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77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2金版教程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人教版:专题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训练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A卷)一、选择题1(2010北京西城模拟)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完成反射活动所用的时间决定于反射弧的长度B反射活动的完成不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解析:反射活动所用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突触的数量;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但是完成反射活动还需要有效的刺激。答案:D2(2010盐城抽样)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

2、激无感觉解析: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答案:B3(2010泉州质检)根据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C2中不可能有抗体 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电位变化 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叫做传导,在细胞间叫做传递,因此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外排,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少量分布于组织液、淋巴和某些外分泌液中,2是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的组织液;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

3、,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答案:D4(2010铁岭)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d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abbd),同时在b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解析:A为突触前神经元,B为突触后神经元;刺激b点,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向a传导,在向d传递经过突触时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然后刺激B又产生电信号,由于化学信号传递速度慢,故先到达a点,膜外为负,电流由da,当a恢复静息电位后,d点兴奋,膜外为负,电流方向为ad,故能产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D5下列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A足球运动员

4、在踢球的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B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调节C某运动员不幸受伤,医生向其相应部位注射的麻醉药,是通过阻断神经的兴奋传导来达到缓解运动员疼痛的目的的D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不在大脑皮层。答案:D6(2010西工大附中)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仅由两个神经元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是人的一种应激过程B传入兴奋的神经元其树突末梢位于感受器C该反射弧中无神经中枢D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膝跳反射解析:反射是由神经系统参与的一种应激现象,反射弧是反射的

5、结构基础,但是只有在有效刺激下,才能发生反应。答案:C7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的兴奋解析:箭头C的正确传递方向应该相反,因为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可能引起的兴奋或者抑制,故D错误。答案:D8(2010中山五校联考)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只能通过轴突传递到下一神经元

6、的树突或胞体,在一个神经元内部可以双向传导。答案:D9(2010青岛二模)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ABC D解析:兴奋区域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所以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选项A。答案:A10(2010南京一调)下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解析:兴奋部位对Na通透性增加,导致Na大量内流;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神

7、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膜;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属于外排,外排是一种主动过程,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答案:C二、简答题11(2010浙江嘉兴)下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是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A、B、C为突触,请据图回答:(1)由图可知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如果图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_(填字母)。(2)若刺激图中处,图中伸肌_屈肌_。(填“收缩”/“舒张”)(3)若某药物可以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却不能阻断在突触处的传递。 实验原理:机体内骨胳肌收缩的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实验材料:略。实验步

8、骤:第一步:_,观察是否发生膝跳反射(或观察伸肌是否收缩)第二步:_,观察是否发生膝跳反射(或观察伸肌是否收缩)。 实验现象:_。 解析:突触B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而突触C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这样才能完成踢小腿动作。刺激图中处,应该能发生膝跳反射,由题意可知,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答案:(1)C (2)收缩舒张(3)第一步:将药物置于B处,刺激神经纤维处第二步: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处,刺激神经纤维处实验现象:第一步时发生膝跳反射(或伸肌收缩),第二步时不发生膝跳反射(或伸肌不收缩)12(2010淮北一中)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1)_的形成主要由_(细胞器)完成,的释放方式是_。(

9、2)此神经元细胞核中有无胰岛素基因?_,理由是_ _。(3)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将偏转_次。(4)药物麻醉的原理可能是:抑制_的分泌或抑制_的结合。(5)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神经传导的过程;细胞内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的,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每个体细胞中都含有控制本物种遗传和性状的所有遗传信息,只是要进行选择性表达;刺激A点动作电位要依次通过电流计两端,所以要偏转2次;麻醉时没有破坏神经结构,只是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主

10、动运输消耗能量。答案:(1)突触小泡高尔基体 胞吐(外排作用)(2)有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3)2 (4)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5)主动运输 13(2011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如图1为人体手背皮肤(A)接受一定刺激后引起肱二头肌发生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某部分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表示图1中_处的结构,名称是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_。(2)用针刺A时,引起肱二头肌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 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图2中 _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其失去与_ 结合的能力。(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

