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46KB ,
资源ID:537495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374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2-明末清初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年高考历史12个社会转型汇编2-明末清初 WORD版含解析.doc

1、明末清初(1618世纪) 时的社会转型一、 总体特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近代文明的前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二、 具体表现:(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反君主专制的出现。封建制度逐渐衰落,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2)经济: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美洲农作物传入;人口激增,赋税制度进一步改革,人头税逐步废除(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手工业:私营超过官营;制瓷业种类增多并融入外来文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政府抑制工商业(重农抑商)。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长途贸易发达;政府强化重农抑商政

2、策,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3)思想文化科技:文化专制、理学统治禁锢思想(儒学极端化);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早期民主思潮;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倾向明显,呈现出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传统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总结性的科学巨著),但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 (4)外交: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

3、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5)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 三、转型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四、真题训练1.(2020全国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材料宗谱的主要内容“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选B项;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

4、德教化作用,与选官制度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并非士族独有,与维持血统纯正无关,排除C项;材料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 2.(2020全国卷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答案】D【解析】由材料“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用货币征收取代了对工匠的实物征收,工

5、匠不再专一于物资生产,削弱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市场流通的货币形式,“已取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雇佣劳动并未发展为主要的用工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而非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3.(2020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据材料“以利不胜费止之”和“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据材料可知内阁成功的限制皇帝要求,对皇

6、权起到一定限制作用,权势巨大,故选A项;材料体现内阁对皇权的制约,据材料“面谏力争”说明皇帝掌握最终决定权,据所学内阁是内侍机构不能严重的制约皇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明代政治状况不是社会经济,排除 C项;据所学内阁始终是内侍机构不是宰相,且此时丞相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4.(2020山东卷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 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 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答案】B【解析】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

7、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的,D项错误。5.(2020浙江卷8)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

8、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避暑练兵围猎处理民族事务A. B. C. D. 【答案】D【解析】围场是北巡时设置,在地理纬度上偏北,气候温凉,适宜避暑。根据“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可知,围场有练兵的功能。根据“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可知,围场具备围猎功能。围场地点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此处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接壤地区,因此可以处理民族事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6.(2020海南卷,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

9、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 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 D反对王位世袭【答案】C【解析】皇权专制下,继承者一旦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统治危机,因此黄宗羲认为宰相制度的存在能够补救这一漏洞,即通过宰相制度来限制君权,故选C项;作者主张恢复宰相制,排除A项;老子倡导无为而治,黄宗羲是儒家学者,排除B项;黄宗羲主张用宰相补救皇帝能力的不足,不反对王位世袭,排除D项。7.(2020海南卷,6)民俗钱币是古钱币的一种,大多由民间私制而成,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图2寓意图2 清代民俗钱币图案A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B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C心外无理的哲学思想

10、D克己复礼的行为规范【答案】A【解析】据图片清代民俗钱币“状元及第”“独占鳌头”可知,这寄托了古人激励学业精进的希望,体现民间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故选A项;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心外无理”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排除C项;“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排除D项。8(2019北京高考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11、()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只得遵旨”可知内阁掌握票拟权,但最终的决定权取决于皇帝,故选D项;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排除B项;内阁掌握票拟权,“按照皇帝传谕来票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9(2019天津高考2)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

12、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 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 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耍街”,出现了“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现象,并且在集市上“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表现了商业的繁荣景象,据此可知,在明朝嘉靖年间,武城县的集市出现了文化和商业相结合进而活跃了经济现象,故选B项;根据题干中“集日寡而旷多”,表明山西武城县原来就有农村集市,只不过不太活跃,排除A项

13、;根据题干可知,武城县县令为了改善农村集市的冷清现象而采取了活跃文化措施,不能表明当时居民文化活动的丰富,排除C项;乡村城镇化一般表现为常住人口的增多、城镇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质量的提升等,而题干仅是提及了其集市的繁荣现象,排除D项。10(2019江苏高考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从“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到“人们越来越怀

14、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表明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中国的新兴资产阶级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C项错误;反正统思想在明朝晚期已经产生,但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宋明理学,故D项错误。1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

15、差异【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B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国内地区差异,排除 C项。1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

