2)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一般以1m2 为宜)、取样的方法(有五点法和等距取样法);(3)计数每个样方内的所调查的个体数目,并换算成种群密度;(4)计算所有方法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1)捕获部分个体(记作N1),做上标记;(2)放回原环境;(3)一段时间后重捕(总数记作N0,其中带有标记的个体记作N2);(4)估计种群密度(记作N):N/N0=N1/N2

7、适用范围个体分布范围小、活动能力小的生物,如植物、虫卵、蚜虫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生物,如鸟 、狼等动物。注意事项(1)取样时做到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2)样方大小可以根据调查对象适当变化。标记的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个体正常的生活调查期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等温馨提示:样方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如图(甲、乙)。(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3)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及判断技巧 模式图: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方法指导:无论

8、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例1(2015新课标卷,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

9、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2) 【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 技能2 “J”型曲线和“S”型曲线(1)比较“J”型和“S”型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种群增

10、长速率曲线(2)讨论模型构建的应用“S”型种群增长中K值与K/2值的应用:项目K/2值(增长率最大)K值灭鼠等有害动物灭鼠后,如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达不到灭鼠效果,因此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远低于K/2值改变环境,如地面硬化、清理垃圾等,从而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捕鱼等资源利用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值附近,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因此鱼、森林等资源的数量应控制在不低于K/2值改善环境,如定期休渔、封山育林,提升K值濒危物种保护如大熊猫除用于科研外,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改善其生活环境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K值例2【2012山东卷】下图中,

11、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

12、数学方程式中的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技能3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类型、条件,目的, 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

13、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计算1 mL菌液的数量。例3(2015年江苏卷)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 个计数室B. 计数室的容积为1mm1mm0. 1mmC. 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 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答案】B【考点定位】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技能4 生物之间的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

14、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人和大肠杆菌;白蚁与鞭毛虫等寄生略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同一培养液中大小两种草履虫;牛与羊;水稻和稗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羊和草;狼和羊如何难辨别的种间关系: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

15、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例4【2014年高考海南卷】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

16、题: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捕食和竞争 有利 小鸟捕食了体内有虫卵的小蜂,减少了害虫的数量,减少了对小蜂的侵害 调节技能5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比较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 演替 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

17、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2)分析: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群落演替的特征:方向:一定的方向性。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例5(2015新课标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

18、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技能6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实验流程分析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

19、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例6【2012福建】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答案】C【趁热打铁练一练】1.(2015-2016学年广东省南澳县南澳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下面是对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A BC D【答案】B【

20、解析】试题分析:取样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步骤顺序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所以选B。考点:本题考查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步骤。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2.(2015-2016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池塘里的鱼也不是单一的一种,错误;稻田里的三化螟是

21、由同一种生物个体组成的,是一个种群,正确;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错误;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底,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015-2016学年河北邢台一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卷)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藻类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密切相关C.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群

22、落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三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卷)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趋势,故A错误;出生率高,增长不一定快,只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才会增长,故B错误;年龄组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故C正确;利用性引诱剂可以诱

23、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度高三下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类型D、在某一

24、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6.(2016届山西省忻州一中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某小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C群落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答案】B【解析】同种生

25、物体一般不存在分层现象,A错误;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B正确;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错误;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取代,D错误。【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7.(2016届山东济南高三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冬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内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寄生B共生C竞争D捕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冬虫被真菌侵染,真菌从其获取营养,

26、属于寄生;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竞争是指两个生物生活资源相同;捕食是指两个生物一方以别一方为食物。考点:本题考查群落内生物种间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2016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9.(2015-20

27、16学年上海市金山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物种丰富度所表示的是A生态系统的类型B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的数量C群落中物种个体的大小D群落中某一物种的数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种丰富度所表示的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B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1.(2016届浙江省高三高考模拟冲刺卷(提优卷)(三)生物卷)种群的分布型包括甲、乙、丙三种,其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最常见的分布型B乙是种内竞争的结果C种群分布型与其资源需求有关D种群分布型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分

28、布型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2.(2016届河南郑州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生物试卷带解析)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丰富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C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D如果野兔在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出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低【答案】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13.(2015-2016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题)下图中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乙表示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

29、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乙。 图乙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 _。 图中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乙图中的_m2。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 _株/m2。(2) 导致甲的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结构。(3)若测定该区域10平方千米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只做上标记,然后放回到森林中,一段时间以后,又捕获20只,其中含标记的5只,则该区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30、 。【答案】(1) 物种数迅速增多,并逐渐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3) S0(n1n2n3)/3S0 (2) 光 垂直 (3) 20只/平方千米14.(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卷)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

31、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NtN0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 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 。【答案】(1).数学形式 .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或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3000(1.0147)30 (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值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及生物防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