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967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意蕴。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姓名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从而形成姓名的鲜明时代特色。周代之前的姓名资料主要来自甲骨 文,但甲骨文中有些被学者认为是人名的文字,也可以解释为族名、姓氏、职官名甚至神名,一时难作定论,因此对周之前的取名风尚暂且悬而不论,让我们从周代谈起。周代人的姓名,也正如周代文学如诗经一样,洋溢着一派质朴、随意、清新、犷野之风,与后世相比,周代姓名并不咬文嚼字,刻意雕饰,但却自有一种纯真天然之美。周人常常根据人的身体特

2、征来进行命名。春秋时期的晋成公,堂堂一国之君,名字叫黑臀,这肯定是由于晋成公出生时臀部的青色胎记特别明显的缘故。以胎记命名的名字,在春秋时还有黑背、黑肩、黑肱等,可见春秋时的人们取名并不避粗鄙。因身体特征而取名当然不仅限于胎记,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叫李耳,字聃,据后人考证可能就是因为老子的耳朵没有耳轮而得名。郑国有叫游眅的,“眅”的意思是眼睛的眼白较大。眼白太大在今天人看来也许是个缺陷,但周代人却可能以此为美。不仅新生儿的身体特征可被用作进行命名的依据,孩子出生时发生的一些令人注意的事件也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因而也可据以取名。春秋时郑庄公名字叫寤生,意思是倒着出生的。不是像通常那样头先出来,而是先出

3、脚,生孩子脚先出来可能导致难产,为了纪念其诞生的艰难,庄公的父母就给他取名为寤生。春秋时人们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必要过于讲究。像牛、马、羊、彘等畜牲之名,春秋时人都取以为名,孔子有个学生就叫司马牛。蝎子乃毒物,令人闻之色变,但春秋时却有不少人的名字取自蝎,齐有公孙虿,郑亦有公孙虿,虿即蝎。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夫人生了太子,即后来的庄公,请教申取名之法。申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杜预对这五种取名方法的解释是:信即根据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命名;义即选择表示美德的字眼命名;象是根据孩子身体的某些特征命名;假是借

4、用各种事物的名称命名;类是选择与父亲有关的字眼命名。上面提到的郑武公之子“寤生”当属于“以名生为信”;“黑臀”“游眅”之类则属于“以类命为象”;“公孙虿”“赵盾”等名字则显然是“取于物为假”;鲁桓公的太子与他的生日是同一天,因而名之曰“同”,杜预认为这就是“取于父为类”;至于“以德命为义”,如周文王名昌,寓希望周族昌盛繁荣之义。申列举的五种取名途径中,至少信、象、类三类都涉及到孩子诞生时的一些具有特征性的现象,也就是说,周人强调取名应能体现被命名者的特征,侧重于名实之关联,同时,由于周代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度,因此其命名亦必重视姓名的分类功能,这也就决定了周人在命名时必定要着眼于姓名的语言学和社会

5、学属性,而对姓名的美学属性则未加在意。 (摘编自刘宗迪姓氏名号)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名字不仅仅具有指称功能,还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B. 甲骨文中有些文字被认为是人名,但又存在其他理解,因此作者对周之前的取名风尚悬而不论。C. 周人常常根据人身体上的胎记或某个身体器官比较明显的特点来取名,这些名字都很粗鄙。D. 郑庄公诞生非常艰难,他的父母认为这是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并以此为他取名“寤生”。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在春秋时期,人们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必要讲究,所以不仅会以畜牲为名,还会以毒物为名。B.

6、 周人可以根据出生情况或身体特征命名,也可以用美德字眼或借用事物名称命名,还可以选择与父亲有关的字命名。C. 鲁庄公取名为“同”揭示了其与鲁桓公的关系,即儿子与父亲的生日是同一天,杜预认为这就是“取于父为类”。D. 周人在命名时重视姓名的社会学属性而不在意姓名的美学属性,这与其实行严格的宗法制度有很大的关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分析周代人的姓名,可以发现质朴、随意、清新、犷野是周代人姓名的特色,崇尚纯真天然是周代的审美风尚。B. 周代时,郑国人游眅以“眅”为名,老子以“聃”为字,这说明在当时人们有以身体缺陷为美的风尚。C. 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的取名方式应

