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981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2022年高三高考地理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3 区域与区域发展(2022年全国甲卷)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二是稳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农业熟制、区域差异)导致吉林、河南两省年秸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B作物结构C耕地质量D作物熟制5(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的经济意义是( )A提高秸秆产量B增加秸秆种类C调整农牧结构D推动种植技术进步6(

2、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现“粮改饲”生态意义的农事是( )作物轮作土壤深翻圈舍养殖土地平整ABCD【答案】4D 5C 6A【解析】4由材料“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000万吨和6550万吨”可知,吉林秸秆产量小于河南。吉林和河南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故年降水量不是导致两省秸秆差异原因,A错误。两省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业发展以旱作谷物为主,作物结构相差不大,B错误。吉林有黑土分布,土壤肥力充足,条件更好,C错误。吉林主要位于的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而河南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热量资源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或喜温作物两年三熟的要求,导致河南比吉林秸秆产量

3、更多,D正确。故选D。5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求。”可知,“粮改饲”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调整了农牧结构,创造更多经济收益,C正确。根据题意秸秆最终也是作为饲料发展畜牧业,与秸秆种类关系不大,B错误。对于种植的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本身就是饲料作物,与秸秆产量联系不大,A错误。种植饲料作物并没有投入很多科技技术,对于推动种植技术进步来说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6根据材料“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梁、苜蓿等饲料作物”可知,“粮改饲”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

4、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促进了作物轮作,将种植的饲料和秸秆一起喂养牲畜,发展畜牧业,促进了圈舍养殖的发展,使该区以种植业为主变为种植业结合畜牧业发展的混合农业发展,在耕作时间上形成互补,肥料的运用上形成互补及回收,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意义,正确,A正确。土壤深翻不利于土壤保持肥力,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错误。土地平整是指对凸凹不平的土地削高填低,使其成为具有适宜坡度的田面或水平田面,以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而“粮改饲”则提倡因地制宜,错误,故BCD错误。故选A。【点睛】我国东部季风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即有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

5、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城市的辐射功能】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城市的辐射功能】从丙模式判断,各区

6、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答案】1B 2D【解析】1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选项错误。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故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作用最大的应为乙模式,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2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

7、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选项错误。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选项错误。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选项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 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每一个城市都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城市等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地区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

8、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要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1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

9、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土地租金上涨商业规模缩小消费群体减少文创功能收缩ABCD【答案】13D 14B【解析】13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产业结构转型是2008年以来从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该产业园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区,到现在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形成的原因。该产业园主要有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餐饮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功能分区演化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缩小,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建筑布局调整都是在其他原因影

10、响下而变化的,D符合题意。故选:D。14图示功能分区演化中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正确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缩小,正确。故选:B。【点睛】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2022年新高考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

11、。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城市的辐射功能】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2【城市的辐射功能】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BCD【答案】1A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所以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在区位

12、和功能上存在互补,A正确;沈阳和大连的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是两城可以构建双核结构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影响不是影响双城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A。2大连市的城市定位不是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能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错误。所以选C。【点睛】双核型空间结构中的端

13、点城市,即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与行使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功能的港口城市组合,构成了一种空间度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高效的空间结构形态。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双核型空间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2022年新高考山东卷)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

14、.8:35.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人口年龄结构变化】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A人口惯性的影响B环境条件的改善C青壮年人口迁出D康养产业的发展6【工业区位因素】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交通运输B自然资源C市场需求D劳动力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A造纸工业B纺织工业C食品加工工业D装备制造工业【答案】5A 6B 7D【解析】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间的推移,导致2005年-2010

15、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匹配的,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A。6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市拥有丰富的铁矿,主要发展钢铁产业,形成了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导致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故B正确;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带动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包含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故A错误;嘉峪关市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量较

16、大,因此市场对第一产业的需求一样很大,故C错误;区域内的劳动力,可能大量参与到工业之中,对第一产业有所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故D错误。答案选择B。7阅读材料可知,嘉峪关市已经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要推进工业结构优化的发展,应当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装备制造工业适宜成为重点发展工业,故D正确;造纸工业需要大量的造纸原材料,嘉峪关市缺料,故A错误;纺织工业也需要大量纺织原材料和劳动力,但嘉峪关这两方面区位优势不明显,故B错误;食品加工工业需要接近第一产业,材料显示嘉峪关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因此不适宜重点发展,故C错误。答案选择D。【点睛】产生老龄化的原因: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

