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04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江苏省2015年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解(古代中国经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古代中国的农业1(2015江苏南通一模2)宋代梅尧臣有诗云:“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致禾苗稔。”该诗所描写的工具()A用于农田犁耕 B借助水力鼓风冶铁C便于交通运输 D利用水力灌溉农田【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筒车) 【解析】依据材料中“饮”、“能移霖雨功”等内容可知与灌溉有关,而不是犁耕,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致禾苗稔”的信息可知与农业有关,而不是冶铁,故B项错误;材料中“如车轮转”只是比喻其部件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指车,故C项错误;综合材料中“饮”、“能移霖雨功”“致禾苗稔”和“如车轮转”的信息,应是唐宋时期已出现

2、的筒车,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翻车) 【解析】“下田戽(汲)水”是水利工具,未涉及耕犁,故A项错误;据“田园”、“下田戽(汲)水”、“高垄”可知与农业灌溉有关,故B项正确;“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表明是翻车,而不是筒车,故C项错误;水排水力鼓风冶铁工具,与“田园”、“下田戽(汲

3、)水”的农业灌溉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泰州二模2)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小农经济的脆弱【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4(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

4、宿迁、淮安一模2)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A土地兼并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兼并) 【解析】从材料“(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可以看出,官吏们凭富贵之资力,与民争利,广占田宅,由此可见,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土地兼并造成官民矛盾尖锐,官民矛盾尖锐是材料隐性的信息,不能体现题干的“主要说明”,故B项错误;官吏与民争利天下,是“因乘富贵之资力”,不是滥用权力,故C项错误;农民生活艰难是材料隐性的信息,不能体现

5、题干的“主要说明”,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江苏淮安四模2)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兼并) 【解析】“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项正确;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体现出封闭性,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重农的必要性,但与抑商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材

6、料中土地兼并问题反映出土地私有的不合理性,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4)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唐代赋税制度 【解析】由于古代的税收的征收与人口的多少相关,唐朝政府制定婚姻年龄主要目的不是来促进人口增长,是增加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稳定地方秩序和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政绩考核与此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增加政府收入是实行此措施

7、的根本目的,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江苏南京三模21)(14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

8、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9分)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考点】(3)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解析】(3)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具有开放性。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如下: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另

9、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答案】(3)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1分)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8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1分)论据:农业:以家庭

10、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8分)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考点】古代

11、中国的手工业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铸铜业) 【解析】从数字来看,“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数量最少,青铜由于质地不够坚硬,较少用于农具,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是青铜冶炼的鼎盛时期,出土的文物“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数量庞大,故B项正确;材料中武器有“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未体现“多样”,未能说明商朝战争频繁,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有“出土青铜礼器40件”能说明“重视礼仪”,但材料还有乐器、生产工具、兵器等信息,做题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

12、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瓷业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景德镇制瓷业兴盛,不能得出制瓷业开始兴起,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倚仗制瓷技能谋生的人,在当地超过了一半,故B项正确;制瓷业并不是全员参与,故C项错误;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表述太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淮安四模4)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

13、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盐铁官营 【解析】秦朝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均由中央决定,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使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直到明清时

14、期,程朱理学才上升为官方哲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科举制度下,中央通过考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国家实行国有专营制度,把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国有,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4(2015江苏南京三模21)(14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

15、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9分)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考点】(3)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

16、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解析】(3)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具有开放性。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如下: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答案】(3)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1分)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

17、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8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1分)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8分)古代中国的商业1(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二模2)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唐代洛阳南市有齐朗宅,北市有王孙

18、宅、曹琳宅和曹义宅。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这反映出唐朝()A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 B市的娱乐功能不断加强C政府加强对市的监管 D城市布局强调天人合一【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唐代“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解析】“长安东市也有私人住宅”,市出现商住复合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的娱乐功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市的监管,故C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天与人关系的相似之处,与材料唐代洛阳城市布局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江苏南京三模2)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十一月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19、太和五年(公元831年)七月,左右巡使奏: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 B导致农村集市贸易无从发展C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 D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唐代“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解析】“严格限制州县城市的商品交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农村集市的发展,故B项错误;由“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不合(不应当)辄向街开门户,悉令闭塞”可以分析出严格控制城市里坊与市的界限,故C项正确;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停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江苏盐城三模2)下表反映