7、为“假”,而按照秦伯“以乱易整,不武”的解释,烛之武的取名方式应为“义”。D. 周人虽然强调取名应能体现被命名者的特征,但是在周代的实际社会生活中还是有人取名并没有注重名实之间的关联。【答案】1. C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原文为“取名并不避粗鄙”,部分名字并不粗鄙。2. 试题分析:原文为“没有必要过于讲究”。3. 试题分析:“郑国人游眅以眅为名,老子以聃为字”和“当时人们有以身体缺陷为美的风尚”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

8、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强拉因果。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目送龙应台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

9、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

10、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

11、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

12、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4. 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本文以目送为线索,记录生活点滴,通过这些事,让读者理解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渐远”和“消失”,才是刻骨铭心的痛。B. 文章将“我”送儿子上学的不舍和父亲送“我

13、”去学校时的放手离开对比,表明了作者对不同时代的家庭教育观念差异性进行了思考。C. 与朱自清的背影在叙写亲情上面不同的是,本文在对亲情进行讴歌的同时,多了一种理性感悟,表明了直面挫折与痛苦的豁达与乐观的生活态度。D. 第六段“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属于环境描写,传达了作者在孩子离开后内心的孤独之感,“邮筒”一词表达了对孩子的期盼之情。E. 文章叙事深沉蕴藉,既有白描勾勒,更有细腻的细节刻画,语言细腻、伤感、真诚,字里行间,弥漫着娓娓道来、如泣如诉的气息,触及读者心灵。5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5. 作者以“目送

14、”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6. 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段文字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答案】4. AE 5. 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伤感。 6. (1)含义:两段话呈现出的是作者对

15、生命理解的逐步加深,生命中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难舍却又不得不舍。流露出一种无奈、伤感但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的复杂情感。(2)效果: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理性思考,凸显了文章主题。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层次分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需要逐项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排查。B项文中“家庭教育观念差异性”内容表述错误,C项“乐观的生活态度”表述不准确,D项“期盼之情”说法错误。先审清题

16、干“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的要求,后把备选项与文本内容逐项比对,防止发生史实表述错误、分析感知不当等错误,在此基础上判断对错。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 试题分析:题干“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赏析文中句子,主要是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抓以下几点1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2抓修辞。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如排比的气势磅礴,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反问的

17、发人深思等。3抓感情或含义深刻词语。主要指文句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词。考生答题总体要考虑两个方面:艺术手法和含义。艺术手法要注意分析手法的作用,含义要根据上下文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题中所给句子是人物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第一句表明了儿子长大后拥有了自我与独立意识;形象写出了母子间的隔膜,母亲无法走进儿子的内心世界。第二句刻画了一位对女儿依恋与关心、凡事替孩子着想的父亲形象;表达了浓浓的父女亲情。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 试题解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18、。此题考查文章情节分析能力。考生在答题时要首先回归文本,找到两次目送的描写,在文章第两节,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情感。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伤感。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7. 试题解析:题干赏析文中重要句子句子,这主要是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抓以下几点1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

19、。2抓修辞。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如排比的气势磅礴,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反问的发人深思等。3抓感情或含义深刻词语。主要指文句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词。考生答题总体要考虑两个方面:艺术手法和含义。艺术手法要注意分析手法的作用,含义要根据上下文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题中所给句子是人物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题目要求从练个方面作答:含义和效果,考生答题要从这两点入手。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文大家余光中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

20、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

21、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

22、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

23、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7.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B. 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C. 说余光中“始终是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是因他作为一名非职业作家却成为“五四”以来成就可观的诗文大师。D. “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他的名字为荣”,说明了余光中的自信,他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位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E. 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

24、天下,一方面表现在他大力提携后辈上,一方面表现在他从不计酬劳,到处演讲,惠及众人上。8. 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9. 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案】7. BE 8. 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是一个既冷静又热情,喜欢有品位的谈话的,坦诚、直率的人。 9. 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 阐发要点:他在写作上追求完美,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生活中倾向淡泊、宁

