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938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二检测考试语文卷2013年3月第卷注意事项:第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桅杆(wi ) 逮捕(di ) 倒胃口( do ) 露马脚(l) 敛声屏气(png ) B、草窠(k ) 沏茶(q) 骁(xio)勇 刹那间(ch )解甲归田(ji ) C、瞥见(pi) 舵手(du) 下载(zi) 拗口令

2、(ni)游目骋怀(chng ) D、偌大(ru) 咀嚼(ju) 信笺(jin) 颤巍巍(chn )提纲挈领(q)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浪费 盘桓 聒噪 水蒸汽 展露头角 风烛残年 B、遐想 雾霭 苍茫 名信片 义愤填膺 唉声叹气 C、执拗 筹划 绿州 舶来品 云销雨济 掎角之势 D、宣泄 部署 凑合 炒鱿鱼 无济于事 谈笑风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 了需要解决的矛盾。 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

3、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楼,中间有6000平方米的庭院,里面是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体摄影的场地,也是 的休息场所。 A、暴露 隔阂 寂静 B、暴露 隔阂 幽静 C、显露 隔膜 幽静 D、显露 隔膜 寂静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B、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着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

4、又被重新提起。 D、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平抑中国崛起的势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

5、纪念钱学森诞辰1OO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社会该如何看待之?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

6、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人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其次,“

7、蚁族”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

8、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6、下列关于“蚁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是继农

9、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B、低大学毕业生被称为“蚁族”,是因该群体和蚂蚁“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类似。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乏力,是“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7、下列对“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蚁族”的出现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 B、公众投资教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D、“蚁

10、族”的出现,是个体风险,更是社会风险,任由其叠加容易形成积聚效应。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在劳动力过剩面前是没有区别。 B、舒尔茨与杰克思都认为公众接受教育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就业却难,是因为“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渠道不顺畅。 D、只要改善教育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体制,“蚁族” 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简肃薛公墓志铭欧阳修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

11、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

12、,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

13、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注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蜀人随之者万计, 且观公所为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

14、讥我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其在衮冕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数以告,乃得还第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

15、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第卷 注意事项: 第卷 共114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四、(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3分) (2)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

16、所属,何也?(4分)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3分)1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禹庙 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注】禹庙:即大禹庙。(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 ,

17、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盂子齐恒晋文之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五、(12分)16、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卢梭则谈到:“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鲁迅说过:“伟大的

18、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同答。(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柏拉图侧重的是 卢梭侧重的是 鲁迅侧重的是 17、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慧。 。 。 , 。 ,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聪明反被聪明误”

19、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18、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4分)六、选做题,从(一)(二)中任选一题作答。(18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荒漠中的苇王剑冰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20、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21、。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

22、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村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

23、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午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潍,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

24、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19、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

25、用?(4分) 20、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4分) 21、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22、在第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

26、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爱。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

27、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

28、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

29、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9、林清玄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20、结合文章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1)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 (2)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21、根据文意,请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正的优雅”。(4分) 22、这篇访谈主要谈了林清玄文学方面的成就和看法,标题却是“心美一切皆美”,你觉得切合全文主旨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七

30、、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好事者从小河里取了一些水,并把这些水装进高高的玻璃杯,放在豪华的桌子上。水很高兴,得意洋洋地说:“以前我总是匍匐在别人的脚下,现在我终于可以高高在上扬眉吐气了。”正说着,只听“啪”的一声,玻璃瓶跌落在地板上,碎了。水流了一地。没等它叹息,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要求:自选角度构思成文,自拟题目。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检测考试语文卷 答题纸 第卷注意事项:第卷共114分。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四、(24分)13、(1) (3

31、分)(2) (4分) (3) (3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1)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3)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盂子齐恒晋文之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15、(1)(4分) (2)(4分) 五、(12分)16、 (4分)17、 (4分) 18、 (4分) 六、选做题,从(一)(二)中任选一题作答。(18分)

