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488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第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试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 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A“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大力开垦私田 D诸侯重视教育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对漫画思想家的话语的

2、解读,不正确的是A.三人是儒家思想家 B.他们的主张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C.他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D.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5.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6.温家宝在指挥青海玉树抗灾工作时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此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人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7.

3、孟子与荀子在对人性问题上都有各自的看法,他们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A.观点相同,说法有异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C.观点不同,目的不同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8“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 (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忽视等级差别)等。”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9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了。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

4、嘉奖。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此人最可能是谁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子10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A“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11易经中提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A知性理性合一的特征 B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特征C注重对真善美的追求 D注重对科学真理的追求12费正清在

5、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融合阴阳家、法家思想以及黄老之学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14. 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君权神授”

6、,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 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15皖南西递村始建于北宋,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村中“履福堂”陈设典雅,厅堂题有“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材料不能体现A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 B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C程朱理学的伦理文化 D村落建设的风水文化16北宋时,枢密副使任布娶了寡妇李氏,李氏相夫教子,被传为佳话。明初,进士王希曾请求为曾改嫁的母亲守孝三年,明太祖以“失节”为由,只准一年。这反映了A北宋枢密院权力逐步扩大 B明代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北宋时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D明代商品经济落后于宋代17.南宋朱熹是理学

7、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18.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天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有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19.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8、 B. C. D.20.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22.五四时期,冯元仲称赞李贽“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李贽的主张A.民为贵,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23“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

9、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24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5李贽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认可 “存天理,灭人欲”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D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26李贽在谈及如下著作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

10、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7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28与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对应准确的是“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

11、,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A孔子李贽顾炎武 B墨子王阳明王夫之C墨子李贽顾炎武 D孔子王阳明王夫之29.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制定的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D.建立君主立宪制30.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吉林二中2016-2017

12、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闫利锋第II卷二、综合题(共2题,共计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13、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

14、恰当的表述是什么?(8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15、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

16、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 (4)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2分)吉林二中2016-

17、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考试答题卡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闫利锋得分3132第卷 答题卡(40分)31(1)(6分)现象: 影响: (2)(6分)观点: 影响: (3)(8分)不同: 经济根源: 主题: 32(1)(10分)原因: 措施: (2)(4分) (3)(4分) (4)(2分) 座位号吉林二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月考考试高二历史答案 分值:100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DCABBBBDABBAC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DDCBBBCBABCCB31(1)现象:“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

18、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标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32. (1)“显学”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点;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

19、影响。(4分) 独尊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大兴;汉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6分) (2)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4分) (3)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 (4)原因:儒家主张尊重传统,又能根据时代需要吸收其他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造儒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分,言之有理即可)-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