17、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 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 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老龄化的解决措施: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2、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3、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4、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5、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6、居家养老环境;7、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8、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9、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2022年1月浙江卷)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0【区域与区域

18、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旅游城市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城市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城市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都市圈核心城市【答案】10D【解析】10高铁可促进旅游城市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所以高铁新城与之匹配的发展方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A错;若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所以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应当是区域中心城市,B错;高铁以客运服务为主,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不是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故则与转型升级城市不匹配,C错;高铁增强了核心城市与周围城市密切联系,高铁新城依托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

19、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能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协调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D正确。故本题选D。(2022年1月浙江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完成下面小题。22【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答案】22C【解析】2

20、2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涌入,会降低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A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迅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聚集,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有可能加大,B错;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人力资本优势,城市群的优质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创新人才集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C正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人口进入城市,可以降低农村人口数量,会提高迁出地的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上升,D错。(2022年6月浙江卷)【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农业发展】近年来,我国以现代农业产业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是地理界限明确、建

21、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完成下面小题。21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A耕地B资金C技术D劳动2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土地产出率产业集群化水平农业收入比重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ABCD【答案】21D 22A【解析】21据材料可知,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需要投入规模较大的耕地、充裕的资金和现代农业技术,因此耕地、资金和技术不会明显减少,ABC错误;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将投入大量机械和人工智能进行管理,劳动力投入将大幅度减少,D正确。故选D。22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提高作物品质

22、,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正确;据材料可知,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产业集群化水平得到提高,正确;农业产业园可提高经济效益,但农业收入比重还受其他产业结构收入增长情况影响,故农业收入比重难以确定,错误;农业产业园只是扩大种养规模,投入资金和种植技术,并没有对农业种植结构做改变,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2年6月浙江卷)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

23、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3)【区域与区域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答案】(3)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解析】(3)根据图例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且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少,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较多,从图中判断矿区比较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2022年6月浙江卷)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

24、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材料二 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电源类别占本网装机比例(%)调节容量比例(%)调节负荷升降速度火电5940100慢水电100100较快抽水蓄能5-100100较快液化天然气燃机1560100较慢(1)【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答案】(1)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解析】(1)从图中

25、可以看出南方电网中的西部地区分布着煤炭、珠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有很多水电站,能源资源分布广;而东部城市多,工业发达,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为雨季水力发电量大,西部电力负荷小,而东部夏季制冷耗电量大,电力负荷大。(2022年湖南卷)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1)(区域发展差异)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近年来,山东

26、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3)(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

27、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

28、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

29、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

30、经济、科技、文化。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A为了特定管理目标而专门划定B相对于珠三角城市群层级更高C主要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的D影响范围有非常明确的边界线2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突出优势是()矿产、水力资源丰富水运、陆运交通便捷土地、用工成本低廉人才、科技实力雄厚ABCD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重庆、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A突出两地发展层次差异B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C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D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答案】1A 2B 3D【解析】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了特定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A正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于珠三角

31、城市群层级并不更高,B错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要按照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划分,C错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影响范围没有明确的边界线,D错误。故A正确。2与粤港澳地区相比,成渝地区发展的优势有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和土地、用工成本低,正确。但水陆交通粤港澳地区更加便捷,科技实力也更为雄厚。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B正确。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纲要定位重庆主打制造业、金融、交通枢纽,成都侧重区域经济、科技、文化。强调其各自的发展方向即服务种类的差异性,减少竞争内耗,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共同做大做强,所以其对重庆与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双城区协作发展,互利互惠,D正确。而

32、突出两地发展城市差异,激励成渝两地合理竞争与明确划分两地服务范围在纲要中不是主要定位,ABC错误。故D正确。【点睛】经济圈主要为了特定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按照人文地理特征进行划分,没有确边界。成渝地区的发展优势主要从矿产资源以及劳动力价格的角度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重庆、成都的定位主要体现引导双城区域协作发展。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下左图)。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下右图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A

33、人口素质较高B城镇体系完备C农业历史悠久D工业部门齐全5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说法正确的是()A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B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资源分散C缩小市场范围降低能源使用量D提高环保标准减少企业生产量6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均衡B浙江省山地众多灾害多发C上海市政策支持力度不同D安徽省距离较远影响较小【答案】4B 5A 6D【解析】4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强调区域内多个城市形成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而城市发展强调自身的区位条件。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城镇乡村协调互动,具有区域经

