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16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金坛区2021年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高一地理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年12月26日中午天空上演了一次壮丽的天文奇观日环食,太阳变成了一个金指环,可惜我国位于环食带外围,只能看到日偏食(民间俗称“天狗咬日”)。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所致。据此完成

2、下面小题。1. 发生日环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2. 太阳系的行星也会发生类似的挡住太阳光线的现象,称为“凌日”,发生时在地球上可观察到一个小黑斑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可能有( ) A. 水星、金星B. 金星、火星C. 火星、木星D. 木星、土星【答案】1. B 2. A【解析】【分析】【1题详解】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读图可知,图A、图B、图C三幅图中,日、地、月都在一条直线上,但只有图B中的月于位于太阳

3、与地球中间,这样的位置关系才可能发生日环食现象,因此A、C错误,B正确;图D中日、地、月不在一条直线上,不可能发生日环食现象,D错误。故选B。【2题详解】题意表明,太阳系的行星发生挡住太阳光线的现象,称为“凌日”,即太阳、行星、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行星位于太阳与地球中间,就会出现“凌日”现象,行星要位于太阳与地球中间,只有地内行星才有可能,因此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为地内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和金星属于地内行星,因此水星、金星能够发生“凌日”现象,A符合题意;火星、木星和土星均为地外行星,不可能出现“凌日”现象,排除B、C、D。故选A。【点睛】日食是月球运动

4、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青海省共和县平均海拔2920m,建设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的光伏电园区。园区建成后,大量生长的杂草对园区太阳能发电产生了影响。园区利用当地牧民的羊群啃食杂草,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能牧互促”。近年园区要求企业把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提高到1.2m。读光伏电园区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3. 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因为当地( )A. 人口少B. 气温高C. 纬度低D. 海拔高4. 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是为了( )A. 减少羊群的活

5、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 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C. 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D. 减少羊群的活动空间,增大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5. 推测园区光伏发电不稳定的原因有( )天气变化大昼夜差异大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大人口数量少A. B. C. D. 【答案】3. D 4. C 5. A【解析】【分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为青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D正确;青海地处中纬度,纬度较高,C错误;人口和气温对太阳能丰富程度影响很小,且青海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6、,夜晚气温较低,AB错误。故选D。4题详解】羊群在光伏板间和板下活动,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增大羊群的活动空间,AD错误;较高的杂草对光伏板有遮阴作用,故提高光伏板支架的高度,能减少杂草对光伏板的影响,B错误、C正确。故选C。【5题详解】人口数量少,不影响光伏发电的稳定性,错误;昼夜变化,规律性强,不是光伏发电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错误;青海地处高原,天气多变,日照时间不稳定,正确;夏季太阳辐射强,昼更长,冬季太阳辐射弱,昼更短,导致光伏发电不稳定,正确。故选A。【点睛】影响光照或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太阳辐射量(太阳高度角)低纬高纬,但高纬地区夏季光照时间更长(如: 新疆、内蒙、东北)。季节:

7、夏季冬季。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更强。天气情况:晴天阴天(晴阴天多少取决于降水、降水取决于气候)。2021年2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航天器“天问一号r于周三进入了火星轨道,将一个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寻找远古生命的迹象,这是我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完成下面小题。6. “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升空至离地面20千米高空应该位于大气层的(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高层大气D. 电离层7. “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答案】6. B 7. D【解析】【分析】【6题详解】根据

8、大气垂直分层,从地面向上012km左右为对流层,1250km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以上到几千千米为高层大气。“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升空至离地面20千米高空应该位于大气层的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过程中经过地月系到太阳系,本身处在银河系,没有飞出太阳系、银河系,所以没有经过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照片,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海拔2189米,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也是松花江的发源地。据此,完