16、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由材料“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可知明清时期商业规模的扩大促使资本的集中,故选C项;古代商人地位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地位较低,且“根本性改变”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且“明显松弛”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明朝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排除D项。13(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

17、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顾炎武以精卫自比,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现实情怀,故选A项;“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排除B项;“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的一面,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14(2018北京高考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

18、:“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解析】材料强调是军机处的废除与设置,且根据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明其权力弱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中央皇权的措施,并未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仅仅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并未获得宰相职位且清朝已经废除宰相,故C项错误;军机处由废除到重新确立,说明适应了当时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答案】D15(2018江苏

19、高考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与材料中“明清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利,厚于稼穑”是指利,并未涉及农耕技术,故B项错误;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与材料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蚕罢米”是催收田租的时间变化,但没有涉及“地主催收田租”数额减少,因而无法说明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16(2018

20、海南高考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答案】D【解析】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故A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仍然存在,重商主义并未盛行,故B项错误;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传统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D项正确。17(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

21、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 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错误;材料“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正确;“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主张,故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8(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

22、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胸无墨、眼无丁者”也热衷于出版个人著作,不能体现出学术文化水平的迅速提升,故A项错误;材料“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反映出士人的喜好,与士人的地位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没有反映出个人著作的内容与社会的关系,无法体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说明当时人们对文化知识的崇尚,社会上的文化氛围浓厚,故D

23、项正确。19(2018江苏高考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材料中“多发天然”表明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表明受欢迎,故A项正确;诗庄曲媚,意境悠远,与材料中“雅俗共赏”不符,也未涉及寄情山水,故B项错误;句式整齐,语言精炼属于诗的特点,不是元曲,故C项错误;材料中“少引圣籍,多发天然”不等于包罗万象,故D项错误。20.(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

24、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等信息可以看出,昆曲主要是在士大夫中很受欢迎,因此D正确。昆曲与陆王心学并无联系,因此与其传播广泛与否无关,故A错。京剧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比昆曲晚很多,故B错。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21.(2020北京卷,19)(9分)“十三行” 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

25、“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

26、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9分)【答案】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放开海禁,次年广州开始设立十三行。一口通商后,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 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负责缴纳关税等职能。然而,此时清政府对西方人仍抱有疑惧心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华进行自由贸易。 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南

27、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因此开始衰落。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的兴衰就是这一问题的缩影。因为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要求“评析”,即评价分析,一般从评析对象即十三行兴衰的背景、十三行的职能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如兴盛的背景,根据材料一中“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放开海禁,次年广州开始设立十三行,

28、根据材料一中“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可知,由于一口通商,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 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职能上,根据材料二中“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可知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负责缴纳关税等职能。衰

29、的背景,由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洋人在华进行自由贸易,且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根据所学,由于急需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因此开始衰落。最后,对十三行的兴衰作整体评价,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的兴衰就是这一问题的缩影。因为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五、 高考模拟1(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中5)儒家提倡“内圣外王”。“内圣”注重道德修养,“外

30、王”注重建功立业。宋明理学片面强调“内圣”,最终走向了空谈心性,儒生们“兵农不务,即当世之刑名钱谷,亦懵然罔识”。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B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C格物致知理论的传播 D发明本心思想的提出【答案】A【解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有助于改变材料中“空谈心性”“兵农不务”的脱离实际倾向,故选A项;隋朝科举制度形成,与材料中“宋明理学”不符,排除B项;“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是宋明理学的内容,不会有助于改变,排除C项;发明本心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31、心外无理”的命题,是宋明理学的内容,不会有助于改变,排除D项。2(2021江西八所重点中学高三4月联考27)明代苏州两次市民运动都被写入了戏曲剧本,戏剧万民安讲述了佣工葛成领导织工抗税斗争的事件;清代昆剧长生殿和桃花扇将汉民族的亡国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据此可知明清戏曲文化()A饱含浓厚的文化传统 B描述精彩的故事情节C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 D带有明显的时代特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明代万民安织工抗税斗争清代昆剧长生殿和桃花扇汉民族的亡国之痛”反映出戏曲文化带有明显时代特性,故选D项;材料中“抗税斗争汉民族的亡国之痛”不属于文化传统,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剧本梗概和主旨,故事情节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民众反响,不足以说明戏曲文化具有强大的教化功能,排除C项。3(2021福建泉州二模5)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有学者考证,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明王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同时期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这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B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C外贸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 D有效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答案】C【解析】据材料“海外流入明王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同时期全世界白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可知,隆庆开关促进对外贸易繁荣发展,外贸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地位,故选C项;“放