34、济一体化的优越基础,B正确。人口素质较高、农业历史悠久、 工业部门齐全侧重城市发展的条件,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A、C、D错误。故选B。5由图可知,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创新升级是改善机制的一种方式,可以优化供给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A正确;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劳动力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使资源与市场匹配,B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扩大市场范围,C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淘汰了落后产能,并没有提高环保标准,而且企业的生产量是由市场决定的,D错误。故选A。6由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A错误; 浙江省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灾害较少,B错误;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在促进区域

35、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差别不大,C错误;安徽省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对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限,D正确。故选D。【点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1、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自由贸易思想的发展。2、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3、区域谈判与多边谈判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为多边贸易谈判提供经验和技巧。兰西城市群是指以甘肃省省会兰州市、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为中心,主要包括甘肃省定西市和青海省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等22个地州市的经济地带,是中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2022年2月17日,两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

36、兰州一西宁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下图示意兰西城市群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与京津冀城市群相比,兰西城市群()A城市体系更加健全B城市间联系强度大C资源型城市占比大D中心城市辐射力强8从国家层面看,兰西城市群的战略定位不包括()A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基地C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平台D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增长极9为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兰西城市群在发展初期首先应该()A推进生态治理联防联控B加强核心城市辐射作用C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D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答案】7C 8B 9D【解析】7京津冀城市群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水平高,城市体系更加健全

37、,A错误;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密集,一体化程度高,城市间联系强度大,B错误;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强,D错误。兰西城市群位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层次低,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型城市占比大,C正确。所以选C。8兰西城市群邻近我国北方防沙带,位于黄河上游地区,生态较脆弱,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具有战略支撑作用,A正确;邻近边疆,是进藏入疆的“锁钥之地”,对维护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具有重要意义,C正确;对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D正确。兰西地区耕地、水资源紧缺,不适宜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生产基地,B错误。本题选择不包括的,所以选B。9兰西城市群交通、通

38、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骨干路网等级低,城际网络不健全,内通外联能力弱,路网密度低,因此为促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兰西城市群发展初期首先应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D正确;推进生态治理联防联控、加强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都不是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首要任务,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到2035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各领域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巩固。要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

39、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产业结构现状与就业结构现状的研究是了解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基本情况的窗口。1990年、2017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0亿元、2624.8亿元。而就业结构的调整是伴随着产业结构演进的,1990年、2017年青海省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分别为241.3万人、327.0万人。随着以生态保护倒逼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青海省将打造一个全新的、适合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产业结构。下左图为19902017年青海省三次产业GDP占比变化图,下右图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19902017年,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

40、GDP呈下降趋势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11结合青海省产业GDP与就业人员占比关系,应在目前就业结构基础上压缩()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D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12促进青海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措施正确的是()A加大对外开放程度B大力发展第二产业C减缓城市化建设步伐D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答案】10D 11A 12A【解析】10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GDP比重19931994年上升,2005年以后变化很小,A错误。第二产业GDP占比呈波动上升趋势,GDP产值呈现上升趋势,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小,C错误。2014年以后,该地以二、三产业为主,

41、且第三产业占比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正确。故D正确。11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GDP占比较小而就业人员占比较大,可知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压缩第一产业就业比重,A正确。目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本身较小,不应该再压缩,B错误。青海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应压缩第三产业就业比重,CD错误。故A正确。12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促进青海产业结构优化,A正确。从图上可以看出,产业结构优化应该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B错误。而不应该减缓城市化建设步伐,C错误。而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属于第一产业范畴,没有体现产业结构的优化,D错误。故A正确。

42、【点睛】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为某些行业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一方面也会对其他行业带来生存的威胁。通常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服务业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服务业的比重会日益扩大,服务业从业者有较大的市场机会。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该方案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基础及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并综合考虑,将帮扶城市定为沪苏浙8市(区),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具体一对一帮扶结对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上海市闵行区安徽省淮南市上海市松江区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市奉贤区安徽省亳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

43、滁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阜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蚌埠市13国家发改委选择沪苏浙8市(区)一对一帮扶皖北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科教水平、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历史文化产业特色、合作基础ABCD14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有助于皖北城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外汇收入输出大量廉价劳动力ABCD15沪苏浙8市(区)通过帮扶皖北城市()A完善城市功能,发展重化工业B疏解非核心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C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品质D降低城市规模,便于城市合理规划【答案】13D 14A 15B【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基础及

