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02MB ,
资源ID:53961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96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10月月考试题高二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胰蛋白酶、激素、尿素、CO2等B. 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一般是相同的C. 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 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量是不相等的【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

2、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CO2)等物质,胰蛋白酶属于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人体内酶的活性一般是相同的,B正确;C、皮下注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的途径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C正确;D、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的量是不相等的,组织液大部分可以回流进入血浆,只有少部分进入淋巴,D正确。故选A。2.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直接进入A、CB. 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尿素都是的成分C. 构成了内环境

3、的主要部分D. 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会有所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为毛细血管,B为血细胞,C为组织细胞, D为毛细淋巴管;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详解】A、图中A为毛细血管,B为红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为淋巴液;经循环后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淋巴不能直接进入C组织细胞,A错误;B、血浆的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O2、葡萄搪、血浆蛋白和尿素都是的成分,B正确;C、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正确;D、当D毛细淋巴管堵塞时,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因

4、不能流向D而增加,D正确。故选A。3. 如图所示为外界O2到肝细胞中被消耗的路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外界O2进入内环境是顺浓度梯度,内环境中CO2排出是逆浓度梯度B. O2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但是不消耗能量C. 肝细胞和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完全不同D. 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11层生物膜【答案】D【解析】【分析】1、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析题图: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出红细胞(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

5、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详解】A、O2和CO2跨膜运输的方式均为顺浓度梯度运输,自由扩散,A错误;B、O2进行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B错误;C、肝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D、外界O2被肝细胞消耗需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2层)、进入红细胞(1层)、出红细胞(1层)、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11层膜,D正确。故选D。4.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

6、介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

7、疫调节网络。【详解】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正确;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错误;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相对稳定,会有轻微波动,但不是恒定不变,错误;淋巴、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血浆蛋白)含量多,错误;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发生改变,若内环境温度升高,会使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降低,错误;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8、。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 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

9、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详解】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A错误;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B正确;C、AB段上升原因是人体组织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此过程中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D、在BC段,乳酸与NaHCO3反应,D错误。故选B。6.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 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 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D. 脑干中有些部位可以调节人

10、体的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神经元,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详解】A、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A错误;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B错误;C、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D正确。故选D。7.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如果没有吃过山楂,看到山楂不会分泌唾液;但如果

11、吃过,则看到甚至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关于上述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 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C. 看到山楂和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是条件反射D.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上【答案】D【解析】【分析】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

12、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山楂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作为一种食物,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C、看到“山楂实物分泌唾液,或听他人谈论山楂分泌唾液,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过山楂或知道山楂味道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C正确;D、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上,D错误。故选D。8.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

13、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刻处Na+内流,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 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逐渐减小C. 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详解】A、由图可知,兴奋传导的方向为,则处恢复静息电位,为K+外流,处Na+内流,A错

14、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错误;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处时,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C。9. 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标本,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不变B. bd时间段内发生钾离子的外流C. d点达到静息电位的最大值D. ac段钠离子进入细

15、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 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c段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与 Na大量外流有关神经细胞接受一定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ce段动作电位的下降支:Na通道关闭,K通道大量打开(还包括 Ca2+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Ca2+内流),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通过钠钾泵将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流入胞内的 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 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 Na

16、浓度高和细胞内 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详解】A、动作电位的峰值与 Na+内流最后达到 Na+平衡电位有关。在有效刺激的基础上加大刺激,不会提高动作电位的幅度,A正确;B、图示bc段属于内向电流,发生Na大量内流,而cd段属于外向电流,发生K大量外流,B错误;C、图示e点达到了静息电位的最大值,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ac段钠离子进入细胞和ce段钾离子流出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A。10. 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

17、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GCbt产生的苦觉会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B. 神经冲动在处传递和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C. CeA产生的甜觉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D. 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图中是神经末梢和细胞连接处,是神经纤维。【详解】AC、据图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的生物学机制是:感

18、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但如果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从图中可知,会正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抑制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此“苦尽”才能“甘来”,A正确,C错误;B、是突触结构,神经冲动在传导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是神经纤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电信号,B错误;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A。11. 人体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成人正常排尿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婴儿由于大脑皮层未发育完善,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