33、弃”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排除A项;明朝时期经济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未发生重大变化,排除B项;明朝打败葡萄牙、荷兰海军,有效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排除D项。4(2021天津南开区一模4)清朝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实际上()A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 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C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答案】C【解析】据材料

34、“既快又保密”可知,清代密折制度的形成,减少了中转、收发的环节,具有机密、迅速的特点,便于皇帝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皇帝的决策也能快速的反馈给官员并被迅速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选C项;密折制是政治领域的措施,与思想文化领域的严密控制无关,排除A项;密折制的建立强化了皇权,并未扩大官员的行政权力,排除B项;“保证”一词过于绝对,统治是否清明与密折制度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5(2021河南平顶山、许昌、济源二模27)晚清时期,大部分“绅士”(乡绅和士人)都是在科举考试中未跻身官僚阶层而“沉淀”于社会基层的读书人。据统计,白莲教起义时,参与镇压起义的各地团练领袖中平民1

35、1人,占107%, 绅士92人,占893%。据此可知,晚清绅士起到的作用是()A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B削弱了社会统治基础C分割了传统社会权力 D稳定了社会基层结构【答案】D【解析】据材料“大部分绅士为社会基层的读书人,参与镇压起义的各地团练领袖中绅士92人,占893%”,可知社会基层读书人是稳定社会秩序镇压起义的主要力量,因此晚晚清绅士具有稳定社会秩序和基层结构的作用,故选D项;“参与镇压起义的各地团练领袖中平民11人,占107%, 绅士92人,占893%”,可知材料强调绅士在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并未涉及到社会阶层分化,排除A项;“晚清绅士,参与镇压起义的各地团练领袖”,维护清朝统治,扩大统治

36、基础,排除B项;“参与镇压起义的各地团练领袖中平民11人,占107%, 绅士92人,占893%”,可知晚清绅士是地方团练领袖的主体,并未分割传统社会权力,排除C项。6(2021湖南常德一模5)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其中第一条规定对活佛转世的认定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该条文说:“大皇帝为求黄教得到兴隆,特赐一金瓶,今后遇到寻认灵童时,由各呼图克图和驻藏大臣在释迦牟尼像前掣签认定。”这一制度()A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 B解决了西藏各教派之间的矛盾C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至高无上的地位 D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答案】A【解析】题干说到西藏的金瓶掣签制度中使用的金瓶是由“大皇帝

37、”代表中央政府特赐的,所以说明它是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的体现,故选A项;题干提到的制度是对西藏活佛转世的认定,不是对各教派之间矛盾的处理,排除B项;即使没有金瓶掣签制度,佛教在西藏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排除C项;元朝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理,不是清朝,排除D项。7(2021北京延庆一模6)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与这一现象有关系的是()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受西方文化影响A B C D【答案】A【解析】据“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可知,从明朝后期起,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商品经济以社会化大生

38、产为基础,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故正确;中国宋明时期,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兴起,壮大为新的政治力量,故正确;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故正确;材料现象尚未涉及有关西方文化的因素,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8(2021北京丰台一模5)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

39、知,黄宗羲强调()A以民为本 B个性解放 C经世致用 D道德自觉【答案】C【解析】据材料“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可知,黄宗羲认为古代学者著书立说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用来治理天下的,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民用的,没有空洞无用的言论,反映了黄宗羲对古代学者著作中体现出的实用价值的赞颂,表明黄宗羲强调经世致用,故选C项;以民为本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一思想,排除A项;个性解放强调人自身的解放,与材料中黄宗羲赞扬古代学者治实用之学无关,排除B项;道德自觉是个体应追寻的道德境界,强调人道德实践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9(2021河南郑州二模27)