11、膜内电位变化为_。(4)现切断I处,在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 _。解析:图1为反射弧,其中F为突触,可用图2表示,此处信号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直接刺激感受器引起的反应为(非条件)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局部电流形式,此时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传导方向为双向,但突触处则为单向传递。答案:(1)F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反射突触后膜神经递质(3)由负变正(4)DE课时训练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B卷)一、选择题1(2010北京东城二模)止痛药(“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研究人员在止痛药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

12、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由此可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止痛药并没有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没有抑制递质的释放,更没有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因此,止痛药的作用机制应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导致由痛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不能将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答案:A2(2010福建高中质检)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传导(或传递)方

13、向不能由()ABC D解析:兴奋在神经元内部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方向传导,并且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答案:B3(2010潍坊一中期末考试)某一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说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他受到损伤的中枢是()AW区 BH区CV区 DS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脑言语区功能的掌握情况,“W区是写”,“H区是听”,“S是说”。答案:D4(2010大连二模)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和心

14、血管中枢在脑干D小脑和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低级中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中枢的主要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等,也包含着条件反射等功能。答案:A5(2010广东广雅中学)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刺激a点,肌肉发生收缩现象,那么说明神经冲动只能由a点向肌肉方向传播 B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与肌肉之间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 C刺激b点,肌肉也可能发生收缩现象D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可以双向传导;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强度的兴奋,兴奋在传导过程中没有损耗。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方向传导的,传导速度与刺激

15、强度无关。答案:C6(2010温州十校联考)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脑的高级功能,与写字有关的语言区为W区。答案:B7(2010广东梅州市)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上图甲面可表示细胞内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C假设这是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与水面接触解析:通过糖被可以判断出细胞膜的内外,糖被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b表示载体,静息

16、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形成均与离子的运输有关。答案:A8(2010苏常锡镇二模)下图表示用电表测量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正确的说法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为30毫伏B图1装置测得的电位对应于图2中的B点的电位C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再次恢复到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的过程,据图可知,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时,电位差为60毫伏;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再恢复成静息电位,需要两次通过0电位。答案:C9(金版工作室原创)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

17、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S4期间,细胞膜内含有较多的 Na ,而呈正电位 B刺激达到 S5后,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CS5S8期间,细胞膜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D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膜电位才有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强,电位变化幅度也不再发生变化。答案:D10(2010长沙一中模拟)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

18、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解析:f处受损,反射弧结构不完整,针刺皮肤,刺激不能传到肌肉。答案:D二、简答题11(2010南通三模)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1)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体的_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_。(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

19、,是一种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_。(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相应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解析:递质的释放类似于外排作用,所以要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方向传递,要从释放与接收两个方面回答;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1)突触小泡一定的流动性(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负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20、(4)抑制(5)12(2011湖南衡阳二检)A、B图分别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示意图,C图为A图中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1)在A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3)C图中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MN,原因是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4)当一次兴奋传递完成后,M释放的物质(兴奋性递质)会立即被分解。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解析:由A图可以看出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到,所以是感受器。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兴奋在神经

21、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一旦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很快就被分解,某种药物抑制神经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发挥作用。答案:(1)感受器(2)b(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使N持续兴奋13. (2011山东临沂二月质检)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需的。A图和B图为2种细胞间通讯的实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22、1)A图中,胰岛B细胞分泌物的合成与分泌,需要_等生物膜系统的参与。 (2)B图中,连接两个神经元的结构是_,其间隙内充满了_。 (3)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分别置于c、d两处细胞外表面,若在b处施加适当刺激,电流计指针会发生_次反向的偏转,若在d处施加适当刺激,电流计指针会发生 _次偏转。(4)A、B两图中细胞间传递的信号物质依次是_、_,后者通过_方式运出细胞,表明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解析:(1)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为蛋白质,其合成和分泌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以及线粒体等生物膜系统的参与。(2)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连接的,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3)若b点施加适当刺激,兴奋可由