32、(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9、(4分) 20、(4分) 21、 (4分) 22、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9、(4分) 20、(4分) 21、(4分) 22、(6分) 座号七、作文(60分)高二检测考试语文卷参考答案1、B(A.读露马脚读lu,敛声屏气(bng );C拗口令o.;D.“挈”读qi.2、D。(A项 水蒸气 崭露头角;B项 明信片;C项 绿洲 云销雨霁)3、B(暴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隔阂”意在说明相互间心理上存有障碍,侧重指彼此有意见,关系不融洽。“隔膜”着重指彼此不了解,关系不密切。幽静:清幽寂静;寂静:没有声音,很

33、静。)4、BA.推波助澜:比喻促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发展,使扩大影响。B.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可形容文章深刻有力。C.“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D项,殚精竭虑:褒义词,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语境应该用“处心积虑”。5、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不合逻辑。“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6、C(C无中生有。文章的第五段,“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文章并没有指出“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7、B(B强加因果。)8、C(A文章的第二段指出,劳动力过

34、剩不仅困扰低学历者,也影响了一大批高学历者,并没有涉及在劳动力过剩面前有没有区别。B舒尔茨认为公众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取生产性存量,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 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是最重要的可能;杰克思认为,“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D太绝对,“充足条件”应改为“必要条件”。)9、D(夺:改变)10、C(A项,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而且。B项,前一个是连词,表并列,又;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两个都是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D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判断词,是)11、B(表现其

35、谦让有德;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表现其有责任心)12、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13、(1)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3分。狱,案件;成书,裁定的文书;活,使活,救活)(2)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4分。疾患病;数,多次,屡次;引,拉;属,嘱托)(3)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3分)14、(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嘘”字写云雾,在长满青苔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走”字写江涛澎湃,白浪淘沙,

36、滚滚奔流。这大自然的气势磅礴景象衬托出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荒凉意象与全诗情感基调不矛盾: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柚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诗人采用了反衬手法,以冷落荒凉的真实之景,有力地表现了大禹的气魄与功绩。15(1)木欣欣以向荣 以手抚膺坐长叹(2)艰难苦恨繁霜鬓 别有幽愁暗恨生(3)申之以孝悌之义 只是当时已惘然(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仁者不忧16、(1)人要有勇气。(1分)(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没有勇气的后果;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各1分)17、(4分。答对

37、三项得1分,四项得2分,全对得4分)18、刘的标题强调这位文化人虽年老仍保持一颗童心,值得悼念。编者改的标题既保留了老人童心未泯的性格特点,又突出了这位漫画家的影响之大;既保留了怀念丁聪的想法,又巧妙利用其名字鲜明地点出其智慧。解析:本题要求说明文章题目修改的理由,也就是说题目修改之后的妙处,所以,说明时力求从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鲜明的角度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19、单调(或荒凉、缺乏生机)、辽阔(茫茫)(2分)。突出了“苇”生长环境的恶劣(1分),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生命力强)作铺垫(1分)。20、水乡里的苇:美丽、群居(或繁茂)、生存条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

38、域)、存活时间长(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答出3个给2分)。荒漠中的苇:瘦削、缺少气势(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环境恶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时间短(答出一个不给分,答出两个给1分,落出3个给2分)。2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手法(2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2点即可),形象地表现出柔弱的芦苇不停(或不分昼夜)地生长(或“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荒漠中的苇”的热爱之情(2分)。22、参考答案一:金克木把生命比喻为“啜泣与哈欠”,态度消极,而柔弱的芦苇更衬托出这种消极态度(或用柔弱的芦苇来衬托出消极的人生态度)(3分);为此,作者作了改动,把生命

39、比喻“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的“芦苇”,态度非常积极,而“啜泣与哈欠”更衬托出这种积极的态度(或用“啜泣与哈欠”来衬托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3分)。参考答案二:作者改动诗句是为了:表达对坚韧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芦苇的赞美。他把生命比做芦苇,表现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分)。表达对芦苇一样坚强的生命的赞美。生命虽然有“啜泣与哈欠”,但惟其如此,才显出生命的丰富和美好(3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9、(1)文思泉涌,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2)小时候苦难经历的磨炼;(3)勤奋读书,坚持积累;(4)对欲望不敏感。(4分,每点1分)20、1)运用了夸张的手法(1分),极言读书积累的重要

