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我国古代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 D千耦其耘解析:从“鞭牛”这一信息可知,材料的这一现象与铁犁牛耕有密切关系。答案:C2(2019海南省合格考)先秦文献中,常有“粪土”和“粪”的记载。如荀子富国说:“多粪肥田”;韩非子解老子说:“积力于田畴,必且粪灌”。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知道()A轮作技术 B除草技术C垄作技术 D施肥技术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词“粪土”“多粪肥田”等信息可
2、知,人们当时已知道施肥技术,故答案选D项。答案:D3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A井田制 B分封制C均田制 D郡县制 解析:商朝甲骨文只能研究商朝或商朝以前的制度,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根据材料“甲骨文中的田字”的形状特征得出可以用于研究井田制,故A项正确;与“田”字有关的是土地制度,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秦国以及秦朝以后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4(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据史料记载,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
3、处租种土地的“客户”。这反映了当时()A农耕经济衰退 B坊市制度崩溃C土地兼并 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材料中指出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的20%左右,说明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即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故答案选C项。答案:C5李文治在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中说:“(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户闲适的乡村生活C乡村市场的繁荣景象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解析:根据“以织助耕”可知,虽然松江地区纺织业发达,但它仍是作为小农经济的附庸和补充,这里呈现的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A项正确;农闲之时,纺织业得到
4、更快的发展,这里说的显然并不是农村生活的闲适,故B项错误;布匹的贩卖情况,我们通过材料并无从得知,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式的雇佣关系,材料同样并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A6“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解析: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与“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
5、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不符,故A项错误;清朝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从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大清朝农村民间自治的状况,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故C项正确;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与材料“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治领袖”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7下图从左到右为古代中国某些时期农具犁的剖视图,由此可见()A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已广泛应用B耕犁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C轻便化是耕犁发展趋向D我国农具出现重大变革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故A项错误;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耕犁技术走向成熟,故B项错误;材料展示耕犁的结
6、构、材质演变的历程,故C项错误;耕犁的材质经历了由石质到铁质的变化、结构由简单到复杂,体现了以铁犁为代表的古代中国农具的变革,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这种小农经济的出现及其原因。第(2)问应根据材料三从耕作方式自给自足等方面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答案:(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