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62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44页
《解析》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

2、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这说明()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4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

3、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5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7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

4、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8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9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

5、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1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1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省制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

6、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12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13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既反对白话

7、文也反对文言文1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5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

8、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16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17如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机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

9、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BCD18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19如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20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

10、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11、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12、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22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施行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到:“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摘自西塞罗论共和

13、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

14、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凛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做了怎样的探索?(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2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

16、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24【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

17、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2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材料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

18、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

19、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2017年贵州省贵阳九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

20、生重大改变【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及其影响【解答】题干材料所说铭文有字数、语句的变化,未见字体的变化,A可排除从“追颂祖先功德”“记述个人业绩”“希冀子孙保用”看,周人重视周人的历史传承,B正确题干中“追颂祖先功德”属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宗法制互为支撑,C可排除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功用多数属于礼乐器,同当时的礼乐制度密不可分,另外有少量兵器、工具、生活用器等,到战国秦汉时期逐渐脱离商周那种礼制,越来越日用化了,也就是说,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当在战国秦汉时期,同时从题干材料看,也未提及青铜器的功用问题,自然也谈不上变化,D可排除故选B

2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考查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答】“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由孔子编订的是春秋,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奠基故A项错误儒学传统并没有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而且还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故D项说法明显错误

22、汉代儒学是吸取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而形成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儒学,是对孔子的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C项正确,B项错误故选C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这说明()A实录与户贴,都是第二手史料B官方

23、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考点】Y4:史料的重要作用;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解答】依据材料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可表明其为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排除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官方的原始记录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故B项错误“明太祖实录”不属于第一手史料,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加工因素,仍需考究,故C项错误由“代户帖原件”等信息可表明其是实物史料,且符合朱元璋的学识,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故D项正确故选

24、D4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考点】2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考查田庄农业的耕作方式【解答】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5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

25、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考点】3J: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V4: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考查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和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价值【解答】艺术的价值需要自身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价值和唐太宗时代相符,朝廷特别推崇他,因而两相作用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故C项正确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ABD三项应排除故选C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

26、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内容,认识中国重视史书传统对君主统治产生一定的影响【解答】材料中“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君主害怕自己不利的言行留在史书中因此A项符合;B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体现宋太祖只是不高兴自己的“误失”被史官记载,而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排除故选A7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

27、“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B“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C“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岢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考点】2F: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2V: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以诗词歌赋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解答】A项中的“九市”反映了对市的管理,与商品经济有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贝锦斐成,濯色江波”反映的丝织业的发展,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故B项符合题意C项“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反映了商人足迹遍布全国甚至边疆地区,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与与商品经济有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贾客千家万家室”说明商贾如

28、云,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考点】1J: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Q: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解答】材料中明朝初期,地方分设三司,直属六部,即由六部掌管地方,这样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地方控制过严过死后地方在三司之上又增设了巡抚,管理地方,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

29、环件,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正确;增设巡抚管理地方说明集中了地方权力,但并没有增加权力,故A错误;巡抚的出现主要是集中地方权力,并没有减少六部原有的权力,谈不上削弱六部权限,故C错误;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地方接受中央的领导,更不存在地方与中央对立的情况,故D错误故选B9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考点】P5: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考查梁

30、启超的诗界革命【解答】根据题干“甲午战后”“英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A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梁启超属于维新派,主张改良思想,故排除白话文运动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改良思想的开端应该是在19世纪60、70年代,由早期维新派提出,代表人物如王韬和郑观应等故D项错误故选C10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31、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故选C1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东周诸侯国与元省制B唐

32、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考点】1U: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各朝代官职的地位和职权【解答】东周的诸侯国下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元朝的行省中央派出机构,权力受中央节制故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行宰相之职,在此共同参议国政,是最高行政机构;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或称政事堂,是最高行政机构故B项正确汉武帝把中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

33、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明代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故C项不符合题意宋代提刑司是“路”级的司法机构,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并总管所辖州、府、军的刑狱公事、核准死刑等,也有权对本路的其他官员和下属的州、县官员实施监察;通政司是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臣民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其职能就是开天下言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2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34、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考点】9S: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查抗日战争以及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解答】抓住题干时间“1943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根据题干信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可知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D项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13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

35、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的文学革命【解答】材料“20世纪初”“古典来做古文”“一目了然”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指文学革命,即使用白话文,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D项不是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内容,应排除故选B14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

36、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考点】4C: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查罗马法的深远影响【解答】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制定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罗马法的影响,应排除故选A15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

37、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考点】GE: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解答】抓住题干时间“1980”,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故排除B项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故排除C项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38、,故排除D项故选A16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考点】E4:马歇尔计划【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带来的影响以及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解答】A“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有助于欧洲的联合,西欧部分国家为促成煤炭和钢铁工业一体化而成立的经济联合体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建议愿将本