25、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全神贯注,不能出错;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大力提携后辈,培养年轻人,到处演讲,却从不计酬劳,等等。同意观点二:余光中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 阐发要点: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人的生活是多样的,有人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人应该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李白、苏轼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性格才为后人所称道;人需要宁静,也需要宣泄,余光中的生活因其追求完美而显得过于单一。【解析】7. 试题分析:A项,作者并不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把一些看起来似乎矛盾的现象放在一起,是为了凸显余光中的形象特征;C项,余光中“始终是

26、当代文坛的一个焦点(人们关注的集中点)”,不是因为他的身份如何,而是因为余光中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等。D项,“创作最为丰富的文学大师”理解不当,“创作丰富” 已成事实,这里是从影响上说,应 理解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8. 试题分析:注意概括和不同的人谈话表现出的不同的态度,然后概括性格特征:坦诚、直率。9. 试题分析: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理由,如,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然后解释原因:他在写作上追求完美;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做什么事都不马虎;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大力提携后辈。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

27、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

28、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

29、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乘

30、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B.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C.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D.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11. 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划线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C. 寡人,是古代国君的自称,意思是我是天下无双的人。国君的自称还有孤、不谷等。D.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31、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C.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13. 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2)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答案】10. C 11. C 12. D 13. 高力士以

32、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解析】选自唐才子传作者:辛文房 年代:元10. 试题分析:“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表示对象和事件,不要断开,“旁若无人”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

33、,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表示对象和事件,不要断开,“旁若无人”一个词语不要断开。11. 试题分析:C项,“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理解不正确。1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应为“李白有恩于郭子仪”。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耻” “之” “摘” “以”“奇” “其” “至是” “请官”的分析。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

34、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

35、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

36、,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

37、,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元夕【明】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注】重闱:旧时可称父母。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B. 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C. “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D. 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E. 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

38、,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15.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 BD 15.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是运用想象表现的。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4. 试题分析:B突出了蛮村的孤寂寥D寂寞失落并非无车马往来相邀。15.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歌的重点句子“重闱应念一身遥”分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抒情的方式是“想象”。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

39、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歌的重点句子“重闱应念一身遥”分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名句名篇阅读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3)荆轲刺秦王一文中,众人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

40、筑,荆轲和歌:“_,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问君何能尔 (3). 心远地自偏 (4). 风萧萧兮易水寒 (5).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侯”会误写成“候”,“尔”会误写成“而”,“偏”会误写成“篇”,“萧萧”会误写成“箫”,“壮”会误写成“状”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41、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默写时尤其注意易错字的写法。比如:生僻字,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等,还要注意不要添字,漏字。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

42、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 B. C. D. 【答案】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

43、“涣然冰释”,“冰释”意思是“像冰遇热消融”,并非是真的“冰”消融,句中恰恰就理解成“冰块”融化,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一言九鼎”,这是说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而句中是形容“精神品格”,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调查表明,大学生无论在校

44、成绩多么优秀,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将面临各种挑战,需要凭借勤奋、智慧与坚韧去应对。B.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C. 李奕表示,这种加强是在对学生母语素养的培养上下功夫,这些素养涵盖了写字、阅读、交流等能力,是对母语有关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挖掘。D. 为了防止交通堵塞的现象不再发生,一些大城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实行科学管制,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百姓的满意程度非常之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

45、,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与主语的位置关系不当。应改为“无论大学生在校成绩多么优秀”。B项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为“文物”,所以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在首都特警护送下被运往首都博物馆”。D项,否定不当。“防止”“不再发生”所表达的正是“要发生”之意,应该去掉“不”字。点睛: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六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语病的方法有: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

46、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19. 下列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A. 一学生毕业后又回到母校,见到当年的班主任,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您身体还好吧?”B. 主人送别客人的时候,客人说:“请留步,足下改日再来拜访。”C. 评价朋友的女儿:“令嫒不愧出身文学世家,她写的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扣人心弦。”D. 编辑对作者说:“你的小说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久仰”错误;B项,“足下”是对别人的尊称;D项,“斧正”是请别人改正。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7、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个必胜”,不仅践行于烽火连天的抗日年代,而且_。当代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必定遵循联合国集体安全多边合作原则。对于国家间重大矛盾,中国总是竭力劝和促谈,力图以政治磋商的方式予以解决。无论朝核问题还是伊核问题,中国_,为解决矛盾提供共赢方案与技术支持;或是直接做东,_,共同为和平“多走一里地”。【答案】 (1). 落实于改革开放的崛起时刻 (2). 或是积扳参与 (3). 邀请各相关方来到北京进行磋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按照语境衔接语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做题时要非常的细心,抓住题干里的提示词语,分析选项语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便可得出

