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 1(2011年4月江西重点中学质检26题)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 “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 B C D【解析】审题时注意“南宋时期”。中国的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故不正确;珐琅瓷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以后,故不正确
2、。因此选B项。【答案】B2(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3题)(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张安世虽为公侯,食邑万户,但仍创办了规模很大的纺织作坊,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富裕程度超过当时的大将军霍光。联系教材有关知识点,BCD三项说法材料中未体现,B项出现在明代;C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所学不符,本题应选A项。
3、【答案】A3(2011年4月福建省质检15题)观察图6,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解析】从图中来看,只是古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并没有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因此,不能得出A的结论,排除A,从图中看,出没有体现出哪些是私营的,哪些是官营的,也不能得出B的结论,排除B,从所给图来看,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东部,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答案】C4(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5题)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
4、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 B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解析】从材料“闽岭以南多木棉”、“ 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可以反映的是宋代福建棉花种植与纺织日益扩大。B说法不正确,棉花是经济作物,不可能成为主业。C是在明代,D材料无从体现。【答案】A5(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4题)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 B C D【解析】
5、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和手工业发展情况。从丝绸到陶瓷到茶叶,对外交往中,中国主要输出手工业品,既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也说明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没有根本性突破,故正确;古代通过丝绸之路,我国手工业品大量外输,故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外贸出超还是入超,故错误。 【答案】C6(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3题)右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解析】本题考查了教材中有关“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排鼓风冶铁图”,著作记载,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水排,提高了冶铁生产效率。【答案】B7(2011年4月北京石景山一
6、模13题)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经济、文化及科技成就,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可使用排除法。A项属于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B项属于宋代儒学(文化)的新发展;D项属于宋代科技的发展:印刷术发展为活字印刷,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故A、B、D都能佐证。C项“自由劳动力市场”属
7、于明中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不能佐证宋代,故选C项。 【答案】C8(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3题)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和所学史实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答案】D9(2011年4月怀化市二模26题)有学者指出:
8、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解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很少有读书的机会;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甘薯、玉米的引进只能是提高男子的地位;明清时,我国经济重心已南移,D项不符合事实;宋朝,棉纺织业兴起,特别是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妇女地位提高。【答案】B10(20
9、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2题)以下图片中,带有异国风情、主要成熟于清朝的瓷器品种是( )【解析】A为秘色瓷成熟于唐、B为瓷枕成熟于汉宋、C为青花瓷成熟于元朝、D为粉彩瓷成熟于清代。【答案】D11(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9题)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家童皆有手技反映的是私营纺织作坊发展初具规模。所
10、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12(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24题) 请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瓷器出现的顺序( )A B C D【解析】第项是白瓷,原始白瓷出现于东汉,隋唐开始成熟,定窑孩儿枕出现于北宋。第项原始青瓷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东汉时成熟,越窑青瓷在东汉发展起来。第项中的粉彩瓷在清朝康熙后期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第项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13(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3题)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右图)最为有名。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瓷器分类中的( )A白瓷系列 B青瓷系
11、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瓷器。中国瓷器自唐代即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哥窑位于浙江龙泉,属南方,故为青瓷,选B。白瓷属于北方瓷器系列,排除A;青花瓷出现于元,时代不符,排除C;珐琅瓷起始于清朝,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B14(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8题)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解析】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三幅图片中出现时代最迟的是珐琅彩瓷瓶,盛
12、于清朝。所以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为D。【答案】D二、非选择题 15(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一质检26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1)材料一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2分)它们各有什么功能?(4分)材料二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
13、式更为普遍。(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6分)【解析】第1问考查了古代手工业形态,分析材料可知,官窑指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指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第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新特点,从“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可理解到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从“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可理解到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根据“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了解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答案】(1)官窑:官营手工业(1分),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2分)。民窑
14、:民营(私营)手工业(1分),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2分)。(2)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16(2011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32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管仲对(齐桓公)日:“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
15、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
16、。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其影响如何?(5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有哪些?【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
17、出土的铁锄。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此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3)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概括为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1分)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1分)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分)(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2分) 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3分)(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