19、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通过脊髓完成反射。在排尿中枢的调控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入后尿道,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B. 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是膀胱壁的逼尿肌C. 排尿反射过程中的负反馈调节使尿液顺利排出D. 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20、详解】A、正常成人的排尿反射由大脑皮层和脊髓控制,其中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说明成人的排尿反射存在分级调节,A正确;B、膀胱充盈的压力通过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直接传到脊髓,在排尿中枢的调控下,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使尿液进入后尿道,说明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膀胱壁的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膀胱壁的逼尿肌,B错误;C、由于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排尿反射过程中的正反馈调节使尿液顺利排出,C错误;D、排尿反射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A。1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

21、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记忆、语言等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主要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为永久性记忆不会遗忘C.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D.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S区受损【答案】C【解析】【分析】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

22、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第二、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第二级记忆仍会发生遗忘,B错误;C、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C正确;D、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H区受损,D错误。故选C。13.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 4 个实验: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

23、胰液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 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B. 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C. 与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D. 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分析,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膜

24、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分泌胰液,A正确;B、实验对比,可排除神经调节途径的作用,但不能说明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B错误;C、减法原理是指在对照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与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采用的方法是减法原理,C正确;D、实验说明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正确。故选B。14. 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的形态、机能等方面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与下列哪些激素有关?(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A. B. C. D. 【答案】C【解析】【

25、分析】1、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且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生长激素主要通过抑制肌肉及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同时促进肝脏中的糖异生作用及对糖元进行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3、促甲状腺激素: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4、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激素。5、性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6、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7、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26、成糖,促进血糖升高。春期是人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还出现第二性征。【详解】生长发育这一生理效应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所以青春期后,身体形态、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变化主要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有关。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15. 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关于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判断分析正确的是( )A. “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B. “摇匀”使

27、酸性或碱性物质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充分混合,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C. 结果是甲试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D. 可见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答案】ABC【解析】【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详解】A、实验设计要符合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实验结果才可靠,A正确;B、“摇匀”使酸性或碱性物质充分与试管中的血浆或蒸馏水混合,使得溶液中pH为稳定值,确保pH试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B正确;C、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故实验结果是甲试

28、管中血浆pH变化不明显,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C正确;D、实验结果反映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维持相对恒定,变化幅度很小,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故选ABC。16. 科学家发现人体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它可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下图表示小鼠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当瘦素大量分泌后,会引起摄食中枢兴奋,饱中枢抑制B. 瘦素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可引起下丘脑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c、f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C. 下丘

29、脑除了调节摄食行为以外,还参与了血糖平衡调节等D. 用一定强度刺激小鼠神经纤维a,使a兴奋,小鼠的摄食会增加【答案】BCD【解析】【分析】在神经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由它可以产生相应的饿觉、渴觉、痛觉等感觉。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瘦素可抑制脂肪的合成,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所以当瘦素大量分泌后,会引起摄食中枢被抑制,饱中枢兴奋,A错误;B、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丘脑兴奋,在反射弧中,兴奋在

30、神经纤维上也是单向流动的,B正确;C、下丘脑存在血糖调节中枢,体重调节中枢,所以下丘脑除了调节摄食行为以外,还参与了血糖平衡调节等,C正确;D、a兴奋后作用于摄食中枢,使摄食中枢兴奋,小鼠的摄食会增加,D正确。故选BCD。17.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1中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A点膜电位变化为图2中曲线甲,EF过程Na+内流B

31、. 图1中有3个神经元,和均为传出神经C. 如果刺激图1中处,则发生膝跳反射,N处电位变化为图2中的丙D. 若图1中为抑制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神经元Cl-内流【答案】BCD【解析】【分析】1、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不同,膜外Na+浓度高,膜内K+浓度高,而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静息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膜内的K+扩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负离子却不能扩散出去,膜外的Na+也不能扩散进来,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分析图1,根据上面有神经节及虚线中的突触结构,可判断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和则为传出神经,伸肌和屈肌是效应器的一部分。刺激感受器

32、,兴奋传导到A点使A兴奋,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再恢复静息电位。分析图2,甲曲线在E点之前膜电位为负值,代表静息电位,F点膜电位是正值,代表动作电位,而从E点到F点是形成动作电位的过程。【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上面有神经节,可判断为传入神经,为感受器,接受刺激后A点兴奋,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对应的是图2中曲线甲,EF过程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发生Na内流,A正确;B、从细胞体和神经节的数目判断,有4个神经元,B错误;C、完成反射活动的条件之一是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处会发生膝跳反应,而不是反射,C错误;D、若为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

