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990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学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1结合教材,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艰难,运用地图,分析革命根据地分布的特点及成因;认识工农武装割据对中国革命的意义。2结合教材及提供的材料,知道红军长征的背景,运用图片、教材地图、诗词等全方位认识红军长征的路线、克服的困难,体会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知识点01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宁汉合流1.时间:1927年秋。2.定义: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3.影响: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微点拨】宁汉合流19

2、27年9月,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反共的基础上实行反革命合流,成为“宁汉合流”。1.“宁汉合流”的实质是中国国民党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2.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党已变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即学即练1】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故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A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B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C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D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宁汉合流

3、”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的建立,故选A;袁世凯是在1912年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已经标志国民大革命彻底失败,排除C;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1928年东北易帜,排除D。故选A。(二)国民政府的北伐1.时间:1928年。2.对象:张作霖。3.概况(1)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2)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日本在皇姑屯将他炸死。(3)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4.结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微点拨】中原大战1930年5月至1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

4、集团在中原地区进行了一场新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最终蒋介石集团的胜利结束。【即学即练2】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A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B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C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据材料“1930年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敌我力量对比仍然是敌强我弱,正

5、确的革命道路应该是农村包围城市,故这说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中国革命的任务,而是反映革命的道路和策略,故A项错误;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并不是当时的正确决策,故B项错误;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故D项错误。故选C。(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2.概况: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3.受阻: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

6、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拓展补充】国民政府关税改革原因: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白银外流;国内币制混乱,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应对日本的经济侵略。内容: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禁止流通;统一发行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实行“外汇本位”制。 积极作用:统一了全国货币,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遏制白银外流,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弊端:依附于英磅和美元,成为英美的经济附庸;后期纸币滥发,急剧贬值,导致通货膨胀埋和经济崩溃。【即学即练3】

7、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与各国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我国海关关税率从1927年到1934年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保护国内的民族工业,D项正确;材料无法

8、体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无法体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否保持顺差,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排除B项;列强近代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知识点02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概况(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3)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湖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微点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党

9、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开始【即学即练4】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中国国家博物馆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刻画了一批散发着艺术魅力、洋溢着革命热情的共产党员形象。如图为黎冰鸿创作的南昌起义(1977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藏)。这些艺术创作旨在A弘扬意识形态B传承革命精神C激发奉献热情D服务经济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革命历史题材”“黎冰鸿创作的南昌起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体现了勇于抗争的革命精神,材料所述美术创作均围绕革命历史主题,例如黎冰鸿创作的南昌起义,宣扬了革命热情,传承了革命精神,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鲜

10、明的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突出的是“革命”精神,没有体现国家建设中的“奉献热情”,排除C项;材料中美术创作围绕革命历史题材,宣传“革命”精神,而不是“服务经济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二)八七会议1.时间:1927年8月7日。2.内容(1)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2)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3.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过程(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2)起义军进攻

11、长沙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3)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4)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2.意义(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拓展补充】中俄革命道路比较中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俄国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然后扩展到农村。中国:中国民主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人阶级力量较弱;反动势力主要集中在城市,且较为强

12、大,而农村相对薄弱俄国: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工人阶级的力量较强,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即学即练5】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根据此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阳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成成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A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C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

13、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中共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A符合题意;材料既反映了民族矛盾又有阶级矛盾,故B说法错误;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说法过于片面武断,故排除C;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说法过于绝对,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无关,故排除D。故选A项4“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2)根据地建设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4、。政权建设: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微点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定都瑞金(中央苏区-瑞金县),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同月,组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统一领导中央苏区留守军民的斗争。1935年5月,中共西北特委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体制演变为联邦制。10月,中

15、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抵达陕甘苏区。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变更对外名义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2月,中华苏维埃政权改国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宣布迁都延安。1936年,再度改国号为“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对外继续沿用“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名义。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22日,正式结束苏维埃国家政权形式,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工农红军部队相继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参加对日作战。【即学即练6】观察如图,图片上正中文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

16、行,”以下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图示共和国是无产阶级性质国家B毛泽东思想是图示政权指导思想C该货币发行促进了国内经济交流D图示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尝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成立的地方性、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尚没有全国性国家权力,排除A项;毛泽东思想是在抗战后期提出的,排除B项;该货币仅适用于苏区,不是全国性货币,不能促成国内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知识点03 红军长征(一)原因1.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2.“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二)过程1.

17、开始: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3)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微点拨】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

18、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中国红军长征记【即学即练7】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遵义城头霞光闪这样唱道:“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对歌词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云消雾散”指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舵手”指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拨正船头”指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D“胜利向前”指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

19、会议纠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材料中的“舵手”指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项正确;遵义会议纠正的是左倾错误,排除A项;“拨正船头”是指肯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排除C项;材料是对长征时期遵义会议的描述 ,非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3.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微点拨】三大主力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

20、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即学即练8】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列对长征叙述正确的是A1934年1月,中央红军从井冈山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B1935年1月,中央红军召开的遵义会议成重要转折点C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正式会师D1936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吴起镇标志长征的结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共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排除A项;193

21、6年10月,中央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排除CD项。故选B项。(三)意义1.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3.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考法01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项目,都是直接为战争做准备的。国民党五大指出,从事经济建设,迅速完成重工业,其目的是“使战时工业能以动员,以供临时需要”在此“中日战祸一触即发之秋,沿江沿海随时有被封锁之虞。交通系国防至巨,为适应国防需要确有及时兴筑通江通海通缅铁道之必要”。资源委员会所办各厂矿,也主要是为国防做准备,厂矿的分布均远离海

22、口。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即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资源委员会致力于资本需要量大、资金周转慢、盈利少、风险大,而为一般民族资本家所不愿问津的重工业及国防工业,大量投资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改变我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不平衡的产业布局都起了积极作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典例1】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

23、过“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其目的是A促进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促进国民政府的经济恢复D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答案】D【解析】1935年是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此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为了抗战做准备,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D项正确;根据“全国一致动员”可知不是要促进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没有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促进经济恢复的做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考法02 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和意义1.

24、条件(1)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2.意义(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

25、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典例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共作出了没收的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而1929年中共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自耕农的田地不没收;对富农只没收多余的土地,不过分打击;对大中小地主区别对待,给地主以生活出路。这一变化A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B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C利于保障革命根据地建设D意味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土地政策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没收土地、禁止土地买卖转变为保护自耕农土地、对地主阶级不过分打击,这有助于团结更多的阶级,从而保障根据地建设,C项正确;地主阶级是剥削阶级,中共的做法只是为了团结地主阶级,排除A项;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并未因中共土地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D项内容属于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