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80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

2、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

3、,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

4、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

5、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

6、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相互了解,没有隔膜,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区域内接触少,生活隔离,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两者在人际交往上的区别在于:人与人之间是否因具体目的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D

7、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从人与土地的关系切入,将中国传统基层社会的“乡土本色”概括为“乡土性”,并巧妙引出下文。B文章着重从乡土社会特征和人际关系特点两个方面展开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C文章在论证乡土社会的信用特点时,将乡土社会与陌生人形成的现代社会进行对比。D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释”,论证了乡土社会对事物的认识有其内容上的独特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

8、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B“学”与“习”是对世界认知的两种手段,在乡土社会中,“规矩”是人们熟悉的环境中,潜移默化 ,逐渐“习”得的礼俗。C在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乡土社会的习俗无法应对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乡土”贬义的色彩。D在乡土社会中,一些生活方式会对法治社会产生了干扰,成为构建现代化社会进程路上的绊脚石,应引起人们的警惕。4.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行文脉络。(5分)(1)作者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的特性是 。(2)-作者指出,由于空间上的 和聚村而居等原因,乡土社会成为一个 的社会。(3)-由此,作者进一步提出了乡土社会中,一方面, ,人们得以享有规矩带来的自由;而建立在

9、“熟悉”基础上的信用,也让法律无从发生;另一方面,人对彼此及其生长环境中的事物熟悉,但 ,得到的只是个别性的认识,并以孔子因人而异答复“孝是什么”为例加以佐证。(4)最后作者反思在社会变迁中的乡土社会,他认为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流弊丛生。5.链接材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节选桃花源记(陶渊

10、明)结合链接材料,联系文本,谈谈“桃花源”体现了“乡土社会”哪些特点?(5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蚕儿陈忠实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

11、,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我俩站在教室门口。“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多有意思!”他

12、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

13、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

14、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

15、了。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金黄透亮”、“爬”、“斯斯文文”等词语描写了蚕儿即将吐丝时的色泽、动作、情态,烘托出孩子们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好奇。B.小说对师生一起采桑养蚕的情节描写得细腻而生动,传达出师生共同劳动的喜悦,这对我产生巨大影响,多年以后,“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C.年

16、轻的蒋老师顺应学生天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喜爱,但有些村民对他并不认可。D. 老人两滴眼泪滴在上面,透露出蒋老师对自己当年的教育理念没有成功感到无奈、伤感和遗憾,现在遇到自己的学生,心中流露出一丝愧疚。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将蒋老师与学生相处的一段短暂却难忘的经历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B. 小说着重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表现蒋老师的独特形象特点与教育方式。C小说语言细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蒋老师与我们养蚕的故事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

17、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8.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小说以“蚕儿”作为标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倭躏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18、。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孢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

19、海舟两月,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节)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

20、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会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又叫“春闱”或“礼闱”。C. “擢”,一般表示升官,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加、除、左迁等。D.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别称“抚院”、“抚台”、“抚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

21、顺之少时天赋异禀,十五岁左右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在会试中得第一,改任翰林院庶吉士。B.倭寇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后,唐顺之被提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认为唐顺之权力不够大,后来他又被加封为右通政。D.唐顺之对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没有不穷根究底的。他写的文章,恢宏恣肆,纡徐曲折,有名家的风范。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1)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4分)(2)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4分)14.请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唐顺之“英勇无畏”

22、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孤雁儿李清照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吹箫人去:这里引用了萧史、弄玉的典故。相传萧史极善吹箫,秦穆公便将爱女弄玉公主许配给他,后来二人一同成仙而去。此处实指词人亡夫赵明诚。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15下列对

23、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小序,语意谦逊,似在咏梅,然本词是一首将咏梅与悼亡熔于一炉,情感真挚的悼亡之作。B“沉香”二句,承“无佳思”之意,早起之后,沉香时断时续,玉炉已冷,情怀如水寒凉,更突显词人的孤寂凄苦。C外面不知何人用在笛子吹奏梅花三弄,引得梅花破蕊而出,也引出了词人的春情幽恨。D词中善用典故,如“梅声三弄”、“吹箫人去”以及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等,让整首词显得典雅含蓄。16.词的下阙“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与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手法与所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24、(本题共1小题,12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3)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4)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三语言文字运用(

25、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 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

26、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全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 ,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

27、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杀个人,只能在个人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注】谓表亲关系可能极为疏远。表,表亲。( 节选自费孝通差序格局 ,有删减)18.下列各句的引号,和文本中第二段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那些“聪明”而“有种”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B. “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C. 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的。D. 我的