33、K外流,加强静息电位,D错误。故选BCD。18. 神经纤维按结构可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的阻抗很大,刺激很难通过髓鞘而使细胞兴奋。下图甲为某动物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b、d区域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其他区域能正常进出;图乙是该神经纤维在两种Na+浓度不同的盐水中受相同且适宜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刺激图甲中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 图甲c区域给予适宜的刺激后所发生的电位变化对应图乙的a曲线C. 图乙中b曲线膜外Na+浓度低于膜内,没有Na+内流因而没有产生动作电位D. 若该动物摄入较高浓度的Na+盐水后,细胞

34、内液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答案】AB【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给予适宜的刺激,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图示c区域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处于兴奋状态,是由于此前膜外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可对应图乙中的a曲线,B正确;C、据图可知,图乙中b曲线受刺激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只是

35、未形成动作电位,说明有Na+内流,但内流程度未达到动作电位产生的阈值,C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故若该动物摄入较高浓度的Na+盐水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小于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B。19. 多巴胺是一种能在脑内传递兴奋和愉悦信息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可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摄取回收,毒品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吸毒成瘾者必须依赖足量的毒品才能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多巴胺B. 可卡因作用于人体可延长其“愉悦感”的持续时间C. 通过减少机体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数量

36、可以缓解毒品成瘾D. 多巴胺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会促进某些阴离子内流【答案】A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可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摄取回收,而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多巴胺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内,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多巴胺,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毒品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多巴胺持续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B正确;C、减少机体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数量,可导致突触后膜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降

37、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摄入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C错误;D、多巴胺是一种能在脑内传递兴奋和愉悦信息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后会促进钠离子内流,D错误。故选AB。三、非选择题20.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表示液体,、表示结构,、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 _。(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用图中标号表示)。正常情况下,液体的渗透压和液体的渗透压大小_(填“相同”或“不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会引起_。(3

38、)人体的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 _和 _。和相比,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4)人体内环境通过_调节实现相对稳定。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_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O2为例,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上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填体液名称)。(6)正常人体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血,使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_;如果人体大量失水,的渗透压将_,这些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1)组织液 (2) . . 相同 . 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或细胞间隙液体增多) (3)

39、. 淋巴 . 组织液 . 蛋白质 (4) . 神经-体液-免疫 . PH (5) . 自由扩散 . 细胞内液 (6) . 吸水 . 升高【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是淋巴、是毛细淋巴管壁、是红细胞、是血浆、是毛细血管壁、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小问1详解】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小问2详解】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正常情况下,液体的渗透压和液体的渗透压大小相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下降而吸水,引起组织水肿。【小问3详解】人体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淋巴、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比,中含量较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小问

40、4详解】人体内环境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相对稳定。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中pH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小问5详解】O2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O2浓度最高的是细胞内液。【小问6详解】)如果脑中缺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出现细胞吸水。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升高,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 下图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

41、据图回答:(“”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它由细胞体、_和_等部分构成。(2)图中、依次表示_、_,和组成_。(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_;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 _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_。植物人具有渗透压和体温,可肯定其_未受损。【答案】(1) . 神经元 . 树突 . 轴突 (2) . 细胞核 . 神经末梢 . 神经纤维 (3) . 大脑皮层 . 脑干 . 小脑 . 下丘脑【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

42、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2、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等结构。3、如图是细胞体、是细胞核,是树突、是轴突、是髓鞘、是神经末梢、是下丘脑、脑干、是大脑皮层、是小脑。【小问1详解】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树突和轴突等结构。【小问2详解】左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依次表示细胞核、神经末梢,和组成神经纤维。【小问3详解】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是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所以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脑干功能有关;小脑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植物人具有渗透压和体温,可肯定其下丘脑未受损。【点睛】本题考查中

43、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考生熟记神经元和结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J.Julius发现了产生痛觉的细胞信号机制。辣椒素受体TRPVI是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辣椒素和43以上的高温等刺激可将其激活,并打开其通道,激活机理如图甲,结合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辣椒素与TRPV1结合引起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_,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_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_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经一系列神经传导

44、过程,最终在_产生痛觉。(2)科研团队研制了TRPV1受体靶点镇痛药,据图乙分析其原理,该药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通道_,进而抑制_以阻断痛觉信号传递。(3)据图分析,吃辛辣食物时,喝热饮会加剧痛觉,原因是_。【答案】(1) . 外负内正 . 突触小泡 . 胞吐 . 大脑皮层 (2) . 关闭 .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 (3)较高温度刺激也能激活TRPV1,促进Ca2+、Na+进入神经细胞,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痛觉增强【解析】【分析】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