44、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并综合考虑”可知,沪苏浙8市(区)一对一帮扶皖北城市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正确;从地理位置来看,浙江、江苏与安徽较近,地形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经济差异较大,在经济发展、产业基础等存在互补性,利于产业合作,正确;两地的帮扶主要是产业和经济上的帮扶,城市规模和地方特色不是帮扶主要考虑的因素,、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14皖北是长三角发展中较落后的区域,通过一对一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可以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努力发展自身经济,缩小与长三角的差距,正确;皖北是重要的粮食生产、仓储基地,可借助合作帮扶之力,发展现代农业,正确;外汇收入是与国外进

45、行贸易从产生的收益,浙江、江苏、安徽君为我国省份,国内省份的帮扶无法产生外汇,错误;通过帮扶,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所需的劳动力较多,可就地就业,不必大量输出劳动力,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15沪苏浙8市(区)通过帮扶皖北城市可以疏解非核心产业,集中力量进行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B正确;沪苏浙8市(区)经济较发达,科技水平较高,可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重化工业污染大,不适宜布局在沪苏浙8市(区),A错误;帮扶皖北城市没有导致人口减少,不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不能降低城市规模,C、D错误。故选B。【点睛】产业转移的

46、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校学生到河南省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下图示意河南省位置及概况。任务一:调查耕地开发利用现状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2021年河南省部分地区实行大豆玉米轮作,即2020年种植大豆的地块,2021年改种玉米。(1)指出河南省部分地区实行大豆玉米轮作的益处。任务二:了解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条件兰考蜜瓜是河南省兰考县特产,获批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兰考县地处黄河

47、故道,出产的兰考蜜瓜具有瓜体均匀、品质好、含糖量高、果肉细腻甜脆等特点。(2)说明兰考县生产高品质蜜瓜的土壤条件。任务三:认识城市等级体系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物流信息平台连通境内外,目前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3)从区域联系方式的视角,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主要原因。【答案】(1)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防止粮食作物的结构性短缺;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量(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2)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以沙性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3)铁路、(高速)公

48、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最高,辐射带动作用最强。【解析】本题以河南省某校学生开展的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为材料,涉及轮作的好处、农业区位因素、城市的辐射功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1)实行大豆玉米轮作,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防止粮食出现结构性短缺;种地养地相结合,有利于耕地肥力的恢复,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量,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等。(2)据材料可知,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黄河的泥沙主要从黄土高原带来,淤积的土壤土层深厚,以沙

49、性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泥沙中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适合兰考蜜瓜生长。(3)郑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从区域空间组织看,郑州是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南省行政中心,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的城市,产业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等交通,将工业生产分散到周边城市,促进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把原料、工业产品运送到周边地区,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物流信息平台连通境内外,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最高,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及是非洲第三大经济体和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非盟、阿盟和

50、伊斯兰合作等区域组织的核心成员国。埃及是长绒棉生产、出口大国,棉花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埃及十分重视棉种的培育和推广,政府部门直接监控棉花种子的质量并负责种子的分配,从南到北划分10个区域,基本上每个区域只种1个独立品种,相邻区域之间至少设置1千米以上的隔离区。20世纪60年代,埃及棉花种植面积曾一度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耕地面积有限,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对棉花实行控制,棉田面积逐年下降,棉花总产量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中埃两国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存在互补优势,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加快合作步伐,打造“南南合作”典范。近年中国企业建设的中埃苏伊士经贸

51、合作区揭牌运营,合作区已经建成纺织服装、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园区。下图示意埃及棉花主要分布地区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位置。(1)简析埃及分区种植棉花并设置隔离带的原因,并说明该种植模式给棉纺织工业带来的有利影响。(2)推测20世纪90年代埃及减少棉花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主要原因。(3)中埃共建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运营以来,两国都从中获益。请从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一作答。请从地理角度说明中埃两国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互补优势。说明中埃将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打造成为“南南合作”典范的地理意义。【答案】(1)南北气候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因地制宜选择棉种种植,(可以提高棉花的