9、成下面小题。8. 天池中湖水来自( )A 积雪融水和河流水B.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C. 河流水和大气降水D. 地下水和大气降水9. 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该湖泊( )A. 面积大B. 海拔高C. 深度大D. 蒸发弱【答案】8. D 9. C【解析】【分析】【8题详解】根据材料,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海拔高,为火山口湖,无河流注入,A错误;长白山天池四周山地没有冰川,B错误;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海拔高,为火山口湖,无河流注入,C错误;长白山天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且该地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因此湖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故选D。【9题详解】材料中并没有提及长白山天

10、池湖泊面积大,A错误;长白山海拔2198米,并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湖泊,B错误;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周期较长,主要是因为位于长白山主峰凹地上,是松花江的源头,由火山口形成,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所以水体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C正确;该地区气温低,蒸发弱,但这并不是造成长白山天池水体更新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水体更新速度原因分析:从水循环环节分析影响更新速度,考虑的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水体所在流域的降水量大小,降水量越大,地表径流增多,水循环速度快,水体更新速度就快;也可从进水量和出水量大小分析较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进水量主要从汇入水体的径流量大小分析,其影响因素主

11、要是流域气候类型与流域面积大小;出水量主要从流出的河流数量及蒸发量大小分析,蒸发量大小取决于流域气候类型及纬度。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 抑制了层空气的对流上升C. 增强了层空气对流上升D. 阻挡了层空气的水平运动11. 对流层高度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A. 极地地区B. 寒带地区C. 赤道地区D. 温带地区【答案】10. B 11. D【解析】【分析】【10题详解

12、】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与逆温有关,不是因为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A错误;读图可知,层空气温度上热下冷,出现逆温,大气层结构稳定,抑制了层空气对流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得不到及时扩散,B正确;污染物主要在近地面的层,层出现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大,层空气运动对污染物扩散影响不大,C错误:逆温主要是阻挡了空气对流运动,不是阻挡空气水平运动,D错误。故本题选B。【11题详解】地面温度高,对流运动强,对流层高度就高,反之则低。由此推断,地面温度变化越大,对流层高度的变化幅度也就越大,反之则小。极地地区和寒带地区地面温度全年较低,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则对流层高度变化幅度也小,A、B错误;赤道地区地面温度全年较高

13、,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则对流层高度变化幅度也小,C错误;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地面温度变化幅度最大,因此对流层高度年变化幅度也最大,D正确。故选D。【点睛】地面温度变化越大,对流层高度的变化幅度也就越大,所以热带地区和寒带地区对流层高度变化幅度小,温带地区对流层高度年变化幅度大:一般来说,夏季对流层高度高,冬季对流层高度低。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 密度、温度、盐度B. 盐度、温度、密度C. 温度、密度、盐度D. 密度、盐度、温度13. 由图可知,在大西洋上,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

14、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B.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C.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D.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14.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及相关性,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蒸发量与盐度呈负相关B. 蒸发量与盐度呈正相关,降水量与盐度呈正相关C. 降水量与盐度呈负相关,径流量与盐度呈正相关D. 径流量与盐度呈负相关,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答案】12 A 13. C 14. D【解析】【分析】【12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表层海水温度;副热带海区温度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故表示表层海水盐度;一般情况

15、下,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逐渐变大,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由于太阳辐射量大,水温高;但降水多,盐度小,密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温度越高,蒸发量越高,与盐度呈负相关,A错误。蒸发量

16、与盐度呈正相关,降水量量越大,盐度越低,呈负相关,B错误。降水量与盐度呈负相关,径流量越大,盐度越低,呈负相关,C错误。径流量与盐度呈负相关,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性质的相关知识,熟记海水温度、盐度以及密度的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并学会读图、析图分析获取信息,在熟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为地区递增。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该地层形成的时间可能是( )A. 寒武纪B. 奥陶纪C

17、. 志留纪D. 泥盆纪16. 推测该化石出土前所处的地球圈层为( )A. 地核B. 地幔C. 地壳D. 软流层【答案】15. D 16. C【解析】【分析】【15题详解】图中化石应为鱼类化石,鱼类产生于古生代中期的泥盆纪,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是古生代较早期,此时期鱼类还没有产生,不可能形成鱼类化石。故选D。【16题详解】该化石处于沉积岩,且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能被人类发掘,说明深度较浅,故为地壳。故选C。【点睛】熟记地球生物演化史及人类对地球内部探索概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平流雾是当暖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下图为2020年11月江苏省某时段能见度(vis)空间演变过程示意