45、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图甲中在辣椒素作用下使得TRPVI被激活并打开,激活的TRPV1促进Ca2+、Na+进入神经细胞,结合图乙分析可知,Ca2+进入神经细胞内,会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经一系列神经传导过程,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小问1详解】Na+内流,会形成动作电位,从使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突触小泡内的谷氨酸(一种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小问2详解】由图乙可知,Ca2+进入

46、神经细胞内,会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镇痛药物与TRPV1受体结合后引起Ca2+通道关闭,从而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以阻断痛觉信号的传递。【小问3详解】由题意“辣椒素和43 以上的高温都可以激活TRPV1,并打开其通道”可知,较高温度刺激能激活TRPV1,且TRPV1是位于疼痛感神经末梢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它可以通过开合控制相关离子进出神经细胞,使神经细胞膜产生快速的电位变化,电信号就会沿着神经细胞传至大脑,所以激活的TRPV1促进Ca2+、Na+进入神经细胞,增强电信号的传导,使疼觉增强。23. 某建筑工人不慎被一枚长钉扎入脚掌,猛然抬脚,大叫一声哎呀。若下图1为其体内

47、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为反射弧上的位点,D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据图作答。(1)与大叫一声“哎呀”有关的是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_区,若某人H区出现功能障碍,则表现处的_。(2)若对A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若刺激图1中M点,则A点_(填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从图中相关字母所示结构分析,这是由于_,兴奋在上述结构处这种传递特点的原因是_。(3)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如: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的是_。若该工人受伤后自行用药,

48、误服了可以阻止D处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的某药品,则服用后对D处肌肉的作用效应是_。(4)研究表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电表接于H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下图2所示,这是因为此时突触后膜_,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在突触间隙注入适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_,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

49、该神经元抑制。步骤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G神经元,原因是_。【答案】(1) . S区 . 不能听懂话 (2) . 由正变负 . 不能 . 兴奋在B、C两处单向传递 .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 (3) . 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 持续兴奋或抑制 (4) .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存在电位差 . 向右偏转 .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 刺激G神经元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影响实验结果【解析】【分析】图1中,A上含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B、C表示突触,D表示效应器,E表示感受器;图2表示膜电位测定方法。【小问1详解】大脑皮层言语区中的S区与说话有关。若某人H区出现功

50、能障碍,则表现为不能听懂话。【小问2详解】图1中的A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位点,此处受刺激后,细胞膜的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由于兴奋经过突触B、C时,只能单方向传递,所以刺激图1中M点时,则A点不能产生兴奋,形成动作电位。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小问3详解】由题意可知,毒扁豆碱可使突触间隙中的Ach(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乙酰胆碱可以持续使突触后膜兴奋,可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感觉;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Ach释放,不可以使突触后膜兴奋,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产生;箭毒可与Ach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离子通道开放,不可使

51、突触后膜兴奋,导致大脑皮层无感觉产生。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的受体一直结合,则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持续兴奋或抑制,服用该药物后D处肌肉持续兴奋或抑制。【小问4详解】电流表的指针方向即电流方向,由正极指向负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静息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电表指针向右偏转,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形成动作电位,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说明 Cl-内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刺激G神经元会引起突

52、触前膜释放正常的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24. 如图是从动物体内剥离出的两个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图1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图2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1)假设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若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1、2之间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若_,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2)图2中,刺激A点,该处的膜电位变化为_,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相同、相反)。(3)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

53、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实验步骤:将药物X放于D点,再刺激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将药物X放于_点,再刺激C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若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若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

54、能阻断。【答案】(1)肌肉收缩现象 (2) .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相同 (3) . E . B . 若处理后肌肉收缩,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 若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收缩【解析】【分析】1、分析图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甲是神经中枢,则乙、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和B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2、分析图2:图示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根据突触的类型(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或传入神经元上的神经节可以判断出:C、D、E在传入神经上,B在神经中枢,A在传出神经上。【小问1详解】若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

55、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1、2之间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若发生肌肉收缩现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即乙是效应器。小问2详解】图2中,刺激A点,该处的膜电位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同。【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且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因此要判断药物X是阻断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可将药物X放于D点,再刺激E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然后再将药物X放于B点,再刺激C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若处理后肌肉收缩,处理后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收缩,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若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