52、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设置隔离带是为了保障优质棉种的纯种性,延长优质棉种的使用年限。有利影响:单一品种棉花,有利于棉花加工;有利于生产不同等级和种类的产品。(2)该国人口总量大,增长快,粮食需求增多;外汇收入有限,不能大量进口粮食;耕地面积有限,只能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大粮食产量。(3) 中国:中国企业资金雄厚;产业制造方面有技术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经验丰富等。埃及:地跨亚非两州的国家,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枢纽地位;地处苏伊士运河附近,靠近世界重要航线,交通便利;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租金低;有优质棉花产区等。 促进中埃双方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53、;中方(输出方)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可获取收益;埃方(输入方)获得帮助,有利于基础设施改善,创造就业岗位,提升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双方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成功的合作可以辐射影响周边国家,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埃及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合作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论证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1)“从南到北划分10个区域种”,说明分区种植棉花是在南北方向上进行的。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三角洲及北部沿海地区属热带地中海气候,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判断埃及南北气候等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

54、条件选择棉种种植。“基本上每个区域只种1个独立品种,相邻区域之间至少设置1千米以上的隔离区”,说明设置隔离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每个区划内棉花品种的单一性,防止因距离过近导致杂交,影响棉花性状。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种植模式保证了每一个区划内棉花品种的单一性,有利于棉花加工;棉花品种的单一性有利于不同工厂生产不同等级和种类的产品。(2)“埃及棉花种植面积曾一度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耕地面积有限,20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对棉花实行控制,棉田面积逐年下降”,说明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是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埃及是非洲地区第三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尼日利亚的人口超过2亿、埃塞俄比亚的人口超过1.12亿),而

55、且人口出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最近几年的新增人口约250万)。人口总量大,增长快,粮食需求增多。石油出口、侨汇、运河通行税和旅游业收入为埃及外汇收入的四大支柱,外汇收入主要依靠有限,不能大量进口粮食;虽然埃及国土面积不小,但大部分都是沙漠,耕地面积有限,只能减少棉花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大粮食产量。(3)“中埃两国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存在互补优势”,说明中埃两国共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互补优势体现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相对于埃及,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拥有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苏伊士运河是从印度洋到大西洋最近航程的

56、必经之地,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埃及地跨亚非两州的国家,拥有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优势:独特位置使得埃及交通便利;埃及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租金低的优势;埃及盛产长绒棉,有优质棉花产区。分析材料“中埃两国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资本等方面存在互补优势”,“合作区已经建成纺织服装、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等工业园区”可知:在中埃合作中,中方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埃方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中方援助下,企业蓬勃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提升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在中方输出资金、技术的过程中,中方可获取收益。因此“南南合

57、作”有助于推动双方产业升级和国民经济发展,成功的合作可以辐射影响周边国家,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22年2月,我国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的数据和算力需求引导到西部进行存储、计算、反馈。数据存储和计算过程具有高温、高耗能的特点。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方面考虑,全国共规划了八大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左图)。成渝枢纽是其中唯一位于西部的“东数”。成都市规划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被选定为起步区(右图)。(1)与东部相比,简述我国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算力枢纽的有利条件。

58、(2)分析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作为成都市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的共同区位条件。(3)分析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对成都市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答案】(1)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成本低;土地资源充足、土地成本低;气候适宜,有利于数据设备降温。(2)现有数据中心多,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土地成本相对较低;靠近机场、高速公路线路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3)进一步降低网络和电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吸引资金、人才,促进技术创新(输出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借助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据(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算力服务,有助于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

59、型;吸引和带动数据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提升成都数字经济水平。【解析】本题以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成都市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为背景,涉及区域发展差异、产业区位因素及产业布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和运用地理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训练。(1)据材料可知,国家算力枢纽占地规模较大,数据存储和计算过程中发热量大、能耗高,规划时主要考虑了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方面。从土地及产业布局角度看,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土地资源充足、土地成本低;从气候角度来说,西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可

60、以增加自然散热的时间,减少能源的使用;从能源角度来说,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发电成本较低,且能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数据中心的运行。(2)影响数据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能源、市场、技术、土地、交通、政策、产业基础等方面回答。结合图示区域信息,双流区、郫都区、简阳市数据产业发展时间较早,现有数据中心多,有一定产业基础;主要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外围,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多;区内高速公路、机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完备,基础设施完善,对外交通便利;政府规划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大。(3)成都市产业升级主要指现有第二产业向高技术工业或第三产业转型,对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要求较高。因此天