40、乾隆十二年,盐邑(浙江海盐县)城狭人众,力耕不足糊八口,比户养蚕为急务蚕或不登,则举家聚哭。盖农家全持蚕以为耕耘资,蚕荒则田芜,揭债鬻子,惨不免云。由此可见,当地()A自给性的粮食生产有待于加强 B粮食的供求影响人民生活C农业生产受制于经济作物种植 D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答案】A【解析】据材料“蚕或不登,则举家聚哭”、“揭债鬻子”可知农民并未实现自给自足,反而很脆弱,故选A项;据材料“蚕或不登,则举家聚哭”、“蚕荒则田芜,揭债鬻子”可知当时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是蚕桑业的发展状况,并非粮食的供求,排除B项;据材料“农家全持蚕以为耕耘资”、“蚕荒则田芜”可知经济作物种植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

41、推动农业生产,故“受制于”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侧重人地矛盾突出后人们的解决方式的效果,而非人地矛盾本身,排除D项。10(2021北京朝阳区一模5)乾隆年间的上海县志中有如下记载:“纺织之法,他邑止用两指捻一纱,名手车。吾邑一手三纱,以足运轮,名脚车,人劳而工敏。”这表明当地()A近代机器工业由此起步 B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C家庭手工作坊受到冲击 D技术优势促进行业发展【答案】D【解析】上海使用脚踏三锭纺车比其它地方单锭手摇纺车工作效率高,这种技术上的优势促使纺织业发展,故选D项;脚踏三锭纺车使用人力,不属于近代机器工业,排除A项;“根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人劳而工敏”说明其工作效

42、率高,未涉及家庭手工作坊受到冲击问题,排除C项。11(2021湖南怀化一模6)在宋代,“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代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到了清代,地主阶级对佃农往往以夺佃、退佃等手段相威胁,趁机抬高租额并巧立名目额外盘剥。佃农地位的这一变化()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间接反映 B与满洲贵族不重视农耕相关C是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的结果 D间接反映清代人口膨胀现实【答案】D【解析】据材料“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代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清代,地主阶级对佃农往往以夺佃、退佃等手段相威胁,趁机抬高租额并巧立名目额外盘剥”可知相比于宋代,清代地主阶级对于

43、佃农的关怀减少,压制更多,原因在于清代人口膨胀,地少人多的社会现状,促使地主对佃农态度转变,故选D项;材料侧重佃农地位的变化,且随着经济发展,佃农选择更多,地主对佃农应更多关怀而不是压制,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清朝仍实行重农政策,排除B项;佃农地位下降、被剥削过多可能会走向农民起义,是原因而不是结果,排除C项。12(2021浙江高三模拟考试7)明清时期,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以下史实中属于清朝新变化的有()六部直接隶属皇帝 设立内阁制军机处建立 推行密折制度A B C D【答案】C【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

44、皇帝,故错误;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故错误;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故正确;雍正帝还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中央的政治权力因这种制度而更为集中,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3(2021四川成都二模27)某学者考证了康熙中期(1700年前后)中国社会不同群体年收入的分配概况(如表2所示)这可以说明当时()表2非生产性群体(官僚、宗室、八旗兵丁)生产性群体商人农、工等群体户数占国家总户数比例(单位:%)109231966户均财富分配额(单位:两白银)201581

45、3984056备注:当时全国户均人口数为784人。以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为例,五口之家的普通农户每年户均生活消费支出为白银326两,其中76%为食物支出。A商品经济发达 B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不高C阶级矛盾激化 D社会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答案】D【解析】据表格信息非生产性群体(官僚、宗室、八旗兵丁)户数占国家总户数比例仅109%,户均财富分配额却达到了20158两白银,而生产性群体中的农、工等群体户数占国家总户数比例达966%,户均财富分配额仅有4056两白银,反映出社会贫富分化不合理,生产性群体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财富,故选D项;康熙年间,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排除A项;康熙年

