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优化测评卷题号一二总分1314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小题,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1. 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
2、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2.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3. 图甲表示雄家兔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了图乙所示的情况,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得到图丙所示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图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图丙所示情况发生在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
3、裂的过程中C.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一定能遗传给子代D.乙、丙两图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4.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5. 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相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
4、如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B.与过程相比,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C.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时间相对较短D.图中所示过程两处添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从而影响着丝点的断裂6. 现有小麦种子资源包括:高产、感病;低产、抗病;高产、晚熟等品种。为满足不同地区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栽培需求,育种专家要培育3类品种:a.高产、抗病;b.高产、早熟;c.高产、抗旱。下述育种方法可行的是()A.
5、利用、品种间杂交筛选获得aB.对品种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筛选获得bC.c的培育不可采用诱变育种方法D.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抗旱基因导入中获得c7. 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8. 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A.水稻F1上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B.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C.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6、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9. 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的进化提供原材料C.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10.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如图表
7、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基因A或a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B.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杂合子不利时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有利基因的频率狡捷如曲线甲时,该种群已进化成新物种11.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
8、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12. 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植物甲);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植物乙)。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甲、乙。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A.为适应不同的土壤酸碱度条件,两种植物分别向不同方向进化B.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不同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将物种甲引种至pH较低的地区后,可再次发生进化形成物种乙D.只要
9、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共28分)13. (14分)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对获得的幼苗用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一致、不一致)。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
10、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 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 F1的表现型及比较为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 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 程中_未分离。 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 条或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 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14. 从1978年到1990年,
11、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欧力市中心学院的学生们对患白化病的松鼠(白色肤色)和灰色松鼠组成的种群进行了研究。每隔一年,他们记录了灰松鼠和白化松鼠数量变化情况,从下面的表格中你可以看到学生们收集的数据和用哈代温伯格公式来估算基因频率。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研究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灰色的基因G,白化病的基因g。隐性纯合子表现出白化的症状,其他为灰色)。1978到1990年伊利诺伊州的欧力市灰色松鼠和白松鼠的数量画出松鼠的G和g的基因频率在1978到1990年变化的曲线图描述各基因型频率变化的趋势: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_;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变化趋势:_。描述显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_。上述两类数据(
12、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哪一个能比较好地反映松鼠种群基因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_。你的解释是_。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答案揭晓】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ADCADDDBCCCB二、非选择题13. 蓝色棕色11AB、Ab、aB、ab 秋水仙素 一致缺失 黄色白色11 同源染色体(9号染色体) 黄色白色2314. 略评分要求:曲线走向正确;标示清晰明确。上升 保持稳定 下降上升基因频率 因为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或者表现型比例)的改变白色松鼠和周围环境的差异较大,不适环境,数量减少,被自然选择淘汰。所以隐性基因g的频率降低,显性基因G的频率升高(只答出“自然选择”给一半分)