18、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平流雾发生时( )A. 为静风环境B. 有较小的风C. 风速较快D. 风向多变18. 图示时段内,江苏的能见度( )A. 逐渐降低B. 空间差异扩大C. 低值点北移D. 北高南低19. 江苏此次平流雾可能( )A. 减轻空气污染B. 导致农作物减产C. 扩大昼夜温差D. 诱发交通事故【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分析】【17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平流的发生需要湿空气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因此需要较小的风,B正确。静风环境不利于暖湿空气平流,A错误。风速较快会吹散所形成的雾,C错误。风向多変不利于雾的形成,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读图可知,

19、图示时段内,江苏省的能见度先下降,后升高,A错误。空间差异先扩大,再缩小,B错误。根据三个时间点能见度低值点的位置变化,可以明显得看到低值点向北移动,C正确。23时和04时两个时间点,能见度南低北高,09时能见度北低南高,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有雾形成说明此时空气的流通性较差,不利于污染物质扩散,可能加重空气污染,A错误。此次平流雾发生的时间较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B错误。平流雱的出现,减少了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白天气温相对较低,反而会缩小昼夜温差,C错误。雾的出现导致能见度降低,可能会诱发交通事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逆温和逆温影响的相关知识。 2020年11月1

20、0日,我国研发制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模型的照片。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20. “奋斗者”号下潜马里亚纳海沟并坐底的过程( )A. 主要在生物圈和水圈B. 到达了莫霍面C. 主要在岩石圈内D. 到达了软流层21. “奋斗者”号拥有一系列“高精尖”安全技术装备,以应对万米载人深潜过程中的重重危险。这些危险包括( )A. 某些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形成“海中断崖”B.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持续递减,导致潜水器被冰冻C. 潜水器在下潜中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大D. 潜水器在下潜中会受

21、到地震横波的影响22. 图中所示海域内渔业资源丰富,该海域内能形成世界性渔场的有利条件是( )A. 暖流经过B. 寒流经过C. 寒暖流交汇D. 河流汇入【答案】20. A 21. A 22. C【解析】【20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从海面到海洋深处主要在生物圈和水圈,没在岩石圈,故A正确、C错,如图可知莫霍面的深度在33千米处,没有到达莫霍面,故B错,软流层在上地幔的顶部,没有到软流层,故D错。【21题详解】海水跃层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会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而下急剧减小,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立刻失去

22、浮力,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米,超过这个深度,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所破坏,故A正确,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大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大,1000-2000米变化较小,大于2000米常年保持低温状态,不会冷冻,故B错,潜水器在下潜到一定深度后,不受洋流和风浪的影响,故C错,潜水器在下潜中如果遇到地震,会受到地震纵波的影响,因纵波的传播方向和震动的方向一致,受到上下震动,故D错。【22题详解】据图可知该渔场是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来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故C正确,自然排除ABD。海洋环流可分为表层的风生洋流和深层的

23、温盐环流两部分,后者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 温盐环流( )A. 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B. 深层流速非常快C. 驱动力来源于海表D. 净热量向北输送24. 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转偏向力大B. 降水量增多C. 海冰影响较大D. 蒸发量减小25. 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会导致( )A. 墨西哥湾沿岸气温降低B. 欧洲西部地区降水增加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D. 巴西东部地区降水减少【答案】23. C 24. C 25. B【解析

24、】【23题详解】结合材料中温盐环流的定义判断,温盐环流在大洋中普遍存在,因此不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温盐环流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深层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递变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密度差变化幅度小,故海水在深层流速较慢;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海表太阳辐射不均及降水引起的,因此驱动力来源于海表;在北大西洋净热量是向北输送,但是温盐环流不仅仅存在于北大西洋中。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和盐度变化。地转偏向力对海水盐度不产生影响,A错误;降水量增多会减小海水盐度,B错误;蒸发量减小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极小,D错误;海水结冰会导致盐分析出

