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4012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2高一历史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4(人教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卷的答案填入答题卡内,第卷直接在各题后面作答。题号一二总分2122得分第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011北京模拟)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 )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 )A B C D解析 组合选择题用排除法。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排除。答案:A2.(2011濮阳模拟)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

2、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小农经济体制下农民始终过着贫穷的生活,故选择B项。答案:B3. (2011梅州模拟)我国古代的一些著

3、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荀子王制强调气候的影响;农书粪田之宜强调施肥的作用;吕氏春秋上农强调节气的重要性;齐民要术强调耕作技术轮作制的作用;体现了精耕细作,故选B项。答案:B4. (2011济南模拟)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

4、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解析 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满天星斗”。A、C项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农业起源,D项不能反映材料中“满天星斗”的特点。B项多处遗址发现人工栽培水稻,说明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答案:B5. (2011年浙江文综,15)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

5、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解析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A项说法片面,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

6、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故选择B项。答案:B6. (2011温州模拟)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最准确的是(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锄A.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 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 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析 从图片中所给的信息只能看出生产工具的改良,A和B所述内容题目所给的条件不够体现。D项的表述过于不准确,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可能只有三个阶段。故正确答案选C项。答案:C7. (2011宁波模拟)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

7、:“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解析 钱泳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履园丛话。材料反映清代田地转移更频繁,土地兼并更猛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本题选D项。答案:D8. (2011杭州模拟)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以下两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图(1) 图(2)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解析 图(1)是一牛挽犁,最早应出现在东汉时期。答案:D9. (20

8、11宁波模拟)王祯农书卷二十记载:“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索,通激轮前旋鼓掉枝(按即曲柄)一例随转。其掉枝所贯行桄因而推挽卧轴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术,则排随来去,搧冶甚速,过于人力,”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三国C唐朝 D北宋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王祯在农书中介绍了东汉初年杜诗发明的水排,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是东汉时期冶铁技术的重大创新。答案:A10. (2011本溪模拟)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 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

9、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解析 元代时在景德镇开始出现成熟的青花瓷器,原始青瓷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东汉有了重大突破,唐宋时越来越成熟。白瓷出现于东汉,唐代发展到较高成就。根据出现的时间比较,青花瓷的出现要晚于青瓷、白瓷,故选A项。答案:A11.(2011长沙模拟)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B从征役制到募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步C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超

10、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解析 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中,在明朝中期以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明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部门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12.(2011宁波模拟)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定时一聚的庙会夜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解析 根据所学,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营业时间和区域,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选B项。答案:B13. (2011杭州)

11、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微澜” 应该是指区别于自然经济的新特点,根据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商品经济活跃;A、C和D项最早是在明朝出现。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14.(2011广东模拟)马克圭的世界文明史曾述“至宋代,国家对商人的政策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许多立法保护商人的合法经营和合法收入,商人的子弟品行才能出众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对此理

12、解有误的是( )A商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商人利益C国家彻底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解析 宋代对商人态度有所变化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事实上历史是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的。答案:C15. (2011揭阳模拟)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属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解析 海禁并不是禁止任何海外经商,只是严格限制。答案:A16. (2011永康模拟

13、)据张居正传(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同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A农商并重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解析 从材料中“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可判定材料观点是农商并重。答案:A17.(2011濮阳模拟)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

14、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小农经济体制下农民始终过着贫穷的生活,故选择B项。答案:B18. (2011梅州模拟)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

15、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荀子王制强调气候的影响;农书粪田之宜强调施肥的作用;吕氏春秋上农强调节气的重要性;齐民要术强调耕作技术轮作制的作用;体现了精耕细作,故选B项。答案:B19. (2011北京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图片与这一论断无关的是( )A北宋开封城 B清明上河图局部 C北

16、宋交子 D宋代蹴鞠纹铜镜 解析 本题涉及到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商业革命就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变化,A、B、C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系,D项反映的是手工业中的金属冶炼业的发展。答案:D20. (2011唐山模拟)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列强以有益清朝为由侵略中国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C清初以怀柔之道处理外交关系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朝统治者不满解析 材料反映了清王朝统治阶级闭目塞

17、听,不了解世界和时代变化,做着“天朝大国”的迷梦,直接导致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答案:B二.非选择题21. (2010江苏高考)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

18、、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新变化。解析 第问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答题所需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以下信息:“中原藉之可以得马”的马为古代主要作战运输工

19、具军事方面作用;满足土蕃和中原物品交易需要促进边境贸易发展;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增加收入。交子在茶叶交易中最为浩瀚货币流通;江陵、真州后繁之城市繁荣;晋人、徽人荟萃骤富焉地域商人出现。第问依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归纳: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22.(2011年海南卷,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

20、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4分)(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

21、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解析】本题以杜佑的言论作为切入点考查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材料解读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水利工程的修建,商品经济发展等。第(1)问注意从两个朝代不同的农业政策来进行比较,具体可以从两者的对农业人口的控制、流向和对水利的修建等角度思考。第(2)问人口大量从事非农行业说明社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原因应该农业技术的改进、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等角度作答,影响应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的要素分析归纳。【答案】(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4分)(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3分)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