23、c传至d,c点兴奋时,膜外为负,此时d点膜外为正,d点兴奋时,膜外为负,此时c点膜外为正,两次电流方向相反,故电流计将发生两次反向的偏转;若d点施加适当刺激,兴奋不能由d传至c,因为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d点兴奋时,膜外为负,此时c点膜外为正,故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4)A图中传递的是激素(胰岛素),B图中传递的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或外排)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图示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分泌和识别功能。答案:(1)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2)突触组织液(3)两一(4)胰岛素(或激素)神经递质胞吐(或外排)分泌、识别 一、单项选择题1.(2009全国卷,1)下列关于人

24、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解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B选项正确;由于近亲婚配可使从同一祖先那里继承同一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增加,所以近亲婚配会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概率大大增加,C选项正确;多基因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家族聚集现象,且易受环境的影响,D选项错误。答案D2.(2009广东生物,2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

25、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解析设此致病基因由Aa控制,由题意知,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为81%,a的基因频率即为90%,A的基因频率则为10%。则该夫妇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为:妻子:AA(1/19),Aa(18/19),丈夫:aa。此夫妇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18/191/2=9/19,患病的概率即为1-9/19=10/19。A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

26、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 C.7/2200 D.3/800解析设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为A、a。由题知,该种遗传病发病率为1%,则a=10%,A=90%,AA=81%,Aa=18%,Aa/(AA+Aa)=2/11,正常的丈夫是携带者的概率为2/11。就本病来说,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2/111/4=1/22,色盲的患病率为1/4,所以两病皆患的可能性为1/88。A4.对如图所示的遗传病进行分析,则一定携带致病基因的一组是( B )A.3号、5号、13号、15号B.3号、5号、11号、14号C.2号、3号、13号、14号D.2号、5号、9号、10号5.下列有关人类

27、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冠心病可能是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C.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对解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冠心病是多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具有在群体中发病率高,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6.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也是每个家庭的自身需求,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A.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B.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C.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D.通过遗

28、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解析产前诊断只能确定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而不是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禁止近亲结婚只是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而不能杜绝。遗传咨询只是推算发病风险,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猫叫综合征应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C7.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号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假设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讲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差不易完成受

29、精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解析这对夫妇均产生1/2正常,1/2多一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受精作用后共有四种组合形式,其中可形成一种正常的受精卵,还会形成21号四体的受精卵,但因胚胎不能成活未出生即死亡了,另外有两种21三体综合征的受精组合,所以理论上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3。但因为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活力差,不易完成受精作用而导致实际发病率要低一些。答案B8.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个人为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所怀胎儿是否携带致

30、病基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当为女性A. B. C. D.9.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的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A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B.21三体综合征 C.猫叫综合征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解析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形态异常,呈现镰刀状,也可以利用显微镜观察到;苯丙酮尿症携带者不表现出症状,且属于基因突变形成的单基因遗

31、传病,所以利用组织切片难以发现。10.用M、N表示细胞质基因,用A、a表示细胞核基因(A对a完全显性),若用基因型为M(Aa)的个体作母本,与基因型为N(Aa)的个体作父本进行杂交,则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与母本和父本相同的概率分别是(B )A.1/2,1/2 B.1/2,0 C.1/2,1/4 D.1/4,1/2解析后代获得母本的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则获得父本、母本的各一半,所以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M(AA)、M(Aa)、M(aa),其中M(Aa)与母本相同。11.调查人群中常见的遗传病时,要求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N)。若以公式N=100%进行计算,则公式中a和b依次表示(C)A.某种单基因遗

32、传病的患病人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B.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C.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D.有某种遗传病病人的家庭数,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家庭数解析遗传病的发病率是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占该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的比例。二、双项选择题12.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着丝点刚分开时,此时该细胞内可能存在(BD)A.两个Y,两个色盲基因B.两个X,两个色盲基因C.一个X,一个Y,一个色盲基因D.两个Y,没有色盲基因13.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D)A.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