25、,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使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强烈,C正确。故选C。【25题详解】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表层海水北上增强,受其影响,欧洲西部降水会增加,B正确;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表层北上的墨西哥湾沿岸暖流增强,受其影响沿岸气温升高,A错误;北上的暖水与南下的冷水相遇,搅动增强,饵料丰富,会使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增加,C错误;巴西位于南半球,北大西洋海区的温盐环流对其降水影响极小,D错误。故选B。【点睛】“海洋环流可分为表层的风生洋流和深层的温盐环流两部分,后者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 读图

26、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单项选择题)(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_。(3)上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 “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4)从地理环境角度,判断该地房屋朝向,并解释原因。【答案】(1)D(2)热力环流。 (3)由北向南;增温快,与山林间形成较大气压差。(4)南;西南山区冬季气温低,房屋朝南,利于太阳光照射到屋内,增加室内温度。【解析】【分

27、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以及运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加强和培养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石质地面的比热容比山林的比热容小,因此昼夜温差更大,排除AB;晴朗天气,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更大,排除C,故选D。(2)“穿堂风”利用的是石质地面和山林的比热容差异,从而使得地面受热不均产生空气的流动,运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3)根据图中的方向指示,房屋坐北朝南,因此“穿堂风”的流向是自北向南。石质地面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夜间降温快,增加房屋前后的温差,因此增强了穿堂风。(4

28、)该地房屋朝向南;“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西南山区冬季气温低,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房屋朝南,利于太阳光照射到屋内,从而增加室内温度。【点睛】27. 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3)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答案】(1)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水汽、云量、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3)盆地地形,水汽不

29、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根据等值线数值分布,我国南部广东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00小时,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数值逐渐增大到3400小时(四川盆地特殊情况除外),因此可以看出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小问2详解】读图,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少,云量少,尘埃物质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强度大;水汽

30、少,不易形成降水,晴朗天气多,日照时间长,所以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小问3详解】乙地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该地一年中多阴雨天气,空气中水汽充足,云层厚,阴天、雾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量出现低值。2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摄氏度,甚至达10摄氏度。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

31、高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衡,如导致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下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1)请根据材料用箭头在上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2)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3)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答案】(1)(2)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3)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盆地

32、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增加盆地内水分流失;流向高原后,在广阔的高原面上升运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雪),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冰川积雪融化量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后绝大部分流向印度洋、太平洋,通过径流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相关内容,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详解】(1)由材料“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4-6摄

33、氏度,甚至达10摄氏度”可知,青藏高原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四周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如图所示:(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青藏高原与周边相同高度大气比较,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地面温度高。(3)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侧,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盆地中蒸发

34、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雪);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气温较低,冰川积雪融化量少,通过径流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后绝大部分流向印度洋、太平洋。【点睛】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沙特阿拉伯是高收入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国,有三十多年海水淡化历史,其产能占世界的20%,全国70%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属于高耗能产业。图1为沙特阿拉伯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为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1)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海域盐度

35、高的原因。(2)指出沙特阿拉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3)分析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产业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答案】(1)气候干旱(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位于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入海河流稀少,淡水注入少。(2)能源(石油)资源丰富;资金充足;国内淡水资源缺乏,海水淡化市场需求量大;海水淡化经验丰富,技术先进。(3)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温室气体;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有害气体,导致大气污染;海水盐度增大,水污染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受损。【解析】【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海水淡化的经济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据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和30N间,地处副热带海区,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量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红海周边陆地多是热带沙漠,河流发育少,淡水注入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小。(2)据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量大,是高收入国家,经济实力强,资金充足,气候干旱、降水少,国内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全国70%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市场需求量大,海水淡化开发早,有三十多年海水淡化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海水淡化技术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