48、答案。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成为综艺界清流。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体会到字句下面的悲欢和浪漫,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而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从而引起更加强烈的共鸣。不是有了朗读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受众才体会到了文字之美【答案】不是只有在这里才能听到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 不是去掉那些讲故事环节就一定能让受众感到教化和煽情【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综合修改类试题,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作答本题,通过理解内容和给出的修改的例句作答本题。

49、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我的老师问我们:“学校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们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时常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 请研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答案】 我们应该铭记 人,生活在世上,有许多人、许多事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正如哈姆雷特的那句名言。片段一: (凌晨四点)一切都很安静,小区里的灯都巳关掉了

50、,大家仍沉醉于美梦之中,唯独他们早早起床。大街凉风袭人,吹在身上有一丝丝寒意,路灯下他们的身影格外矫健。他们不怕累,不怕脏,为了城市的洁净,为了人们生活环境的优雅,他们起早贪黑,在无数个寒风之夜,在无数个烈日之下,他们毅然挥舞着那巳被岁月侵蚀的扫帚(环卫工人) 曾经有一篇报道,讲的是英国某地区政府下令:“一天之内清洁工人全部停工。”结果是:“半天没到,城市的很多地方,如街道、小区内都到处废纸,很多地方的垃圾堆得老高。”人们这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些清洁工,他们的城市将变得脏乱不堪。 对于他们,我们应该铭记,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换得我们的洁净生活。片段二: (晚上六点)下课铃响了

51、,同学们都蜂拥地冲出了教室,也许是半天辛苦学习的缘故,大家都喊:“;肚子饿!”隔壁办公室里,张老师还在那里批改作业,下午,他连续上了三节课,而且是站着上的。下课了,他并没有选择回家吃饭,而是继续留在办公室办公。我在想:“他不累,他不饿吗?” 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在古人看来是传授学业的。也许古人看到当代的教师,他们一定会感叹:“彼甚劳矣!”作为高三学生,我们每天都会抱怨:“我们实在太苦了,这哪是人过的日子啊!”殊不知老师们比我们更苦。就拿班主任来讲,他要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应该反思,“难道他不累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出于对我们的负责

52、,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对我们的心,他毅然承担了。他是伟大的,无私的。 对于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指引,正是他们的呵护,我们这些树苗才得以茁壮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铭记他们,更要感激他们。片段三: 人生片断无数,很多事情都值得我们铭记。“清洁工”、“教师”、“交警”、“司机”正是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人,造就了我们的和谐社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美好的生活”,用句古语讲就是:“其皆出于此乎!” 学会铭记,学会感恩,去感知这个美好的世界。怀着感激,你会更快乐!【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训练题,要求同学们认真研读材料,从中找出适合自己写同时又能切合题意的话题。全面理解材料,

53、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写作要求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提倡写记叙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复习材料作文审题技巧:1、抓住材料的中心句:老师说:“你们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行,你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2、整体理解材料,抓住主要角度。3、关注关键信息。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回报一个微笑。审题立意:仔细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从老师告诫的话入手,可以从“回报”这一角度来立意行文,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将别人对自己的恩泽化为回报、感恩、 铭记来进行深

54、情的表达。2、从勤杂工入手(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工作,虽然我们没有 谁能够记住他们的名字),可以从“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 侧重于写平凡中“平凡”这一角度来行文运思,侧重于写平凡中见伟大,表现平凡人做的平凡事,但可以体现出不平凡的价值。3、从“我们”(或者勤杂工的不被记住名字的原因)入手,可以 从“关注”这一角度来行文,提醒人们要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多多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有益的东西。基本立意:易被忽视的重要的人,我们要关注他;默默奉献的人, 我们要感谢他;为我们付出的人,我们更应回报他。们更应回报他讨论 如何理解“恩泽”、“平凡中的伟大”、“不平凡的价值”、“有益”? 伟大不一定是惊天动地,但凡一个普通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对他人的奉献,对社会的贡献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感激的,这些都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