33、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化引起的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解析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14.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D)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不可能患甲病解析由系谱图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2号无甲病致病基因,所以其后代不可能患甲病。三、非选择题15.地中海小岛撒丁岛与世隔绝,当地居民普遍患有多种遗传病,是各种

34、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的理想地点。(1)选择该地为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地的原因是。(2)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细胞中的基因。原因是。(3)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甲病为地中海贫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该岛中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则该岛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乙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若图中2与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为。(4)要降低该地遗传病发生的频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与世隔绝即与外界具有地理隔离,没有基因的交流。血液中的白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而红细胞则没有细胞核,所以检测血液是检

35、测白细胞的。地中海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计算出a的基因频率为=1/16,A的基因频率是1-1/16=15/16。根据家系中的563可以推断出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的2与3分别是杂合的乙病患者和纯合的正常个体,其后代的发病率为1/2。降低发病率的主要优生学手段是避免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答案(1)该地不与外界人群发生基因交流(2)白(淋巴)白细胞(淋巴细胞)有细胞核,有完整的DNA组成(3)15/16常显1/2(4)避免近亲结婚(与岛外人群通婚);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16.已知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但是不知道致病基因的位置,所以动员全

36、体学生参与该遗传病的调查,为了调查的科学准确,请你为该校学生设计调查步骤,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位置。(1)调查步骤: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双亲性状调查的家庭个数子女总数子女患病人数男女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汇总结果,统计分析。(2)回答问题:请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填出可能的双亲性状。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可能是 遗传病。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可能是 遗传病。若只有男性患病,可能是 遗传病。答案(2)如下表:双亲性状调查的家庭个数子女总数子女患病人数男女双亲正

37、常母患病父正常父患病母正常双亲都患病总计解析 父母患病情况有四种:双亲正常、母患病父正常、父患病母正常、双亲都患病。表格不但要有数据的记录内容还要体现出数据的处理,例如求总数、取平均值等内容,根据题干灵活设置。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显性伴Y染色体17.并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形,是人类常见的肢端畸形病。17。下图表示某家庭先天性并指(趾)遗传系谱,据图回答:(1)由遗传图解可以看出并指(趾)属于染色体 性遗传病。(2)4和5婚后孩子正常的几率是 。若5已经怀孕,为了生一个正常指(趾)的孩子,应该进行 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病。(3)研究人员从该家庭多名患者的血液样

38、本中提取DNA进行分析时发现,患者的第2号染色体的HOXD13基因中增加了一段碱基序列:CGCCGCCGCCGCCGTCGCCGCCGACGC(模板链),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增加了 个氨基酸,并且全是 。(精氨酸:CGU、CGC、CGA、CGG,丙氨酸:GCU、GCA、GCG、GCC,脯氨酸:CCG、CCA、CCU、CCC)(4)上述研究表明,并指(趾)是由 引起的一种遗传病。该家庭中的致病基因主要来自2,由于这种变化发生在 细胞,从而导致每一代都有患者出现。解析(1)由第代的3和4与第代的6之间的关系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4的基因型为aa,5的基因型为1

39、/3AA、2/3Aa,则他们生正常孩子aa的概率为2/31/2=1/3。若5已经怀孕,为了生一个正常指(趾)的孩子,应进行基因诊断,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病。(3)基因中增加的一段DNA序列有27个碱基(模板单链上),则以其为模板转录成的mRNA上增加27个碱基,最多可决定9个氨基酸。因mRNA上增加27个碱基为CGGCGGCGGCGGCAGCGGCGGCUGCG,有GCG、GCA、GCU三种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都是丙氨酸。(4)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因可遗传给后代,故发生突变的细胞是生殖细胞。答案:(1)常显(3)1/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3)9 丙氨酸(4)基因突变生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