20、了唐代官市(市署、平准署)官员的设置情况,其职责是直接主持官市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市场交易、物价、度量衡器的管理,官府所需物资的购进和所余物资、没官物资的卖出等。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官吏令丞录事府史监事典事价人掌固人数13261239316161411013官品六、七品八品无无无九品无无无A官市的政治属性B城市建设的成就C商品经济的繁荣D市场管理的规范【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唐朝官市) 【解析】材料表格中体现官吏管理市场职能,实质上反映出了唐朝官市的政治属性,故A项正确;城市建设的成就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繁荣属于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

21、;市场管理的规范属于材料反映出直接信息,不是实质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江苏盐城三模4)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代商帮)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商勾结的信息,故A项错误;封建国家官营商业不符合事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晋商抓

22、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说明晋商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一直推行,故D项错误。【答案】C5(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4)“洪武初议定,官给茶引付产茶府州县。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材料说明明初政府()A管控重要商品的经营B加征民营商业的税额C规范海外贸易的程序D限制地域商帮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解析】据“官给茶引”、“赴官纳钱给引,方许出境货卖”,可知政府管控,故A项正确;“凡商人买茶,具数赴官纳钱给引”,但不能表明是加税,故B项错误;“给引,方许出境”,是指“官给茶引付”的“产茶府州县”,

23、不等于海外贸易,故C项错误;只规定“凡商人买茶”,未涉及地域商帮,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21)(13分)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

24、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4分)(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6分)(3)有学者认

25、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2)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3)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解析】(1)经历一“屠酤里中,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经历二“发愤远游,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经历三“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经历四“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2)第一小问去向,第一“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第二“投资科举

26、”;第三“乐助公益”。第二小问心理,由三个去向可分析其三种不同的心理。(3)“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说明此观点即论证观点,提供证据。从材料中商人对官员百般讨好可知,商业不独立,商人依附于封建政治力量;从商人后代科举可知,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商人;从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地可知,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答案】(1)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4分)(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3分)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3分)(3)说明:依附于封

27、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3分)7(2015江苏泰州一模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

28、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2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对宋代的认识有何一致性?(2分)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材料一的观点提供一份较为充分的史实依据。(5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2)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宋代城市发展);古代中国文学成就宋词的成就;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解析】(1)依据材

29、料一中“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可以归纳出答案。(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信息从经济以及文化 角度概括相同点。第二小问经济依据从“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信息并结合宋代商业革命表现来回答;文化结合宋代思想以及宋代成型的三大发明从“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以及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角度概括答案。【答案】(1)观点: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2)认识:宋代经济发达,文化发展。(2分)依据:经济上,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

30、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2分)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1分)8(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1)(13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已小雨,佑多贾以鬯ch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

31、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3分)(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4分)(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

32、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2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商周时期商业的发展(3)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北宋商品经济发展)(4)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可知,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是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第二小问,由此可得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求以相辅”、“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可知其经济观点是农商并重,相辅相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以为至治之极也”可知原因之一是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结合所学,还可从经济、思想等

33、方面分析。(4)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可以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分析。【答案】(1)状况:商业受政府监管,并为王室服务。(2分)政策:保护和扶持商业发展。(1分)(3)观点:农商并重,相辅相成。(1分)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经济观念受到一定冲击;农商并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商并重可以达到国家治理的最好状态。(3分)(4)关系:相互影响。(2分)9(2015江苏南京三模21)(14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

34、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

35、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9分)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3)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36、;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解析】(1)由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紬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进行概括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由“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进行概括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3)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具有开放性。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如下: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2.联系知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

37、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答案】(1)表现: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任答两点,2分)(3)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1分)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8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

38、态。(1分)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8分)10(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

39、策及其主要影响。(4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汉代商业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从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可概括政策内容;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和“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总结影响是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答案】(1)政策: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2分)影响: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分)11(2015江苏淮安四模21)(14分)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

40、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

41、特点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历史资料选辑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3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商业宋朝商业

42、革命(4)古代中国的商业宋朝商业革命【解析】(1)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概括即得。(4)依据教材内容,概括宋代政治上的专制制度、经济上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文化上僵化的理学思想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使得宋代商业革命影响有限。【答案】(1)原因:生产率的提高(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2分)(4)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1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分)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1分)主要经济政策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