46、间,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民众具备一定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康熙年间,社会安定,阶级矛盾得到缓和,排除C项。14(2021安徽池州一模27)“民以食为天”。下表是明清时期人均粮食(未经加工的毛粮)占有量的有关统计:时代人口数(亿)耕地总数(万市顷)平均粮食亩产(市斤)粮食总产量(亿市斤)人均耕地数(市亩)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明万历时127602431446631205清雍乾之际169003002295561434鸦片战争前夕41281147310302228732摘自田昌五、漆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4卷)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发展C

47、封建统治危机曰益显露 D土地经营分散的趋势加强【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人均耕地数不断下降,反映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说明封建统治危机曰益显露,故选C项;材料是关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有关统计,不能说明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排除A项;材料是关于粮食的统计,没有经济作物的相关数据,排除B项;据所学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加剧,排除D项。15(2021浙江温州高三3月选考适应性考试6)论及清朝中枢权力演变,有清人说:“国家初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其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院视草(起草)自雍正初年设军机处机要章奏皆下焉而政本悉出机庭,兼议政、视草而一之”。这一演变反映了()A君主专制制度

48、进一步加强 B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C地方政治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D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答案】A【解析】清初内阁掌章疏票拟,议政处掌军国机要,南书房、翰林院起草诏令,但设军机处后,掌军政、议政、视草等权,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A项;“各衙门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只能反映清初中央权力分配,不能解释中枢权力演变,排除B项;材料强调清朝中枢权力演变,没有涉及到地方政治情况,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排除D项。16(2021湖南A佳大联考高三拓展卷6)明朝及清初,官员向皇帝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这两种文书都具有公开性,要经通政司阅览、

49、登录,内阁票拟。康熙时,开始出现新的文书奏折,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奏折制度的形成()A标志着君主专制体制达到了最高峰 B提高了宫廷决策效率C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向尽头 D有利于皇帝了解下情【答案】C【解析】据材料“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不经过其他机构、官员,直达御前”可知“奏折”制的形成体现了专制的加强,从社会形态演变趋势看,这是专制体制走向没落的表现,故选C项;标志着君主专制体制达到了最高峰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A项;据材料“上奏人撰写后不得泄密直达御前”可知材料的侧重点是决策权在皇帝手里,即专制强化,并非程序的简化,排除B项;材料突

50、出奏折是直达御前(皇帝),并非决策过程中皇帝的倾听民意,排除D项。17(2021山西太原一模27)清初,大臣奏事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题奏本章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乾隆年间,具奏人可派遣专人或通过驿站直接送入内宫,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再交来人或通过驿站发回原奏人遵行。这说明奏折制度的形成()A使内阁权力名存实亡 B体现了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C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助推清朝中央官制走向成熟【答案】B【解析】据材料“题奏本章须先送内阁阅览票拟后再进呈皇帝裁夺由皇帝亲自拆阅并用朱笔批示”可知中枢决策制度取消了内阁票拟这一环节,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内阁失去票拟权,但不一定其他权

51、力也都丧失,排除A项;据材料简化了决策程序,应该是行政效率提高,排除C项;据所学奏折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加强皇权,与中央官制无关,排除D项。18(2021安徽安庆二模27)黄宗羲在清入关初期以明朝为“本朝”,对清朝持敌对态度;稍后,以“有明”代替明朝,用“北”字比喻清朝;康熙十八年后,他用清年号,称康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材料表明()A黄宗羲政治立场左右摇摆 B清政府践行 “天下为主 ”思想C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黄宗羲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黄宗羲对清朝态度从敌对到认同,且“称康熙帝为圣天子”这和清朝的统治状况有关,结合所学,清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52、,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统治者励精图治,封建经济繁荣,黄宗羲态度的转变表明其对清初国家治理的认同,故选D项;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对清朝的不断认同,并未出现摇摆,排除A项;“天下为主”强调人民是国家主人,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结合所学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黄宗羲批判君主制专制制度,而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黄宗羲主张相悖,并非黄宗羲认可清朝的原因,排除C项。19(2021山东德州高二第一学期期末4)17241851年,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所生产的粮食约占整个粮食增产的20%,而剩余的80%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获得。这反映了,清代江南三省