39、国经济中的煤钢部门管理权委托给某一独立机构的国家成立煤钢共同市场此后,法、西德、意、比、荷、卢等6个西欧国家开始在此计划基础上进行谈判1951年4月18日上述6国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标志着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B马歇尔计划并未促成欧洲平等伙伴关系C二战后西欧各国逐步走向联合,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D二战后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故选A17如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机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

40、、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BCD【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各行业工种收入的影响【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机械安装工、机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故正确各行业工种收入

41、状况并不能说明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故错误故A项正确故选A18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考点】5G: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查美国工业革命【解答】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

42、发展,并不符合史实,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故C项错误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故排除BD两项故选A19如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考点】C9: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查“斯大林模式”【解答】从图中可知,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有很小的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消失了,而且工人和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小反映的是斯大林时期,实行

43、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C20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利。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定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考点】6E: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历程考查对法国总统权力的变化的认识【解答】题干反映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

44、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了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总统权说明权力增大,这有利于维护政局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应排除故选A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

45、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46、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考点】2V: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考查清代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和措施【解答】(1)本题考查了清代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可知清代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有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由“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

47、民变此起彼伏”可知清朝人口增加主要造成了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缓解人口压力措施的认识和理解由“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知康有为主张向人口较少地区迁移,严复则主张兴办实业;由“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可知还有人主张晚婚晚育对这些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探讨和评价故答案为:(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

48、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22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

49、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施行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到:“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

50、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

51、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凛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做了怎样的探索?(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给分)【考点】48: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IG:孙中山的三民主义;N5:卢梭的思想主张【分析】(1)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以及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和历史意义(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和政治理论层面的探索(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查对孙中山的民

52、权平等思想的认识【解答】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等关键信息,可以结合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解答结合“平等观念随看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史料信息分析归纳,结合史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进口“天然禀赋”,结合第一小问的解答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卢梭反对封建王权,以及“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

53、考查学生评述分析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选择一种自己的认识,如可以选,也可以选,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论述即可,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自己所选择的认识进行分析归纳故答案为:(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3)侧重: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4、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侧重: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2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族

55、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

56、查历史重大改革回眸考查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和作用【解答】(1)本题考查了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由“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知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2)本题考查了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影响由材料内容可知,唐太宗的谱牒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使很多从草原迁移而来的新兴家族跻身“高门”之列,打击了世家大族社会地位,有利于打破他们对官位和政治的控制,从而有利于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巩固民族交

57、融的成果;同时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有利于人才选拔,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将皇族排为第一等级则有利于提高皇族的地位,加强统治故答案为:(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24【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

58、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考点】P4:严复的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民主思想考查对严复的民智思想的认识和评价【解答】(1)本小问的认识只需概括材料即可“斯民也,固斯天下之

59、真主也”可以得出提倡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的认识;“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以得出国家人民的公产,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的认识;“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可以得出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的认识(2)本小问的评价需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解答即可抓住“不同历史时期”这个关键词,从三个时间段进行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国初年故答案为:(1)认识:提倡主权在民,反对主权在君;国家人民的公产,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2)评价:在19世纪末,提倡开民智,直接动摇了君主论的基础,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在20世纪初,宣传发展教育提高国民水平,使改革和革

60、命两股思潮竞相赛跑,皇族内阁出台后,立宪派倒向革命阵营,加速清朝灭亡;民国初年,他承认民智低下的事实,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默许,但并不认可袁世凯用帝制取代民国严复是一个学贯中西、尊重国情、忧国忧民的爱国者2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材料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

61、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考点】R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S1:巴黎和会【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黎和会考查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背景和受阻的原因【解答】(1)本小问的背景,要从一战这个大背景下思考,结合美、欧、俄国三者状况以及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形成归纳解答即可(2)本小问的原因,需要从美国国内、国际两方面思考如国内:政治因素并没有给予他全力支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共和党的挑拨导致公众舆论压力巨大等国外:英、法操纵巴黎和会会议进程,猛烈

62、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等故答案为:(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难以维持;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英、法、德等国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霸权主义的奠定;威尔逊个人思想的形成(2)原因: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并没有给予他全力支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共和党的挑拨导致公众舆论压力巨大;英、法操纵巴黎和会会议进程,猛烈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新创立的国际联盟也成为推行英、法两国政策的工具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典客

63、,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材料二 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考点】1B: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C:唐朝的中央集权【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对现今处理好民族关系是一个良好的借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解答】(1)考查秦朝的边疆措施通过材料中“蛮夷”知道这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判断是考查边疆问题(2)考查唐代的边疆政策唐代大一统政局的出现,对边疆的管理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材料里面“册封”设置“都督府”“授予称号”都是具体措施故答案为:(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2)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