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二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3330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二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二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二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专题十二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导语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和发展,直到辛弃疾“横空出世”在南宋词坛上。辛词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本专题所选的四首词均能体现这一特色。学习本专题,要达成以下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把握辛词的思想内容。2初步了解辛词的多样化风格及多样化艺术手法。学习本专题,特别要关注辛弃疾复杂的人生经历、一贯的人生追求和始终如一的创作主题,以及这

2、些内容在词作中的反映;还要把握住辛词中强烈的悲愤激情及其表达方式。只有在这两者基础上才能加深对辛词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提高对辛词的鉴赏水平。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一、词人名片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比陆游小十五岁。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亲历金人统治下的屈辱和痛苦生活,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公元1161年,金人南侵,中原起义军蜂起。辛弃疾聚众两千,隶属耿京为掌书记,奉命南下与南京朝廷联络。归来途中听说

3、张安国叛杀耿京,便率领五十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为此,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时年二十三岁。二、诗词故事鹅湖之会陈亮是南宋抗战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名词人。身为布衣,却多次上书议政,力主抗战,反对求和,被当权者忌恨为“狂怪”。公元1188年冬日,陈亮不远数百里,从浙东来到江西上饶之带湖拜访辛弃疾。留住十天,并同游今日江西铅山县东北之鹅湖。雪花纷飞,两人的思绪与豪兴也纷飞,纵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不亦快哉。别后两人互作词唱和。这一千古美聚被称为“鹅湖之会”。三、文题背景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苏鹗杜阳杂编载:“女蛮

4、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举南侵,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一路进兵江西,紧追隆裕太后。据乾隆赣县志记载:隆裕太后由洪州(今南昌)沿赣江南奔,至皂口弃舟登岸,以农夫肩舆而行,逃至虔州(今赣州)。时金兵追击至皂口,“不及而还”,沿途百姓遭受杀掠,境况十分悲惨。四十多年后,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兼理军政),路经皂口登郁孤台,抚今追昔,慷慨生悲,遂书此词于造口壁上。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郁孤/台下/清江/,中间/多少/行人

5、/。西北/望/长,可怜/无数/。青山/遮不/,毕竟/东流/。江晚/正/愁,山深/闻鹧。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此词为登临怀古之作。通篇触景生情,既愤慨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又抒发了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之感慨。上片中的“泪”字,道出了悲凉,“可怜”流露出怨愤。下片中的“毕竟东流去”表现出坚定的信念,末两句则抒发苦闷心情。二、悟读,诗情画境你还在等待那片阳光的到来吗?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又有谁人知晓?你只愿等待皇上的金口一开,便披坚执锐,厉兵秣马,为国杀敌。你还在俯望着那清江水吗?眼睁睁地看着金兵入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你,空有一番武艺却无处施展,只能叹息着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

6、泪。你还在倾听着对岸深山的鹧鸪声吗?这鹧鸪想必了解你的心情,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为你的壮志未酬而抱屈。三、品读,鉴赏评析1请从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勾画出写山和水的词语,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你如何理解“借水怨山”(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这一说法?答案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对于朝廷耻辱的历史和作者对主和派的谴责都没有直接说出(前者是不忍说,后者是不便说),而是使用了曲折的笔法,“借水怨山”利用“水”和“山”象征人事。词人笔下的“水”,混合着爱国志士忧时之泪的赣江水,要冲破重重障碍,一往无前地奔向大海,它是百折不挠的抗战派力量的化身。而其笔下的“山”,则象征着抗金复国大业所面临的种种

7、阻挠和阻力。词中共用了三个“山”字。“可怜无数山”既表明对中原的怀想,又可以理解为恢复中原有重重阻碍。“青山遮不住”,以高山不能阻止流水,比喻主和派终难阻止抗敌复国力量的发展。“山深闻鹧鸪”,借深山鹧鸪鸟的啼声,巧妙地道出对主和派的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2这首词写到了鹧鸪声,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答案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佞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啼鸣,巧妙地借鸟鸣传达对主和派的愤恨,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愿望,表达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3梳理这首词中一波三折、沉郁顿挫的情感脉络。答案这首词尺水兴波,跌宕起伏

8、,呈现出“抑扬抑”的情感波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淳煕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1)在词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2)简要分析“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复杂思想感情。答案“夜夜”表明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词句表现词人被贬独游时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