53、()A精耕细作在农业生产中作用减弱 B人地矛盾开始突出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助推粮食安全 D外来高产作物引进【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江南三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并非扩大耕地面积,而是提高单产,说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助推粮食安全,故选C项;提高单产就是精耕细作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依靠提高单产而进行粮食增产,并未反映人地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引进外来高产作物,排除D项。20(2021河南驻马店高三第一学期期末8)下表所示为清代前中期沿海、长江、运河诸关关税及其在全国关税总额中的比重。据表可知,清代前期()分类康熙中叶雍正初年乾隆中叶嘉庆中叶全国关税总额(万两)1220151545

54、964889沿海诸关:税额(万两)占总额(%)182149%235134%1064232%1886386%长江诸关:税额(万两)占总额(%)373306%487321%1146249%1347276%运河诸关:税额(万两)占总额(%)616505%614406%1505328%1400286%三者合计:税额(万两)占总额(%)1171960%1336882%3715808%4633948%A关税成为国家主要税源 B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下降C海外贸易呈发展的趋势 D重农抑商政策日渐松弛【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清代前中期沿海诸关的税额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全国关税总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清朝虽然

55、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海外贸易依然得到发展,故选C项;清代前中期,农业税依然是国家主要税源,排除A项;表格中关税的变化和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清朝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21(2021河南驻马店高三第一学期期末7)清初学者颜元“讥宋儒偏重读书,未脱汉唐俗见,异于孔门之教,主躬行,务六艺”。晚清学者评价其“深斥洛闽党说(程朱理学)之非,其所拟学校之教科,暗合西洋之通制”。由此可知,颜元()A维护儒学纲常伦理 B秉持经世致用原则C借鉴程朱理学思想 D吸取西方学术理念【答案】B【解析】据材料“讥宋儒偏重读书主躬行,务六艺深斥洛闽党说(程朱理学)之非”可知颜元抨击程朱理学的僵

56、化学风,重视实践,这表明颜元坚持经世致用的原则,故选B项;据材料“讥宋儒偏重读书主躬行”可知颜元对实学的推崇,不能体现维护儒学纲常伦理,排除A项;据材料“深斥洛闽党说(程朱理学)之非”可知颜元反对程朱理学,排除C项;据材料“暗合西洋之通制”可知晚清学者只是把颜元的思想主张与西方思想类比,不能表明他对西学的吸收与借鉴,排除D项。22(2021湖北八市高三3月联考17)明清经济文化(14分)材料一不该被贬低的繁荣时期“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有固

57、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摘编自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材料二奇异的悲歌正是在同一时期,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的文明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最终改造了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一个新的运动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以降仅100多年的历史就彻底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中国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獗不振。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摘编自落日

58、的辉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科学知识,概括“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奇异的悲歌”产生的根源。(5分)【答案】(1)表现:向边疆大量移民;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许多商业城市形成;市民阶层扩大;明清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4分)。原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前列;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潮产生;文学艺术领域异彩纷呈,承古萌新。(答出5点即得5分)(2)根源:封建制度渐趋势衰落;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相对落后;西方列

59、强的殖民侵略。(任意答出五点即得5分)【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疆地区大量移民”可知,向边疆大量移民;据材料一“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可知,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据材料一“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物质流动的加强”可知,许多商业城市形成;据所学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扩大;据材料一“商人们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并结合所学清朝文学成就可知,伴随着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小说、戏曲创作成就显著。第二小问原因,本小问的回答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政治方面,据所学清朝政治制度的知识可知,统一的

60、多民族国家巩固;据所学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农业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方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方面,据所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可知,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潮产生;文化方面,据所学清朝科学技术可知,传统科技仍然居世界前列;据所学清朝文学艺术可知,小说、京剧等兴起,文学艺术领域异彩纷呈,承古萌新。(2)本问根源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回答,政治方面,据所学清朝政治制度可知,伴随着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的发展空间已经饱和,渐呈衰落趋势;据所学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新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强大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缓慢;思想文化方面,此时依然将儒家思想视为正统,文化缺乏创新性,思想文化相对落后;比如,据所学清朝科技成就可知,此时的科技成就虽多,但依然停留在传统水平上,重视经验,且技术化倾向明显,没有产生近代科技;据所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可知,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