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666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2高一地理每课一练 1.4 地球的结构 1(湘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 地球的结构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岩层中储有石油的是()ABCD解析: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首先排除项。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地下有石油存在的地方,横波将无法通过而消失;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但通过液体时,波速将降低。据此可知A为正确选项。答案:A读下图,回答23题。2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 B C D3在图中四点用地震波可能探测到石油的是()A B C D23.解析:地壳越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越长。结合四地经纬网图

2、可知位于马六甲海峡中,位于波斯湾中,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中,只有地位于陆地上,地壳最厚。四地中马六甲海峡附近东南亚地区和波斯湾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答案:2.C3.A读我国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46题。4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 D5个5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 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6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46.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答案:4.C5.B6.C2010年10月

3、1日我国成功的发射了“嫦娥二号”卫星,结合下图完成78题。7图中能正确示意大气垂直分层的是()A甲 B乙C丙 D丁8“嫦娥二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A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B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D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78.解析:图中、层分别代表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嫦娥二号是自下而上穿过大气层,因此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答案:7.B8.B读下图,完成910题。9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0图中大气状况最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 B乙C丙 D丁910.解析:逆温是对流层底部随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或气温下降幅度

4、小于0.6/100m的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底层出现了逆温现象,丁图不符合实际情况,丙图对流层的全部和乙图对流层的下部均无逆温现象。对流运动显著时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答案:9.A10.C下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米)时空分布图,读图完成1112题。1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001630 B17002300C1630700 D23005001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米 B100米C350米 D150米111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圈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图中显示的垂直温度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5、每上升100米气温变化的幅度,实线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而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应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由此可知该地约在1630至次日700左右出现了逆温现象;从图中0等值线上可读出,大气逆温现象约在500前后达到最大,高度约为350米左右。答案:11.C12.C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分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读下图回答1314题。13若d点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则bc坡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为()A35 B34C30 D25

6、14根据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坡为迎风坡Bbc坡为迎风坡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D无法判断1314.解析:气温垂直递减率指上升单位高度内气温下降的度数。根据题干知识,a点气温30,d点气温为26,假设ad间的相对高度为h,则海拔上升h米,气温下降4。再根据b点气温为10,可知由d到b气温下降16,由此可推出db的相对高度为4h。同理可算出在bc坡,平均每下降h米,气温上升5(bc相对高度等于4h,bc之间的温差为20),因此在bc坡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为35,山地迎风坡湿度大,温度变化小,故ab坡为迎风坡。答案:13.A14.A二、综合题15下图是某山地1月、7月、年平均气温

7、与海拔高度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山地处在_半球,判断理由是_。(2)此山地海拔高度为_米。在海拔200米处,南、北坡相比,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坡;冬、夏季南、北坡相比,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_坡;冬、夏季相比,气温随高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是_季。(3)在海拔200米处,7月平均气温南坡_(填“高”或“低”)于北坡约_左右;在海拔1000米处,1月平均气温南坡_(填“高”或“低”)于北坡约_左右。(4)仅从气温角度考虑,该山地自然带的基带可能为_。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答案:(1)北该地气温7月高,1月低(2)2100北北夏(3)低1(0.5

8、)高1(0.5)(4)AC1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M位于_(地形区),N地地形为_。(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太洋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顶部(4)1月份,沿图中30纬线自东向西至110,对流层的高度有何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越向西,地壳越厚,这主要是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关。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故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地点为莫霍面。对流层的高度与地面气温有关。气温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高度越高。答案:(1)C(2)四川盆地山地(3)C(4)规律:自东向西至110,对流层高度越来越低。原因:1月份,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沿海高于内陆;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的高度越高。反之,气温越低,对流运动越弱,对流层的高度越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