28、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网络”。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家在湖北的谢晖是山东科技大学2020届本科毕业生,已经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湖北距离青岛较远,往返路费又高,谢晖毕业前不想返校,但又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6月14日,谢晖接到了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辅导员老师王贝

29、贝的电话,王贝贝老师告诉谢晖,今年学校毕业生所有的离校手续均可网上办理,审核通过后,就可以收到学校邮寄的毕业证书。这是山科大最近推出的一项“云毕业”服务,服务对象是全校9000多名毕业生。“以往的毕业季,都是每个班分头到八九个部门进行材料审核、盖章,办理离校手续。今年学校推出线上服务,所有的离校手续办理均由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山科大学生工作处处长王震介绍,通过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甚至不跑腿,9000余名毕业生就可以为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林语堂曾说:“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材料二:2020年是一

30、个特殊的年份,主角们冲破前半段的阴霾,也在后半段的平稳中引领希望。无论是在疫情中,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疫情平稳后,各行各业奋力拼搏的精英、领袖,都用光芒照耀着人们。可在舞台中央照耀的人,终究是少数,更多的是像你、像我,默默努力过好平凡生活的配角。班级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围绕“主角”与“配角”展开讨论,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达濠华侨中学2020至2021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质量监测试题语文调研测试参考答案1. C A.理解有误。原文 “从

31、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这里“人与人相互了解,没有隔膜”; B.强加因果。 D.无中生有,“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2. D 文章引用“论语中孔子对孝的解释”, 为了论证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3. A 理解有误,原文是“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 ”4.(1)乡土性;(2)不流动,“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3)人与人熟悉/在彼此熟悉的社会,不太追求抽象真理/缺乏对普遍性原则的探究。5.以农业为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3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聚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熟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不流动。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D(“心中流露出一丝愧疚”错)7.B(没有“心理描写”)8.活泼调皮。“我”爱养蚕,并因此而爬树受伤,喜欢跟着蒋老师一起外出实践;感念师恩。蒋老师尊重学生的天性,与学生相处融洽,“我”深受影响,多年后回到乡村教书也与学生一起养蚕,传承蒋老师的教学方式。教育情怀(坚守初心)。 “我”深受蒋老师的影响,回母校当老师,还带领孩子们养蚕,成为一名和蒋老师一样的老师。(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9.结构上,蚕儿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蚕

33、儿讲述了蒋老师与学生一起采桑养蚕,后来却因此被调走的情节,而“我”受蒋老师影响,也成为一名老师;内容上,蒋老师并没有因为学生养蚕而批评他们,反而与他们一起实践观察,这里作者将蒋老师比作蚕儿,有利于突显蒋老师默默为学生倾注心血的人物形象;主旨上,借蚕儿比喻蒋老师,表达了作者对辛勤奉献教育事业的老师的敬佩与赞美。(每点 2 分)10. C11. C(“左迁”为贬官。)12. C(理解有误,时间与事件对不上。)13.(1)(顺之)离开京城到蓟镇核查士兵人数,回京奏报缺员三万多人,并奏陈了九条建议。(出、核、奇、条各 1 分)(2)他向王畿学习良知说,曾经关起门来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睡觉,获得很多

34、心得。(“闻良知说于王畿”状语后置, 期,寝各 1 分,句意 1 分)14.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顺之愤,亲跃马布阵。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一点 1 分,两点 3 分)15.B (“断续”并不是断断续续,“断”是断绝、 中止,从“玉炉冷”看出“沉香断续”,是沉香中止,没有续上。)16.这两首词这两句均用了借景抒情, 运用外在景物的渲染(以声衬情) (手法 1 分) ,如孤雁儿的小风、疏雨,声声慢梧桐、细雨等,来烘托作者内心的情感(分析 2 分) ,表达了作者漂泊无依、国破家亡的哀痛之情。 (情感 2 分) 。17.(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2

35、)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4)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18.选 C。 C 项与原文一样,表示引用熟语。 A 项引号表否定; B 项表示特定称谓。 D 项表示突出强调的对象。19.生育和婚姻; 平等观念,20.原文运用比喻的修辞,用蜘蛛网更形象地体现这个网是与自己有关的或近或远的亲属关系的网,而改动后的句子则无法形象地体现自己与他人的这种联系(2 分)。原句句式多变,长短句结合,更强调了这个网(或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是以自己为中心推出去的关系网。而改句并没有突出这个特点。(2 分)21.山东科技大学近万名学生试水“云毕业”(或:山东科技大学为近万名学生办理“云毕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