43、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考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政府仍然在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实质上其仍然是实行盐业的专卖制度,故A项错误;此材料主要讲述由西汉时期的专卖制度到清朝时期的专卖的变化,其主要意图不在于说明民营商业的发展情况,故B项错误;由西汉时期完全由政府垄断经营到清朝时期政府给予经营者发放许可证的变化,体现了政府对抑商政策的松动,故C项

44、正确;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起到了抑制富商大贾势力的作用,但此题问的是这种变化表明,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江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模2)吕氏春秋中写道:“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这表明中国古代重视农业主要是为了()A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 B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C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D保证人民的安居乐业【考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解析】据材料“则边境安,主位尊”可知是根本上为了统治安定,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略去“民农非徒为地利也”句,虽然在

45、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封建农业发展,但不是“主要为了”,故B项错误;“民农则朴,朴则易用”,风气只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为了”,故C项错误;“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是从便于统治的角度讲农民安土重迁的好处,不是“主要为了”,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江苏南通一模4)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46、”【考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解析】依据材料中“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的信息可知,外商在华贸易受限制,故A项错误;对国内商船“违禁者严命治罪”,对外国夹板船虽然仍许前来贸易,但要求“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可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不许中国商船前往南洋,而不是指禁止南洋对华贸易,故C项错误;D项与B项矛盾,依据材料中相关信息可知明显理解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5江苏南京三模5)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

47、,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考点】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解析】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与材料“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不符,故B项错误;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与“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不符,故C项错误;“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可以分析出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故D项正确。【答案】D

48、5(2015江苏泰州二模22)(13分)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

49、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请回答:(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10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考点】(2)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

50、三大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2)一般的答题步骤如下:首先,概括材料三的结论,即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其次,运用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正面,政府适应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反面,政府过度的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注意表述成文,字数相符,逻辑严密。【答案】(2)评分参考(10分)观点史实论证其它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1分)正面:政府适应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策实行早期,积极作用明显,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

5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新中国制定及实施的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成绩显著。等等。(4分,任答1点1分)表述成文,字数相符,逻辑严密。(1分)反面:政府过度的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过度的行政干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我国逐步减少对经济的

52、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等等。(4分,任答1点1分)6(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21)(13分)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

53、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考点】(3)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

54、来的古代商业(明清商帮);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解析】(3)“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说明此观点即论证观点,提供证据。从材料中商人对官员百般讨好可知,商业不独立,商人依附于封建政治力量;从商人后代科举可知,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商人;从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地可知,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答案】(3)说明: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3分)7(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1)(13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末

55、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请回答:(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4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可知,管仲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

56、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可知,理由之一是制约游民、发展农业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信息“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可知,理由之二是国富兵强,拓展疆域;根据材料二信息“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可知,理由之三是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答案】(2)政策:重农抑商。(1分)理由:发展农业,制约游民;富国强兵(拓展疆域);弃农经商易导致土地荒芜和国家贫弱。(3分)8(2015江苏南京三模21)(14分)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

57、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材料三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年 ,中国仍

58、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3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9分)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考点】(2)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3)古代中国的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

59、式;古代中国的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海禁”【解析】(2)第一小问社会现象,据材料二“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政策原因,由“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分析出重农抑商的政策。(3)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的撰写,具有开放性。这类题目的步骤一般如下:1.浏览材料,找关键词,明确观点。2.联系知

60、识,罗列论据,安排结构。3.下笔成文,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另外,史论结合要求学生史中有论,论从史出。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答案】(2)现象: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读书;(2分)政策:重农抑商。(1分)(3)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1分)论据: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

61、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8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1分)论据: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8分)9(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

62、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 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4分)(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2分)(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

63、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3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3)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4)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汉元帝罢黜盐官【解析】(2)第一小问变化,从“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可知,汉代收回盐铁私营权,实行盐铁官营;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以佐助边费”中总结概括即可。(3)从材料三“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归纳特征是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和“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可总结原因;第二小问立足点,从材料二调整政策的原因是边患和材料四调整经济政策的原因是自然灾害,不与民争利,可总结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答案】(2)变化:盐铁官营(2分)原因:边患严重;佐助边费(2分)(3)特征:资源国有;政府经营。(2分)(4)原因: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立足点: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3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