40、性,给人以读书的紧迫感(1分)。(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的心灵比做天平(1分),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克制欲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性(1分)。21、克制欲望,让自己的心灵放松、充实(2分);把握(不迷失)自我,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寄托(2分)。22、切合全文主旨。(1)这是作者的原话,能表达作者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2)文中谈到积累的快乐、克制欲望等,这也说明了“心美一切皆美”;(3)文学是心美情深容易进入的途径。(6分,每点2分)(答不切合,言之成理,理由充分也可)文言文参考译文简肃薛公名奎,字宿艺,姓薛,是绛州正平人。自其曾祖父三代都没有显达,却因为薛公显贵了。当初,太宗皇帝攻打并州,薛公的父亲凭

41、着计谋前往太宗行营求见,未能被任用。薛公十多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了,薛公的父亲看着他说道:这个孩子一定会光大我家门第,我还要干什么呢?于是不再从事其他产业,而致力于发放借货来接济乡邻。此后五十年,薛公开始辅佐当今天子参与政事,成为当世名臣,就像他父亲说的一样。当初考进士时,薛公是州里第一名,但他把第一让给同乡人士严而名列第二,因此乡邻都称赞他。淳化三年,第二次考试才中了第一,被授为隰州军事推官。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己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被冤枉的人的性命。因为别人的推荐他被任命为大理寺承、莆田如县,全部废除旧时王氏没有名目的租税,莆田人至今认为这是他的恩德。等到他到蜀地做官,更有好的政

42、治举措。有个得到伪蜀时期中书官印的人,在夜里用锦囊装着官印挂在西门,守门的人把这件事汇报给薛公,跟着看热闹的蜀人数以万计,将要看薛公究竟怎么做。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有个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儿子申诉自己因贫穷不能赡养老母。薛公拿出自己的俸钱给那个人,说:用这个去生活并赡养你的母亲吧。于是母子二人母慈儿孝。人们都认为薛公是个有仁义善施恩的人。蜀地人喜欢动乱而又容易变化,薛公既能用不生事镇抚他们,又能顺应他们的风俗,悠闲快乐,等到面对突发事件,揭穿隐藏末露的坏人,预先发现随情判决,就像逢蒙的射术和东方朔的占术,没有不说中的。薛公被任命为参

43、知政事。薛公入朝谢恩,皇上说:先帝曾经说你可以任用,我现在用你了。薛公更加心存感激并勉励自己。薛公为人一向刚毅,坚守节操,不随便附和别人,参与政事之后,更加坚持原则,不被别人牵制。薛公想要约束天下,各类事务无论大小,全都按照一定准则来处理。但事情常常不合他的心意,他就回家躺茬床上,唉声叹气感到惭愧,常常不吃饭。家人笑他何必如此,薛公说:我惭愧自己不如古人,又害怕后人讥笑我啊。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朝拜太庙,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敢赞同也不敢反对,只有薛公争辩说:太后如果一定要穿天子礼服拜见祖宗,怎么拜呢?太后不能改变他的意见,为此只能改穿其他服装。太后驾崩后,皇上召见群臣,哭泣着说: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薛公连忙说:大概还是为天子礼服。可是穿着它怎么可以去见先帝呢?皇上恍然大悟,最终给她穿上太后的衣服安葬了。薛公因为生病要求告老还乡。天子说:我不可以再多烦劳您了。于是下诏优待薛公,准许他不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在这一年当中,薛公多次告还,才得以回家。景祐元年八月庚申日,薛公死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太常商议说:据谥号规则:坚持德行毫不懈怠的叫简,坚持自己的意见明于决断的叫肃。现在薛公的情形符合这个规则。于是给薛公谥号叫简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