61、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形成有利于降低网络和电力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积累资金,调整生产结构;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吸引资金、人才流入,促进技术创新,同时吸引和带动数据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进驻,促进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产生;可以借助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版算力服务,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1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江苏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对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随着上海大量技术工人(时称“星期日工程师”)节假日来到苏南,当地抓住机遇并走出了以乡镇企业发展制造业的新路径。近年来,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地区,与上海建

62、立了愈发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苏沪同城化”已成为苏州政府常提及的理念。目前,江苏小镇制造业十分发达,几乎每个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制造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多数制造业仍依靠低成本进行发展。下图示意江苏代表性制造业小镇的空间分布。(1)指出“星期日工程师”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2)说明扬州、南通乡镇企业较少的原因。(3)分析沪苏同城化的地理背景。(4)指出目前苏南小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措施。【答案】(1)为苏南乡镇企业吊期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2)扬州、南通位于长江以北,80年代交通条件差,上海技术工人往来不便;受长江阻隔,也不利于接受上海产业转移。导致乡镇企

63、业发展初期数址较少。(3)随养上海经济的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上海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低端制造业们向外转移的需求;苏州距离上海近,交通联系方便;苏州制造业基础好,有利于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苏州和上海同属于吴语区,具有相近的文化和生活习惯。(4)困境:苏南小镇制造业多生产简单加工。技术含最低、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随着苏南经济发展,地租及劳动力成本增加;受高新技术产品冲击,产品竞争力下降;传统制造业能耗高,污染重。措施:加强产品研发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创新销售策略,引领市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减轻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江苏省乡镇企业及其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64、的发展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随着上海大量技术工人(时称“星期日工程师”)节假日来到苏南”可以推测,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发达的市场信息,故“星期日工程师”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2)据图可知,扬州、南通等城市位于长江以北地区,由于上世纪80年代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长江阻隔等原因,作为“星期日工程师”上海技术工人往来不便,扬州、南通等城市企业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也不利于这些城市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故扬州、南通等乡镇企业较少。(3)据图可知,苏州距离上海较

65、近,交通联系和人员往来较为方便;上海市经济发达,但土地资源有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沪苏同城化很有必要;上海发展历史悠久,经济高度发达,面临产业升级需求,低端产业需要向外转移;苏州由于距离上海较近,且苏州制造业基础较好,可承接上海市产业转移;上海和苏州空间距离较近,生活习惯、风俗习惯、语言习惯等地理相似度较高。(4)根据材料“目前,江苏小镇制造业十分发达,几乎每个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制造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多数制造业仍依靠低成本进行发展”可以推测,苏南小镇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租金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现代产业的冲击,使得苏南小

66、镇制造业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由于苏南小镇企业建设较早,当前面临机器设备老化,能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根据苏南小镇制造业面临的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下降、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下降等问题,可加强产品研发设计,提高产品竞争力,创新销售策略,引领市场导向;针对能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可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降低能耗,减轻环境污染。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的特点。河北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20

67、202025)提出推进京津冀应急产业合作,积极对接京津高端创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京津研发+河北制造的应急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体系,深入推进张家口市怀安县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应急救援、防护用品研发制造,配套应急物流、物资储备、咨询、培训。怀安县(如下图)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是沟通京津、连接晋蒙的重要交通枢纽。(1)说明河北省构建应急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体系的优势条件。(2)分析河北省将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落户于“相对偏远”的怀安县的自然原因。(3)分析怀安县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对当地产业结构的有利影响。【答案】(1)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临近京津,交通通达,区域联系便捷;

68、土地租金较低,劳动力丰富廉价。(2)地处三省交界处,能够及时与临近省区沟通;位于洋河上游,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谷地地形,建设用地开阔平坦。(3)应急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能够增加工业部门,促进产业升级;配套服务部门多、涉及面广,可以促进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家政策方面有效推动京津冀应急产业合作,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支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临近京津地区,交通方式多样,交通通达度

69、高;相对于京津地区而言,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土地租金较低,劳动力丰富廉价。(2)结合图示地形信息可知,该地属于谷地地形,谷地开阔,建设用地平坦,有效节省建设成本。结合图中洋河等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洋河的上游,水源充足且水质优良。注意材料信息:怀安县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表明该地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省的交界处,能够及时与临近的省区沟通,提高应急效率。(3)注意分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可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业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的特点,一方面,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通过发展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增加工业部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另一方面,应急产业的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众多相关产业,配套服务部门多,可以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